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光伏滑铁卢不该由中国企业买单
2011-03-16赛迪智库光伏产业研究所江华
赛迪智库光伏产业研究所 ■ 江华
7家美国太阳电池板制造商10月19日在华盛顿对中国太阳电池板产业提起贸易诉讼,指控中国利用数十亿美元的政府补贴推动在美国市场的销售。根据最新消息美国方面已经立案。这些公司还指控中国在美国市场“倾销”太阳电池板。这起在美国商务部提起的贸易诉讼请求对中国的太阳电池板征收100%以上的惩罚性关税。
值得注意的是,在之前的8月以来,美国先后有三家光伏企业申请破产保护或者宣布破产,分别是Spectra Watt、Evergreen Solar和Solyndra。其中Solyndra还是奥巴马政府拿出5.35亿美元的政府贷款作为样板重点培养的企业。
暂且不考虑这两个事件是不是有必然的联系,但笔者认为把美国光伏企业的失败归究于中国企业利用低价对光伏市场的挤占,并拿起贸易保护主义的武器试图将中国企业挤出美国市场实为不妥。
其一,中国光伏企业并非主动降价以打击竞争对手。
国外光伏政策的波动导致光伏系统安装处于观望状态,光伏市场需求增长放缓,持续恶化的欧债危机也对光伏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全球光伏产能不断增长,光伏市场的增长速度已不能跟上光伏产能扩张速度,由此造成光伏产品库存增加,价格下滑。各国光伏系统安装商出于买方市场优势大力压低产品价格,国内光伏企业迫于压力不得不降低自身光伏产品售价。就在几个月前,大量光伏组件在到达欧洲港口时,被欧洲企业集体拒绝,理由就是要求中国组件产品降价30%。实际上,受市场低迷与产品价格不断下跌的影响,中国光伏企业的生产压力也愈来愈大。国内一些小企业的生产接近盈亏平衡点。数据统计国内已有50多家太阳能企业倒下,三分之一的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大厂的日子也不好过。在美国上市的尚德、晶澳、中电光伏、赛维LDK等光伏企业,二季度业务均出现亏损,股价也随之下跌。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国内光伏全行业平均毛利率均出现下滑。其中,电池片与组件毛利下降5个百分点,多晶硅与产业链一体化企业毛利下降0.8个百分点。试问,如果不是迫于市场压力,中国厂商会主动让自己陷入如此被动的局面吗?
如果说中国利用低价挤占美国市场的话,则美国也是利用低价让国内大多数多晶硅企业举步维艰。近日,对价格掌控一直较为坚挺的美国多晶硅厂商曝出,其在2012年新推出的长期合约最低报价原则上已达到40美元/kg,甚至有机会触及35美元/kg价位。而由于欧洲不少光伏企业在大环境恶化的情况下相继减产甚至停产,流入到中国市场的多晶硅数量出现了明显上升。海关数据显示,2011年8月份我国多晶硅进口6473t,刷新了自2010年11月以来保持的6153t最高纪录。在大量多晶硅流入中国市场,且价格低于国内的情况下,国内市场价格被再次拉低。这使得成本竞争原本就不占优势的国内绝大多数多晶硅厂商由此遭受两难。一厢是持续低迷的中下游需求市场的价格倒逼,另一厢则是国际大厂低成本竞争的价格遏制。已经有多晶硅厂商反映,尽管多晶硅在价格合理的情况下基本都能销售出去,但是由于当前价格过低,一些成本较高的小厂商不愿继续廉价销售,因此选择停产检修等方式。按此逻辑,美国是不是也在对中国大量倾销多晶硅产品。
其二,美国光伏企业的破产与中国企业并无联系。
Solyndra公司,一个生产CIGS薄膜电池的光伏企业。连美国本土的企业人士也认为,Solyndra公司的失败同中国企业没有关系。中国生产的太阳能板采用多晶硅,而该公司产品均不使用多晶硅。此外,由于产能增加,多晶硅价格下降是必然趋势。但Solyndra公司对此缺乏预测,致其产品不具竞争力,必然被淘汰出局。福布斯新闻也认为,即使同其他非多晶硅太阳能产品相比,Solyndra公司的成本结构也没有竞争力,破产是迟早的事。
Evergreen Solar公司则由于其设在麻省的工厂长期生产成本高,不具任何全球竞争力,长期受美国资本市场诟病。此外,Evergreen Solar的硅带生产技术(Ribbon Pulling Technology)一直就因技术不过关而饱受争议,即使在今日,市场上依然是通过铸锭切片的方式获得硅片,而几乎没有采用所谓的“硅带”技术。
所以说,三家美国光伏企业的破产实为成本控制能力的不足以及商业模式存在严重缺陷,归咎于中国企业的低价策略实为无稽之谈,要怪罪只能怪罪中国光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太强了。
美国也应当了解,轻易发动此次双反调查,的确会大大影响中国光伏企业的发展,但如果中国的光伏行业受到了损害,美国光伏行业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中国生产光伏电池的原材料多晶硅以及光伏生产设备主要从美国进口。据SEIA(美国太阳能产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0年美国光伏制造业光伏产品出口总额超过56亿美元,多晶硅和光伏生产设备出口额分别达到25亿美元和14亿美元,其中大部分销往了中国,对中国的净出口额已经达到了2.47亿~5.4亿美元。受市场低迷的影响,多晶硅价格在本周已经有机会与现货价35美元贴近或更低,但硅片厂仍无力提货;而据Solarbuzz预计,2012年全球光伏设备支出有超过45%的跌幅。多晶硅产品和光伏设备出货已然渐入谷底,而中国40%的多晶硅材料从美国进口,设备更是大部分来自美国GT-Solar等厂家,如果美国还执意对我国光伏产业执行双方调查影响我国光伏企业发展速度的话,美国准备把多晶硅材料和光伏设备销往何处以维持美国国内本已低迷的经济环境?另外,占中国光伏组件出口量50%以上的三家企业无锡尚德、保利新能源、天威英利都是美国上市公司,部分企业甚至直接在美国建有工厂。美国发动调查最终将直接损害美国经济发展、股民的利益以及影响就业形势。两败俱伤还是一荣俱荣,就看美国政府的选择了。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7家美国企业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诉讼以Solar World的美国分公司为主导。Solar World是德国第二大太阳能光伏企业,并且一直在不断增长的美国市场进行扩张。此次联合6家光伏企业在美国展开贸易诉讼可谓别有用心。就在前不久,迫于太阳电池板价格的急剧下降和中国光伏产品的竞争压力,该公司关闭了其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工厂,也可能Solar World想借此贸易保护手段打击中国竞争对手,并将中国光伏企业挤出美国光伏市场。美国有多家太阳能工厂关闭,Solar World在美国展开贸易保护投诉无疑会提高其胜诉的可能性。如若Solar World投诉成功,将中国企业挤出美国市场,美国的光伏安装商不能取得质优价廉的来自中国的光伏产品,而Solar World等厂商则因为没有充分的竞争环境可以肆意抬高售价,到时候笑的是他们,哭的可是日益繁荣的美国光伏安装市场了。希望美国政府考虑问题慎之又慎,不要受某些别有用心的企业挑唆而做出损人不利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