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态
2011-03-19耳曼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1年10期
姿态
潮流总是一闪即逝的美,逐渐成熟起来的欣赏力量并不愿意仓促的选择任何一类躁动艺术,而是以审慎的目光在比较:谁真正可凝结出不朽的灿烂?
一些艺术作品通过重复的利用符号或称为生命的符号来表现拥塞、流动、孤独与悲凉,将表现技艺与人生哲理融合得滴水不漏。纵观齐白石的画,无一不闪烁思考和创造的光辉。如画一个蝙蝠(谐音“福”),画一个大大的公鸡,高高的鸡冠(谐音“官”),取名叫“福大官高”;画一条很长的鲇鱼,又画一条大鳜鱼,取名“长年大贵”。这么吉祥的画,谁个不喜欢?有了这种勤奋和思考的精神,齐白石才从一个牧童而为木匠,由木匠而为雕匠、画匠;由于有这种勤奋和思考的精神,才实现了由画匠到画家质的转变,这是飞跃。
他曾对学生题词“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寥寥八字,尽传精神,提倡思考,提倡创新的殷殷之情洋溢于字里行间。其实,何止艺术,一个想有所作为者,哪能离得开勤奋和创新?勤奋和创新是民族的灵魂,一个勤劳智慧不断创新的民族总是生机勃勃,而且充满希望。从这个意义上说,齐白石弘扬的是民族的艺术,体现的是民族的精神,是一种胜利者的姿态。
因此艺术不仅是作用于眼前的华丽姿态,还是能触动你内在的某根神经,让你有一种无法言语,却又酣畅淋漓的醒悟,才能称其为艺术;它蕴含着某种你想说,却又无从表达的意境,不断地为人们的生命观察提供诧异。
耳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