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消防部队装备人才培养的思考
2011-03-12魏建东
魏建东
(新疆消防总队乌鲁木齐支队,83003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消防部队配备的装备在数量和质量上有了快速发展,装备的管理、质量验收和维护保障成为消防部队一个突出问题。目前我消防部队装备管理、验收和维护保障体系已基本形成,通过装备助理员、装备质量检验员和装备技师的培训,消防部队基本具备装备管理、验收和维护的能力,但装备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与实际工作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应当以提高装备验收和维护能力为目标、以完善人才培训机制为基础、以健全人才管理和保留机制为手段,全面提升装备管理水平,建立起能真正适应我消防部队装备发展需要的管理、验收和维护的多层次人才队伍,为装备建设和灭火救援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1.装备人才队伍结构组成
根据我消防部队装备建设和使用特点,必须建成一支由受过管理、技术培训人员组成的装备人才队伍。从层次上分初、中、高三个级别;从知识结构上分有管理型、技术型、综合型三大类。其管理方法、基本理论知识、验收维护技能相互覆盖彼此兼容,管理型人才除掌握装备的管理方法外,技术型人才除掌握装备验收维护技能外,还都须掌握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综合型须具备管理方法、基本理论知识、验收维护技能。由此可以进一步延伸出管理型、技术型、综合型等三类初、中、高级人才,从而构成装备的各类专门人才。以上三类都从初级向高级逐级发展;这种人才知识结构模式也可用示意图 (图1)表示:
管理型人才承担车辆器材装备工作的组织管理、计划、实施等,并将发展成车辆器材装备方面的管理人员。
技术型人才从事车辆器材装备的验收、日常保养和维修工作,做好车辆器材装备质量验收和日常保养工作,解决装备使用中的各种技术问题,具备一定的培训能力,向技术专家方面发展。
综合型是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经过较长时间的工作实践和组织管理,有理论、懂技术、善管理、知全局,将发展成策划总体、部署全局的高层决策人员。
各种类型、不同层次的装备人才,都应具备与其相应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和良的素质,才能胜任赋予的工作和任务。因此,应根据不同工作的要求和特点,有针对性的建设装备人才队伍。
2.抓好装备人才培训工作
2.1 严把培训人员选拔关
培训人员选择不好,将直接影响到培训的质量。为确保培训质量,采取必要考核措施是保障培训取得圆满成功的前提。
一是组织对选送学员的理论考试。对理论基础极差的学员全部退回原单位并提出重新选送的要求。对选送学员的学历应有明确的要求,学历达不到要求一律退回。
二是组织对选送学员的面试。通过面试,详细了解到学员的专业知识、维修技能、工作经历和综合素质,根据情况及时调整培训方案。
2.2 严把教学关
在具体施训过程中,根据装备培训重点,如装备助理员培训、装备技师培训、装备质量检验员培训等不同特点,调整教学方式,并制定具体的培训要求。理论讲授课程,要使学员对学习内容深入理解和融会贯通;实践操作课程,注重学员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实习课程,开阔学员眼界,拓宽思路,提高学员的创新能力。通过交流总结,解决理论学习和实践中的疑难问题。如装备质量检验员培训中在对某一装备理论及标准课堂讲授后,应组织学员按照该装备实际检验流程进行实践验收,对学员的实践验收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和总结。通过细化上述教学环节,实现了人才培养过程的全面优化。使培训后的学员能够成为实际工作中实用的人才。
2.3 严把考核关
严格考核是确保培训质量的前提。培训中,建立了完善的考核体系,每期培训根据培训内容建立系统的试题库,试题库包含培训的所有内容。课程结束后,随机从题库中选题,并根据培训特点,加设实践考核内容,笔试与实践考核分值依据培训重点分配分值。如装备助理员培训侧重理论学习,笔试成绩相应占的分值就大;装备技师培训侧重实践技术学习,实践考核成绩相应占的分值就大。考核时必须由上一级单位人员进行考试监考工作。
对考核合格者颁发统一制作的专家型结业证书,结业证书分初、中、高三个级别,考核组长要在结业证书上签字,确保考核的严肃性。
3.丰富培训手段
一是基地化训练。依托消防院校、消防装备质量管理站、高校和厂家等建立培训基地。利用以上单位进行优势互补,从而达到装备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训要求。依托各训练基地,按不同培训班的要求对学员进行多次的轮训、集训,使学员在培训、实践再培训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是网络化培训。利用我消防部队已建立期待的视频系统和内部网络,实现部局、总队、支队、中队、质检站横向相通,实现异地同时授课,视频授课及相关资料共享。通过"网上教、网上学、网上考",达到利用较少的资源,使得更多的官兵学到了装备知识。
4.健全用人机制,营造装备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4.1 建立健全装备人才数据库,跟踪人员的动态
部队人员流动性大,骨干人才很难保留,建立健全装备人才数据库,跟踪人员的动态,并制定相应的制度,确保培训人员在相应的岗位上工作,维持工作岗位的相对稳定性,使培训人员能够安心工作,全身性的投入到实际工作;
4.2 建立科学考评机制
将考核评价作为选拔、任用的依据,积极采取保护措施,把执行过重大任务,工作业绩突出,学历相对较高的优秀人才保留下来。
4.3 健全约束激励机制
建立重业绩、重贡献、重能力的激励机制,制定激励装备人才安心本职、积极进取的政策,在人才、物力、政策上给予倾斜,为人才创造良好的事业环境。大力宣扬表彰并重奖在装备管理、维护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使其充满实现自身价值的自豪感。坚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对在位不作为的人员取消晋级的资格,使想工作、有能力的装备人才得以重用。
[1]任万德.适应装备保障训练转型需要,科学构建装备维修保障人才培训体系[J].继续教育,2008,(6).
[2]孙万颖,宋威斌,姜阔.装备保障人才培训应注重"五个结合"[J].通用装备保障,2008,(10).
[3]杨剑,白云,朱晓红.人才资源的量化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4]李少科.加强"专家型"障提供人才支撑[J].通用装备保障,2005,(7).
[5]傅夏仙.人力资源管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