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孔内深层强夯法在盐渍土地基加固中的应用

2011-03-10张方成

山西建筑 2011年11期
关键词:孔内夯法深层

张方成

1 工程概况

某综合大楼平面形态呈“凹”字形,占地面积900 m2;地上14层,地下1层,地面总高度47 m,基础埋深4.2 m,采用钢筋混凝土筏板式基础。经上部结构计算,已知该工程基底压力值为260 kPa。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该场地地基土由硫酸盐渍土组成。自上而下各层土的名称、厚度及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

表1 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一览表

据土工试验结果,拟建场地地基土为自重溶陷性盐渍土,溶陷性等级为Ⅱ级,溶陷性土层埋深15.2 m。基坑开挖后,②号土层为基底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120 kPa,低于设计要求。同时该层土的溶陷变形、压缩变形不能满足拟建物的沉降要求,天然地基不成立,地基应进行处理。

2 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

拟建工程地基加固处理需同时解决地基土强度和变形问题,即地基土地基承载力和溶陷性。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拟建物工程属于甲类建筑,在地基处理时应消除地基土内全部溶陷量或穿透溶陷性土层。对于此类地基要么采用桩筏基础穿透全部溶陷性土层;要么进行地基处理消除基础以下土层的全部溶陷性。选择方案时,在综合考虑了建筑场地条件,地基土层条件,施工条件,经济效益、施工工期等因素后,决定采取以孔内深层强夯法(DDC法)处理为主的综合处理措施。

DDC法是把强夯重力通过自由落体,转化为“高压强动能”,潜入地基的孔道深层领域内,对地基进行高动能、高压强、强挤密的冲、砸、挤、压和劈裂挤密作用,孔内的填料受到超压强的动力固结,同时桩周土也受到强力的横向挤压,挤密效应显著。桩体与桩间土形成“咬合”和“抱紧”的强挤密区,从而使处理后的复合地基上下均匀,左右抱紧,密实咬合,复合地基土强度和变形均满足设计要求。

3 地基处理设计及施工

3.1 地基处理设计

本工程孔内深层强夯法处理地基,成孔采用掏孔法,成孔直径400 mm,夯填桩径不小于550 mm。填料采用三七灰土,桩体灰土压实系数不小于0.97,处理深度13 m,按等边三角形满堂布置,处理面积1 800 m2。设计时桩间距按《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第6.4.2条公式计算:

其中,S为桩间距;D为挤密填料孔的直径,取0.55 m;ρd0为地基处理前压缩层范围内各层平均干密度,计算结果1.33 g/cm3; ρdmax为击实试验确定的最大干密度,试验结果1.72 g/cm3;¯ηc为挤密填孔(达到D后,即孔径达到0.55 m),3个孔之间土的平均挤密系数,取0.93;d为预钻孔直径,取0.4 m。

桩间距计算结果:S=0.95 m;实际设计时,桩间距为0.90 m。

根据CECS 197∶2006孔内深层强夯法技术规程第4.2.3条公式,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按下式计算:

其中,fpk为桩体单位面积承载力特征值,fpk=550 kPa;fsk为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标准值,fsk=170 kPa;m为面积置换率,取0.34。

经计算:fspk=300 kPa;满足拟建物的荷载设计要求。

3.2 施工

1)放线、定桩位,据建筑方提供的测量基准点,进行施工放线,测放桩位,桩位误差不大于50 mm。

2)成孔,采用长螺旋钻快速干钻成孔,达到设计深度。钻孔中的土除一部分被挤压到孔壁,其余部分挤压后与钻杆形成一土柱,提钻时带到孔口。成孔时隔排隔点跳打,即分4遍成孔成桩。

3)夯填:该工序是整个施工中的关键环节。采用1.8 t圆柱形子弹头(直径300 mm+20 mm)重锤进行夯实,夯击能不小于2 500 kN,孔底先空夯不少于3击,测孔深,达标后,分层填料,每层填灰土料约0.12 m3,即1 m。夯击次数,下部10击,上部12击。及时做好各项施工记录,确保工程质量及进度。

4 地基处理效果综合评价

4.1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按设计院要求及《地基验收规范》要求,由建设方、监理等相关部门,在场地内布置了三组载荷试验,选择A7-16,B8-23,C3-27号桩进行了单桩复合地基竖向抗压载荷试验,其载荷试验的Q—S曲线见图1。

由图1可见,所抽检的三根DDC桩,单桩复合地基静荷载曲线均为缓变均匀沉降型曲线,加荷至520 kPa均未出现明显拐点,判定未达到极限荷载。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极限法取值,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260 kPa,满足设计要求。

4.2 桩间土溶陷性及挤密系数评价

采用人工探井在桩间共取了42组Ⅰ级原状样,进行岩土物理力学常规试验和溶陷性试验。综合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测得消除了地基的全部溶陷量,同时桩间土最小挤密系数0.88~0.9。

实测沉降量,该工程主体封顶后,实测沉降量55 mm~87.5 mm,小于规范规定的地基容许变形值200 mm,且沉降趋于稳定。

5 结语

为解决盐渍土地基的溶陷性高,地基强度低等问题,采用孔内深层强夯法处理地基,共布置DDC桩2 560根,施工顺序由外向内进行,施工时严格控制每次填料量和总填料量以及孔内强夯次数。实践证明,孔内深层强夯法地基处理技术简单,成桩快,工期短,成本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常士骠,张苏民.工程地质手册[M].第4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2.

[2] CECS 197∶2006,孔内深层强夯法技术规程[S].

[3] GBJ 25-2004,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S].

[4] JGJ 79-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

猜你喜欢

孔内夯法深层
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强夯法在道路软土路基处理中的应用
考虑各向异性渗流的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分析
强夯法在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关于矿山地质岩心钻探施工中事故处理与认识
页岩纳米孔内超临界CO2、CH4传输行为实验研究
SAM系统对TDCS数据的优化处理与深层应用
煤田地质钻探中孔内情况及事故处理措施
绳索取心聚氨酯孔内灌注器的设计
对“医患失去信任”的深层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