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企业融资困境及解决思路
2011-03-16黄宇峰
黄宇峰
1 我国中小型企业的融资困境
我国中小企业得不到信用贷款和长期贷款、总融资成本过高、信用担保机构起不到应有的融资作用等方面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具体表现。
导致我国中小企业内源融资量低的原因有以下方面:
(1)中小企业折旧率偏低。我国企业折旧率一般仅为5%,加上计提的大修理基金,也不超过7%,过低的折旧率导致固定资产更新速度缓慢,削弱了企业盈利能力,减少了企业留存收益,企业内部融资能力下降。
(2)中小企业产权主体不明确。资本市场融资要求企业必须明确界定产权,中小企业主要以单一业主制、合伙制和有限责任公司三种形式登记注册。我国中小企业成分较为复杂,既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续存下来的国有企业、城乡集体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也有按照工商企业登记规范要求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及三资企业,还有一批由传统体制转变而来的“换装”企业,企业产权关系不清的问题较为严重。产权不清直接导致投资激励机制低效。内部管理层不一定会达成对企业发展的统一目标,企业产权虚化导致投资者个人财产与企业财产混为一谈,若投资者较为短视,极有可能出现企业积累资金留存不足的情况。
(3)缺乏法律规范。我国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七条规定:“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百分之十列入公司的法定公积金,并提取利润的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列入公司法定公益金。公司法定公积金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可不再提取”。同时该条的第二款规定,公司法定公积金不足以弥补上一年度公司亏损的,在提取法定公积金和法定公益金之前,应当先用当年的利润弥补亏损。而受成本限制、中小企业规模及结构特点等因素制约,我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并没有针对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上的要求,中小企业,尤其是非公司制中小企业自有资金的留存权力完全取决于自身选择。对于在国外推行较广的职工持股等方式,我国现行法律也没有关于职工持股会法律性质和地位的说明,职工持股制度缺乏发展空间。
(4)资本市场门槛高。目前我国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基本还未对中小企业开放,《证券法》规定股票上市公司股本总额不得少于3000万元,公司生产经营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从严控制一般加工业和商品流通企业。我国《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对债券发行的主体、债券发行的审批及债券资金的来源做了严格规定规定。大多数中小企业都难以达到上市或发债标准,在主板市场上市的企业多为国有企业,只有部分产品成熟、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的高科技产业和基础产业类的少数中小企业可以争取到直接上市筹资、或者通过资产置换借“壳”买“壳”上市的机会。尽管我国2004年成立了深圳中小企业板,但其运行遵循“两个不变”,即现行法律法规不变,发行上市标准不变,投资者投资手续和程序与主板市场也完全一致。更像是一个主板市场的附属物,未达到设立的预期目的。
导致我国中小企业银行贷款困难的原因有以下方面:
(1)国有金融机构歧视。我国银行体系的所有制结构仍以国有股份为绝对主导,民营资本参股率较低,国有银行产权改革不顺、治理结构不佳,国有大银行处于所有制歧视、规模歧视难以给予中小企业足够的金融支持,一线人员分支机构较难与中小企业直接进行信贷业务。商业银行资金倾向于大型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据资料显示,中小企业认为融资难的原因为国有金融机构的歧视高达24.8%。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中小企业贷款规模小、笔数多,与银行利润最大化的理念相悖冗长的放贷程序使小额贷款的收益难以抵补银行内部管理费用的开支,中小企业贷款规模不经济也是国有金融机构不愿向之倾斜的原因。
(2)财务制度不健全。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盈利水平不高且稳定性较差,往往采取粗放式管理,内部控制薄弱,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报表完整度、真实性较差,许多企业为偷税漏税省去了日常的会计工作,甚至存在做假账的情况。对于申请贷款的中小企业,即使符合贷款的实质性条件,受审批条件中对各种报表及申报材料的需要限制也无法从银行贷款,金融机构也因无法准确把握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而不敢贷款。据统计,2003年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平均不良率为32.11%,高出商业银行贷款平均不良率15.7%,中小企业贷款质量较差也影响了银行的贷款积极性。
(3)信用担保制度不完善。不可否认,我国中小企业信用堪忧,假冒伪劣、违约、欠款赖账、逃债、逃税、骗税、恶意透支问题严重。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迟迟未定,关于专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市场准入与退出、担保人员从业资格、信用担保机构财务及内控制度、担保业务范围和种类等问题法律缺失。担保机构规模和数量不足,担保品种有限,期限不长。
2 中小型企业融资结构困境的解决思路
2.1 发展信用担保,探索风险投资
(1)政府扶持,规范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初期,政府应肩负起引导与扶持的作用。国内部分省市已出现由政府牵头成立统一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公司。另外,针对弱势中小企业,还应审时度势、因地制宜、提供更具特色的信用担保服务。如为方便农村中小企业融资,2009年湖北省在农村构建“信用村组+信用农户+信用社”的基础支农模式、“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员+信用社”的联合支农模式、“农业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信用社”的主体支农形式,推出流动资金循环贷款、仓储质押贷款、动产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商业性物业抵押贷款、社团贷款等系列产品,支持农业中小企业生产发展。
(2)降低担保门槛,丰富担保形式。首先,是尽可能的吸引更多的中小企业积极加入信用体系的建设,如在政府调控和监管领域,更多的引入信用产品,在中小企业争取政府政策性基金支持、评优评先、政府采购、政府工程投标、行政检查、产品免检等方面引入信用评级机制,鼓励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关注合作伙伴的信用体系建设情况。其次,政府应及时修订担保法规,解决现行法律法规对企业土地使用权、房产使用权抵押登记的限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股权质押登记的限制等。对于各类服务性的中小企业,创办人可以以个人财产和技术专利为抵押,申请银行贷款。在已经建立个人信誉征询体系的市场中,也可以以个人信誉为基础申请银行的创业贷款或者消费信用贷款。为大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和产品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争取大企业担保获得银行贷款。另外,适合我国国情的担保模式可分为由各级财政共同建立,委托专业机构管理模式;由企业联盟成立基金,委托专业机构代理;政府出资于信用担保补偿;成立专门的投资担保公司等形式。
(3)加强信银合作,实现风险分担。如银行可对受保企业提供利率优惠,对担保机构开放人民银行贷款查询系统,使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双方对贷款企业的信用情况全面掌握。如2009年大连市经委组织牵头,针对成长性较好、有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推出中小企业投保信用保险,此融资体系将保险公司与银行相结合,以应收账款作为质押标的来获得银行融资。在充分的信用险保障下,银行对投保信用险的中小企业给予较高授信额度。中小企业可以将应收账款作为标的质押给银行,将应收变现金,提前获得银行融资。
2.2 完善针对中小型企业融资的银行融资体系
(1)建立新型银企关系。目前较为典型的银企关系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距离型模式与以日德为代表的日德模式。前者商业银行主要为企业提供短期资金,企业长期的资本需求由资本市场来筹集,商业银行不能直接持有企业股权,只能通过银行信托部间接持有;后者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产权约束较强,银行直接持有企业股权,并通过人事参与和代理股票表决权等方式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施加影响。因此,在借鉴更符合我国国情的日德模式时,可适当修改商业银行法,允许银行持有企业的股权并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为避免银行资金大量流入股市,银行还可以债权人身份参与企业重大经营决策。主办银行制首要应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银行应充分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风险等,对中小企业的资金运作实行有力监督,当中小企业财务陷入困境时提供紧急融资。
(2)建立社区银行模式。社区银行模式在美国较为普遍,占美国银行业总数的九成以上,规模较小,但分步较广,当前,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山西、陕西、四川、贵州等地已建立只贷不存的小额信贷机构。
2.3 创新直接融资方式,完善资源配置体系
完善中小企业债券融资。债券较之股票对中小企业硬性约束较强,促使企业将更多利润留存企业内部。我国中小企业债券发行不力,一方面,现行法律法规对资金用途及利率额度限制较高;另一方面我国企业债券发行由国家计划委员会会同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证券管理机构多头监管,债券发行控制过多、过死,审批手续繁冗、时间长,这些都遏制了中小企业债券融资的积极性。我国应适时修订《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建立新的债券发行理念,尽快统一对债券发行的监管主体,降低债券发行门槛,丰富债券品种,保护投资者利益,降低投资者所得利息税、刺激债券市场活力,形成一个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的债券发行体制。
2.4 丰富融资主体,拓展间接融资渠道
在不进入资本市场的条件下,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特定的组织形式利用资本市场的筹资渠道,如一般的股份有限招商、会员制发行会员证、公司制企业定向发行可转换债券等。
[1]陈乃醒,傅贤治.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2007-2008)[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6).
[2]宋爱华.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宏观分析[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2,(6).
[3]肖永平,彭丁带.从美国经验看我国风险投资法律制度的完善[J].法学评论(双月刊),2005,(2).
[4]童元松.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探析[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8).[5]陈文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国际比较[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