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学校体育中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探究

2011-03-18

体育科学研究 2011年5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民族传统

赵 清

(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药学院,辽宁沈阳 110002)

对学校体育中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探究

赵 清

(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药学院,辽宁沈阳 110002)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对学校体育教学的贡献价值、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影响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因素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革新教育理念、完善体育教学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学校之间资源共享等合理的发展对策,为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或其他领域的广泛开展提供理论支持。

民族传统体育;学校体育;体育教学

所谓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就是指中国各民族在历史演进中,创编的以汉族文化为主体,融合多种民族文化,具有浓厚文化色彩和地域特征的传统养生、健身、竞技与娱乐体育活动的总称,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具体体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目前,民族传统体育这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已经引起教育界的高度青睐,加强了对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充分挖掘其深刻的教育价值,使其从潜文化形态中脱离出来,开始移植学校进入课堂,溶于日趋完善的教育体系之中,充分发挥学校载体之优势使民族传统体育得以继承和发扬光大。但是,目前能进入学校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局限于武术及个别项目,竞争局面有待进一步展开,因此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性和规律的研究,挖掘其深刻的教育价值,通过学校教育渠道,使其推广与普及到更广泛的领域,进而走向世界,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民族传统体育对学校体育教学的贡献价值、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影响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次基础上提出一些合理的发展对策,为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或其他领域的广泛开展提供理论支持。

1 民族传统体育对学校体育教学的贡献价值

西方体育在中国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中的主体地位能延续至今,主要原因是西方体育文化以学校教育作为进入异国的输入口,使其得以广泛传播。目前民族传统体育能移植学校体育课堂的项目局限于武术及个别项目,竞争局面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在学校深入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不仅能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而且有利于青少年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并培养积极的终身体育意识,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整理和传承以及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

1.1 激发民族自豪感,促进民族团结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各民族自己的习惯和风俗。随着与西方文化交流,各民族文化被外来民族文化同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民族性和民族特色逐渐消失,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观念有所改变。因此加强对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充分挖掘其深刻的教育价值,这将有利于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和民族文化的传播,而且民族传统体育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民族传统文化氛围浓郁,容易使学生萌发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尊,促进民族团结。

1.2 丰富学校体育课堂

目前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中,竞技体育项目占有绝对的优势。从小学到中学,以及中学到大学,较多的传授田径、篮球、排球等体育项目,而且重复教学严重,这不但影响体育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且也不符合学校教育改革的目的和新世纪对人才需要的要求。迄今为止,我国专家已搜集到汉族传统体育项目300多条,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700多条,这样庞大的内容体系,大多是适合大众口味、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体育教师不难掌握,授课时难度也不大,而且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教师有多种选择。如果有民族传统项中的个别项目纳入学校体育课堂,不但能丰富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而且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发展、保护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1.3 有效地促进素质教育与终身教育的进展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数量之多,乃世界之最,其深邃的哲理、丰富的文化底蕴以及潜在的教育和健身价值,是现代体育无法比拟的。来自世界群众体育协会主席尤根·帕尔默,曾称赞说:“中国的少数民族体育很有特色,非常精彩,富有戏剧性和创造性。”因此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对体育教师来说,不仅拓宽教师的知识面,提高教师理论科研水平,而且可以优化教学教法,提高教学的质量,使其在教育的改革潮流中,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对学生来说,不仅给学生带来广博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养生健身等方面的知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又学到了健身方式、技能、功法和技巧。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思想品质,进行了一次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教育,这对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1.4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民族传统体育不仅适合课堂上,课下学生也可以自行进行活动。例如:放风筝、踢毽子、跳绳、扔沙包等运动项目一直深受学生的欢迎。其器材价格低廉,可以自制,学生不需要太大的经济投入,而且安全性较高,在学习疲劳时从事这样的体育活动,既不受场地、季节的影响,而且对学生的智力调节起到很大的作用,更增加了学生的体育兴趣。同时,每逢体育运动会开幕式或者校园文化节日、庆典活动,色彩缤纷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都开展的如火如荼,别开生面,给学生生活带来一片欢庆的景象。

2 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必要性

2.1 是时代的要求,是民族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

学校是体育的摇篮,是原始体育形态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普及化的必由之路[1]。因此在一定意义来说,对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的调控,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这个环节得以实现。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学校,成为现代体育教育的组成部分,标志着古老的原始体育形态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一个自成体系的独立分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历来主张:愈是民族特色的文化形态,就愈具有世界意义。从足球到橄榄球的流行,从德式体操到军事学堂的兵操,大多数游戏在近代以学校作为中介完成了向高水平竞技项目发展的过程。日本的柔道、韩国的跆拳道,是在接受了中国古代武艺的基础上,加以改良,使之便于教学、训练和比赛,并通过学校作为主要渠道向青少年推广,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享受,其国际影响日益壮大后方得到国际委员会认同的。

2.2 是教育目的的要求,是民族文化本身的特性所要求

目前,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对学生的体育认知素质和体育行为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形成终身体育的能力和习惯方面尚未达到应有的程度。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校体育教育中是以西方体育为主,与国人身体素质、心理感受、民族情感相吻合的民族传统体育内容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因此,在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不仅可以充实学校体育的教育体系,能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而且还能弘扬民族文化,同时,还能在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感悟一种思想、一种意识、一种精神。学校体育要适应新世纪人才资源的需要,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比重,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使学校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工作中获得应有的地位。国家教育部也顺应历史的潮流,在1998年7月颁布的本科教育计划大纲中规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是新设的本科教育专业,为体育学的二级学科并设有三个教育方向,既武术、传统养生和民间民俗体育;在2001年3月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把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也纳入其中的一部分。

2.3 是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一种重要的、可行的机制

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与实施,说明群众体育已经提上议事日程。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中,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特殊的作用。而学校体育健身活动是全民健身活动的重点,学生是全民健身的主要对象。因此学校应挖掘、整理、提炼与升华民族传统体育,掌握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中有益于养生健身的精华,与现代竞技体育相辅相成,在广大师生间开展,进而推动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在不同领域中广泛发展[2]。

3 影响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因素分析

3.1 现代竞技体育的冲击

在当前竞技体育全球化大潮的冲击下,我国体育发展策略就是以举国体制发展奥运会竞技项目,以此来提升我国在世界体育舞台上的地位。这样,各地政府和体育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必然以奥运会项目为主,没有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来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学校体育发展也是如此[3]。从调查资料显示,竞技体育项目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占有绝对优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设置总量偏少,形式单调,缺乏地方特色。

3.2 民族传统体育自身存在的问题

民族传统体育产生于自然经济时代,其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广大农村地区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科学、文化相对落后,有许多项目仍然没有摆脱其原生形态或次生形态的烙印,仍然带有浓郁的文娱色彩,与杂技、舞蹈、节日庆祝活动浑为一体。这给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改良、完善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有些项目很难移植到学校体育课堂。其次,我国绝大多数民族能歌善舞,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就蕴藏在歌舞艺术的海洋中,如果以现在概念加以框套,即完全剔除传统体育中的文艺色彩,许多民族传统体育,特别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就根本无法纳入体育范畴[3]。因此有选择地发展一些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先移植体育课堂才是良策。

3.3 主观因素

首先表现在一些学校领导偏见思想,可能会导致我国一些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局限于一个狭小的范围内固步自封,丧失在学校发展和新生的契机;其次是体育教师的惰性以及无理性和感性的借鉴,可能会影响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的领悟、掌握、提高与升华,从而延误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进程,导致教学质量受损;此外是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年龄阶段特征,而又喜闻乐见的民族项目,学生乐意接受,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起推波助澜的作用,反之不然。

3.4 客观因素

表现较为突出的是教材问题,教材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一个主要信息源,是指导教师按知识结构系统有序向学生传播知识的依据[2]。目前虽然出台了一些有关民族传统体育的教材,但内容不够详尽,缺乏实质性、指导性知识,教材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有待提高,一些体育教师只有从论文零星收集一些教学法,因而工作量和难度相对比较大;其次是教具问题,教具(器材)是上体育课的工具,教具的质量和数量很大程度上影响体育教师上课的质量、学生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的质量[2]。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除有条件的学校外)自制器材的现象较为普遍,无法大批生产制作,购买一定规格质量的器材较难,况且目前对器材的研制工作不足,这势必会给教师或者学生在心理上造成一些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太原始的印象,影响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2]。

4 发展对策

4.1 革新教育理念,充分挖掘民族传统体育潜在的教育价值

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体育管理者或体育工作者应迎合教育发展的需要积极转变观念,从大局出发,树立整体服务意识,把民族传统体育纳入素质教育的一部分,采取积极的引导、扶持、改良的态度,使民族传统体育步入规范化、科学化道路;利用学校的中介、载体、调控、传播功能,使民族传统体育的潜在教育价值在学校教学中得以升华;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与现代竞技体育相辅相成协调发展,通过学校教育渠道来推广与普及更广泛的领域,使更多的人了解、欢迎和接受它们,进而走向世界。

4.2 构建完善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体系

构建完善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体系是保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首先体育行政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和学者编写与教学适应的全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大纲和教材,为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开展提供依据;第二,重视学校体育师资队伍改组工作,引进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改变师资队伍结构,产生互动教学;加强在职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可以采取函授、短期培训、自学等方式开展,提高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教法技巧;鼓励体育教师参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裁判工作,提高其业务技术水平;加强体育教师科研理论水平,尤其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发以及教学教法等方面的研究;第三,研究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原则和教学方式,可以借鉴现代竞技体育的成功经验,制定可操作性强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原则和传授方式;第四,探索、建立和完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学习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性决定其开展的形式,大多以集体形式开展,效果主要体现在参与体验过程,可以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做好这方面的工作;第五,定期举行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研讨会,研讨其教育健身价值和教学教法等;第六,引进或研制民族传统体育教具工作,确保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4.3 选准重点,优先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供选择的教学素材广泛。可以根据项目的特性、学生生理特征以及当地区域特点,本着“吸取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有选择地进行收集、挖掘、整理工作,并制定统一比赛规则和评判标准,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真正地引进体育课堂。然后再以一部分项目的成功开展来带动另一部分项目的开展,促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推广到更多的领域。

4.4 强强联合,资源共享

每一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不同的学校开展,可以通过学校之间的横向联系,采取教学研讨会和观摩课的形式,交流经验,互通有无,优化教学方法,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集思广益,充分发挥众校合力的作用,攻克教学中的疑难点,也可以共同研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比赛规则和评判标准,促进项目的推广与普及。学校也可以与其他单位发生纵向联系,例如与企业联系,学校可以获得资金的支持,购买或者共同研制教具;与科研单位联系,可以获取前沿的理论指导,同时也可以提高体育教师的民族传统体育科研理论水平;与社区团体联系,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教学能力和验证教学成果,而且可以达到发展与弘扬民族传统体育的目的。

5 结束语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愈是民族的才愈是世界的,民族传统体育必须利用学校教育来推广,依托学校得以弘扬和发展,通过教育工作者挖掘、改造和完善,使其规范化、科学化和普及化,通过体育教学的环节,推广到更广泛的领域,受更多民族人民的欢迎,为更多民族和人民的健身、娱乐和竞技服务,让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屹立于世界体育之林,发出我们民族体育的灿烂之光。

[1]孟令英.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现状及其走向世界的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2):1626-1627.

[2]刘靖南.高等院校开设民族体育必修课的思考[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0(2):55-58.

[3]李证.普通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因素探悉[J].体育世界·学术,2006(7):5-7.

[4]栾桂芝.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学校体育教学[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5(3):91-92.

[5]余学好.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及现代化[J].体育学刊,2004(5):54-57.

The Research of the Ethnic and Tradi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on Campus

ZHAO Qing
(Clinical and Medicine College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002,China)

In this essay,documentary data method,expert interview method and logic analysis method are used to analyze in three aspects:the contribution and the value of the ethnic and tradi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on campus,the necess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thnic and tradi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and the factor affec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thnic and tradi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on campus.Several reasonable approaches are suggested based on this analysis,which includes the reformation of the educational philosophy,the perfection of the educational system,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ethnic and tradi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the resource sharing between universities.All of these approaches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broad development of the ethnic and tradi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on campus and in other territory.

ethnic and tradi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sports on campus;physical education

G 852.9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007-7413(2011)05-0030-04

2011-08-29

赵清(1982—),男,辽宁沈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责任编辑 江国平]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民族传统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我们的民族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老传统当传承
多元民族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