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郊社区外来工文化生活状况的调查研究——以浙江绍兴城郊社区为例

2011-03-19阮望舒

城市观察 2011年6期
关键词:外来工绍兴社区

◎ 阮望舒

一、问题的提出

外来工作为社会变迁与发展中的“城乡边缘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以外来的身份从事工人的职业,其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既不同于城市居民,又有别于完全意义上的外来人口。近年来,为改善外来工文化生活,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不少积极措施,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而外来工文化生活的匮乏或畸形亦已成为影响和谐社区建设的一个不和谐音符。关注城市农民工生活现状,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使他们在异乡安居乐业,更好地为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深受各级关注。文化生活不仅是一个个体生活方式的问题,而是成为主流文化理性思考的深层次问题。由于外来工本身的流动性和收入水平不一等因素,其文化生活还没有达到理想状态,还需要各级政府单位进一步调查研究,需要政府、社会和用工单位的关心帮助和积极引导。

为此,我们社会调查队于2010年7月,与相关社区组织合作,有目的地选择绍兴二环城郊的8个社区,对外来工进行无结构访谈和发放问卷调查。共发放800份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均在96%以上。并运用SPSS17.0进行计量统计分析。

二、城郊社区外来工文化生活现状的基本评价

据绍兴市劳动部门的不完全统计,该市二环城郊的8个社区的外来工有1.3万多人,他们主要来自四川、广西、河北、湖南、安徽、江西、湖北以及省内(不含本市周边)县市。我们主要选取城郊社区外来工从业最多的建筑、服务(如:餐饮、物业、环卫、园林、物流)等行业进行随机问卷调查。

(一)城郊社区外来工文化生活的要素分析

从外来工生活时间分配、文化生活内容和文化消费心理体验等要素考察外来工文化生活的现状,这是评价外来工文化生活现状的基础。

(1)外来工的工余生活时间分配。调查显示, 外来工普遍工作时间较长,平均每天工作时间为8.7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为6.3天,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为54.8小时。9.7%的外来工有双休日,89.7%的没有双休日。29.6%的妇女可带薪产假,45.1%没有带薪休假,另有26.3%的回答不知道。22.9%的外来工可带薪休假,63.4%没有带薪休假。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在8小时之内的总计17.3%,8至10小时的34.3%,10至12小时的25.7%,12小时以上的22.7%。其中,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在12小时以上的“超负荷工作者” 按递增方式排列依次为机关团体、工业、科教文卫、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服务业、建筑业。可知,其相应的工余时间依次递减。

数据显示,外来工的工作时间长度与其职业属于强正相关,从事室外体力劳动的外来工如建筑业的相较其他在科教文卫、机关团体从事脑力劳动人来说,其依法享有8小时内工作时间的比值竟然相差超过27.8%之多。但不论是在建筑业还是其他行业部门工作,外来工的工作时间长,基本上是一种普遍现象。外来工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一方面使得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使其没有多余的精力去丰富自己的文化娱乐活动,生活质量也随之下降。

(2)外来工的文化活动内容。文化活动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它还是一个活动概念,一定量的工余时间只是为人们的文化娱乐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时间保证,而文化活动质量的高低还必须由文化活动内容的充实度和结构的协调程度来衡量。根据调查,在一周的时间里,外来工工余的文化娱乐活动的内容以消闲打发时间为主型,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和家人或工友长时间聊天占63.2%、睡觉的为52.6%,聊天或闲逛的为36.1%,棋牌或体育活动的为20.9%。另有12.5%的外来工选择了上网。而参加属于发展型活动的如参加附近社区体育健身、娱乐等活动只有5%左右。

表1 不同分工外来工的工作时间长度(单位:%)

表2 外来工一周内参与文化活动的频率分析 (单位:%)

看电视这个对于城郊居民来说再平常不过的文化娱乐活动,也不是大多数外来工都能够享受到的。调查中发现,在工作之余,不能收看电视的城郊外来工高达43.3%,偶尔看的占31.6%,经常看的仅占17.7%。在回答“通常在哪里收看电视”的五个选项中,所选比例最高的是“打工的店铺”,其次依次为路边摊店、出租房、单位活动室和社区娱乐场所。

(3)外来工的文化消费心理体验。在对于其生产经营时间、休息时间、消遣娱乐时间、文化学习时间的满意度调查中,外来工的满意程度均处在50%以上,最高的达到75%。

在另一项“来绍原因”调查显示,“为多挣钱,改善生活”的认同率达到73.1%,“寻找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地方和职业”的认同率为53.1%,“出来磨炼自己,增长见识,学技术”的认同率为41.7%,“大家都出来了,我也出来”的认同率为25.2%。可见文化消费还未提上外来工的真正消费日程。在随访中,尽管不少外来工感觉文化消费时间较少,文化活动单调乏味,文化消费场所缺乏,但是他们比较容易满足。这反映出外来工工余时间文化生活的感受与客观情况并非完全一致,对文化生活的心理体验还处于低要求易满足的水平上。

表3 外来工对文化消费的满意度(单位:%)

(二)城郊社区外来工文化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显示,外来工普遍认为,与当地的工资收入相比,对在绍兴打工的收入比较满意,仅有13.7%的外来工对当前收入不太满意或不满意;对工作条件满意的占53.1%,认为一般的占38.3%,不满意的仅为8.1%,总体对工作现状比较满意。但他们在文化生活中的突出问题依然存在。

(1)对公共文化娱乐资源占有量不足。绍兴市区建设通过旧城改造带动城郊发展,近年又以城郊二环为主线加快发展,但新开发的住宅以封闭小区和高档公寓为主,工作、租居在二环社区的大批外来工的公共文化娱乐资源因此缩小贫乏。城市公共生活空间虽在不断拓宽,如林立在市区的咖啡屋、酒吧、网吧、各种休闲会所、各种特色公园(馆)等,城市中的文化设施和休闲场所虽然比较丰富,但这些大多是为城市居民并有一定消费能力的消费者准备和设置的,外来工无法享用,难以参与到城市文化生活中来。

(2)文化活动的内容不够丰富,层次不高。如果把文化活动内容划分为消遣型、社交型、发展型和无为型四种类型。那么,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外来工的文化生活内容更多的是消遣型和无为型,社交型和发展型严重缺乏。属于消遣型的活动有看电视或听广播、和家人朋友聊天、逛街,搓麻将、打牌下棋等;属于无为型的即休息、什么也不干。以外来工目前的生存状态来看,外来工文化活动的意义不是自足的, 而基本上是处于一种消磨时间的状态,技能要求和与人交往的强度都处于低水平。虽然绍兴区市里的娱乐项目日益丰富,但民工们很少参与。他们的业余生活是贫乏和单调的,而且活动的文化层次也不高。例如,在外来工“接触传播媒体时最关注的内容”中,排在前六位的是身边和周围的事(包括劳动用工、薪酬信息)占35.3%,娱乐新闻占17.9%,政府政策措施(包括当地政府措施)占14.5%、国内外大事占12.5%、体育新闻占7.5%。外来工对于自身相关的或者是消遣类的信息比较关心,而其他一些提高自身素质的科技教育、经济发展的信息的关注度却偏低。另外,有相当一部分城郊外来工的文化生活成庸俗化倾向。针对休息时“打牌娱乐带有赌博性”的选项中,经常玩的高达37.6%,不玩的仅占6.2%,另外还有超过20%的外来工以看黄色录像书刊等方式来打发工余时间。

(3)普遍缺乏文化活动的情感愉悦。文化活动是一种体验性活动,但这种体验仍然受到来自包括外来工本人的、人际的、社会结构的限制以及诸多方面交织在一起形成的大环境的限制。外来工工作时间过长、经济收入提高不快、流动性大,因此他们宁愿多劳动,多挣钱。相比较而言,城市居民一般都有较为稳定的工作和居住环境,收入也高一些,他们有精力也有经济能力去参加文化娱乐活动,因此他们在文化活动中获得的愉悦体验也大大超过外来工。另外,外来工的文化适应力弱,这使他们囿于习惯性的同乡交往而不愿意主动地突破这一交往圈,客观上形成了自我隔离状况,与社区主流、文化主流相疏离,虽然他们也参与了城市以及社区的各种建设,但仍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城市公共文化资源的分享。因此,他们很难从文化活动中真正体验到情感的愉悦。

(三)制约城郊外来工文化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

制约因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主要包括外来工本人的、人际的、社会结构的限制以及诸多方面交织在一起形成的限制。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影响了城郊外来工文化生活质量。

(1)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和“内外有别”观念。在二元结构体制下,进城就业的外来人口,即所谓“外来工”,尽管不再从事农业生产,与“市民工人”一样劳动,但内外有别,依然没能充分享受到城市的优越条件,在诸多方面他们的权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随着绍兴城市发展,使得城市居民和外来暂居打工者这两个不同的群体第一次在城市周边社区大规模地直接互动,不可避免地产生群体性摩擦。本地居民头脑中长期形成的优越意识及头等公民的意识,使许多市民按照固有习惯来判断、以“内外有别”去分析周围的人和事,对外来工的到来普遍产生了一种负面的看法,产生提防心理和不愿接纳的态度。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成为隔阻外来工参与文化活动的一道无形屏障,既阻碍了外来工对城市文化资源的享有,也妨碍了外来工与本地居民间的相互认同和文化融合。

(2)工作时间过长,可支配收入少。绍兴外来工虽然收入较高,但与该市市区2009年平均工资相比,仍低8325元,而且与外来工付出的劳动相比,实质上差距还要大。调查显示,外来工平均每周工作的时间为54.8小时,与《劳动法》规定的一周工作时间44小时相比,平均每周超过10.8个小时,说明外来工部分收入是通过加班或者延长劳动时间得来的。从支出状况分析,外来工每月的固定支出为609.3元,全年支出为7311.6元,其中住宿费支出1312.2元,食品费用支出4555.2元,其他各类支出1444.2元,支出占总收入的43.2%。2009年平均每人寄回家为8264.2元,占总收入的41%左右。可支配收入少,客观上限制了他们对城市文化资源的享受占有。尽管大部分外来工的文化活动方式选择以户内为主,但是他们的选择与其每月实际收入呈强相关。

绍兴市区的许多休闲场所,如电影院、咖啡厅、健身馆等动辄消费一次就需要50-80元,这种文化消费对外来工而言是一种奢侈行为,欲而不能。经济因素是制约外来工与外界交流的重要因素,因为想挣更多的钱迫使他们放弃了文化娱乐的时间。

表4 外来工月收入与文化消费方式列联分析(单位:%)

(3)人际网络的制约。据资料统计,外来工来绍兴就业方式以亲友同乡介绍为主的占了近70%,这样一种择业方式使得外来工来绍后,尽管其社会生活场发生了变化,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其以血缘、地缘关系这些原有社会关系为纽带的人际网络的边界。这种网络也使得外来工不论在交往方式还是在文化活动方式上,都习惯于并乐于与这些原有的关系来往,从而减少了与当地居民互动的机会,降低了相互交流沟通的深度。此外,外来工是一个庞大的流动群体,居住生活的流动性,使得其也游离于城市社会体系之外。外来工所具有的文化同质性,使得他们在共同的人际网络中只能选择彼此间共同的文化活动方式,从而影响了他们的文化生活质量。

三、城郊社区外来工文化建设的基本建议

建设和谐文化,必须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丰富外来工的文化生活已成为建设“文明绍兴”、“和谐绍兴”的有机组成部分,绍兴的城市文化建设必须关注外来工的文化生活,关注与改善外来工的文化生活应成为提高绍兴城市文化品位的主题之一。

(一)当地政府部门要加大外来工文化建设的力度,为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提供政策保障

要将关注和改善外来工文化生活制度化,看作是构建和谐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运作上,一要以“融合”为理念。丰富外来务工人员文化生活,制订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让外来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融入到城市生活中,融入到城市社区中,融入到城市文明中。二要以“适合”为尺度。根据外来工的具体实际,着力于提高外来工文化服务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文化设施、文化产品以及文化服务项目等,要适合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层次,适合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特点,适合他们的消费水平和文化需求。三要以“结合”为方法。把丰富外来务工人员精神文化生活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结合起来,与改善他们的就业环境和文化环境结合起来。四要有“联合”的力量,推进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外来务工人员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党委、政府成为文化建设的主导者,要联合文化、财政、劳动等各个相关部门的力量,形成整体合力,共同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落到实处。

(二)社会要加强对外来工文化生活的关爱和帮助,让生活在城郊却远离城市生活的外来工不再孤独

今天的城市发展已离不开外来工,外来工的生存状态如何,也如一面镜子,可以从某个程度上反映出这个城市的发展面貌。从这个意义讲,城市把实现与外来工和谐相处、良性互动纳入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总体思路,城市对外来工的接纳和善待,也正是为自身发展注入了新鲜的生机活力。社会应主动接纳外来工迅速融入城市生活,发挥外来工所在地城郊社区的作用,组织外来工参与社区活动,教育本地居民积极接纳他们,改变不良看法。在外来工集中的区域可建设一些文体设施,文化经营单位要向他们提供免费或者优惠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丰富外来工业余文化生活。新闻媒体要加强对外来工的宣传,可以开办专题栏目,宣传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介绍外来工需求信息或一些地方性的政策法规等,及时为外来工服务。逢年过节,用工单位要早做安排,及时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针对个别外来工的一些小偷小摸或其他不文明行为,有关部门要及时加以教育,引导他们成为一名合格的绍兴市民。

(三)要有针对性、多样性地开展城郊社区文化活动,引导外来工参与到社区文化建设中来

目前,在绍兴城郊的外来工平均年龄为32岁,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其中16-25岁占33.1%;25-35岁占36%;35-45岁占23.4%;45岁以上占7.5%。从性别看,男性占59.4%,女性占40.6%。其中已婚的占55.4%,未婚的占43.4%。处在这一年龄阶段的人有很强烈的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实际上,包括对该市的其他实证调查也显示,外来工都有相当强烈的参与社区文化生活的意愿。但从目前来看,由于诸多因素(主要是客观因素)的限制和影响,并未能转化为实际行动。他们并不宽裕的收入、不高的文化水平、拥挤破旧的居住条件、高强度的劳动,使他们往往处于与城市文化生活的某种隔膜中。加之他们大多在私营、个体户、承包商务工,处于散漫无组织的状态,他们的文化生活基本上处于单位、社区、家庭“三不管”的“荒漠化”状态。长期以来,城市或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基本上是以当地市民为关照对象或参与主体,这显然无法或者不能很好地满足外来工的文化需求。因此,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有意识地扩大群众文化活动内涵的包容性,城市社区的群众文艺工作、文化活动要树立“以和为美”的价值观,尽量多开展一些适宜外来工参加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如举办专门为外来工打造的大型文艺演出,到他们的生活、工作环境中去创作、演出等。努力把和谐理念和精神融入到各种形式的群众文化生活当中去,使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成为他们放松心情、温润心灵的“润滑剂”和“减压阀”。另一方面,社区要将丰富外来工文化生活纳入服务范围,激发其参与热情和兴趣。同时也需要外来工自己组织起来,走向自我丰富、自我管理,自主成立或参加各类文化活动组织,如打工者艺术团、打工妹之家等,社区政府要给以大力扶持和引导,使其发展壮大成为城市社区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用工单位要尽量改善外来工生产、生活条件,为促进外来工文化消费创造条件

用工单位首先要切实履行《劳动法》等的一些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只要政策能够自觉执行,外来工有关用工方面的诸如生产安全、劳动时间、职业防护等就会有保障。其次要不断提高外来工待遇。绍兴外来工虽然收入较高,但与该市市区平均工资相比,实质上的差距还不小。同时,要依法为外来工缴纳各种社会保障费用,尽可能地改善外来工的居住条件,保证外来工居住场所符合基本的卫生和安全标准,切实减轻他们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再次要尽可能地改善外来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外来工身在异乡,平时比较孤单。用工单位应主动帮助外来工开展业余文化活动,如建立俱乐部、文化活动室,开设图书室、棋牌室等场所,并免费为他们开放。也可对外来工进行专业技能和文化知识方面的培训,可组织外来工岗位练兵及竞赛活动,这样既可以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又可以提高劳动技能。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激发外来工工作热情,增强企业凝聚力,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1]绍兴市城调队.绍兴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现状调查分析[D].2005.

[2]倪鹏飞, 杨晓兰, 章武.绍兴区域竞争力研究报告[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 5.

猜你喜欢

外来工绍兴社区
外来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及其对策
绍兴
社区大作战
在绍兴,与你不期而遇
绍兴大闯关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人文绍兴
从流动到留下 广州外来工融合行动进行时
社区统战与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