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泵在 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2011-03-15邹玲梅
邹玲梅
国内外研究证实,严格控制血糖是预防和减少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首要基本措施,目前认为糖尿病应该积极进行强化治疗,使患者血糖、血脂、血压和体重指数等全面达标。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已成为糖尿病强化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模拟正常胰岛素分泌的模式,快速、有效地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又减少低血糖的发生,较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疗法(MSII)能更有效地控制血糖。为此,笔者采用胰岛素泵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显著升高的 2型糖尿病患者,并对两种治疗方法在控制血糖所需时间、胰岛素需要量、低血糖发生率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资料 57例均为 2006~2008年在我院住院的 2型糖尿病患者,符合 1999年WHO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2组: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组(CSII组)28例(有1例退出试验),男18例,女10例,平均年龄(57.5±11.4)岁, BMI(23.9±3.0)kg/m2。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组)组29例,男15例,女14例,平均年龄(54.7±14)岁,BMI(24.6 ±5.9)kg/m2。2组患者年龄、性别、身高及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CSII组:采用美敦力502型胰岛素泵,经皮下输入优泌林R,每天胰岛素用量约 50%作为基础量,50%作餐前追加量。MSII组:采用优泌林70/30R早晚两餐前30min皮下注射。血糖监测采用德国罗氏优越 IV型血糖仪,监测三餐前及睡前手指末梢血糖,根据结果调整胰岛素剂量。血糖控制标准为餐前4.4~7mmol/L,睡前6~8mmol/L。
2 结果
2.1 血糖控制情况 2组患者治疗后各时段血糖均明显下降,均可达标(P<0.01)。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mmol/L,±s)
表1 2组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mmol/L,±s)
组别 治 疗 前空 腹 午餐前 晚餐前 睡 前治 疗 后空 腹 午餐前 晚餐前 睡 前CSII组: 11.7±3.4 16.6±3.7 14.6±4.1 15.6±3.6 5.9±0.7 6.3±0.7 6.1±0.7 7.6±1.0 MSII组: 12.0±2.8 16.4±5.1 14.2±4.1 14.9±3.3 6.1±0.5 6.0±0.9 6.0±0.6 7.4士1.1 t值 8.39 14.05 10.62 11.13 11.40 10.52 10.72 11.68 P值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2.2 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用量比较 CSⅡ组血糖达标时间和胰岛素用量均少于MSII组。CSlI组发生低血糖 5次,MSⅡ组有 18次低血糖发生。见表 2。
表2 2组血糖达标时问、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例数比较(±s)
表2 2组血糖达标时问、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例数比较(±s)
组别 血糖达标时间(d)胰岛素用量(IU/d)低血糖发生次数CSⅡ组 4.8±1.3 35.0±9.5 5 MSII组 8.1±2.9 41.0±12.1 18 χ2/t值 /5.41 /2.05 10.96 P值 <0.01 <0.05 <0.01
3 讨论
糖尿病的发病率在我国逐年上升,其各种并发症如失明、截肢、肾功能衰竭、心肌梗死和卒中等严重影响着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些并发症一旦出现,治疗效果非常有限。因此,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治疗应重在预防。严格控制血糖可以显著降低 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及进展,血糖达标治疗已成为一种共识[1]。DCCT[2]及UKPDS[3]的研究证实,严格控制血糖使之达到或接近理想水平是预防和减少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首要基本措施。
尽管胰岛素是控制血糖最有效的药物,但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疗法(MSII)由于不能有效模拟生理胰岛素的分泌,出现非理性的高峰,往往不能有效控制空腹和夜间高血糖,同时不适当的餐前量除了不能有效控制餐后血糖外,还易出现餐后低血糖。又由于长期每天数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患者难以坚持,导致病情不易控制,部分患者仍不能阻止并发症的发生。而泵能更好地模拟人体胰腺 B细胞生理性的胰岛素分泌[4],24h不间断地向患者体内输入微量胰岛素(基础量),抑制肝糖元输出的增加,促进外周组织基础糖利用,使空腹血糖稳定;进食前再按需要输入负荷量(餐前大剂量),模拟进餐后胰岛素分泌,用于控制餐后血糖,使得血糖控制更加平稳。并且可以避免大剂量短效、中效胰岛素注射后在体内的重叠作用,迅速控制高血糖,降低葡萄糖毒性作用,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5]。所以CSII强化治疗控制血糖周期缩短,能较快解除高血糖对胰岛 B细胞葡萄糖毒性,保护残余胰岛 B细胞,可以显著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使血糖长期维持在平稳水平;同时,胰岛素泵可以在不同时间段设置不同的基础率,夜晚仅输出微量胰岛素,减少了夜间低血糖,后半夜又能自动增加胰岛素输入,避免了夜间低血糖及黎明现象,具有更好的药代动力学、更小的吸收量波动、更低的低血糖发生率以及更方便的生活方式,因此能更安全有效地控制血糖,进而阻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本组资料比较CSII、MSII两种短期强化治疗的差异,结果显示两种治疗方法均能将血糖控制到理想范围。但与MSII相比,CSII治疗能够更好的控制患者的空腹及餐前血糖,达到目标血糖时间更短,所需胰岛素量相对更少,发生低血糖的次数更少,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负担;CSII能够设定全天不同时间段的基础胰岛素输注量,灵活的追加胰岛素负荷量,因此能够更加精确地模拟生理胰岛素分泌模式,灵活地适应患者不同的活动状态及进餐模式;同时操作简单、易行,减轻护理工作,可减少患者多次皮下注射的痛苦,提高治疗的适应性;注射部位的固定避免了胰岛素吸收的差异性,较少的皮下胰岛素堆积,减少了运动后低血糖风险,因此能够取得最满意的疗效。
[1] 张 梅,刘 超.血糖控制对防治糖尿病及并发症的临床研究[J].循证医学,2006,6(3):170-174.
[2] The effect of intensive treatment of diabetes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long-time complications in 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f.The 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 research group [J].N Engl JMed,1993,329(14):977-986.
[3] Stratton IM,Adler AI.Neil HA,et al.Association of glycaemia with macrovascular and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of type 2 diabetes (UKPDS 35):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study[J].Br Med J,2000, 321(7258):405-412.
[4] 马晓梅,圈启芳,江 彤.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胰腺B细胞分泌的影响[J].中国综合临床,2006,22(5):414-415.
[5] 武晋晓,吕肖峰,刘福平.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观察[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5,21(3):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