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55例治疗体会

2011-03-19覃重桥陆伟水余松祚陆弘盈

微创医学 2011年3期
关键词:外伤性硬膜蛛网膜

覃重桥 陆伟水 余松祚 谭 适 陆弘盈

(广西医科大第八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贵港市 537100)

外伤性硬膜外积液(traumatic subdural hydroma,TSH)是颅脑损伤中常见的并发症,为损伤后脑脊液流入并积聚于硬脑膜下腔而引起,积液的吸收和脑组织的复位是硬膜下积液转归的关键[1],目前临床治疗仍较为棘手。我院2004年5月至2009年11月共收治硬膜外积液患者55例,现就诊断及治疗作一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55例,男36例,女19例,年龄6~72岁,平均(41.6±11.9)岁,均经头颅CT证实为TSH,其中左侧21例,右侧18例,双侧3例,纵裂13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33例,高处跌落14例,外部打击8例。受伤至发现积液时间<3 d 6例,3~21 d 34例,>21 d 15例。单纯性硬膜下积液29例,合并硬膜外血肿8例,合并脑挫裂伤6例,合并颅骨骨折2例。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术后纵裂分离积液13例。

1.2 临床表现 55例患者中33例有头痛、头晕、呕吐等颅内高压现象;意识障碍16例,其中嗜睡5例,烦躁3例,不同程度昏迷4例;偏瘫4例;行路不稳5例;癫痫4例;语言障碍3例;反应迟钝2例;伴尿失禁4例,单侧瞳孔散大5例。

1.3 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检查显示积液位于小脑幕上,硬膜下呈弧形或新月形低密度区,多位于额颞部;初次CT检查积液15~120 mL,其中积液量<30 mL者21例,30~70 mL 14例,>70 mL者20例;部分患者行头颅MRI,显示硬膜下长T1、长T2与脑脊液相似信号;头颅CT或MRI增强扫描后边缘强化不明显。

1.4 治疗 采用内科保守治疗15例,积极治疗原发病,常规给予补液、限制过度脱水、抗炎等治疗,应用脑血管扩张剂、神经营养剂及改善微循环等药物,同时给予高压氧辅助治疗。27例行手术治疗,其中22例采用钻孔引流术,其中双侧钻孔引流术3例,单侧钻孔引流17例,持续引流时间3~5 d,引流量减少后拔管。经单侧钻孔引流3例术后积液量无明显减少或复发,改行硬膜下积液腔-腹腔分流术。其余3例采用硬膜下腔-腹腔分流术,2例行骨瓣开颅积液薄膜切除术,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13例。

2 结果

经保守治疗,15例患者积液量均<30 mL;2周后复查CT,13例积液消失,2例积液明显减少,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均痊愈出院;其中2例随访2~3个月期间积液复发并扩大,分别行单侧钻孔分流术和积液腔-腹腔分流术,均获得治愈。另27例行手术治疗患者中治愈24例,3例术后1个月积液复发,均为行单侧钻孔引流术患者,改行积液腔-腹腔分流术治愈。纵裂分离积液13例,行腰大池引流5例,引流3 d,大部分积液消失,6例5 d消失,2例7 d消失。

3 讨论

颅脑损伤常常合并有硬膜下积液,其病理过程是脑脊液在硬膜下腔急性或慢性积聚,该病主要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总体上主要包括:①颅脑创伤后蛛网膜和硬脑膜之间会形成一个潜在空腔,各种有利因素会促使这一腔隙扩大,尤其是老年人脑萎缩、儿童脑组织受损、过度脱水及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压降低等因素;②脑组织受损容易引起蛛网膜撕破,脑脊液经破损蛛网膜进入硬膜下腔,同时破裂处的单向活瓣作用组织积液反流;③脑部外伤后蛛网膜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脑脊液和血液渗出,血浆成分大量渗出形成富含蛋白的高渗压积液,参与并促进硬膜下腔积液形成[2]。纵裂分离型积液属于硬膜下积液的一种类型,是去大骨瓣开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3];而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是继发于颅脑外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4]。因此颅脑损伤是硬膜下积液的始发因素,而出血和蛛网膜裂口则是积液发生的必要条件。

硬膜下积液常发生于额、颞部,CT和MRI等影像学技术是该病有效的检查手段。硬膜下积液的临床表现与硬膜下水肿类似,因此无法从临床表现上加以区分,需借助影像学手段。硬膜下积液CT上可表现出硬膜腔下新月型低密度阴影,其密度近似于脑脊液,且强化后不明显;MRI图像上积液信号与脑脊液相似,T2加权像时可呈高信号[5],可区别于硬膜下血肿。本组患者CT检查均符合上述标准,部分行头颅MRI患者,可见硬膜下长T1、长T2且与脑脊液相似信号。有学者[6]根据患者病程将本病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种,各个时期临床表现有所不同,急性期患者多为血性液体,此时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性脑脊液推入硬脑膜下腔形成;亚急性患者多呈淡黄色液体;而慢性患者为草黄色或无色透明液,多为硬膜下富含蛋白,且高于脑脊液中含量,认为临床上以亚急性和慢性为主。刘光玉等[7]根据CT动态观察提出分为消退型、稳定型、进展型和演变型的新分法。他把CT动态观察积液逐渐减少,且临床症状好转者分为消退型;CT动态观察4周内积液无增多或减少,且相应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者分为稳定型;CT动态观察积液逐渐增多,且脑受压或相应临床症状逐渐加重分为进展型; CT动态观察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出现慢性颅内压增高者分为演变型。

由于部分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仅表现为轻度头晕、头痛;本组15例积液量<30 mL、临床症状较轻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其治疗措施包括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限制脱水剂使用以及神经营养支持等,效果良好。陈永胜[8]认为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应及时复查CT及临床症状的变化,如出现明显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征或局灶的神经压迫症状时,建议及时手术干预。

目前用于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手术方式主要有钻孔引流术、硬膜下腔-腹腔分流术、腰大池置管引流术及开颅切除术等,其中以钻孔引流术最为常用[9]。本组共22例钻孔引流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钻孔引流术的优点:①手术在局麻下操作,迅速简便;②手术创伤小,老年患者更适合;③紧急情况下采用此手术方法可有效解除脑受压;④术后并发症少,其缺点主要是术后易复发,本组22例钻孔置管引流复发3例,后改采用硬膜积液腔-腹腔引流术治愈。笔者认为以下情况应视为手术指证:①慢性硬膜下积液积液量>30 mL;②有明显神经压迫及癫痫等症状;③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化为硬膜下血肿;④中线结构移位明显,颅内高压显著,昏迷和(或)脑疝者。

总之,消除硬膜下腔、促进积液吸收及脑组织复位是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目的,对于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应准确诊断,充分了解病情后决定治疗方案,采取适当的手术方式可以避免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1] Lee KS,Bae WK,Bae HG,et al.The fate of traumatic subdural hygroma in serial computed tomographic scans[J].Korean Med Sci,2000,15(5):560-568.

[2] 周 祥,张洪涛,袁国艳,等.外伤性硬膜下积液43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5):22-24.

[3] 余松祚,陆伟水,覃重桥,等.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治疗脑外伤术后纵裂分离型硬膜下积液[J].微创医学,2010,5(4):403-404.

[4] 金 鑫,王 洪,方 川,等.颅脑创伤术后顽固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1,(7):98.

[5] 何 凯,何 鹏,陆俊地,等.外伤性硬膜下积液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7,18(3):183-185.

[6] 李 谷,陈景森,徐锦芳,等.外伤性硬膜下积液临床分析[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6,6(6):370-372.

[7] 刘光玉,贾 涛,刘 猛,等.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分型与临床特点[J].中华外科杂志,2003,41(10):763-765.

[8] 陈永胜.外伤性硬膜下积液35例诊治体会[J].陕西医学杂志,2009,38(9):1157-1158.

[9] Tolias C,Sgouros S,Walsh AR,et al.Outcome of surgical treatment for subdural fluid collections in infants[J].Pediatr Neurosurg,2000,33(4):194-197.

猜你喜欢

外伤性硬膜蛛网膜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蒙医结合微创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0例分析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外伤性歪鼻的手术矫治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