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深度融合,探索合作途径

2011-03-18芮志彬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1年9期
关键词:校企职业评价

芮志彬

(天津市教委职教中心,天津市 300122)

校企深度融合,探索合作途径

芮志彬

(天津市教委职教中心,天津市 300122)

新形势下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面临着国际金融危机,调整产业结构,产品更新换代等诸多不利因素,其核心决定因素是急需培养大量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这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要求,探索一条新的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之路是当务之急。

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合作途径;品牌建设

一、新时期校企合作面临的形势

当今,国际方面我们正处于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后危机时期,围绕国际间市场、贸易、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竞争日趋激烈,国内我们也处于国家加快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核心起草小组向媒体透露,目前已制定完成的47个行业规划,都把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结构调整作为主基调,而支持这一系列重大产业转型升级的要素之一,是迫切需要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作为支撑,工业,农业、服务业、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的转型调整都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支持;行业产业需要,区域经济亦需要。社会的变革,行业的转型,产业的升级,产品的更新等种种背景,既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挑战,也对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新课题,是顺势而为还是原地不前,答案是显然的,顺势而为是大势所趋,探索一条符合大趋势的全新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道路是关键所在。

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指出:职业教育“要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使行业和企业真正参与教育教学环节,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更加适应。”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同志强调:“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这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改革创新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整合教育资源包括多种形式,最主要的是整合学校和企业的资源;改进教学方式也包括多方面内容,最主要的是实行工学结合。这两点的核心是一个,就是推动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实行校企合作。”在第三届职业教育振兴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同志表示要“推进开展‘产教对话’,以‘合作、对接、共赢’为主线,形成职业教育与重点产业对话机制,着力推进职业教育与国家重点产业、教育链与产业链、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融合发展。”在国务院新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首次明确“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合作办学机制,制订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这将从政策的层面使校企合作成为“国家行为”,必将极大地改善我们校企合作的外部环境,为我们校企发展提供根本性的制度保障。综上所述,校企合作是在新形势下加快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完善、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探索模式的必由之路、创新之路和希望之路。

二、新时期开展校企合作的内涵

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是“以就业为目标,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围绕这一中心,开展新时期的校企合作。

新时期校企合作应做到五个“共同”:即学校与企业共同实施教学、共同进行评价、共同组建基地、共同培育师资、共同开展研发。

(一)校企共同实施教学:职业院校教学整体设计,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材编写等都应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设计、计划与选用,做到“专业围绕产业,课程围绕产品,教材围绕一线”的校企教学合作模式,改变原来教育教学偏重学校的固有观念,开办专业,设立课程之前职业院校应主动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对新设专业和课程进行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论证。每个教学环节、课程单元、实训单元都应该有企业的参与设计,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育教学符合一线产业的要求,而不是空泛的理论知识,这也是职业教育真正区别与其他类型教育的特点。

(二)校企共同进行评价:评价体系的建立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过程中重要环节,由于校企合作的目的和职业教育的特点,应更加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技能型的培养,在整个人才成长的过程中,可分为“育人——选人——用人”三个基本阶段,基于过程,评价体系也可细分为“育人评价——选人评价——用人评价”三个基本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校企双方共同完成的,在对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校企双方可通过评价体系指标随时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维训练、素质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整和完善,学生毕业时应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毕业评价、答辩,共同填写毕业推荐意见等;第二个阶段是由学校推荐、企业选择的阶段,校企双方可参照第一阶段评价结果并结合企业自身的选任机制进行第二阶段人才的选择;第三个阶段是企业按照前两个阶段的评价结果安排给人员合适岗位,在不断的发展和使用中利用企业自身的评价的体系要求人员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学校也应建立人才追踪库,追踪每一名毕业生的发展状况,收集来自企业的评价资料,找出自身评价体系的不足,重新调整设计人才培养评价的新体系,以不断满足企业用人的需要。校企合作中这三个评价阶段是相互联系的,也是缺一不可的,它们决定着学校的培养方向和企业的发展方向。有了共同评价机制的保障,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学校和企业的发展都进入了一种有序、良性、双赢的局面。

(三)校企共同组建基地:职业教育的实习实训基地应由校内基地和校外基地组成,校内基地在学校,校外基地在企业,即学校和企业两种课堂。但是无论是校外还是校内的基地都是应该由校企双方共同组建的。因为它们之间是一个整体的教学过程,校内基地设计应该由企业的高工、设计师等参与设计,新形势下的实训基地的设计应该一改以往的设计理念,应该紧紧结合一线企业的实际,设计每一个实训单元时,真正做到与企业“零对接”,真正建成生产型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的特点是以顶岗实习为出发点,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样可以使学生通过两个课堂的学习进一步完善知识能力的提高,了解行业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直观接触和感受一线生产设备。

(四)校企共同培育师资: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培养一流的高技能型人才就需要有一流的高技能型职业教师。职业教育教师真正达到双师型并不容易,职业教育的教师教学时间和下厂实习时间应达到1:1,跟随一线员工,第一时间了解接触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状态和效果,了解新材料,新科技,新产品等。回到学校后应该及时对所讲课程进行内容更新,教法改革,课程改革,编写实训教材等。由于职业教育紧贴行业的特点,职业教育的教师所掌握的知识应该总是在更新中,这就需要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动手和知识交流的平台,利用企业资源培养出一流的双师型职业教师队伍,做到在学校是教师,在企业是技师,只有这样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一流的高技能人才。

(五)校企共同开展研发:“产、学、研一体化”是校企双方持续不断发展的保障,企业要的是产量,是效益,但缺少研发时间和研发人员,这正是学校所拥有的。研发的过程是校企合作和互补的过程,结果肯定是“双赢”的。在国家要求产业调整结构的新形势下,企业应该利用好学校这个研发平台,把学校作为自身研发的强大后盾,加大给予学校研发经费的投入,这样企业自身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生产和经济效益上,学校也能从中受益,产业的升级和产品的更新都随着学校的研发而改变。

三、新时期校企合作的拓展实践

(一)注重校企合作品牌建设,推动创新发展

1.注重发挥校企合作办学机制的主导作用,职业院校应积极主动的取得同行业内专业对口、技术先进的大企业的支持,用企业品牌带动院校品牌,不断促进院校品牌的成长,企业可在资金、技术、人才给予院校支持,学校也可以在技术、科技、研发等方面支持企业,逐步形成校企品牌合作联盟。

2.通过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工学结合与顶岗实习的培训方案,共同编写培训课程和教材,确定培训考核内容,逐步形成人才考评机制,形成校企合作品牌专业。

3.结合企业用人需求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加强专业教材的开发,切实提高教材开发的质量,编写校企的品牌合作教材和特色教材。

4.职业院校应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结构优化,精干高效的师资队伍,建成一支校企品牌的人才队伍,为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促进产业发展,企业产品的创新提供保障。

通过上述校企合作的四个品牌建设,推动职业院校的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制度建设和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创新。推动了企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产品创新、人才规划的发展,真正促进校企合作从外延向内涵层次的发展。

(二)进一步扩大订单培养规模,完善顶岗实习管理

职业院校要紧密围绕拓展就业市场空间的广度和深度,依托行业、跟踪大项目、深入大企业、锁定大集团,以“走出去、请进来”的双向运作模式,广泛联系企业,切实了解企业人才培养需求。

1.扩大订单培养的规模和比例的基础,组建以全程、阶段、业余等多种适应企业需求形式的冠名订单培养班。在贯彻“提高素质、了解企业、熟悉工艺、强化技能”宗旨的同时,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置身学校,犹在企业;身在企业,如在课堂”。

2.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顶岗实习工作程序,建立行之有效的顶岗实习体系,建立相对稳定的校企顶岗实习协作关系,规范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在实习与就业的转承关系中既要考虑实习与就业的稳定延续,又要实施实习与就业工作重心的适时调整,要考虑到院校、学生、企业三方面的根本利益,最大程度、最高时效地调动企业充分参与的积极性。

(三)拓展校企合作办学功能,为进一步提升合作双赢能力搭建平台

校企合作的双方可以尝试本着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研讨并逐步建立(校企)股份制合作企业,使院校融入企业的理念付诸实践,形成实际运作平台,使校企合作扩展新的内涵,为进一步提升合作双赢能力搭建平台。

1.校企合作建立培训机构。利用学校的实训中心、培训中心和师资能力,从事企业员工培训,技能取证等工作。进行广泛的校企文化交流,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客座教授为学生讲解企业文化、职业理念、安全生产、企业管理等专业知识。

2.校企合作建立营销机构。建立由学校专业教师和学生及企业专职人员组成的营销咨询策划机构,根据企业产品特点、所占市场份额等条件帮助其制定营销策略,开展产品宣传、产品推介活动。

3.校企合作建立校内实训生产基地。利用学校的实习实训场地和设备为企业提供新品试制、工艺改进试验、设备维修机械零件配制、来料加工等多项服务,并积极探索共同研发的可行性。

校企合作的不断发展不仅关系到教育和学校的发展,也关系到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新形势下积极做好深层次的校企融合,探索合作新途径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校企合作这种合作形式为经济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高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强大的保证。

[1]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7,(07).

[2]马树超.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与用人单位对接的关键举措[J].职教论坛,2007,(01).

[3]彭丽华.关于密切校企合作 发展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5,(01).

[4]韩甫定.加强校企合作 促进职教发展[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06).

[5]翟英.以就业为导向 走校企合作办学之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08).

Promoting the Deep Integ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to Explore the Cooperative Approach

RUI Zhi-bin
(Vocational Education Center,Tianjin Municipal Education Commission,Tianjin 300122 China)

In the new period,China's economy is facing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and undergoing such adverse situations as readjusting industrial structures,updating products,etc.The determinants of these unfavorable conditions are lack of a large number of high-quality and highskilled talents with applied competence.This has set a new demand on our vocational talent training mode and it is urgent to explore a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pproach to meet the social nee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deep integration;cooperative approach;brand building

G710

A

1673-582X(2011)09-0009-04

2011-05-10

芮志彬(1983-),男,天津市人,天津市教育委员会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职业教育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校企职业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校企合作五反思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