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共享工程网络优势,加快信息资源建设步伐❋
2011-03-18李怡梅王自洋魏海燕龙耀华
李怡梅 王自洋 魏海燕 龙耀华
(长沙市图书馆 湖南长沙 410005)
1 前言
长沙市图书馆成立于1960年,馆址定王台为长沙历史名胜古迹,也是我国第一所公共图书馆诞生地。毛泽东青少年时期曾在此博览群书,并立下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宏愿。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长沙市图书馆新馆作为我市重点工程,于2006年在湘江风光带新河三角洲动工兴建,2009年底已完成主体封顶,预计2011年开放。新馆是一个现代化智能化的图书馆,定位为:长沙文献信息资源服务中心、市民阅读教育活动中心、地区图书馆网络中心、文化学术交流中心。
新馆为我市图书馆事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体现了图书馆在新、旧转型过程中文献资源建设和服务方式上的差距,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利用馆藏文献和共享工程网络服务体系,挖掘我市特色文化资源,建立专题数据库,为广大读者提供实体和虚拟的文献信息服务,将成为我馆资源建设的重点工作。
2 长沙市共享工程建设情况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自2002年起正式启动,是由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实施的文化创新工程,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工程,已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途径之一。文化共享工程网络平台依托数字图书馆提供信息服务,是数字图书馆面向基层服务的延伸〔1〕。这将从根本上改善我国基层文化资源薄弱的现状,在提高各地信息化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缩小城乡文化差距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1 覆盖我市的共享工程网络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
长沙市文化共享工程自2002年启动以来,作为政府提供公益性服务的重大文化项目,得到市领导的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副市长为组长,12个部门和县(市)区负责人组成的全市共享工程领导小组。制定了“十一五”整体目标:“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以农村服务网点建设为重点,以共建共享为基本途径,到2010年,实现共享工程‘十百千’建设目标(10个市、县、区分中心,113个乡镇基层中心,1000个村、社区基层服务点),基本建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使广大基层群众能够普遍享受到数字化文化服务。”〔2〕通过对目标的科学规划,对建设步骤的详细安排,目前我馆已初步实现这一整体目标:
(1)2004年,我馆建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长沙市支中心,对读者提供定期培训和免费开放。
(2)2006年,长沙市文化局和市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意见》,加快了基层图书馆共享工程支中心的建设步伐。
(3)2007年底,全市四县(市)共享工程支中心通过试点,全部按国家一级标准建成开放,并与省中心签定了数字资源共享协议。
(4)2008年,我市以争创第二届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对各区支中心以及城区所有街道社区基层点加大了资金投入,升级了硬件设备,规范了专人指导和制度化管理。在市支中心的指导培训下,市内五个区支中心、57个乡镇(街道)基层服务点全部建设完成,覆盖率达100%,拥有了一支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共享工程专业人员队伍。
(5)2009年底,通过自建、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合作共建,我市农村已建设完成880个(村)社区基层服务点。
至此,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国家中心、省级分中心、市/县级支中心、乡镇/街道基层服务点、村/社区基层服务点五级服务体系,在我市已全面形成,畅通无阻。文化部资源建设中心的大量文艺、科技致富、教育等资源通过网络等各种形式,正源源不断地流向广大基层。
2.2 发挥共享工程网络优势,延伸乡镇、社区读者服务
文化共享工程的最终落脚点是服务基层,随着我市共享工程网络服务体系的完善,服务的效果也逐步得到体现。长沙市支中心制作了文化共享工程视频宣传片,编印了文化共享工程资源使用指南,供各级文化部门向当地领导和群众广为宣传;各基层服务点利用共享工程的资源和设备,免费为社区居民提供电子图书、影视展播、信息查询等网络服务,开展电脑培训和知识讲座、举办文化共享工程资源推介会;在国家重大活动和节假日,统一策划、组织各区、县(市)支中心及基层点开展一系列宣传服务活动;每年寒暑假期间,开展“向广大少年儿童送文化大餐”活动,免费开放电子阅览室,指导青少年利用文化信息网站的共享资源健康上网;向基层服务点赠送文化信息光盘资源,弥补基层点网速低、不能顺利接收视频资源的不足,把图书期刊、舞台艺术、戏剧音乐、影视作品、先进技术、科普知识、创新文化等源源不断地送往农村、社区、学校等单位〔3〕,使共享工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向社区和乡镇的延伸。
3 明确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的目标与方向
3.1 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的趋势与重要性
各级公共图书馆是社会主流文化信息保障与服务机构,在历史的积累过程中,公共图书馆一直以收藏和保存传统文献为主。在当今社会信息化进程中,图书馆所处的信息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数字资源呈几何级数增长。因此现阶段,各级图书馆应不断优化调整馆藏资源类型与结构,在继续加强传统载体文献收藏与保存的基础上,加大电子出版物、网络信息资源等数字资源的采集与保存工作,形成传统馆藏和数字馆藏、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共同发展、互为补充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在建设数字资源的基础上,各级图书馆的职能重心将发生转变,如利用互联网,开展参考咨询;利用数字资源,进行文化共享;加工二次文献,开展信息服务;整合数字资源,开展共建共享等一系列符合信息发展趋势的读者服务,让读者“轻点鼠标、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图书馆“以人为本”的便利服务〔4〕。
文化共享工程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中华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它是数字图书馆的早期实现形式。按照文化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意见》要求,我馆于2004年建立共享工程市级支中心,工作职责之一就是构建全市的网络服务体系,对传统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建设和推广。目前,我市的网络服务体系已实现大部分覆盖,但文献资源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2009年9月9日,李长春同志在国家图书馆建馆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着重指出:“要创新服务方式和传播手段,积极运用音像、电子、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馆藏资源,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尽快形成联通数字图书馆的网络系统,实现图书资源数字化、服务手段网络化……”〔5〕2010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政府要更好地履行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责任,……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6〕”国家对文化事业自上而下的高度重视,将促使我馆将信息资源建设作为共享工程工作的核心,确立建设方向和重点,加快对湖湘传统文化资源收集整理、数字加工、全面利用的步伐。
3.2 对国内外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调查与分析
图书馆数字化是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迅速发展,首先在美国和英国建立的以局域网络为基础的图书馆网络系统。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开始着手进行数字技术研究与开发。1995年,国家图书馆成立专门小组,开始跟踪国际上图书馆数字化研发进展,全力促进我国数字图书馆事业的发展。1996年7月,国家图书馆作为组长单位,联合上海图书馆等六家公共图书馆,共同承担了国家重点科技项目“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项目。如今该项目已建成了百余个数字资源库,从功能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实现宣传教育和文化保存功能;另一类是科教兴市服务的功能。
随着国家信息政策的陆续出台,信息技术、信息环境的不断完善与提高,近年来,我国大部分省和一些经济文化发达的中等城市先后构建了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各图书馆利用馆藏优势和地域特点,加快资源数字化建设的步伐,大力发展特色资源库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较为成功的省市有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海南、辽宁等地图书馆,中等城市有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图书馆。在对国内发展状况的研究中,我们发现特色数据库资源建设呈现一定地域规律。地域特色资源数据库是以反映特定地域和历史传统文化或与地方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有密切相关的独特资源为对象而构建的数据库。高校图书馆建有地域资源数据库相对比较少,而公共图书馆建设的特色数据库中一般均有此类数据库。说明公共图书馆自建的特色数据库与所处的地域经济、政治、文化有关,直接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反映地方名人的个体和团体的特色数据库以及馆藏书刊资料数据库,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都有研究。图片、音像多媒体数据库、决策参考数据库中,高校图书馆建有此类数据库比较多,而公共图书馆建有此类数据库比较少。公共图书馆在学科专题导航库、科研、教学成果特色数据库大都为空白,比较偏重于对本地区传统历史文化、特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3 长沙地区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情况调查
我市现有三所省、市级公共图书馆,九所区、县级公共图书馆,各馆已普遍引入计算机、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相继建成自动化管理系统、书目数据库等资源。公共馆中湖南图书馆数据库资源建设工作开展得较早,已建成湖湘人物、湖南风情、湖南家谱、民俗民风、地方戏曲等十余个特色数据库。同时,由于地处省会城市,我市的教育资源较为集中,共有四十余所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图书馆,各馆根据学校的学科重点和馆藏资源,大多已开展特色数据库建设工作。拥有一批能对文献进行提炼归纳、整序、标引、检索及录入的专业技术人员,积累了丰富的建设数据库的实践经验。
我市部分高校特色数据库建设情况〔7〕
3.4 我馆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的目标与方向
省会长沙是湖南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市图书馆在文化影响力方面应发挥重要的集聚、示范、带动作用。我馆正在全面收集、整理、保存和开发利用文献资源的基础上,加快数字化资源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以提供多角度、全方位、多层次的高水平知识服务,争取建立一个服务全市、面向全省、资源丰富、技术先进的网络信息服务中心,以符合新馆文献信息资源服务中心和地区图书馆网络中心的建设目标。
目前,我馆正在完善总分馆书目数据库流通体系,通过调研逐步引进部分实用性强的全文数据库,并将特色资源作为数字化工作的重点迅速展开。确定专人对国内外及我市各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制定以反映湖湘文化特色为主体的专题数据库建设方向。计划有步骤地把馆藏文献中利用率高、有学术价值和参考价值的文献,如具有地方特点的戏曲、音乐、歌舞、名胜古迹等特色资源,建成多媒体和图片数据库;将本地区重大决策、法律法规、经济发展、企业专利、人口增长等基础资料,经过系统的筛选、整理,转化为便于统一检索的数字资源,形成文摘、名录、全文等专题数据库。通过数字图书馆和共享工程各级网络平台,建设一个以长沙市图书馆信息资源为中心,链接国家、省、市共享工程网站,辐射各区、县(市)级图书馆及共享工程基层点,全面反映长沙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信息资源库。充分发挥我市共享工程建设体系完善、信息渠道畅通、传递及时高效的宣传优势,对各基层点进行资源传播,为湖湘文化的传承与积累和城市文明发展服务。
冠以“屈贾之乡”的长沙,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素以源远流长的湖湘文化和历史底蕴而著称,古往今来名人典故、历史名胜、地方戏曲等资源丰富。因此,在对地域优势、资源优势、产业结构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我馆从城市特点、历史风貌、发展领域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对资源进行了优化,结合省内各图书馆自建数据库的建库经验,确定了当前本馆特色文献数字化的工作重点。2010年,我馆向长沙市科技局申报了重点课题《长沙地方文献信息资源数字服务平台建设》,力争在区域特色、学术亮点、资料系统性等方面,体现我馆与本地区其他馆之间各有侧重、满足不同需求的建设重点。目前,长沙优秀地方文艺数据库、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长沙文物数据库、星城讲坛视频资料库和“收藏长沙”专题信息资源库正在全面建设之中。同时,我们还将运用Lib2.0的技术与理念,通过网站建立工作人员与图书馆读者、以及阅读兴趣相近的读者之间交流互动的空间,引导读者对馆藏文献全文数据库、文摘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图片库及多媒体数据库的资源进行评论与交流,利用维基、博客、RSS等功能,在图书馆与读者之间建立更为直接、广泛的交流平台。
4 整合文献信息资源,发展数字图书馆联盟
当前,发展数字图书馆联盟,已成为我国图书馆发展的潮流与趋势。数字资源联盟能优化各图书馆的文献资源配置,便于集团联合采购数字资源,减少重复建设和购买经费,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达到“一馆建库,多馆使用”的目的,使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从技术上成为现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8〕
在我省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方面,有学者提出构建以图书馆为主体的湖南省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并已开展了一定的资源合作与共享。2004年,湖南图书馆、湖南大学图书馆、湖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三家大型文献收藏单位,联合成立了湖南省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随着中南大学图书馆、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和长沙理工大学图书馆的加入,这个由省内7所高校、科技研究所、公共图书馆成立的湖南省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已建立了统一的检索平台,以共同建设、共同发展、共同提高为宗旨,开展文献资源网络传播与利用服务〔9〕。此外,由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省内高校图书馆联合推出的湖南省高等学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平台,由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职业院校联合成立的湖南高职院校区域资源共享联盟,均在优化各馆数字资源配置,提高文献信息使用效率等共建共享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长沙市图书馆新馆即将建成,作为省会城市的大中型公共图书馆,我们应加快本地区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建设步伐,将建立数字图书馆联盟作为今后的发展方向。随着全国各地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趋势,如能将我省、我市不同类型图书馆的文献数字资源进行整合,在我市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职业院校图书馆以及“长株潭一体化”区域图书馆之间建立数字联盟,打破以往各类型图书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整体资源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等一系列问题,有效降低各馆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的经费投入〔10〕。通过在联盟合作单位中制定统一的数据库建设标准,对文献数字资源的建设、宣传、检索、利用等方面共建共享;通过协调本馆与其他馆的文献信息资源配置,联合开展网上咨询、数据查询、原文传递、馆际互借、文化赏析等读者服务,实现远程使用和文献传递,为读者提供足不出户的网络便利服务。这样既可以实现各馆文献资源的合理布局,又能展示出各自不同的馆藏特色和重点,从而达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发挥资源建设最大效率,扩大读者服务范围的目的。
“一座图书馆就是一座城市的历史!”收集、整理、加工、传播和利用文献信息资源,是图书馆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我市各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高度重视下,我们将坚持不懈地以保存湖湘优秀文化遗产为己任,传承城市人文智慧和历史精华,为营造全民学习风尚、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国际文化名城服务。
1.王芬林.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政策解析及对数字图书馆服务政策的思考.图书馆,2010(1):94-96
2.长沙市共享工程领导小组.长沙市共享工程“十一五规划”
3,4.李怡梅.长沙市公共图书馆为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与思考.图书馆,2009(6):123-125
5.李长春.国家图书馆建馆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2009- 09 - 11〕.http://culture.people.com.cn/GB/22226/167652/167654/10036479.html
6.温家宝.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2010-03 - 16〕http://npc.people.com.cn/GB/14528/122476/11147690.html
7.颜泽玲.以需求为导向的数字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以湖南省高校图书馆为例.情报探索,2008(3):50-52
8.郭向勇,龚自强.广东省高职高专图书馆资源建设调查与分析研究.图书馆,2010(1):79 -82
9.陈瑛.湖南省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的建设与发展——湖南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共享与服务模式新探.高校图书馆工作,2007(5):49-52
10.涂湘波,黄筱玲.省级高校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研究.图书馆,2008(3):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