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分析法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展望
2011-03-17游士兵
游士兵,梅 敏,吴 比
(武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 430072)
色谱分析法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展望
游士兵,梅 敏,吴 比
(武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 430072)
文章对色谱分析原理的科学性进行了探讨,包括其方法论基础、逻辑学基础;并以金融证券投资和快速消费品行业为例,分析其各自的分类诉求,阐述了色谱分析原理应用的必要性;最后总结了色谱分析原理系统应用的优势,并提出了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构想。
色谱分析法;分类方法;经济现象
0 引言
色谱分析法是分析化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法,在自然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拓展,这一对复杂样品分离分析行之有效的化学方法,对复杂经济现象中不同因素、不同特性、不同组成进行分离后再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正是许多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中不可或缺的诉求。为了进一步探索色谱分析法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将在论文《复杂经济现象分类方法创新的理论前瞻》基础上,围绕色谱分析法原理置换、色谱分析法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诉求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系统和全面的研究与探索,旨在探讨如何借鉴色谱分析原理及其方法论对复杂经济现象进行分类应用,并对色谱分析原理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基础和特性进行初步的研究。
1 引入色谱分析法的科学性
1.1 色谱分析法在经济现象分类中的应用原理
色谱分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是色谱体系热力学过程和动力学过程的综合表现。热力学过程是指与组分在体系中分配系数相关的过程;动力学过程是指组分在该体系两相间扩散和传质的过程。组分、流动相和固定相三者的热力学性质使不同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分配系数的大小反映了组分在固定相上的溶解——挥发或吸附——解吸的能力。分配系数大的组分在固定相上的溶解或吸附能力强,因此在色谱柱内的移动速度慢。反之,分配系数小的组分在固定相上的溶解或吸附能力弱,在柱内的移动速度快。经过一定时间后,由于分配系数的差别,使各组分在柱内形成差速移行,达到分离的目的。
换言之,色谱分离原理可以这样表述:“流动相”作为一种动力,促使“待分离对象”与“固定相”接触;“待分离对象”中的各个“组分”由于其特点不同,与“固定相”中的物质发生不同的反应,“分配系数”不同,指的就是各组分的反应不同,可能表现在反应速度上,可能表现在反应结果上;给予足够的反应时间和空间,“待分离对象”中所有的组分都会充分与“固定相”发生反应,从而彻底被分离。
把复杂经济现象作为“待分离组分”,那么“流动相”可视作一种促使研究对象与“固定相”发生接触行为的动力,这种动力可能是外在的,比如强制要求消费者回答调查问卷;也有可能是内在的,如分期采取不同的折扣,使不同的消费者因为对价格的接受程度不同自动实现购买时间的分离。“固定相”就是“待分离对象”会因为自身各组分特点不同而与其发生不同反应的对象,如调查问卷,不同的商品等。化学中的“反应”,在经济领域中表现为经济行为最终选择结果的不同。
那么经济领域中的色谱分类法就可以抽象概括为,设置适当的流动相,以此为动力促使需分离的经济人群体接触合适的固定相,由于各个经济人自身特点的不同,各自对固定相的一个或某几个方面产生选择行为,给予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经济人都充分进行选择后,最终依据选择结果的不同就自然把经济人群体分成了不同的类别。
这种分类的过程很大程度上排除了研究者自身的人为主观判断对结果的干扰,而且群体中的每个研究对象都参与了反应,他们的个人选择是自身复杂的历史经历、心理状况、知识构成等等一系列复杂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考虑较为全面,也更具有针对性,因人而异。
1.2 借鉴色谱分析法原理的逻辑学基础
在黑格尔的逻辑思想中,本质就是单纯的自身同一。对于社会科学中,各种事物与现象混杂在一起,但是却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离目标而区分成多种类别,这与化学分析中所面对的分离目标的相对单一性是有很大区别的。这些混合在一起但却有区别的事物存在其自身的本质,同一类事物可因共同的自身同一而聚合在一起,但是此处的同一不是那种是有或是无的自身等同,不是从他物而恢复,而是纯粹的从自身和内在构成而来,即本质的同一。在这种情况下,这种同类的本质不是抽象的同一,也不是由相对的否定而产生,因为这样的否定都是外在的,我们这里的分离是本质间的分离,而不是混合物个体间的分开。这种待分离物类别本质上的同一性是单纯的自身相关的否定,而不是外在强加的产物(如我们主观臆断)。
那么辩证地来看,待分离事物之间的区别即是一类事物具有他类事物所非有的特性,这样的一个非有的特性本质不是存在其他类别事物之中,而是在其本身中的固有特性。我们利用这样的事物间的区别也就是利用同类事物本质的同一性而表现出来的,属于本质的环节,是本质的区别。而且这种区别是客观存在的、是自为的区别,而不是由于外在物(如人的主观意识)而来的区别,是与待分离物自身客观相关的,“单纯”的,我们正是抓住与利用利用事物间这种“单纯”的、独有的类别特性而存在的区别来分离出不同类别的事物。
1.3 借鉴色谱分析法原理的方法论基础
色谱分析法本身是一种化学分析方法,但将色谱分析方法引入经济领域的研究后,色谱分析的对象就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客观的物理粒子,也不仅仅是单纯的概念,而是载荷人的历史行为、发展轨迹、与其它客体(包括客观环境和主观实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和程度以及现在的状态和特征等等的一系列信息。
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信息是反映客观物质世界的一种重要思维形式。信息可分为结构信息和相对信息。结构信息是对系统过程本身内部情况的描述;相对信息则是对不同客体间关系的反应。当两个客体间发生反应,那么反应变化的结果使得在控制系统中一个对象成为另一个对象的信息携带者。由于物质相互作用的普遍性和物质、时间的无开端性,任何物体是具有特定结构和状态的携带着某种信息的信息体。正是物质的这种信息体性决定了任何物体都是一个直接存在和间接存在的统一体。这客观决定了在物质世界之外还存在着一个信息世界,是物质和精神的中介。
用色谱方法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就是一种认识过程。在这个认识过程中,操作主体既不对认识对象进行物理解剖,也不实施化学分解,而是对其历史行为和现在的状态进行观测。这种观测并非完全被动,而是通过创造一定的环境,能动地作用于信息源,使其在特定条件下表现出自己的特征。
色谱分析的化学原理是利用观察混合物中不同物质由于自身独特的结构和性质而对环境的反应不同,从而实现分类。与复杂的化学混合物不同,在复杂经济现象中每一类事物都具有其偶然性、特殊性和随机性,共同影响着系统整体,但是这种影响并非完全是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的。每一个体仍然是围绕某个“定值”波动的,这一“定值”就是客观事物的一般性、必然性和趋势性。这种客观的一般性、必然性和趋势性并非独立存在,而寓于多个个体的偶然性、特殊性、随机性之中。我们借助信息对个体的任一特征、属性进行观察和测量,当可观测信息足够多时就能够消除或减弱偶然性,呈现出必然性,使我们得以认识到复杂现象的内部结构。
在进行分类研究之前,我们往往对于待研究对象的内部结构及变化知之甚少,而且也难以或无法对其进行“解剖”。因此,我们往往是通过观测待研究对象在测试下的反应,根据待研究对象的输出或输入来探索和研究系统内部的结构和功能。在这个意义上,完全可以说色谱分析法是根据客体系统响应探求客体系统内部的方法论。
2 经济领域中的分类诉求——以金融证券投资和快速消费品行业为例
2.1 经济研究分类诉求综述
经济分类分析方法,就是把研究对象分解为若干组分,并分别对其进行研究,从而认识经济现象的基础或本质的一种思维方法。从哲学的角度来说,任何事物的整体都是由若干部分组成的,将整体在一定条件下分解成若干组分,分别对其结构、功能,各部分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特点,以及在不同外界条件影响下表现出事物的各个属性和特点进行研究,从而可以认识到事物本质及内在规律性。
分类分析方法是以客观事物的整体与部分关系为客观基础的。在运用分类分析方法对经济现象进行研究时,主要涉及到以下三种整体与部分的关系:(1)分析经济现象在空间分布上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配和布局;(2)分析经济现象在时间发展中整个过程的各个阶段的状态及变化趋势;(3)分析复杂经济统一体内部各种因素间的关系。
在经济学的研究中,往往会出现大量的复杂经济现象。为了了解复杂现象的组成,深入研究复杂经济现象的成因、运行规律等深层次信息,就需要对复杂现象进行分类研究、处理。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待研究对象的特点,要按照某一分组标志将总体分为若干个性质相异的不同的组别。这种方法可以反映研究对象在分组标志下的差异结构及其分布状态和分布特征,也能够使零散的信息系统化。分类是根据设置的信息系统对研究对象的一次定性认识,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各组别的特点、性质及各部分对总体的影响作用。在经济行为中,把复杂现象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组分采取不同的经济策略,可以更好地实现经济目标,更有效率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以两个不同行业的分类诉求为例,可以具体分析经济领域中复杂现象分类的必要性和复杂性。
2.2 经济领域分类诉求例证
2.2.1 证券投资者分类诉求
证券市场最大的问题之一是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问题,而市场参与各方的行为当中,最重要的、对市场资源配置方向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投资者行为。因此,研究投资者行为对于认识资本市场的功能体系和运作机制有重要作用。
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者其投资理念、资金实力、心理状态、情绪、投资规模、信用水平都有很大差别,尤其受到不成熟的投资心理影响,不理性的投资行为很容易造成金融证券市场的异常波动。
对于证券监管部门而言,对投资者进行分类管理,可以减少金融市场的风险,稳定金融市场,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保护投资者、维系投资者信心、促进证券公司的监管体系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对于同时担任着发行中介、交易中介、投资者、融资者、信息提供者等多种角色的证券公司而言,了解证券投资者的不同类别,掌握不同类型投资者的行为规律、信用特点,对证券投资者进行分类管理,针对各个类别的投资者提供不同的金融服务,设计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有利于帮助证券公司明确投资目标,制定与实施合理的投资战略,分析与评估投资对象、时机及组合,才能保护自己的利益,实现财富的最优组合与增长,减少运营风险,提高运营利润,最大限度地挖掘客户价值。
以往的经典金融学理论中,将金融市场参与者假设为“理性人”,因此金融市场的资产价格会反映证券的真实价值。但是,现实中的金融市场交易则远比理论假设中复杂多变,在真实的交易中投资者并非完全理性的,投资者接收到的资产信息、其拥有的投资理念都各有不同,其投资行为很大程度上都受到如认知偏差、非理性预期、主观情绪等各种现实因素的影响,因而造成了市场偏离均衡的波动。国内目前已有许多专家学者关注并研究行为金融领域各方面的问题,其中包括对投资者行为的理论与经验研究,但是要将人类复杂的金融行为描述清楚,并不是严格的数学推理和模型所能完全涵盖的,这就涉及到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分析方法。由于投资者及投资行为本身的复杂性,对于投资者的准确分类仍然是各个证券投资机构、监管部门一直关注的问题。
2.2.2 快速消费品消费者分类诉求
在商业环境中,企业只有不断地通过各种渠道同消费者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并且从这种互动中获取信息,了解消费者,提高消费者满意度来获得利润,才能保留消费者,获得持续发展。
对企业而言,对客户进行分类,才能有效地进行客户关系管理,从而进一步找到最有价值的客户,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提供更个性化的产品,设法保留这类客户,从而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
快速消费品使用时效短、流转速度较快、价值不高、易于消耗;而且其消费者分布广、购买频率高、购买持续时间长,消费群体变化频繁。快速消费品行业在增长率、价格变动、业态贡献率、消费方式等方面与其他行业有着巨大的差异,每一类产品又各有特点。因此企业要深入了解所从事行业的竞争态势和不同类别消费者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做出市场决策,才能充分挖掘商业机遇。
基于快速消费品的特点,其消费者分布广,几乎人人都是快速消费品的潜在消费者,因此抓住消费者心理,有效引导消费者可以加快产品周转周期,实现销售量的快速提升。但是,快速消费品消费者购买行为受到感性因素影响较强,购买心理不稳定;而且由于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区域消费习惯差别大、市场层次多而复杂,因此快速消费品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十分复杂多变,很难对其进行准确的分类定位。基于不同地区文化、制度、消费品位导致消费习惯差异很大,因此快速消费品消费者的差异也就更大,对其进行分类管理营销就更为复杂。
综上所述,从快速消费品企业的角度出发,往往希望能够根据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消费特征等变量测度出消费者的价值,然后进行消费者细分。但是从购买行为中对庞大的消费者群进行细分是一件十分复杂和困难的工作。传统的信息系统产生大量的消费者特征信息和消费者行为信息,企业则希望通过这些信息对消费者进行划分,比如划分为交易型客户和关系型客户;忠诚消费者、潜在消费者等等。
基于快速消费品消费行为的复杂多变,消费者本身复杂的心理性因素影响,采用怎样的方法对快速消费品消费者进行分类、选取哪些指标才能准确的把消费者群细分是一个仍未得到有效解决的问题。
3 色谱分析法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展望
3.1 色谱分析法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优势
如上述讨论,在经济领域中,对复杂现象进行准确分类不仅是学术研究需要,更是真实经济交易行为的重要参考依据,如何对复杂经济现象进行准确分类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色谱分析方法由于自身的特点,在分类分析研究中,具有许多传统方法不具备的优势。
3.1.1 严谨的科学性
从对以往传统分类方法的综述和评价中可以看出在实际研究中需要对复杂对象进行分类时,大部分学者都是凭借研究经验或是约定成俗的方法、规则对其进行分类,这种分类过程比较简单,能较好的利用经典理论或者研究者的经验;但是由于这种方法对评价者依赖性较强,决定了它带有较强的主观性。这种方法也容易犯经验主义和主观主义的错误,并且当现象过于复杂时,仅靠理论经验和人的主观思维很难做出理想的分类,导致分类结果的可靠性不高。常用的借助数学、统计知识的分类操作由于数据可得性、模型可靠性及现实复杂性等原因的影响,其分类结果是否与现实经济结果相一致也是值得反复考量的问题。
而色谱分类方法有严谨的科学理论依据,流动相是一种外在的动力或激励,促使待分类对象和固定相发生反应,并将分离后的分类结果清晰的成现出来。其分类的依据,是复杂对象中各个不同的成分对固定相中的一项或几项特征反应不同产生的,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客观性。
而且色谱分析方法事实上是整体系统内部所有要素综合作用并在一定环境约束下的结果,因而分类结果充分体现了系统论的整体观和开放观。相比较而言,其它分类方法往往就某一要素而研究某一要素,就某一系统来认识某一系统,没有充分考量甚至忽视了各要素之间的整合作用和外部环境对系统的制约。
色谱分析方法的科学性使分类过程减少了分类者自身的主观随意性,保证了认识结果与客观情况的一致性。但我们也不能过分地夸大色谱分析方法的客观性,更不能使之绝对化。事实上,完全抛开分类者的主观能动性,也就不存在对研究对象的认识,分类也就没有意义。
3.1.2 较强的实用性
色谱分析法具有检测分辨率、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重复性好,应用范围广等特点,能够适用于不同性质的混合物。观察不同的色谱分析法的主要过程,可以将色谱分析法的过程概括为由流动相促使待分类的混合物通过固定相,由于混合物中不同成分对于固定相的某些性质反应速率、反应结果不同,从而彼此分离。细心观察,在经济学中也可以找到相似的分类过程。因此如果能找到复杂经济研究对象的“流动相”和“反应速率”,使其对“固定相”发生反应,我们就可以使用色谱分析法对复杂经济现象进行分类分析。
通常经济中的价格、利益、收入、风险等都是可以引起研究对象发生反应的相,如果能够找到有效方法促使研究对象在某一情况下自然地与设置的相发生反应,并记录,整理,分析结果,应该可以将复杂现象进行分类。只要能把握研究系统的抽象特点,就可以将色谱分析方法应用于各个经济领域之中。
3.1.3 分类结果更有效率
色谱分析法是一种高度受控的分类方法,通过分类者对环境的控制,有利于撇开外部错误信息的影响,可以把附属的、次要的、使其本质模糊不清的因素对被研究对象的影响隔离开来,在较为纯粹的环境下进行分类研究。
传统的分类方法一般只能在天然的条件下认识待研究对象,常常受到诸多条件限制,较为被动。而色谱分析方法通过控制流动相和固定相,有目的地对待研究对象实施主观能动性的影响,以取得在自然条件下难以获取的原始信息,使得分类结果更有效率。
而且色谱分析的结果不仅反应了整体内部结构的“质”,也确认了不同组分的“量”,是一种定性与定量方法的结合。通过色谱分析方法,我们不仅能了解研究对象中有哪些组成部分,还能知道每一组分的数量是多少;不仅能确认我们猜想的组分是否存在,即使研究对象中还存在我们未预知的组分,也能够通过检测而被发现、被认知。
3.2 色谱分类方法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实践构想
概括后的色谱分析法的分析过程与经济学中的一些原理相类似,也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些反应及结果相类似,这都说明将色谱分析法引入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是具有可能性的。
在经济领域中应用色谱分类方法,首先要构建一个较为理想的分类环境,在这个环境中,需要充分考虑到社会经济系统中的开放性、动态性,排除掉那些次要的、附属的、可能混淆分类个体本质的因素的影响,尽量对不确定性进行控制,建立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分类环境,以保证分类结果的准确性。
对于待分类的复杂经济现象,要首先对其进行处理,对其大致的特点、属性有先期的了解,排除掉对分类本质没有影响的冗余信息,保留精髓信息。这个步骤类似于化学中“萃取”的过程,进一步纯化复杂混合物,对其进行初期处理。
在构建分离子系统时,对于流动相与固定相的设计、选择是影响到分类结果的关键。由于不同事物的特点、属性不同,其发生反应的对象和反应速率都不同,很可能出现滞后性,因此在使用色谱分离方法时,要通过反复设计,多次试验,才能得到理想的试验时间和正确的分类结果。
4 结论
色谱分析法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分类分析方法,具有很强的实践优势,而且发展成熟,应用前景良好,在自然学科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有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经济领域的分类诉求一直强调研究的科学性,引入科学的分类方法是经济领域研究的必然要求。
色谱分析法是根据客体系统响应探求客体系统内部的一种方法,与传统分类方法相比,它具有更加科学,应用领域更广泛、实用性更强,分类更有效率等许多应用优势。引入色谱分析方法不仅适应于经济学自身发展的要求,也为满足实际经济生活中的分类诉求提供了一种科学有效的新方法。本文所阐述的是色谱分析方法的研究基础和应用诉求,后续首要研究的重点将集中在对色谱经济分析原理的设计和色谱概念的置换等相关问题上。
[1]游士兵,吴比,沈萍,梅敏,苏正华.复杂经济现象分类方法创新的理论前瞻——基于化学“色谱分析法”的借鉴与思考[J].统计与决策,2011,(7).
[2]石善冲,齐安.行为金融学与证券投资博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苏同华.行为金融学教程[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4]詹姆斯·蒙蒂尔.行为金融:洞察非理性心理和市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英)罗斯玛丽·菲尔普斯,(英)克雷格·西蒙斯.营销客户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6]李志宏,王学东.客户关系管理[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7]林毅夫.关于经济学方法论的对话[J].东岳论丛,2004,25(5).
[8]韩波,刘岭.科学方法论在金融经济研究中的作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8,10(2).
[9]侯红卫,李雪峰.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的投资者行为研究方法现状与展望[J].科学决策,2010,(2).
C05;F011
A
1002-6487(2011)11-0004-0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游士兵(1964-),男,湖北天门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统计学、数量经济学。
(责任编辑/亦 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