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举国体制”救赎中国足球?
2011-03-20韩洪刚
7月4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韩国民主党党首、国会议员孙鹤圭一行。会见结束后,孙鹤圭把一个带有韩国足球明星朴智星签名的足球送给习近平。习近平表示:“中国足球在世界杯出线、举办世界杯比赛以及获得世界杯冠军,是我的三个愿望。”
如今,实现这些愿望的重任落在了王健林肩上。7月3日,中国足协与大连万达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万达集团在3年内将至少出资5亿元人民币支持中国足球。这为久被冷落的中国足球引来了如潮的关注。
由于急功近利主义的盛行,中国足球青少年培养问题是青黄不接,无才可选。人们常感叹,一个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难道就挑不出几个像样的球员吗?现任中国足协主席韦迪说:“中国足球组织体系的系统出了大问题……下一步,中国足协的任务就是要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来修建更多的孩子们身边的场地,同时组织更多孩子们身边的比赛,真正让一个孩子在自己的城市内每周都有比赛可打。”当然,这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且需要巨大投入的系统工程,显然不能完全靠商业的市场行为来推动——王健林三年5亿元的投入,在北京也买不了几个足球场的地皮,还必须靠市长、省长乃至更高层领导支持。这是“新举国体制”最该着力也最能着力的地方,而不是过去的只顾联赛不及其余。当下需要的新“举国体制”,绝非只是传统业余体校体系的简单恢复——建几个基地、选一批孩子、封闭训练比赛,而要实现国民体育运动的普惠。旧的举国体制即便能交出好成绩,也会如当下民众面对奥运金牌“数”一样,不会真高兴,因为这只是体育系统的官员在制造政绩。
挑战原有体制,重建游戏规则,王健林被寄予厚望。既有资深的足球阅历又有成功的商业经验的王健林显然是一个“市场机制”的化身。如果说,没有新型的“举国体制”,中国足球难以解决“源头活水”,那么,如果没有翻新的职业化之路,中国足球也不可能跻身世界足球强者之林。只有“举国的归举国,市场的归市场”,中国足球才有真正的出路。而王健林,应该就是“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的较好结合”这个点上的关键角色。
虽然王健林一再强调“搞好了,我继续投入。搞不好,我只回归一次”,给自己留了退路。但是,领导有“指示”,又有“愿望”,王健林已经无路可退。表面上的低调也许并不能遮住他拯救中国足球的内在雄心,结果如何,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文/韩洪刚 据《时代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