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画与陶刻

2011-03-17柴绪波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1年5期
关键词:紫砂陶陶刻书画家

柴绪波

江苏宜兴 宜兴214221

书画与陶刻

柴绪波

江苏宜兴 宜兴214221

自明朝时兴散茶冲泡法开始,紫砂壶以其优异的材质和独特的功能,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茶具,也成为文人士大夫的掌中新宠。特别是书画名家,以他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间接或直接参与到紫砂壶的创作之中,或为紫砂壶撰制壶铭,从而将紫砂壶这一普通的饮茶器具,提升到既具有实用功能,又具有艺术品位,既能够把握赏玩,又可以珍藏的艺术品。书画名家与紫砂文化的联姻,成为一种传统,自明清到现代,绵绵不绝,名家名壶交相辉映,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艺苑佳话。

紫砂壶光素器上最常见的装饰,就是在紫砂的半成品上进行陶刻。以紫砂光素器光滑的表面为画布,集诗词、书画、金石等艺术之大成,使紫砂壶、杯、盆、筒、瓶的文艺价值更高。若是知名书画家在紫砂器上题词作画后,再请陶刻家依所题字画雕刻,将书画家的画风笔触留在器具上,则更提高了紫砂器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现代也有一些负有盛名的书画家,也在紫砂壶上留下他们的字画,如:程十发、唐云、金墨如、冯其庸等。除此之外,名家壶上最常见到名陶刻家自画自铭的作品,他们本身的书画功力也具有相当的水准,雕刻的刀法,力道的拿捏更是看家本领。如:毛国强(一栗)、潭泉海(石泉)、鲍志强(乐人)、等,堪称现代陶刻名家之代表。

紫砂陶刻装饰也是一门学问,是一门对文化人具有特殊魅力和诱惑力的艺术。在今天,文人参与仍是传承这一艺术的有效途径。紫砂素面素心,加上精湛的工艺技术,更充分发挥了其浑厚大气、朴实无华的特性,在紫砂胚胎上铭文作画,只需提笔画稿或以刀代笔。对文化人来说,这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也是艺术情感的宣泄。因此当代诸多文人雅士都乐于此道。紫砂陶刻的神韵虽具金石味,但必须在金石味中注入“泥刻味”,或者说是一种紫泥刀痕的独特美感。正因为如此,紫砂壶的雕刻不同于一般的雕刻,也有别于漆雕和其它陶瓷刻绘,以刻绘国画为例,它是在紫砂陶坯多角线条等复杂的造型上进行操作的,画面与画稿相似,书画以外也有印章款识,但布局上有所不同,需按照紫砂壶各种造型分别对待。而成功的刻痕别具笔墨意味,要求清晰而层次分明,刀法既定就不能更改,真正做到刀刀见笔,一件优秀的紫砂壶制品,在成功的造型上进行精致的镌刻,俨如一幅完美的中国画。所以紫砂壶有其独特的民族风格。文人参与其中,就能起到辅导、示范、激励的作用。最初,紫砂陶刻装饰是由制壶艺人署名落款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装饰形式,后来由于茶事兴盛和紫砂壶的社会影响,爱好者追求书法艺术和铭刻趣味,这就吸引了社会上不少精于品壶的文人墨客特别是书画家、金石家纷纷介入其中,有的人不仅出样订制,还挥毫饰壶;同时,刻划、装饰的部位也延至壶的肩、腹、盖面等显眼处了。其中最有影响的当属清嘉庆道光年间的金石家陈曼生设计的壶样。

陶刻是一般人不易介入的艺术。一个陶刻家先要具备相当高度的技艺修养、书画水平,又要熟悉泥坯特性,加上薄刃快口尖刀,捻管转刀法的掌握难度,不经数年乃至更长时间的锻炼、体悟是很难深入和把握其内涵的。可以说有些书画家、篆刻家和爱好者偶尔涉足,其虽有相当书画造诣,而在紫砂上的创作,往往不如意,只能却步,原因就是缺乏了解陶刻的语言。

陶刻艺术的提高,关键要有高深广博的艺术修养与文化熏陶,通过对自然生活深刻的观察,收集创作灵感,再把自己的思想,认识和书画、自然浑融化合,作品才能达到“物我两忘,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猜你喜欢

紫砂陶陶刻书画家
陶刻“汉韵对瓶”的创作及评析
紫砂陶刻“稚子垂纶瓶”的创作及评析
陶刻“奇峰叠翠四方瓶”的创作感悟
“仿古壶”的陶刻艺术和文化内涵
简析陶刻作品《枫桥花瓶》的刀法特色
浅析紫砂陶的造型与审美表达
《中华书画家》征订
论紫砂陶刻的装饰与发展
开宗立派 重构传统——吴鸣紫砂陶艺历史价值之再认识
书画家要力戒“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