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乙型肝炎病毒核酸的定量单位应力求规范统一

2011-03-14李梦东聂青和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1年1期
关键词:拷贝拉米夫定载量

李梦东 聂青和

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对明确病原诊断,评估疗效,判断病情等均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2000年之前,我国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只要求对HBV DNA作出定性判断,即HBV DNA阳性或阴性[1]。临床医师认同了“HBV DNA阳性或阴性”的结果并据此发表了文章,如有报道说HBV DNA定性和定量阳性率分别为59.3%和61.6%,两种方法相对符合率为94.5%[2]。

现有的杂交技术(包括bDNA或基因芯片技术)的敏感性仍很低,其最低检测值只能达到105拷贝/毫升左右,无法达到真实阴性的要求,而检测灵敏度相对较高的实时定量PCR技术,当前的检测水平也只在 3×102~1×103拷贝/毫升之间,说明在目前技术条件下,真实的“阴性”结果是不存在的。

2000年美国肝病学会(AASLD)列出的HBV DNA定量检测方法的比较如附表[3]。在2004年和2007年,AASLD又分别指出[4、5]:在临床上和实验室已广泛应用的HBV DNA检测法包括两类:①信号扩增法—液态杂交法(Genostics,Abbott Laboratories),包括bDNA法(Bayer diagnostics),最低检测值为400拷贝/毫升,和杂交俘获法(Digene),最低检测值为4700拷贝/毫升;②靶扩增法—PCR法(Amplicor-HBV,Cobas-HBV,Roche molecular system),包括实时 PCR法(Taqman技术)和 转录介导扩增法(TMA)。

2008年3月亚太肝脏研究学会(APASL)年会在韩国首尔召开,总结了自2005年6月第三版《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共识》发表以来的进展,公布了新近修订的《亚太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指南》,其中指出HBV DNA的单位应用IU/ml,同时也可标出拷贝/毫升数。例如:对于HBeAg阴性患者的治疗,“2008年版指南”中对HBV DNA水平的描述为 HBV DNA>2.0×103IU/ml(104拷贝/毫升)[6],而过去则是写成HBV DNA>2×104拷贝/毫升。

附表 HBV DNA定量检测方法的比较

以往在HBV DNA检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各种分析方法缺乏标准化,无法进行对比。目前,国际上为了让各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能够进行比较,建议对HBV DNA的检测结果一律改用国际单位/毫升。最早应用的商业化检测HBV DNA的PCR方法是瑞士Roche诊断公司研发的Amplicor HBV Monitor,随后该公司又推出了半自动化的Cobas Amplicor HBV分析仪,后者的灵敏度达到200拷贝/毫升,但其检测上限仅为2×105拷贝/毫升。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众多商业化的实时定量PCR技术可供应用。Cobas Taqman HBV技术(Roche Molecular system)的检测范围下限在30IU/ml,上限大于1.1×108IU/ml。在采用高质量核酸抽提方法的情况下,其检测范围可以扩大到1.7×102IU/ml到8.5×108IU/ml,理论上它的检测范围是10~109IU/ml(34~3.4×109拷贝/毫升)。近期开发的Versant HBV DNA 3.0 (bDNA)(Siemens Mediccal Solutions Diagnostics,Tarrytown,NY),其灵敏度约为2×103拷贝/毫升至 1×108拷贝/毫升,这一检测方法已经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认可。

应该认识到,血液中的HBV载量始终是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其载量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取决于病毒复制和清除的速度变化。在感染的急性期,血中HBV最高可达1010拷贝/毫升。此时,每个肝细胞平均每天的病毒复制量约为200~1000个,每天复制总量可达1013拷贝,而在慢性感染者病毒活跃复制的高峰,每天的复制总量约为1011,HBV在血液中的半衰期约为1天。据有关统计,同一份标本在不同批次或不同实验室的检测中,定量结果与“真值”差异在5倍以内,仍属可接受的误差范围。患者经过治疗后,HBV下降10倍,即下降一个对数级,被认为治疗有效。也有文献认为,经抗病毒治疗三个月或半年,HBV DNA仍不转阴或下降少于两个对数级,则提示疗效欠佳,可考虑停药或换药。当血中HBV DNA低于定量范围时,则不能进行准确定量。这可能是因为所用的检测方法灵敏度不够,而并不代表血中没有病毒,即使检测方法很灵敏,在血中没有检测到病毒,也并不代表肝脏中没有了病毒。因此,要确定体内HBV是否被完全清除,应结合临床表现和其它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早在2004年,我国学者曾用以下的表述方式:“经治疗后HBV DNA载量<105拷贝/毫升为病毒学应答,而部分应答指未达到完全应答标准,但HBV DNA载量下降>2个对数级”[7]。在我国200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8]中,对HBV DNA定量的表述仍用了拷贝/毫升。在评估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效果时,认为“无论治疗前HBeAg阳性或阴性,于治疗1年时仍可检测到HBV DNA或HBV DNA下降<2log10者,应改用其它抗病毒药治疗”。到2008年,我国专家建议[9]可选用拉米夫定作为初治对象的首选药物者,包括“(1)HBeAg阳性患者,ALT>2×ULN,且 HBV DNA<9lg 拷贝/毫升;(2)HBeAg 阴性患者,HBV DNA<7lg拷贝/毫升”,但在引用文献时又用:“4lg拷贝/毫升(2000IU/mL)或 3.6lg拷贝/毫升(800IU/mL)的表述方式”[10]。在近期的一篇文章中,作者用了“log10拷贝/毫升、105IU/毫升、2000IU/ml”等[11],甚至还出现过“MEq/ml”,表达方式混乱,给读者一种莫衷一是的感觉。在汉语中出现“copies”的字样也是不妥的。本来可以用对数级来说明的,当然可用log10(10应下标,或写成lg),但最好能统一。

在医学专业术语中,常用的体积单位“升”,是国际体积单位的约数“立方分米”的特定名称(ldm3=10-3m3)。可以说“升”并不是国际单位制的体积基本单位,“升”作为体积单位已经被医务界广泛地与国际单位制并用,并且已经得到国际计量会议的认可。但是,对“liter”一字并未要求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又因其数量太大,常加上前缀,构成另一个词,如deciliter、milliliter)或 microliter(分别缩写成 dl、ml、μl),正如kilogram、miligram(可缩写成 kg、mg)一样,不必要将“l”大写。但是在国家指导性文件[11]及不少文章中仍用mL的写法,可能是不妥的,而且有可能被误解为亮度单位:毫朗伯(milli-Lambert,mL)。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329.

[2]郝春秋,聂青和.乙型肝炎的实验检查及其临床意义[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3,11(6):776-780.

[3]LOK AS,MCMAHON BJ.PracticeGuidelinesCommittee,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s.Chronic hepatitis B[J].Hepatology,2001,34(6):1225-1241.

[4]LOK AS,MCMAHON BJ.PracticeGuidelinesCommittee,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s(AASLD).Chronic hepatitis B:update of recommendations[J].Hepatology,2004,39(3):857-861.

[5]LOK AS,MCMAHON BJ.Chronic hepatitis B[J].Hepatology,2007,45(2):507-539.

[6]LIAW YF,LEUNG N,KAO JH,et al.Asian-pacific consensus statement on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a 2008 update[J].Hepatol Int,2008,2(3):263-283.

[7]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组.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04年版)[J]. 实用肝脏病杂志,2005,8(1):60-63.

[8]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 实用肝脏病杂志,2006,9(1):8-18.

[9]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组.拉米夫定优化治疗慢性乙性肝炎专家会议纪要[J]. 中华传染病杂志,2009,27(4):255-257.

[10]LOK AS,MCMAHON BJ.Chronic hepatitis B:Update 2009[J].Hepatology,2009,50(3):661-636.

[11]WHO(冯炳中).The“SI”for the health professions(国际单位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125.

猜你喜欢

拷贝拉米夫定载量
多替拉韦联合拉米夫定简化方案治疗初治HIV感染者真实世界研究
病毒载量检测在102例HIV抗体不确定样本诊断中的应用
陈建杰教授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经验总结
唐氏综合征是因为“拷贝”走样了
文化拷贝应该如何“拷”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观察
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初次治疗慢性乙肝的效果和安全性比较
乙肝患者HBV载量与IgA,IgG,IgM及C3,C4相关性研究
拉米夫定在乳腺癌化疗期间对肝功能的作用
肾移植及胰肾联合移植患者短暂/持续BK病毒血症对远期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