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几点思考
2011-03-17丁建波
□丁建波
(黄河水利委员会信息中心,郑州 450004)
企业要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内部控制都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为适应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现代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内部为了有效地进行经营管理,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从根本上说,内部控制就是一种过程控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一、内部控制的主要作用
1.保证信息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可靠的信息报告能为企业决策层及外部投资者提供准确完整的信息,从而保证经营管理决策的正确,同时有利于维护企业良好的声誉和形象。而健全的内部控制,可以监督信息的采集、归类、记录和汇总的全过程,从而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误,从而保证信息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有效地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是无处不在的,企业要达到可持续性的发展,并实现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的目标,就必须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而内部控制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中枢环节,是防范企业风险最为行之有效的一种手段。它通过对企业风险的有效评估,通过对成本效益的分析,对企业经营管理的薄弱环节加强控制,把企业的不能承受的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是企业风险防范的一种最佳方法。
3.维护资产的安全完整
资产安全是投资者、债权人等其他利益相关者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科学有效地监督和制约财产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保管、使用等各个环节,从而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避免各种损失浪费现象。
4.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序开展
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通过管理层、财务、人力资源、业务等各部门的规划、制度、及有关报告,把企业的管理、财务、人力资源、生产、营销等各部门及其工作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各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整体团队的作用,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同时,通过严密的监督与考核,能够真实地反映工作实绩,通过合理的奖惩分配制度,便能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及潜能,从而促进整个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点
存在企业经济活动的地方,就存在风险,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来预防或降低风险。在现代经济发展形势下,根据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议:到2010年使大多数国有企业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
因此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好以下几个内部控制的关键点:
1.加强员工的综合素质培养,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重要前提
任何制度的实施都离不开人,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也一样离不开员工,因此要强调以人为本,要求企业内部控制要充分发挥员工的作用,而员工的素质又是决定其能够发挥作用的关键。企业依靠提高人的综合素质、道德水准和法律意识,充分发挥控制者和被控制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内部控制的最佳效果。内部控制的成败,取决于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和行为,企业领导者的内部控制意识和行为更是关键,因此董事、监事、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发挥指导和垂范作用,以自身的优秀品格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带动整个团队,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氛围。而企业领导者内部控制的随意性往往会限制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整个企业的发展。
企业领导者注重内部控制,注重对企业员工的研究,内部业务人员、会计人员的违法违纪,必然有其动机,因此企业领导人及部门负责人要定期对重点岗位人员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分析,重点了解他们是否赌博、炒股、经商、与社会劣迹人员来往和追求超长消费情况等,掌握可能是有关人员犯罪的外因,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和控制[1],同时尊重员工的心理要求,强调沟通和管理交流,便能减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隔阂,形成强大的企业凝聚力,就能促进整个企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2.健全和强化内部组织结构,是企业经济活动进行计划、指挥和控制实施的组织基础
明确规定处理各种经济业务的职责分工和程序方法,健全和强化内部组织架构,是企业经济活动进行计划、指挥和控制实施的组织基础,其核心问题是企业应当按照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的原则、按照不相容职务分离的要求,合理地设置内部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在内部组织机构的建设中,对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授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既要保证其经营决策的权威性又要保持其经济行为的效益性和廉洁性,国内出现的重大经济舞弊案件的企业,大部分都是授权不当引起的[2],如中海油事件等,因此在具体设计内部组织结构时,既要保护经营管理决策的有效实施,又要考虑权力制衡。在一般情况下,处理每项经济业务的全过程,或者在全过程的某几个重要环节都规定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两名或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分工负责,起到互相控制的作用。
企业应当定期对内部组织机构运行效率和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发现机构设置与运行存在缺陷,及时优化调整,机构的调整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尤其是基层员工的意见,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决策审批。
3.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是规范企业行为与发展的关键
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就是企业的法律法规,制定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企业管理体系,实际上就是进行企业内部“立法”和建立组织架构。如果没有一套科学、民主和严密的规章制度,而是部分当权人士随意或擅自决定企业,会导致企业的运行缺乏制约机制和民主机制,容易导致决策的失误,发展缺乏方向性,最终导致企业经营失败。
企业建立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要以《会计法》、《公司法》、《企业会计基础规范》等法律作为依据,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等相关内部控制指引,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便于企业有效加强内部管理,防范经营风险,保护企业财产,保护国家、集体和职工三者利益,从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出发,具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各级员工管理职责、以及纵向与横向的监督关系;(2)职责分工,权利分割,相互制约;(3)建立适当的授权审批权限,规范审批手续;(4)设计并使用适当的凭证和记录;(5)资产保管与记录、使用的授权;(6)资产和记录的保管制度;(7)独立稽核,例行的复核与自动的查对;(8)加强财经制度的研究,制定和执行恰当的会计方法和程序;(9)岗位轮换;(10)保证内部检查的相对独立性;(11)建立公开、透明的绩效考评制度等。
4.内部管理控制与内部财务控制的有机结合是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
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与内部财务控制制度虽不是一个概念,但他们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统一,是企业内部控制不可或缺的整体。会计控制一般对财务记录产生直接影响,管理控制通常对财务记录产生间接影响,因而管理控制就可以在会计控制提供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偏差纠正和协调控制;同时,会计控制也可以利用管理控制反馈的信息来评判会计控制的适当性。内部管理控制与内部财务管理如果不能很好地结合,会造成各种资源的浪费,而且存在很多安全漏洞,企业决策也缺少可靠的依据,势必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严重的甚至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必须做到有机地结合,才能使这一重要手段得以充分发挥。
财务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财务部门作为财务控制的实施部门,在保证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有效性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财务部门不能仅仅局限于财务活动,而应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做好决策者的助手和参谋。
5.企业层面的控制和业务层面的控制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内部控制的有效发挥
企业层面的控制,是指对企业控制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影响,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直接相关的控制,也就是企业决策管理层及综合管理部门根据权限,实施的控制,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组织架构控制、发展战略控制、人力资源控制等。
业务层面的控制,是指综合运用各种控制手段和方法,针对具体业务和事项实施的控制,也就是具体工作人员实施的、对象相对单一的控制,主要包括资金活动控制、采购业务控制、资产管理控制、销售业务控制等。
由此可见,上述两个层面在一个企业中是密不可分的,企业层面的控制对业务层面的控制起到一定的统筹规划、协调、监督作用,而业务层面的控制是对企业层面的控制有机补充。他们之间的有机结合能够使企业的各项工作相互协调、相互监督,有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
综上所述,良好的内部控制对企业来讲,既能防错防弊,又能促进生产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能起到事前预防,事中、事后及时发现工作漏洞的作用。一项好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应该达到:(1)控制触角摄入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不留下控制死角;也就是说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均应纳入内部控制范围;(2)事、权、责划分明确具体,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也就是说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一种制度要能真正成为企业管理者的行为规范,操作方便;(3)控制程序规范,实现流程化管理,过程控制受到特别重视;也就是说内部控制要形成科学的机制,尤其是把对生产经营管理过程的控制放在突出的地位,通过程序化的控制,防患于未然;(4)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内部控制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目标得以实现。因为,企业内部控制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的,企业内部控制设计的是否科学、合理、可操作以及执行的严格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他们之间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
[1]刘大勇,李翠霞.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J].商业研究,2008,(5).
[2]马宏杰.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路[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7,(5):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