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访质量
2011-03-18韩红予河南科技学院图书馆河南新乡453003
●韩红予(河南科技学院 图书馆,河南 新乡 453003)
文献采访工作是高校图书馆的一项基础性业务工作,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图书馆藏书质量及馆藏结构的质量,决定了图书馆提供各项服务的水平,从而影响着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然而,近年来文献采访工作的外部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版数量剧增,而图书质量参差不齐给文献采访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惑,严重地影响了文献采访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高校内部环境的改变,如学校的定位、重点学科的确立、学校经费的增减等诸多因素也在影响着文献采访工作的顺利进行。在这种繁杂的情况下,高校图书馆如何提高文献采访的质量,保证馆藏结构的科学性,充分满足教师与学生读者的各种需求,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1 充分进行调研,做好文献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1.1 前期调研
1.1.1 了解高校的办学规划、学科发展及科研方向
高校图书馆是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的三大支柱之一,应围绕高校的办学规划、教学需要、学科发展、科研方向,并兼顾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需求,有选择地增加馆藏数量,完善馆藏结构,开展文献采访工作。[1]
1.1.2 掌握馆藏现状
高校图书馆的馆藏是根据图书馆的性质、任务、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特色、专业设置有选择地收集整理而成的,有自己重点收藏、一般收藏和不予收藏的资源。采访人员必须对本馆馆藏的构成情况、馆藏特色及各类馆藏的收藏比例有全面的了解,并能够客观地分析馆藏状况做到心中有数,为进一步提高采访针对性,提高馆藏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1.1.3 读者需求的调研与分析
高校图书馆的读者主要由教师和学生组成,不同的阅读层次决定了不同的阅读需求。对读者需求调查研究,满足读者的需求,以读者的需求为第一考虑因素,是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面对不断变化的读者需求,采访人员必须与读者保持沟通和联系,了解读者的阅读倾向和对文献的需求规律及其特点。同时,通过定期对计算机系统提供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了解各种图书的利用情况,从而进一步掌握读者的需求信息。在调查的基础上对读者的需求状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实施相应的对策,不断调整服务策略,满足读者的需求,这是做好采访工作的关键所在。
1.2 前期准备
1.2.1 制订科学、详实、可操作性强的文献采访计划
文献采访计划是采访工作的纲领,它明确了采访工作的目标和实现途径。采访计划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馆藏结构的优劣和采访工作的进程。首先,采访计划应该具有科学性,它必须是图书馆相关领导及工作人员在充分了解了本校需求、本馆馆藏及一段时间内所要达到的数量之后认真制定的。这里一定要充分考虑本校的重点学科、新建学科和学科发展动态,只有这样,所采购的图书才能充分服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满足本校师生对文献信息的需求。其次,采访计划必须具有详尽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要制定出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并且要确定每一类图书在每个阶段所要达到的目标和任务。长期计划是图书馆馆藏的远期规划,应该着重于图书馆的馆藏结构与馆藏特色,是图书馆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所要达到的规模、级别和结构。短期计划应该着重于每类图书的数量任务,要对图书馆在一学年、一学期甚至是一个月所要采购的图书的种类和数量作出明确的规定。[2,3]
1.2.2 提高文献采访人员的综合素质
采访人员是文献采访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文献采访工作的质量。高校图书馆应该注意对采访人员的培养。首先,在思想上,图书馆要重视对采访人员政治觉悟的培养,使其能够在采访过程中严格按照图书采访原则和即定的采访计划办事,不为利益所驱,恪守一心为公的职业道德。其次,在业务上,图书馆要重视对采访人员专业知识和现代技术的培训,使其具有较强的文献辨别能力和信息检索能力,能够将专业知识和现代技术结合起来,以确保图书采访质量。
1.2.3 文献出版发行信息的收集整理
文献出版发行信息是采访工作的基础,信息掌握的如何直接影响采访质量和馆藏结构。目前,获取书目信息的渠道非常广泛,但书目质量千差万别,这就要求采访人员在甄别真伪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各种征订目录。现在,各大出版社及书店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有些出版社已经提供了书目下载服务,还有很多的网上书店也可以提供更多、更详细的书目信息。另外,很多高校的图书馆已经拥有自己的网页,在这些网页上不但可以了解其馆藏信息,还可以浏览其新书通报,这也是获取高质量图书信息的渠道之一。总之,只有开拓书源,广泛搜集图书信息,才能保证图书的采全率,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
2 拓宽采访渠道,把好质量关
2.1 优化现有的采访模式
目前,高校图书馆常用的采访模式有书目预订、纲目订购、现场采集等几种方式。但各种采访模式各有其优缺点,适合于不同的采访需要。较为理想的采访模式只能是根据每个时期的实际情况确定一个重点模式,辅以其他模式,以达到预期效果。[4]目前的采访环境呈现如下特点:出版发行市场的蓬勃发展拓宽了图书的流通渠道,图书馆在采购上拥有更大的自主权;网络技术的应用为图书馆与书商间的沟通和文件来往开辟了捷径;交通条件的大为改善为图书配送提供极大方便;等等。这些客观情况为纲目订购的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纲目订购目前在国外较为盛行,我国一些高校图书馆如清华大学图书馆等也采用该模式。从有效控制馆藏质量的角度出发,现阶段的采访宜以纲目订购为重点,以书目预订、现场采集、电子采购为补充,采用多元联合的采访模式,使采访工作更趋合理。
2.2 实行学科专家参与,采访人员把关的采访制度
面对种类繁多的各学科文献,单靠采访人员进行采购,而没有专业人员的紧密配合,要想保证图书馆采访工作的质量是很困难的。采访人员应加强和各学科带头人、专家、专业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学科专家不仅对本学科的规划、发展方向比较了解,而且对学科发展具有超前意识,这是图书馆采访人员普遍缺乏而在采访工作中又必须具有的学科素质,所以利用学科专家的专业特长对采访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学科专家也存在一定的偏颇性,他们只了解与自身学科相关的图书,不了解馆藏的现状和藏书重点,缺乏对藏书建设的整体把握的能力,因此,采访人员还需要协调把关,在最大限度满足读者需求的同时兼顾藏书结构的合理搭配。
2.3 选择技术实力较强的文献供应商
由于国家文化市场政策的出台,各类民营书商企业迅速诞生、层出不穷。在图书供应对象选择上,无论民营或国有的书商往往首选高校图书馆这一热点市场。在众多的书商中,高校图书馆该与哪家书商合作签约,的确很难作出鉴别和抉择。因为虽然购书经费充足,但为购到内容品质好、专业性强、学术价值高的图书,确保资金正常发挥作用,在鱼目混珠的书商中,如何选择诚实守信,正确遵守和履行合同约定的书商,是图书采访人员亟待解决的一大课题。[4]为此,高校图书馆一般均采用招标方式来进行图书采购,能够较好地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也是规范高校图书馆供货市场竞争的一种较好方式。一方面它可以规范图书馆的招标行为,另一方面也可以规范供货商的投标行为,又能确保采购图书的质量,是高校图书馆把好采购图书关的最佳途径,也是制约供货书商的有效措施。在与供应商的合作过程中,采访部门还需要不断对供应商的合作情况进行评价和监督。技术实力较强,合作关系融洽的文献供应商是采访人员高质量完成采访任务的坚强后盾。
3 建立严格的评价体系,提高采访质量
3.1 建立评价体系的意义
采访质量的评价是保障采访工作质量的重要措施,是采访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构建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采访工作是图书馆最基础的业务之一,采访质量直接影响着图书馆工作的全面开展。因此,每一个图书馆都应对采访质量进行定期评价,通过评价,找出问题,总结经验,从而改进采访工作。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入馆文献是否符合馆藏特点,是否符合馆藏原则,是否符合馆藏规划。它对于馆藏文献资源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评价,可以找出馆藏规划与实际馆藏建设之间的差距以及产生差距的原因,从而改进馆藏结构和调整采访政策。
3.2 评价体系的主要指标
采访质量评价体系的主要指标应该包括采访人员素质、采访方式、文献的利用率、读者满意度、学科的权重等内容。一般说来,文献的利用率是对采访质量进行评价的主要依据。同时读者对文献的满意度调查,也是对图书采访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作为研究、学习人员,能够很便捷地在馆藏体系内找到所需要的文献,对馆藏文献满意,就是对图书质量的一个很好的评价。从学科建设上来说,如果作为学科主干的文献缺失或不成系统,这样的藏书体系恐怕不能评价为高质量,所以馆藏文献质量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文献的学科中的权重,这一点还有赖于学校各学科带头人对相关文献的综合评价。
3.3 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具体的评价工作
采访质量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综合问题,其中包含诸多影响因素。层次分析法是系统分析的数学工具之一,是系统工程中对非定量事件作定量分析的一种简便方法,是一种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它把人的思维层次化、数量化,并用数学方法为分析、决策、预报或控制提供定量的依据,尤其对于解决多因素权重的确定,或是多个决策方案的择优排序,是易于操作而又行之有效的一种数学方法。利用层次分析法,对采访质量进行评价,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建立合理的评价模型,这些内容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陈虹.新形势下的图书采访质量控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1):63-65.
[2]范翠玲.网络环境下提高高校图书馆采访质量的对策[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4(2):51-53.
[3]吴朝英.网络下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研讨[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8(5):44-46.
[4]王本欣.试述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访质量控制网络系统[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4(6):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