APP下载

陈毅如何控制新上海通货膨胀

2011-03-20

共产党员(辽宁) 2011年2期
关键词:国营银元投机

上海解放后,人民政府执政未满10天,一个严重危机——通货膨胀便步步逼近了。

这原是国民党留下的祸害。1948年,蒋经国坐镇上海,严令市民交兑金银外汇,而把巨额的一钱不值的金圆券塞到市民手中,造成物价飞涨。人民政府为扭转这一局面,一入城便以10万元金圆券兑换1元人民币的比价收兑金圆券,市民纷纷争换人民币。但由于市民吃够了钞票贬值之苦,一拿到人民币又去兑换银元。银元贩子乘机哄抬价格,结果原本1块银元值100元人民币,一星期就涨到了1400元。如此不消一个月,人民币就会被赶出上海,共产党就会立不住脚。

陈毅深知局势的紧迫。他与华东局财委斟酌再三,决定还是“先礼后兵”。1949年6月5日,财委向上海市场抛出10万银元,以使价格回跌。同时,报刊、电台开展宣传,陈毅也严正警告投机奸商“赶快洗手不干,否则勿谓言之不预”。然而,投机者并不罢手,他们资力雄厚,10万银元被一吸而空。6月7日,银元继续涨到1800元。陈毅决定采取最后解决手段:查封大投机商操纵银元市场的活动中心——证券交易所。报告中央后,毛泽东亲自回电话表示赞同。

6月10日上午,两营部队和400名公安人员分五路出动,突然包围了八层高的证券大楼,向正在楼内进行投机交易和其他活动的2000多人宣布了命令:立即停止一切买卖,不许进出,禁止打电话与外界联系,原地等候讯问搜查。大楼里的清理盘查工作持续了两天一夜,许多正当商人经盘查后先后释放,最后只将250名投机主犯扣押带走。第二天,银元从2000元猛泻到1200元,大米跌价一成。第三天,米价再跌一成,食油跌价一成半!“银元之战”成了人民政府与上海旧经济势力交锋中取胜的第一个回合。

1950年冬末,旧历年关将近,从大投机商到普通市民出于种种动机,又一次掀起抢购风。人们认定春节后初五开“红盘”的日子,物价必定狂涨。经历了以前物价波动的锻炼,陈毅与财经干部们已练出几“招”。春节前,陈毅就忙于同财委制订方案,请求中央火速大量调拨物资,组织水陆运输,直忙至春节过完。

大年初五一开市,投机商们来势汹汹张开大口,国营公司供多少货他吞多少,专等货源告绝价格飞涨。不料此番国营公司供货源源不断,价格纹丝不动,仅仅几天,投机商们钱囊见底,仓库堆满,国营公司物资依然充足。大年初九,陈毅接到财委报告:“大老板们吃不下了,想朝外吐了,价格开始下跌。”陈毅说:“让那些屡教不改的投机商破点财,吃点苦头!这对工商界大老板们也有教益,让他们放弃投机心理,安心搞好生产。”此次物价上涨之风很快以私营银钱业倒闭一半、投机商行倒闭十分之一为代价,偃旗息鼓了。

(据《传奇元帅:陈毅传》)

猜你喜欢

国营银元投机
河南禹州:20世纪80年代国营钧瓷厂作品欣赏
基于经营生产发展的国营森林苗圃育苗研究
国企家族化与单位组织的二元化变迁
外国银元流入福建及其影响初考
真假银元
模拟天平秤的过程找出假银元
国营与民营电影院的对比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