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管理本质上应该是以人为本的——访天津市南仓中学校长狄建成
2011-03-18韩大勇校长狄建成
□本刊记者 韩大勇 ■校长 狄建成
天津市南仓中学始建于1955年,是一所国办区级重点完中校、天津市示范高中校。南仓中学的现任校长狄建成在2008年北辰区教育系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通过公开竞聘成为南仓中学校长。从校长助理到拥有2100余名学生、198名教师的南仓中学校长需要进行怎样的角色转换?这对当时只有36岁的狄建成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国家级语言文字工作示范校、天津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天津市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天津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学校、天津市交通安全示范校、天津市行为规范特色校、天津市绿色校园、天津市第12届运动会突出贡献单位、天津市节水先进单位……短短三年的时间,狄建成用学校的成绩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了最好的诠释。有“果断而不武断的言行风格,信任而不轻信的做事原则,认真而不较真儿的处事态度”,学校的教师这样评价他们的校长。南仓中学是一所怎样的学校?学校如何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狄建成校长。
□2008年,您刚刚担任校长,一定面临着自己角色的转变和很多实际的问题,您是如何处理的?
■在2008北辰区教育系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我被聘为南仓中学校长,“诚惶诚恐,如履薄冰”这8个字,原本是海尔集团总裁在竞争激烈的世界商海打拼时的感受,我觉得这8个字也恰如其分地反映了我初当校长、初涉人事改革时的心情。
我相信只有勤政、廉政、充满激情的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校长才会感染他的团队,带动他的团队实现新的突破。南仓中学校领导队伍是一支年轻的队伍,但我坚信,我们也是最有潜力的队伍,我们倡导“执著、谦逊”的领导作风和“持续改善”的行为方式,精心把握好每一个工作环节。每周的校长会、行政会,学校坚持以沟通、协调为宗旨;以统筹优化工作程序、形成科学民主决策为目的,创新工作思路。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一所学校的特色往往是学校教师群体特长的体现”。我校青年教师比例大,他们有朝气,有创新意识和精神,我们把“造就名师,培养群体骨干”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目标,积极探索“备、说、议、讲、评”的校本教研新路,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机会、搭建平台。我们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契机,结合学校实际,健全和完善聘用、考核、评优、奖惩等一系列制度,强化落实。正是在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支持和配合下,学校实现了平稳过渡,同时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请您谈谈学校的办学理念。
■我校的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提升素养,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就是以教师和学生发展为本。教师是学校教育与发展的主人翁,学生是学校教育的对象和主体。学校以“人人获得尊重,人人获得发展”为导向,积极倡导学生间团结、诚信,教师间理解、尊重,师生间赏识、合作,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民主、协作,以此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师生在和谐的环境中体验到共同学习、工作、成长的乐趣。
“提升素养”就是加强教师职业素养,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在教师职业素养方面,通过党的政治理论、方针政策教育,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使广大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感情不断升华;认真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建设活动,引导教师树立师表形象;在提高教师能力素养方面,学校不断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保障资金投入,“内修外习”,注重基本功训练。在学生养成教育方面,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公民素养。
“全面发展”就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学校构建起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机制,充分发挥各方教育力量的优势,使之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实现各方育人目标一致、教育理念趋同、德育过程同步、育人方法互补、育人资源共享、育人评价一致,从而产生多渠道、全方位、全过程的和谐育人效应。
目前,“团结、求实、勤奋、博学”的校风、“实、严、新、活”的教风、“主动、严谨、实践、求真”的学风已经深入人心,教师群体敬业奉献、协作创新,学生群体团结友爱、奋发向上,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社会声誉明显提升。
□您认为一所好的学校,它的管理制度和学校文化精神之间是什么关系?
■一所学校的成功,外显的是它严格、精致化的管理,而真正起作用的是它内在的良好的学校文化精神。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严格、精致化的管理是良好的学校文化精神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管理做保证,不会有良好的精神风貌,至于学校的文化精神就更无从谈起。而良好的学校文化精神又能反作用于管理,使学校的管理变成教师们的一种自觉、自主的行为,减轻管理者的负担,进而减少学校在管理上的人员投入,客观上使管理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如何实现您所说的“严格、精致化的管理”,实现学校管理现代化?
■精致化管理的核心内涵为精致、负责任的管理,精准的目标定位和共同的愿景实现。精心的管理态度,成员积极向上的意识和责任心。实现严格、精致化的管理需要认识到好的管理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就谈不上精致化管理,也谈不上学校管理现代化。
学校管理者管理观念的现代化是学校管理现代化的灵魂。因此,学校管理者要自觉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潜心研究新的经济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多种需求和学校发展的必然规律,认真思考知识经济时代对现行的教育体制、教育观念、管理意识和管理模式产生的影响。我校以教师为本,促进教师工作积极性。一是目标激励。制定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实行教师队伍建设目标滚动管理,强化目标的时代感、使命感,形成发展动力,教师的积极性就易于被调动起来。二是情感激励。我校实行人本管理,在执行各种规章制度、考核指标时,以“无情决策、有情操作”为原则,注意教师的情感变化,善于疏导,常谈心、常交流、常帮助。对于教师生活的困难和烦恼,学校通过工会组织给教师排忧解难。三是榜样激励。以“评优”、“评先”为载体,通过开展专业知识测评、课堂教学评比等多种形式,树立先进典型,使教师学有榜样、干有导航。
学校组织制度管理现代化是学校管理现代化发展的组织保证。学校实行年级管理,以年级组为单位召开年级组教师会议;以学科组为单位进行教学研讨。这种扁平化的管理,避免了中间层过多造成的信息丢失和精力耗散,使得各管理层之间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提高了管理效率。学校注重对常态教学过程的监控与管理,建立了学校研修制度,完善了有关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教学反思、听评课、全体教师星级认定、教学讲评等环节。
管理的技术装备现代化是学校进行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构建现代化教学模式,我校建成了校园局域网,并和北辰区教育网联通。成立了学校信息中心,负责学校资源库建设、“校校通”的资源下载、整理、分类及发布,负责把教师的电子课件等资源上传到服务器,全校教师共享。学校按现代化学校标准高规格装备了图书室、实验室、多功能教室、心理咨询室等教学设施。这一切,都为教学的现代化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如何实现您提到的“造就名师,培养群体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目标?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由于历史原因,我校教师队伍显得年轻化,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名师队伍力量相对薄弱,因此教师队伍建设成为了学校工作的重要环节。学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师队伍建设,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全面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采取听报告、写心得、树先进典型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师德修养,规范教师教育行为,拒绝有偿家教。以“标准要高、要求要严、安排要细、过程要实、持之以恒”作为全体教职工的工作要求,不断引导教师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己任,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敬业爱生、团结奉献。
二是立足科研兴校,加强专业引领。第一,以校本教研为载体,突出骨干教师的培养。校领导带头深入课堂听课、评课,指导教学,亲自参与教育科研课题的立项、研究工作。第二,“请进来”,名师引路。按计划聘请市、区教育专家开展教育、教学、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等多方面的专题讲座,提升教师理论修养。同时聘请北辰区名师来校,走进课堂作“引路课”,取得良好的效果。第三,“走出去”,学访交流。组织教师“走出去”,参加骨干教师研修。2008年以来先后派出多名教师前往北大、东北师大、华东师大等著名高校学访,为骨干教师提供了专业知识提升和先进教育理念学习的机会,激励他们自觉实现高目标定位,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是立足高效课堂,开展岗位练兵。开展岗位练兵的目的是推进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自我唤醒、自我鞭策意识。我们按计划开展课堂教学大赛、教案评比、硬笔书法评比等多项活动,课堂效果明显提升。
四是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构建合作型教师团队。一方面我们全员实施岗位聘任制度。另一方面,我们建立了对学科团队整体考核奖励机制。培养健康的竞争意识,提出“能力有限,努力无限”的工作口号,引导教师理清合作与竞争的辩证关系,改变了以往“单打独干”的现象,形成发展合力,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益。
链接:狄建成,天津市南仓中学校长,曾荣获天津市“十五”立功先进个人、天津市民族教育先进个人、天津市师德先进个人、天津市教育学会先进工作者、北辰区学科带头人、北辰区“十佳”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承担多项国家级、市级科研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