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外高铁建设将促进外交与经济合作
2011-03-20张建平
■ 张建平 邓 莹/文
中国海外高铁建设将促进外交与经济合作
■ 张建平 邓 莹/文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始终在高铁科技的自主研发与创新方面不懈努力,依靠强大的机车设备制造能力,依托铁路建设的综合优势,中国逐步发展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目前,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达7055公里,全国铁路日开行动车组1000多列,日发送旅客达到92.5万人。中国高速铁路商业化运营在国内取得了巨大成功。中国高铁的成功运营,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强烈关注。
中国铁路“走出去”投资建设开始迈出重大步伐。以先进技术为依托,中国与老挝、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美国、俄罗斯、巴西等国先后开始商谈高铁合作项目,并在中南半岛国家率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不仅为推广中国铁路技术标准体系、打造中国铁路品牌迈出了关键步伐,同时,也将通过高铁外交极大地促进与相关国家的经贸合作往来。鉴于中国在中南半岛国家建设高铁已经进入实质性合作进程,本文将重点分析中国海外高铁建设如何促进与相关国家的外交与经济合作关系。
中国在中南半岛建设高铁的比较优势
在中南半岛相关国家,除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外,大部分国家的基础设施状况比较落后,发展水平也较低,急需通过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变目前落后的发展状态。所以,无论是美国、日本还是中国,任何一个国家对其进行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都是受欢迎的。但是,每项基础设施投资都要进行可行性分析,从经济效应、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各方面都要进行评估。实际上,除了中国,美国、日本、印度也希望在中南半岛取得实质性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而中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率先赢得了在这些国家建设高铁的权利。目前,昆明到老挝的高铁建设已经达成协议,即将动工建设。此外,从昆明到仰光、从万象经曼谷到吉隆坡和新加坡的高铁建设,中国与相关国家正处于研究和谈判进程中。日本国内建有著名的新干线,高铁建设能力较强。因此,在越南,日本铁路建设有良好的口碑和声誉。越南邀请了日本公司对从河内到胡志明市的高铁建设开展可行性研究并报价。日本在这个项目当中提出了高达560亿美元的建设方案,这主要是由于日本的工资成本、工程建造成本和设备成本都比较高,导致日本总体工程的造价和设备的造价相对昂贵。这个方案因为造价过高,遭到了越南国会的否决。越南未来可能会重新考虑如何选择他们的建设方案。在高铁建设的经济可行性方面,中国在铁路工程建设、铁路机车设备制造、铁路工程建设承包方面都有综合成本优势,现在中国的各种要素成本要远远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因此在中南半岛高铁建设中,在建设高铁的综合成本方面,中国具有比较优势,成为主要的建设者和承包者。
高铁建设将给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带来更多经贸合作机会
中国建设高铁是基于双方互利共赢的战略来考虑的。首先,中南半岛各个国家有强烈的发展需求,同时,中国在高速铁路建设的技术、资金以及设备方面都具备了强大的供给能力。无论对中国还是湄公河流域国家,建设高铁都将大大推进双方外交关系和战略互惠关系的形成。例如,中南半岛中线高铁第一阶段工程是从中国昆明到老挝万象。这条线路以后将向西南方向延伸,到达泰国首都曼谷,从东南方向会延伸到金边,再到马来西亚,最终到达新加坡,途经多个东盟国家。东盟国家有三亿人口,对中国而言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对东盟来说,中国十几亿的人口也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历史上,中国与东盟在经济、社会往来、文化交流方面有共同的基础,中国的高铁建设也受益于这几个基础。中国与东盟之间存在着战略互惠、互利共赢的关系。中国现在处于经济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经济的繁荣对周边国家有很大影响,特别是东盟国家。东盟国家非常希望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果,同时在中国市场上寻求自己的市场。因此高铁建设将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上发挥关键的基础性作用,将有助于繁荣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相互贸易、相互投资和经济合作。因此,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将会因为高铁更加紧密。高铁有利于未来中国与东盟经济的共同繁荣。
建成跨境高铁网络对实施中国—东盟自贸区有巨大推动力
中国和东盟在2001年就开始了自贸区的谈判,自贸区的建设已历经十年。这个谈判是中国政府做出的极具战略眼光的选择。在中国与东盟签订自贸区协定后不久,韩国、日本、印度等都和东盟国家谈判并签署了自贸区协定。自贸区谈判的过程中有一个早期收获计划。在2004年实施的早期收获计划当中,中国对有关国家很多农产品已率先实现了零关税,到现在已有五六年时间。中国与东盟双方在2005年就签署了货物贸易协定,在2008年左右签订了服务贸易协定,在2009年签署了双边投资协定,2010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全面的自由贸易协定,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建成。自由贸易协定的全面建成是件好事,但是实施的效果却不理想。有关调查问卷分析表明,有大量企业目前并没有利用自由贸易区的优惠关税安排。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与东盟国家在贸易便利化方面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障碍。在基础设施、政策法规透明度、行政审批效率、通关效率、检验检疫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自贸区的建设和完善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基础设施的建设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方面,高铁将对推动自贸区实施发挥基础性作用:
第一,高铁建设会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人员交往效率的提升,会提升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会提升相关人员的素质,进而提高经济效率。第二,高铁建设对中国与中南半岛之间商务人员的往来提供了高效的途径。对很多企业家来说,需要坐汽车或普通铁路,花费很长时间进行一个商业谈判是难以容忍的。而且,东南亚国家机场的航班数量比较少,机场规模比较小,不能满足东盟国家日益增加的商务往来的需求。高铁建设将会极大地改善这些状况。第三,高铁建设除了使人流、物流、信息流等关系变得更加密切,也使东盟国家具有了后发优势。中国经过了长达十几二十年的艰苦实践和探索,在高铁领域有了一个长足的发展,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机车设备和高速铁路。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都有对高效、便捷的生活质量和经济效率的追求,中南半岛国家也不例外。高铁建成后,他们可以提前享受到高铁带来的高质量的生活,利用高铁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对外经济的开放程度。第四,高铁建设将极大地推动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的旅游业发展。这些都有利于东盟国家未来的整体经济发展。
高铁建设将有利于中国更好地实施海外能源战略
中国对石油能源的海外依赖越来越大,而中国的石油进口大多要经过马六甲海峡,运输安全难以保障。虽然中国在中南半岛建设高铁的主要运输对象是人,不能直接分担马六甲海峡的石油运输,但高铁建设对中国的海外能源战略有另外一种帮助作用:
首先,中国高铁建设和在东南亚的石油管道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例如,中国计划通过中国的西南三省在缅甸建设输油管道。如果东南亚国家对石油管道建设积极合作,中国可以对其境内的高铁建设资金、技术和人员的配备方面给予更多优惠。其次,高铁建成之后可以分担传统铁路人员的运输能力,转移出来的客运能力将来会用于更多的货物运输,对双方提高物流的运输能力和效率有极大帮助,进而有助于推动双方货物贸易的发展。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中缅石油管道和高铁建设是出于中国与缅甸双方共同的发展需要,并不是同某些大国的一种战略博弈。国际分工地位决定了中国不仅要为自己生产产品,也要为世界上其他的国家生产产品,也就是说,中国是世界制造业中心,有齐全的产业配套能力,必然对资源和能源有较高的要求。中国需要根据自身产业发展建立海外能源通道。目前,中国的能源通道不仅建在东南亚,也建在西亚、俄罗斯以及其他国家。东南亚的石油管道是中国海外能源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基于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需要而建,而不是同某个国家的竞争或者博弈。
高铁建设会提高中国在湄公河流域国家的外交影响力
通过高铁建设,中国和湄公河领域国家的地缘战略关系会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提升。铁路建设工程耗资巨大,经历的时间长;在建设过程中,中国政府和中南半岛政府之间,中国企业和当地企业之间,中国企业和当地居民之间会有长期的合作和交往,中国政府也会提供相应的援助和支持——这些都将有效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状况和发展水平,有效地强化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在地缘关系上的相互依赖和支持。
有媒体称,中国在东南亚修建铁路,是对美国海上霸权的挑战。实际上,中国并没有通过高铁建设挑战美国的海上霸权,也不想通过高铁建设排斥其他国家在东南亚投资建设的权利。中国在中南半岛修建高铁,一方面由于中南半岛国家有摆脱贫困,发展经济的强烈愿望;另一方面也由于中国具备了丰富的基础设施建设的经验、技术能力、设备提供能力,以及工程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在铁路建设方面,中国已经具备了自主知识产权和一定的国际竞争力,现在不仅是东南亚,一些发达国家和金砖四国也对中国的高铁非常感兴趣。可见,中国在这个地区建设铁路,是着眼于双方互惠共赢的合作关系,无意去和哪个国家对抗,或向其他国家发起挑战。
许多学者都观察到美国要重返东南亚。实际上,无论在东北亚还是东南亚,美国一直都对亚洲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很深的影响,现在的“回归”也只不过是美国想要在东南亚实施更多的战略影响。中国的态度是希望美国未来在这个区域能发挥更多的建设性作用,而不是朝相反方向发展。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上其他国家,都不愿看到任何大国在东南亚故意制造事端,挑起争端,阻碍东南亚的进一步发展。不论是哪一个国家,只要其行为有利于地区的和平与发展,都是受欢迎的。中国希望各个国家之间都是有序竞争,而不是出于敌意,或者出于战略遏制,中国自身也一直秉持这样的态度和立场。
(第一作者单位: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第二作者单位:首都经贸大学)
(责任编辑:徐海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