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光缆阻断维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011-03-11杨剑
杨 剑
(西安通信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 西安 710106)
1 概述
当前,多数通信光缆采用传统人工维护方式,即当通信光缆发生阻断时,传输机房执勤维护人员首先查看设备告警,判断告警类型,若为“LOS”收无光告警,则在设备光接收点和光配线架(ODF架)上的光接收点分别测试接收光功率,当排除单板故障和传输机房内的尾纤故障后,再通过光时域反射仪(OTDR)对阻断光缆的故障位置进行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上报光缆抢修中心,外线维护人员根据光缆维护资料,将OTDR测得的光纤长度转化为光缆长度、标石信息和地理位置,并组织人员现场进行抢修。
在上述阻断抢修过程中,告警判决、断点测试、仪表设置、光缆定位等多个人为操作环节引入的时延较大,制约了光缆恢复时间指标的提升。本文基于嵌入式硬件平台,提出一种通信光缆阻断维护系统的设计方案,并给出了具体的实现方法,实验表明该系统减少了人为操作环节的时延,明显缩短了光缆阻断的恢复时间。
2 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通信光缆阻断维护系统的结构示意如图1所示,包括维护平台、OTDR和本地服务器,维护平台与ODF架相连,平时监控光缆线路的光功率,当发生光缆阻断时,通过光开关将测试仪表倒换到光缆线路上,并通过维护总线(GPIB、RS232等)控制OTDR进行定位测试。读取测试结果后,结合系统中的光缆线路定位功能,将测试的光纤长度转化为光缆长度、标石信息和地理位置,并通过有线网络上报传输机房值班维护的本地服务器,同时通过无线网络上报抢修维护中心。
维护系统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系统接入损耗小,不影响原有通信光缆线路的光功率指标。
·阻断反应时间快,通过维护平台可实现光缆阻断的自动监控,并控制OTDR自动进行故障位置定位,减少了人为判断、测试的反应时间。
图1 通信光缆阻断维护系统结构示意
·定位信息可靠上报,维护平台根据OTDR的测试结果,计算故障点的光缆长度、标石信息、地理位置等信息,可通过网络上传至本地服务器,并结合可视化软件显示故障位置,还可通过GSM网络上传至抢修维护中心,或直接通知抢修维护人员,保障了定位信息的多渠道上报。
3 维护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目前,《传输维护规程》要求传输维护人员应在20 min内发现系统故障并判明故障位置,传统维护方式需要维护人员24 h值守,基于设备或网管的LOS告警发现光缆阻断故障,人为分析故障原因后再通过OTDR测试故障位置。
为将人为因素对判决时间的影响降到最低,本文通过维护平台的设计,可实现无人值守状态下光缆阻断的快速判决。维护平台设计的关键包括通过光监控功能自动判决光缆阻断,通过GPIB总线自动控制OTDR测试,通过嵌入式系统软件自动计算故障位置,减少光缆阻断恢复对传输机房24 h值守的依赖。
3.1 维护平台的硬件设计
维护平台是光缆阻断维护系统的核心,可实现光缆阻断的自动检测,并通过维护总线控制OTDR,实现故障点的自动定位,维护平台由基于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平台和光监控模块两部分组成,维护平台的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维护平台的功能结构
光开关电路在ARM核心处理模块的控制下,平时导通光路1和光路2,完成对光缆线路光功率的监测,发生阻断时导通光路1和光路3,完成对光缆阻断位置的测试;分光采集器完成对光缆线路上光信号的采集和光电转换,并将转换结果送嵌入式硬件平台的AD接口;OTDR通信模块可在ARM模块的控制下,通过维护总线(GPIB、RS232)控制OTDR开启自动测试,并读取测试结果送至ARM模块;光缆信息模块存储了光缆施工的具体信息,并通过与ARM模块的交互,辅助ARM模块完成光纤长度到故障位置的转换;GSM通信模块可在ARM模块的控制下,完成故障位置的短信上报;在ARM模块的控制下,可通过网络通信接口上报故障位置到本地服务器显示,也可通过本地服务器下载光缆维护信息;ARM模块是整个硬件平台的核心,通过实时监测AD接口的电压变化,判断光缆阻断的发生,并同时完成控制光开关倒换、OTDR自动测试、测试结果自动转换、转换结果多渠道上报等功能;输入、输出模块包括液晶屏、指示灯、蜂鸣器、按键等,通过按键可实现基本参数的本地设置,当发生阻断告警时还可通过液晶屏、指示灯、蜂鸣器完成本地告警上报。
3.2 维护平台的硬件实现
为实现无人值守条件下的光缆阻断判决、测试及上报,维护平台硬件部分的关键是光监测模块、OTDR通信模块、GSM通信模块以及ARM核心模块,下面分别给出各个模块的实现方法。
(1)光监测模块的实现
分光采集器是光监测模块的核心,实现光缆线路光功率的监测,进而实现光缆阻断的快速判决。由于要在实际通信光路中加入该器件,因此要求该器件的插入损耗小、分光转换效率高。光讯科技公司的OPDM分光探测器具有小插入损耗(小于 0.5 dB),小分光比(99∶1),高响应度(大于8 μA/mW)的特点,并且集成了分光耦合器和高灵敏度的光电二极管,灵敏度可达0.8 mA/mW,同时具有宽波长范围(1510~1610 nm),可满足光纤通信传输波长的要求。
光开关电路完成光功率监测到故障定位的转换,也需要接入实际光路中同样要求低接入损耗,光讯科技公司的OSW光开关,插入损耗可小于0.8 dB,满足测试需求。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光缆线路中多数情况下存在空余的备用光纤,光缆阻断的前提下,通过备用光纤的断点测试,也可以找到故障点的位置,此时则不需要光开关电路,直接将OTDR测试端口与备用光纤相连即可,既节省了维护系统中光开关的成本,也减少了光开关插入损耗对原有光纤通信系统的影响。
(2)OTDR通信模块的实现
目前,OTDR的厂家种类很多,大都提供远程控制接口,通过该类接口,OTDR通信模块可控制OTDR实现自动测试。远程控制接口中GPIB接口较为通用,GPIB是用于连接可编程仪器的公共总线,采用异步通信方式,满足IEEE 488.1标准[1]。具体实现可采用NI公司的GPIB-RS232作为维护平台扩展GPIB接口,ARM模块通过串口操作即可控制OTDR完成自动测试,但GPIB接口扩展设备成本较高,对于含RS232接口的OTDR而言(如EXFO公司的FTB_400),可直接通过硬件平台的串口实现远程操作。
无论是GPIB接口还是RS232接口,均使用SCPI指令实现对仪表的自动控制。SCPI是针对可编程测试仪表的通用操作语言,如发送“*IDN?”查询设备标识信息,FTB_400会 返 回 “EXFO E.O.Engineering,FTB-400,125-2A55,1.0.1.97”,表明厂家、设备类型和序号等信息[2]。
(3)GSM通信模块的实现
GSM通信模块为故障定位信息提供了无线网络上报方式,嵌入式硬件平台通过GSM通信模块向指定的GSM网络号码发送短消息,上报硬件平台的ID号,故障点的光缆长度、标石信息和地理位置等参数,传输机房执勤维护人员可通过本地服务器设置多个GSM号码,如指定抢修维护中心负责人、外线分队值班员的GSM手机号码,便于将故障位置同时上报到抢修维护中心和外线分队。
实现GSM通信功能的模块较多,这里采用成本相对较低的CENTEL公司提供的PIML-900/1800模块,该模块提供标准的AT命令接口,可实现GSM语音、短消息和GPRS等功能,维护系统主要使用该模块的短消息功能,实现告警上报。PIML-900/1800模块提供了功能完备的系统接口,主要包括外部电源、RS 232串口、SIM接口和音频接口等,这里主要通过该模块的RS 232口与ARM核心处理模块通信,实现AT指令的传送。
(4)ARM模块的实现[3]
ARM核心处理模块采用广州致远电子有限公司的M22A系列嵌入式工控模块,该模块基于ARM LPC2220工业级微控制器,支持工业级10 Mbit/s以太网,内嵌了网络通信协议,便于实现维护平台与本地服务器的网络通信;具有4路10 bit A/D转换器接口,不需要其他扩展电路,便可对分光采集器送来的电信号直接进行高精度采集;具有2路UART通信接口,便于控制GSM通信模块,同时为用户初始化设置提供了调试串口;工控模块还提供了I2C接口的外部存储功能,可通过I2C总线存储维护平台的相关参数(如节点ID、判决参数等);另外,M22A系列嵌入式工控模块通过板上Flash扩展了存储空间,为维护平台扩展提供了本地电子盘,通过本地服务器,可将光缆施工、路由信息下载到本地电子盘中,灵活快捷,便于后续信息的维护与更新,核心处理器通过与电子盘中光缆信息的交互,最终完成故障位置的计算。
图3 本地服务器系统软件主界面
3.3 维护平台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光缆阻断维护系统的系统软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运行于嵌入式硬件平台的ARM芯片上,是在嵌入式操作系统框架下实现的系统应用程序;另一部分运行于本地服务器上,是基于可视化编程工具开发的PC端应用程序。两者通过TCP网络协议进行通信,实现数据指令的交互。
(1)嵌入式硬件平台系统软件的开发
运行于硬件平台ARM芯片的系统软件,是在嵌入式操作系统框架下实现的。这里采用的嵌入式系统为μC/OS-II实时操作系统,该系统提供多任务方式,可实现任务调度与管理、任务间同步与通信、内存管理和中断服务等功能,具有执行效率高、占用空间小、实时性能优良等特点。
根据硬件平台的工作要求,系统软件主要设置了3个基本任务,任务1主要完成AD采集器的实时信号采集,根据AD采集的电压变化,判断光缆的阻断情况;任务2主要完成串口通信,一方面解析用户的调试信息,一方面控制GSM模块实现短信发送,如采用RS232作为OTDR的控制接口,也在该任务内实现控制指令下发和测试结果读取;任务3主要完成网络通信,解析本地服务器的控制指令,设置硬件平台ID号、GSM号码、光缆施工信息等内容,并将测试的故障位置上传到本地服务器。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的关键是进行多任务的管理,由于采用了μC/OS-II嵌入式系统,通过任务优先级机制,可有效地避免不同任务间的冲突,同时为避免任务执行失败造成的系统异常(如因SIM卡或网络原因造成的GSM短信发送失败),需要通过硬件定时器编程对网络运行状态进行定时监测,对短信发送状态进行定时查询。
(2)本地服务器系统软件的开发
运行于本地服务器上的系统软件,是基于可视化编程工具(Delphi)开发的PC端应用程序。Delphi是一种面向对象语言,提供大量简洁的开发控件和强大的数据库引擎支持,通过 TCP、GPIB和RS232等功能的相关控件,可快速实现与维护平台、OTDR的通信,提高软件开发效率,通过数据库功能可对庞杂的路由信息进行便捷管理,本地服务器系统软件的主程序界面如图3所示。本地服务器系统软件可通过维护平台对多条光缆线路进行监控,查看光缆线路的拓扑结构和当前光功率信息;通过系统软件可以下载光缆施工、路由信息到维护平台,并通过与维护平台的网络信息交互,实现故障位置的图形化显示。
本文设计的光缆阻断维护系统在环校光缆作业网上的实际测试表明,在无人干预的前提下,可将从光缆阻断到故障位置信息上报的时延缩短到5 min以内,且主要时延取决于OTDR的测试时延和GSM网络的传输时延。
4 结束语
本文基于嵌入式硬件平台提出了一种通信光缆阻断维护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案,实验表明,该系统减少了人为操作环节的时延,明显缩短了光缆阻断的恢复时间。
1 NI Corporation.GPIB user manual for Win32,http://www.natinst.com,1998
2 EXFO Corporation.Universal Test system FTB-400 user guide,http://www.exfo.com,2003
3 广州致远电子有限公司.M22A-F/N/U20产品用户手册,http://www.embedtools.com,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