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钻孔倾斜仪在某滑坡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2011-03-10储文静

山西建筑 2011年12期
关键词:倾斜仪板岩泥质

储文静

0 引言

钻孔倾斜监测仪是用来监测岩体内部水平位移的仪器之一,是目前岩土边坡工程变形监测中较有效的监测手段。它可以监测钻孔内各个位置的水平位移,以判断岩体产生位移的部位、大小和方向,定期监测可获得时间与累积位移的关系,结合考虑监测期间的天气情况、坡体变形状态和岩土体变形的自身规律等因素,其结果可以为滑坡治理设计理论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以为预报险情提供参考资料。因此,利用钻孔倾斜仪对铁路边坡工程进行变形监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 滑坡概况

某铁路在K80+506~K80+690段进行路堑开挖施工时,线路左侧山坡自K80+506至K80+625段产生裂缝,并在K80+506~K80+530段路面出现鼓胀现象;在暴雨和该段右侧路面继续开挖后,其变形加剧,裂缝最大张开宽度达1.50 m,最大错落高度达1.20 m,致使路基开挖被迫停止。滑体物质组成从上至下分别是第四系种植土、坡积亚粘土、碎石土及震旦系硅化含砾砂岩、硅化砂质板岩(夹薄层灰绿色泥质板岩,泥质板岩部分全风化为亚粘土)、板溪群硅化砂岩。为了给治理设计提供关于滑面的信息,必须对其进行全面的地质调查和深部位移变形监测等措施。

2 变形监测

2.1 钻孔测斜仪的工作原理

当传感器探头相对于地球重心方向产生倾角θ时,由于重力的作用,传感器中灵敏元件相对于铅垂线方向摆动一个角度(α),通过高灵敏的微电子换能器将此角度转换成信号,经过分析处理,将测得的数据存入仪器中(见图1)。

监测原理:将测斜管埋入滑坡体内一定的深度,视测斜管底端水平位移为零,即位于稳定地层。深部位移监测孔平面布置图见图2。为了便于数据处理,规定测斜管导槽顺滑动方向为y方向且设测管向坡外倾斜为正向;x正向与y正向呈逆时针夹角90°。测量时从孔底开始,每隔0.5 m读数一次,测孔时,正反方向各测量一次,将正向测量值V+和180°负向测量值V-代入下式计算,即可得到该点的位移Δi=0.5×(V+-V-),mm;钻孔孔口的合位移量为其中,Ux为x向位移,mm;Uy为y向位移;α为合位移的方位角;Ly为y向方位角。

2.2 变形监测结果分析与评价

根据该滑坡深部位移监测成果显示,累积位移—深度曲线主要呈现“r”形,图3,图4是1号监测孔的相关曲线。

根据1号孔的监测结果显示,12 m处曲线出现明显的转折且后测的曲线都比前一次更靠外,规律性很强,显然是由于测管在此处受到滑坡的有力推动才发生的滑动,即在地面以下12 m处是该滑坡的最下层滑动面,钻探所得该处地层为硅化砂质板岩(夹薄层灰绿色泥质板岩,泥质板岩部分全风化为亚粘土),由于地下水的作用,该薄层泥质板岩呈软塑状。3 m左右是次级滑面,也是亚粘土与碎石土的交界面处,与钻探资料判断的结果相吻合。

3 结语

1)滑坡深部位移监测是研究滑坡深部位移变形的有效手段之一,它能准确的发现滑动面的位置,而且可反映出滑坡的变形机理及发展趋势。2)根据滑坡深部位移监测资料,可研究滑坡的稳定性判识,确定滑坡临界失稳速率,对防灾预报和治理工程设计提供信息。实践表明,钻孔测斜仪在滑坡监测中的应用是可行的。3)由于在设计过程中边坡地质勘探难以非常详细准确,勘探报告只能局部反映边坡的地质情况,从而使得边坡方案的设计不周全、不完善,再加上边坡开挖裸露后,外部恶劣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了边坡失稳的可能性,所以,在边坡开挖后及时设置深部位移观测点,通过测量和分析,可以预先知道边坡的发展趋势,及时采取预防措施。4)使用钻孔倾斜仪监测边坡具有成本小,可操作性强,作用大的特点,在许多实际工程运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张倬元,王士天,王兰生.工程地质分析原理[M].第2版.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78-85.

[2] 李 迪,马水山.岩体边(滑)坡深部位移曲线解释和稳定性判识[J].岩石力学,1994(3):30-32.

[3] 薛桂玉,李 民,何金平.三峡工程中高边坡测斜仪的施工埋设与监测[J].大坝观测与土工测试,1999,23(1):5-7.

[4] 吕建红,袁宝远.边坡监测与快速反馈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1999,27(6):20-28.

猜你喜欢

倾斜仪板岩泥质
安西地震台洞体长短基线倾斜仪同震响应对比分析
砂质板岩地层下小断面盾构刀盘结构设计方法
基于敏感性分析的炭质板岩引水隧洞支护结构优化研究
江苏常熟台VS与VP型倾斜仪观测数据对比分析
基于连续-非连续单元方法的炭质板岩隧道围岩稳定分析
宜昌地震台VP 型宽频带倾斜仪和DSQ 型水管倾斜仪同震响应对比分析
融合倾斜仪数据的盾构姿态严密解算模型
干燥和饱水炭质板岩流变力学特性与模型研究
某泵站厂房泥质粉砂岩地基固结沉降有限元分析
不同泥质配比条件下剩余污泥的深度减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