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空间效益评价的物流成本控制

2011-03-16

统计与决策 2011年17期
关键词:隐性效益物流

云 虹

0 引言

在整个世界市场融为一体,物流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物流业界的学者和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都越来越重视物流成本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企业为追求效益进行产品的空间转移是普遍现象,而在追求空间效益的物流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需要进行科学的管理与控制,才能使企业从整体上得到更多的效益。这样不但有利于增加企业的利润和核心竞争能力,更有利于优化企业的管理理念,使管理者能树立从全局上考虑投入产出的思想,同时也有利于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使有限的资源运用的更有效率。而目前在这些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完善。因此从整体和战略角度进行产品的空间转移产生的效益、成本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研究,寻找有效的物流成本控制方法,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急需开展的工作。

1 空间效益的基本内涵

空间效益是由商品在不同空间的转换取得的社会劳动的节约。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形成,使得空间效益形成规模,企业对利润本能的追求,是空间效益形成的助推器。

1.1 空间效益的实质及形成的原因

现代物流最终的结果是实现“物”由供应地向消费地的流动,使消费者在需要的地方获得需要的物品,“物”从供应地向消费低流动会有一段空间差,供应地和消费地往往处于不同的场所,由于改变“物”的不同场所存在位置,这种空间转换创造的价值称为“空间效益”。它是第三方利润最为重要和核心的内容之一。

空间效益的形成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外部动因,就是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推动了空间效益的形成。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市场日益融合,社会分工日益深化和细化,企业可以在国际市场上追求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同时,广阔的国际市场加大了供应地到消费地的空间距离和地域范围,现代交通工具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使得国际市场之间的交换成为可能。另一方面是内在动因,即经济资源在不同区域间流动产生的效用或带来的经济增量是空间效益形成的内部动力。由于现代社会产业结构、社会分工日趋专业化、明细化,各经济区域根据自身的资源配置、技术条件及经济发展的程度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产业和强势产业,这就使商品在不同的地理位置有不同的价值,通过物流将商品由低价值区转到高价值区,便可获得价值差,即“空间效益”。

1.2 空间效益的内容

空间效益伴随着商品的流动得以实现,从商品的流动方向与流动过程来看,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空间效益的具体内容。

(1)从集中生产场所流入分散需求场所所创造的价值

现代化大生产的特点之一是企业往往通过集中的、大规模的生产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集中生产的产品需求市场却相对分散,一个小范围集中生产的产品可以覆盖大面积的需求地区,有时甚至可以覆盖一个国家甚至若干个国家,要通过物流将产品从集中生产的低价位区转移到分散于各处的高价位区有时可以获得很高的利益。物流的“空间效益”也依此决定。

(2)从分散生产场所流入集中需求场所创造价值

由于受到自然条件、产品生产方式、产品技术经济特征及社会化分工深化等因素的影响,现实中还广泛存在着分散生产的情况,例如一个大汽车厂的零配件生产分布得非常广,但却集中在一个大厂装配,这也形成了分散生产和集中需求,物流便依此取得空间效益。

(3)由中间集散地所创造的价值

中间集散地的产生是因为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入和细化,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变成多对多的关系,供给者和消费者都面对着琳琅满目的商品会有多种选择,在相互选择的过程中,因为供给者追求利润与消费者追求消费者剩余的矛盾,以及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使得中间集散地这一交易平台应运而生。

中间集散地能否给交易双方带来利润,主要是看商品的销售者借助物流活动流入中间集散地后实现的收益扣除物流成本后仍然高于直接销售带来的收益,而商品购买者借助物流活动将商品由中间集散地流入目标市场后的收益扣除物流成本后依然高于直接进货带来的收益,则中间集散地的交易方式就是有效的。

(4)在低价值地生产流入高价值地需求创造的价值

除了大生产所决定之外,有不少是自然地理和社会发展因素使得空间转移成为必需,例如农村生产粮食、蔬菜而异地于城市消费,南方生产荔枝而异地于各地消费,北方生产高粱而异地于各地消费等等。现代人每天消费的物品几乎都是相距一定距离甚至十分遥远的地方生产。这么复杂交错的供给与需求的空间差都是靠物流来弥合的,物流也从中取得了利益。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国际分工和全球供应链的构筑,一个基本选择是在成本最低的地区进行生产,通过有效的物流系统和全球供应链,在价值最高的地区销售,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技术为此创造条件,使物流得以创造价值和增值。

1.3 空间效益的度量

供应方更关心的商品经过空间转移以后带来的利益增量到底有多大,这就需要对空间效益进行度量,空间效益的大小主要是由商品空间转换所产生的相关收益和商品空间转换所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影响。相关收益与相关成本费用的差额就是产品经过空间转移以后所产生的空间效益,也就是供给者通过商品的空间转移所能够得到的利益增量。

1.3.1 与空间效益相关的收益

空间效益的相关收益主要有两个部分组成,第一个部分是显性收益,即商品在异地所实现的收入,这部分收入主要靠商品本身的价值,目标市场的市场环境及市场的空间位置所决定,这一部分收益很容易计量,就是商品在相关市场上的总销售额;空间收益的另一个部分是隐形收入,这部分收入是指供给方把商品转移到相关市场之后所带来的除显性收益之外的部分。如因为转移相关市场使供给方的市场范围扩大,销售渠道拓宽,营销网络得到拓展,取得了新的商机等。这部分收益是很难计量的,但是这对供给方而言有是非常重要需要认真考察的,在考虑空间效益的隐形收益时应根据实践经验和对相关市场的客观准确估计来量化隐形收益。

1.3.2 与空间效益相关的成本费用。

与空间效益相关的成本费用是进行空间转移所完成的物流作业环节发生的人、财、物的消耗。也分为两个部分,即物流显性费用和物流隐性费用。

(1)与空间效益相关的物流显性成本

因商品空间转移所产生的物流显性成本,是指为追求空间效益,商品在空间转移的过程中各物流活动环节所发生的相关的人、财、物的投入。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物流活动发生的人力成本,物流活动耗费的物料成本,物流活动投入的资金成本。

由于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对物流成本没有分列记账,物流费用在企业会计制度中没有单独的核算科目,有关物流成本是分散在各个成本费用科目中的。所以,在核算企业空间转移的物流成本时,应从成本账户将相应的物流成本费用项目分离计量,汇集企业发生的全部物流成本费用。

(2)与空间效益相关的隐性成本

从空间效益评价的角度来看,物流与空间效益有关的隐性成本主要包括:

第一,由于实现空间转移,商品流向异地以较高的价格进行交易,从而丧失了在当地或者原交易地以原有价格进行交易的机会,也就是商品的机会成本。计量这部分成本,需要确定两个指标,一个是在原销售地交易的单价,一个是当期应当确认的商品交易的数量。这种商品在原销售地出售的单价,应该以当期在原销售地出售的相同或者同类产品的公允价值确定,而销售的数量应按配比性原则与当期在异地销售的商品数量一致。

商品空间转移的机会成本=原销售地市场公允价值×当期异地实际销售量。

第二,商品由本地或者原交易地转移到新交易地必须经过一定的物流作业环节,耗费一定的时间,在这段时期内所发生与的商品有关的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如商品推迟交易,而产生的商品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资金的机会成本以这部分商品占用全部资金的比例为基数,确定的年投资收益率R为机会成本系数,则:

库存资金的机会成本=占用的全部资金×年投资收益率R÷360

将货物占用的资金利息等隐性成本加入物流成本的核算,只是现代物流成本与传统物流成本计算的一个最大的区别。只有这样,降低物流成本和加速资金周转才能从根本上统一起来。

第三,商品在空间转移过程中因管理不善如废弃、损坏、损耗及移仓导致的货物损失。这部分成本包含在各个会计科目中,要对相应的科目进行分析剥离计算。

第四,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的不当运输方式如返程或启程空驶、对流运输、迂回运输、重复运输、过远运输以及运力选择不当所导致的隐性成本的发生。

如何考察运输组织是否有效率,装载是否合理,实载率是一项重要指标。运输方式不当发生的物流隐性成本可以依靠实载率指标来确定。实载率可以按运输工具的历史数据来确定,即一定时期内车船实际完成的货物周转量(以吨千米计)占车船载重吨位与行驶千米之乘积的百分比。可以按照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实载率确定的方法。比如以某次运输商品的预计销售额为基数,以(1-实载率)为系数来确定。即:

运输方式选择不当发生的成本=预计销售额×(1-实载率)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隐性成本具有如下几个特征:首先,隐性成本具有隐蔽性。因为以会计核算内容为主体的显性成本具有历史性特征,在当期已经计量并且影响企业的利润。而隐性成本中的一部分是潜在成本,在发生当时可能对利润没有影响,要在以后才发生作用,因而更难于认识;其次,隐性成本具有爆发性。由于隐性成本的隐蔽性而不容易为管理层所重视,再加之决策结果的实施往往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隐性成本一旦爆发,后果往往是非常严重的;再次,隐性成本具有放大性。根据物流成本杠杆效应理论,企业在降低物流显性成本的同时,很可能更大幅度地提高了隐性成本,从而使物流总成本上升,背离了企业提高效益的初衷。

2 基于空间效益评价的物流成本管理对策

2.1 从全局角度优化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的优化,必须充分考虑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当物流成本的增加能带来更大的利润时,物流成本增加是有效率的。进行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时,考察的指标是企业物流系统的生产率,即物流系统的投入(物流成本)与物流系统的产出(物流服务的内容与水平)的比值。因为物流成本在一定的情况下会出现规模不效益的情况,也就是起初物流的产出会随物流成本投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当物流产出增加到最大时,物流成本的投入反而会引起物流产出的减少,这主要是因为物流成本的过分投入引起了一定的浪费和资金占用等相对于物流产出而增加了物流成本,形成了物流规模不效益,因此,从总体上优化物流成本,要努力实现物流系统的投入与产出的最佳配比。即产出一定时,投入最少;或投入一定时,产出最多。

2.2 从功能环节优化物流成本

在优化基于空间效益的物流成本的过程中,在宏观考虑物流成本相对降低的基础上,也要充分考虑既定的各功能环节成本控制的优化,降低物流成本的绝对数。

(1)运输环节的控制

运输作业是实现空间转移必定发生的物流作业环节,控制运输成本应该关注和优化运输作业由始至终的各个环节。通过简化运输系统,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车辆的运载效率,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降低运输成本。进行合理的运输网络体系优化,网络体系是现代物流的关键,一个好的网络体系不但可以为企业节约大量的物流成本,更能提高企业的效率。依靠广泛、扎实的运输网络,企业能以较低的成本,采购最合适的原材料,最大限度的以合理的价位销售商品,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对企业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装载效率,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是组织合理运输、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的重要内容,提高装载效率,可以有效的提高运输工具的利用率,使分配在单位货物上的物流成本变低,同时有效的节约了企业的隐性物流成本。

(2)其他物流环节的控制

货物在空间转移时,除了经过运输作业活动外,还会经过一些其它的物流作业活动,如短期的仓储、包装、装卸搬运、配送及流通加工等,这部分物流作业产生的成本虽然在与空间转移有关的物流成本中比重占得不大,但仍然不容小觑,也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环节优化。

在优化个物流作业环节成本的时候,要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关注总成本最优,而不是单一成本最优。企业物流成本之间有着强烈的悖反关系,企业的物流成本与企业其他成本之间存在有悖反关系,在企业进行物流成本控制时,不能单单控制优化一个环节作业活动的成本,而应该综合与考虑其他环节成本的关系,关注本企业物流系统中各成本的权衡实现物流总成本最优。

3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基本形成,由空间效益引起的物流成本也应该逐步被重视起来。首先,这是对企业管理理念的优化,将管理者的着眼点从局部转变到整体,从控制空间转移各环节的物流成本转变到将这一物流过程视为一个整体,从注重绝对降低因空间转移而产生的物流成本转变到注重空间效益的绝对增加和物流成本的相对降低,从而在整体上计量和控制物流成本。其次,这利于增加企业利润,现代企业管理把物流成本视为“第三利润源”。与空间效益相关的物流成本当然也是这个源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大市场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商机和廉价的原材料,若能以相对较低的物流成本实现原材料和商品的空间转移,对增加利润和扩大企业的影响力功不可没;最后,这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重视因空间效益产生的物流成本的优化,有利于有限的物流资源在各部门内优化配置,这不但节约了企业资源,更与共建和谐世界的理念不谋而和。

[1]游红.浅析企业的物流成本控制方法[J].物流经济,2008,(8).

[2]张春峰.浅议商品流通企业物流成本核算[J].财务与会计,2009,(02).

[3]王成金.试论我国物流经济的空间组织模式[J].经济地理,2005,3(25).

[4]吴群琪,张圣中.物流经济[M].西安: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5]何开伦.物流成本管理[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6]云虹.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隐性效益物流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刍议隐性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