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为何读不懂《炸三中》里的“叛逆”
2011-03-15湖北武汉
湖北武汉 郭 钦
教育者的气度,不该是从一则视频中看到孩子的错误,而恰恰是以一则视频为镜子,看出自己的不足。
近日,一部名为《炸三中》的视频在网上被大量转载。视频中,几名高中生穿着迷彩服,模拟特种部队作战,以“牺牲”一人为代价,成功“炸掉三中”。这部视频的拍摄地为湖北荆州的沙市中学,导演“小半”系该校学生。事发后,学校给予“小半”记过处分。
在网上搜了一下,才发现“小半”并不是拍“炸学校”视频的始作俑者。早在2008年,一部名为《炸学校》的动画视频就已经在网上火了。甚至在“小半”之后,无锡一中的“一中行动”也挂在了网上,并被命名为“炸学校系列之二”,而在说明里有这么一句话—看来炸学校是中学生们永恒的YY(意淫)主题,这帮孩子有多压抑啊。
而在大多数学校和老师看来,他们可能都还没搞清楚孩子的压抑是什么,就如沙市中学校长一样,认为这样的视频会对学校形象产生负面影响,进而以记过的方式,对这种抹黑学校形象的行为施以惩处。却不知,相比学生的视频,校方的记过其实更是对学校形象的打击。因为,我们都知道,视频名字尽管起得惊悚,但那背后不过是这个年龄段孩子最常见的叛逆心理,倒是最应该了解学生心理的教育工作者,把一个本可以智慧处理的事情,硬是以强硬的方式变得小题大作起来。
其实,从这个年龄段过来的人,大抵都能理解“小半”拍这个视频背后的情绪。这些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不喜欢按照别人尤其是父母老师说的去做,认为绝大多数规章都是不合理的,应该废除,还特别佩服那些敢跟老师对着干的同学。他们其实对学校没有恶意,不过是叛逆心理中的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和“求异思维”,使得他们将学校和老师视为了某种“假想敌”,于是在日常行为中习惯与校方作对,进而有了这个名字惊悚的视频。
明白了这些,校方不如认真考虑一下,为什么孩子会把朝夕相对的学校视为“假想敌”?那背后正是现行教育模式对他们造成的压力和压抑,找不到宣泄对象的孩子,只能把教育的具体实施者,看做了对这种教育方式表达不满的对象。而实际上,作为一个生活几年的地方,这些孩子往往对学校有着比这种不满更为复杂的情感。有网友就曾对此总结过: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她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
叶聃/绘
所以,校长真没必要跟这群孩子较真。因为孩子拍这类视频其中所包含的情感,绝不是像他自己理解的那种简单不满,因而就更不能简单地用记过的方式应对。而必须针对孩子的叛逆和复杂情感,有更为感性和智慧的处理方式,比如就此掀起一场全校大讨论,就视频的拍摄技巧和主题让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自由辩论,这样得出的感恩结论,远比一个《保卫三中》的名字,更能让学生们印象深刻;又或者尽量改变枯燥单一的应试教育模式,让孩子们喜爱学习,从而喜爱学校。
教育者的气度,不该是从一则视频中看到孩子的错误,而恰恰是以一则视频为镜子,看出自己的不足。明白了这些,一个聪明的教育者自然就明白,“记过”挽回不了视频带来的“形象危机”,相反倒是对教育规律的最大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