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危机挑战全球
2011-03-08张锐
文/张锐
粮食危机挑战全球
文/张锐
2011年2月初,印度不同党派民众举行游行,抗议粮价上涨。
进入2011年以来,有关粮食危机的声音不绝于耳。1月5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宣布2010年12月的粮食价格指数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1月13日,美国农业部下调全球主要农作物产量预期,同时提高部分需求预期;1月15日,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新年首发号刊登著名未来学家莱斯特·布朗教授题为《2011年食品大危机》的文章。这些让人放大眼球的消息既使本已脆弱的全球粮食市场神经更加紧张,更令以食为天之民惴惴不安。
粮食大危机
尽管粮食安全一直是国际社会持续关注的老生常谈,但自2010年6月以来,由于受多种敏感性因素的影响和驱动,粮食危机变得异常突出起来。从目前来看,无论是以国际组织所祈盼的目标还是实践所收获的效果来裁量,全球粮食安全形势异常严峻,许多测量指标正在恶化。
——粮食价格爬至高位。自2010年6月以来,国际市场粮价一路扶摇直上。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去年6月~12月的短短半年时间内,全球食品价格指数上升了32%,并在12月份达到了1990年以来的最高位,甚至超过了2008年粮食危机时的水平。进入2011年以后,大宗商品价格仍延续大幅上涨的趋势。截止今年初,玉米期货合约价格较去年6月份的低点上涨了94%,大豆和小麦价格增幅分别为51%和80%。不仅如此,据FAO预测,未来十年间,除牛肉和猪肉外,农产品价格将高于2008年粮食危机时的价格水准。
——粮食供给处于紧平衡。与历史最高储备相比,世界粮食储备处于较低水平。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近期预测,目前世界粮食库存已由2002年度的30%下降到不足消费量的15%,为30年来最低,同时,目前世界粮食储备只够人类维持50天左右,大大低于2007年初的169天。
——粮食需求压力剧增。目前,世界每年平均增加8000万人,同时还有大约30亿人在食物链中的位置不断提高,由此使得牲畜和家禽必须吃掉更多的粮食。因此,据布朗教授的研究结论,世界粮食消耗增长量已从1990~2005年的年均2100万吨增加到了2005~2010年的年均4100万吨,增幅达一倍。而联合国粮农组织则指出,目前全球仍有近十亿人口处于饥饿状态;同时,据联合国测算,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从现在的65亿增长到90亿,相应地全球粮食产量必须提高50%以上才能满足因人口增长等因素而不断增加的需求,
——粮食生产的不平衡导致粮食分配与消费的不均。发达国家生产的粮食接近全球粮食总产量的一半,少数发达国家生产过剩,多数发展中国家粮食匮乏,发达国家人均年消费粮食700多公斤,发展中国家则不足300公斤,粮食分配与消费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肆虐的天灾
尽管极端气候与天气对于人类而言已经不再陌生,但自2010年至今,全球范围内自然灾害的肆虐程度以及由此引起的世界粮食主产区大规模减产甚至绝收的结果却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与预期。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受天气因素影响,全球2010年的谷物产量缩减2%,玉米和小麦库存均出现大幅下滑。
黑海地区是遭遇高温干旱最为严重的地区。资料表明,2010年俄罗斯部分地区持续高温,其中莫斯科气温达到了130年来的历史最高温度,全年俄罗斯有28个地区遭受旱灾,7个地区因森林大火肆虐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干旱天气引起的连日大火吞噬着俄罗斯西部的的大量农田,1000万公顷即20%的耕地面临绝收。受此影响,2010年俄罗斯的粮食产量较2009年缩水了20%左右,小麦收成也从预估的9000万吨减少到7000万吨。由于一直以来俄罗斯是仅次于美国和加拿大的世界第三大小麦出口国,小麦的减产必然导致出口的缩减,据俄罗斯谷物联盟统计,俄罗斯小麦出口已从2009年的2140万吨下降至2010年的1500万吨。
与俄罗斯一样遭遇旱灾的还有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其中,据哈萨克斯坦农业部的统计资料表明,哈萨克斯坦2010年的粮食收成约为1450万吨,比上一年度(2060万吨)下降三成。而据美国农业部的数字,由于俄罗斯、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三国的大麦出口量几乎要占全球出口总量的一半,世界粮食市场上的大麦供给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除了旱灾以外,水灾也成为了袭击粮食产量的又一祸害。据悉,由于受到豪雨的影响,2010年加拿大的小麦产量较上一年减少36%,并将创下2002年来的新低。同样,由于大暴雨冲洗了印度北部的很多露天粮库,致使该国发生了5%~10%的谷物损失,特别是稻米的损失上升到10%~15%。另外,在洪水的肆虐之下,巴基斯坦的大片小麦产区沦为一片汪洋。
作为世界粮食主产国和出口国的中国在2010年先后遭受了旱灾和水灾的双重袭击。除了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外,据中国国家减灾委、民政部的统计,暴雨和洪涝灾害导致中国251.3万公顷的农作物受损,其中绝收面积41.7万公顷。因此,受旱灾水灾影响,中国2010年夏粮总产量为1.23亿吨,比头年减少39万吨,是7年来首次出现夏粮减产。
“人祸”的推动
2010年7月以来,巴基斯坦遭受8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洪灾,农田处处一片汪洋。
去年以来,俄罗斯一直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农业和畜牧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就在“天灾”逞凶的同时,“人祸”因素也令全球粮食市场形势更趋紧张,某种程度而言,“人祸”力量可能成为盘绕在粮食安全问题上的一个长久阴影。
——农业补贴。以美欧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每年为本国农民提供高达3000亿美元的补贴,扭曲了农产品贸易的条件,直接伤害了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以亚洲为例,亚洲国家曾盛产大豆、花生、葵花籽等油料作物,但1995年以来,美国农场主靠政府巨额补贴廉价出口大豆,国际市场大豆价格持续走低,令亚洲豆农苦不堪言。这种不公平竞争的结果是,亚洲大豆生产逐步萎缩,一些大豆出口国变成了进口国。
——贸易钳制。自去年6月至今,俄罗斯、印度等国政府都削减或禁止粮食出口,乌克兰多次取消数单小麦出口合同……尽管这些限制措施可以在短时间内缓解国内市场的压力,但同时加剧了国际市场的供需矛盾。
——生物加工。为了减轻石油等能源价格上涨对本国经济造成的压力,最近几年不少国家纷纷走上了替代性生物清洁能源的道路。但生物燃料主要以玉米等农作物为主要生产原料,因此必然导致对农作物的大量需求,如美国2009年收获4.16亿吨谷物,其中却有1.19亿吨进入乙醇蒸馏厂用来生产汽车燃料,美国农业部甚至预计,今后几年美国玉米产量的三分之一将用于乙醇生产。粮食的“能源化”不仅分流了粮食的供给能力,加剧了市场的短缺化程度,而且形成了粮价上涨的重要推力。
——恐慌性购买。由于自然灾害的影响,包括中国、印度等国启动了大规模的粮食补库存计划,同时,受小麦价格暴涨的影响,埃及等北非国家和部分中东国家进入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抢购粮食,而作为一个最新举动,墨西哥政府正在购买玉米期货以防范玉米饼价格失控。这些市场的超买行为必然加剧粮食供给市场的紧张程度。
——投机交易。由于本国经济复苏生态不理想,欧美日等国维持着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致使市场流动性仍显充分。充足的流动性降低了资金的成本,也增加了游资在粮食市场囤积居奇和伺机炒作的能力,全球粮食市场的投机风险由此放大。
呼唤全球性方案
粮食安全问题并非一个或几个国家和区域性组织的单兵作战所能解决,未来需要制定一个全球性的应对方案。
——提高全球性耕地的资本投入。数据显示,目前世界一些主要粮食生产国提高产量仍有很大潜力,比如有“粮仓”之称的乌克兰,目前的粮食单产还不到美国的一半,拥有大量耕地的俄罗斯粮食单产甚至更低,而巴西还有4亿多公顷可耕地尚未开发。只要加大农业投资,粮食产量基本可以在中长期内满足人类的需求。
——塑造公平合理的国际农产品贸易秩序。围绕着农业问题所进行的“多哈回合”谈判必须尽快结束,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应在协调各方利益的基础上作出相对让步。主要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农产品出口国凯恩斯集团应当大幅削减对农产品的出口补贴,以欧盟、日本、韩国等为代表的农产品自给国集团必须大量削减关税和配额限制,而代表发展中国家的20国集团也应当尽可能降低市场准入的门槛。
——创建协调性与联动性的国际机制。(1)联合国可建立一个全球性粮库,履行“世界粮食银行”职能,并制定“特别借粮权”,帮助最不发达国家应对粮食危机。(2)世界贸易组织获得撤销相关国家粮食贸易限制性规定的职权,即使一些国家需要设立新的限制规定,必须提前通报世界贸易组织进行协商。(3)经合组织负责制定全球性的生物燃料指南和保障措施,审查和评估相关国家发展生物质能的长期影响,并且指定相应的政策对其进行指导。(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负责评估相关国家应对粮食安全危机的财政政策,加强对国际市场粮食产品及期货的分析和监督,建立对粮食投机行为的纠错机制和严惩规则。
(作者: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经济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