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整体概况及发展策略思考

2011-03-06何志林李建臣

中国体育科技 2011年1期
关键词:足球运动教练员足球

靳 明,何志林,李建臣,靳 勇

足球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运动项目,在我国竞技体育中也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连在公开场合表达了对中国足球发展的关心。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中国足球要继续发扬“志行风格”。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德国参观访问时指出:“举办完奥运会之后,中国下了一个决心,既然我们其他的运动可以拿到金牌,那么足球啊,一定要下决心搞上去,但是这个时间会很长。”在山东青岛举行的中国足球工作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会上指出:”足球是最受群众欢迎的运动之一,我们要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深刻总结足球运动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找准阻碍我国足球发展的症结,抓紧研究提出符合国情的足球运动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措施,不断提高我国足球运动发展水平”。

女子足球是我国足球整体战略中的主要部分之一,女子足球作为我国具有冲金实力的奥运集体项目,一直是我国优势项目,但2000年后出现的竞技水平下滑状况令人痛心。训练效益不高、联赛水平较低等因素是中国女子足球运动竞技水平逐步下滑的原因,但没有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女子足球招生困难,后备人才匮乏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中国青少年女子足球现状是怎样的?青少年女子足球的资源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不同于男子足球,青少年女子足球存在的问题在哪里?这需要寻求相应的发展策略。《中国女子足球(2005—2012)发展规划》指出:“要建立厚积薄发的中国女子足球战略后备人才资源库,源源不断地为各地一线队和各级女子足球国家队输送高水平人才。”加强女子足球后备人才的建设,直接影响到中国女子足球运动的二次创业的实现,对中国女子足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重塑辉煌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中国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队。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调研

通过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中国期刊网、万方论文数据库、上海体育学院sport discuss外文期刊、国家体育总局、中国足球协会和国际足联官方网站及新浪搜狐等体育网站等等多种途径,查阅与我国女子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相关的期刊论文、女子足球相关新闻、中国足球协会领导在足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地方足协女子足球发展的文件等文献资料。

1.2.2 问卷调查

在正式的问卷调查之前,于2008年3~4月对上海市普陀区女子足球教练员、2008年女超联赛南方赛区部分管理人员、教练员做了预调查,以对本研究有一个总的感性认识,为正式问卷的发放做准备。2008年10~11月,正式问卷通过信函、电子邮件、现场发放三种形式向北京、上海、山东、广东、江苏、浙江、河北、河南、陕西、新疆、长春、大连、武汉、四川、天津15个省(市)足协发放,在女子足球培养的管理建设、人员队伍建设、训练建设、竞赛建设、经费投入建设、场地设施建设等方面了解到大量第一手资料。由于此问卷是事实型问卷,不需要信度检验。在效度检验中,从39名专家中选取12名做小范围的效度检验有关专家(n=12)检验,认为问卷非常完善的占16.7%,认为问卷比较完善的占83.3%,满足效度要求。

1.2.3 调查访问

对北京、上海、山东、广东、江苏、浙江、河北、河南、大连、武汉、四川、天津12个省(市)进行了实地调研,走访了35所体校及中、小学女子足球网点,访谈各省(市)体育局女子足球分管局长、足球中心主任、女子足球分管干部、女子足球队伍领队、俱乐部经理、女子足球教练员和老运动员等260多人。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中国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员的界定

本研究的中国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员是指:体育系统竞技系列注册的梯队:U-16年龄段、U-18年龄段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员,教育系统普及系列的学校女子足球:高中组、初中组、小学组的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员。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梯队的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员还是学校女子足球的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员,所在的运动队必须是常年训练的,而不是平时不训练,遇到比赛才临时组建的运动队。

2.2 中国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整体概况

2.2.1 管理概况

1.管理体制:按从上至下的层级,青少年女子足球的管理体制分为省(直辖市)专业管理体制、市(区)业余管理体制、学校业余管理体制三级管理。省(直辖市)专业管理体制分为2种情况,一种是由省足球协会管理,一种是由该省女子足球俱乐部管理,市(区)管理体制一般为该市(区)少体校管理,学校业余管理体制为基层中小学管理。目前,省(直辖市)专业管理体制、市(区)业余管理体制是我国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的生存的主渠道和发展基础。

2.管理部门设置:为了加强和改善我国女子足球工作,中国足球协会专门成立了管理、指导和协调全国女子足球发展的女子部,与之相对应,要求全国女子足球重点地区成立全权负责本地区女子足球工作的职能部门,但对全国15个省(市)足球协会组织管理及发展情况的实地调查表明,少数省(市)体育局成立了独立建制的女子足球部,其中已独立建制的女子足球部有6个省(市),分别是四川、武汉、天津、河南、山东、大连,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河北、长春、陕西、新疆等9个省(市)没有独立建制的女子部。15个省(市)中,没有专门成立的青少年女子足球管理部门。在普及系列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的管理中,各省(市)体卫艺厅并没有女子足球运动的管理部门,更不要说青少年女子足球管理部门,仅有管理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或女子足球运动的兼职人员。以目前我国国情,对于一个管理众多体育项目的教育部门来说,不可能单单为一个项目设置部门。

2.2.2 人员队伍建设概况

2.2.2.1 教练员概况

1.教练员的人数:2008年笔者调研得知,我国青少年女子足球教练员为258人,具体各省(市)注册的青少年女子足球教练员人数(表1)。

表1 2008年各省(市、区)青少年女子足球教练员人数一览表

2.教练员的岗位培训等级:2008年笔者调研表明:A级教练员偏少,仅为17人,仅占6.94%,B级为86人,占33.3%;C级为105人,占40.7%;无证书为50人,占19.38%(图1)。

具体各省(市)注册的青少年女子足球教练员等级(表2)。

图1 我国青少年女子足球教练员岗位培训等级情况示意图

表2 2008年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青少年女子足球教练员岗位培训等级一览表 (n=258)

图2 我国青少年女子足球教练员学历情况示意图

3.教练员的学历:2008年笔者调研表明:教练员拥有研究生学历的占1.55%,拥有本科学历的教练员占58.92%,拥有专科学历的占39.53%(图2,表3)。

2.2.2.2 运动队及运动员概况

1.运动队队数:2008年笔者调研得知,我国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队数量总数为218支,其中,竞技系列U-18梯队为17支,竞技系列 U-16梯队为51支,普及系列高中组为26支,普及系列初中组为 54支,普及系列小学组为 70支(表4)。

2.运动员人数:2008年调研结果表明,我国女子足球后备人才总人数为4 662人,其中,竞技系列青少年女子足球梯队人数为1 804人,占总的女子足球后备人才人数的38.7%;普及系列青少年女子足球人数为2 858人,占总的女子足球后备人才人数的61.3%(表5)。

表3 2008年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青少年女子足球教练员学历一览表 (n=258)

表4 2008年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队数量一览表

表5 2008年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员人数一览表

3.运动员等级:青少年女子足球竞技系列一级运动员共有98名,二级人数共有711名运动员,二级以下运动员共有995名,普及系列女子足球没有一级运动员,二级运动员共有707名,二级以下共有2 151名(表6)。

2.2.3 训练概况

1.训练的组织形式:以女子足球运动员是否集中在一起为划分标准,女子足球后备人才主要采用2集中(集中训练、住宿或集中训练、读书)和3集中(集中训练、读书、住宿)2种训练的组织形式。3集中例如上海金沙江路小学、长兴县滨海小学女子足球等,2集中例如成都18中、武汉硚口区体校等。由于考虑到运动员的文化教育,传统的集中训练、读书、住宿在少体校的3集中组织模式正在悄然改变,改变为集中训练、住宿在少体校,文化学习则集中在附近文化教育程度较高的中小学的形式。例如,武汉硚口区体校运动员在武汉市27中就读,在体校训练、住宿。原因在于,传统的3集中训练的模式招生比较困难,由于体校文化教育水平不高,家长不愿意把孩子送到体校读书,因此,体校做出的调节只能是在体校训练、住宿,在其他中学读书,而且,这个中学还需要一系列条件,如需要在体校附近;需要家长比较认可的、教学条件比较好的学校等等。这样,体校必须和当地教育部门联系、合作。

2.训练次数和时间:U-18青年女子足球一般每天训练时间为5~6 h,周训练时间长达30~36 h,有的省(市)甚至长达40 h。学校女子足球一般每天训练2 h左右,周训练时间为10 h左右,也有一些学校女子足球一天双练(加上早上),周训练10次以上,甚至12~13次(加上周六全天与周日半天),周训练时间30 h以上。

表6 2008年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员等级人数一览表 (n=4 662)

2.2.4 竞赛概况

1.竞赛的赛制:竞技系列全国青少年女子足球正式比赛包括U-18、U-16青少年女子足球联赛和锦标赛。

U-18、U-16青少年女子足球联赛分为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预赛阶段一般为16支球队左右,8个队左右一组分为2组,2个小组的前4名共8支队伍取得决赛资格。第2阶段为决赛阶段,为8支球队,通过单循环比赛累计积分决出名次。

U-18、U-16青少年女子足球锦标赛参赛队伍为当年U-18、U-16青少年女子足球联赛预赛前12名,将12支队伍分为3个小组,首先进行分组单循环比赛,按积分排出各组名次,3个小组前2名和3个小组成绩最好的2支第3名队伍共8支队伍按抽签落位进行淘汰附加赛,排出1~8名,其他4支队伍进行9~12名的淘汰附加赛。

2009年第1次在全国运动会上设置了青少年女子足球比赛(U-18),比赛分3个阶段,预赛、复赛、决赛。预赛阶段,将报名参赛球队分为4个赛区,每个赛区4支球队左右,4个赛区的前2名和东道主球队直接出线到复赛,4个赛区第3名共4支球队通过单循环累积积分前3名进入到复赛。复赛阶段为12支球队分成3个小组,3个小组前2名和3个小组成绩最好的2支第3名队伍共8支队伍进入决赛阶段。决赛阶段8支球队分成2个小组,每组4支球队。每组前2名出线进行交叉淘汰赛,决出1~4名,小组后2名同样进行交叉淘汰赛,决出5~8名。

普及系列全国青少年女子足球正式比赛包括中学生女子足球联赛和中学生运动会女子足球比赛。中学生女子足球联赛包括2个预赛阶段和总决赛2个阶段分,预赛为各省(市)内部的选拔赛。总决赛阶段一般为8~10个队,通过单循环比赛累计积分决出冠军。中学生运动会女子足球比赛每3年1次,分为预赛和决赛2个阶段,预赛阶段一般为分为2组,每组6~7个队左右,参赛球队的前11名和东道主进入决赛。决赛阶段为12支球队,分为2个小组,首先进行分组单循环比赛,按积分排出各组前4名,一组的第1和第2名和另一组的第1、第2名进行交叉淘汰赛,决出第1~4名。一组的第3和第4名和另一组的第3、第4名进行交叉淘汰赛,决出第5~8名。

2.竞赛的时间:U-18、U-16青少年女子足球第1阶段预赛,一般在每年1、2月份进行。第2阶段决赛阶段, U-18一般在8月底9月初进行,U-16一般在7月底8月初进行。U-18、U-16锦标赛一般在每年9、10月份进行。全国中学生女子足球比赛包括预赛和总决赛2个阶段,总决赛一般在7、8月份暑假期间进行。中学生运动会女子足球预赛阶段一般在3月份进行,决赛阶段一般在7、8月份。第11届全运会青年组女子足球比赛,预赛时间: 2009年5月,复赛时间:2009年6月,决赛时间:2009年10月。

3.竞赛的场次:一支U-18、U-16女子足球队伍,每年参加的中国足协举办的全国女子足球正式比赛场次大约为,联赛第1阶段7场,第2阶段7场,锦标赛5~6场。一支U-18如果参加全国运动会青年组比赛,参加的竞赛场次大约为:第1阶段,3~6场,第2阶段3~5场,第3阶段5场。

一支中学生女子足球队伍,每年参加的中国足协举办的全国女子足球正式比赛大约为,联赛的总决赛竞赛场次为7~9场。如果参加3年一次的中学生运动会,第1阶段的比赛约为6场,第2阶段约为5~7场。

整体来看,我国青少年女子足球有了一定的规模和较为完善的竞赛体系,但还没有完全发挥出其指导、调控训练,培养运动员的目标,这集中表现在全国青少年女子足球竞赛场次偏少。体育部门规定,全国青少年女子足球的竞赛最低年龄组为U-16,U-16以下没有竞赛,跟日本、韩国相比差距很大,日本、韩国更低年龄的体系都已相当普及了。

2.2.5 文化教育概况

原国家体委下发的《关于优秀运动得文化教育工作深化改革的意见》中规定,优秀运动队每周文化学习时间不得少于2个半天1个晚上或3个半天,10~12学时(每学时45 min)。然而,对部分省(市)梯队的走访来看,大多数运动员表示,每周文化学习的学时不足10学时。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员要有必要的文化教育时间,不能够被冗长的训练竞赛时间随意挤占和挪用,训练竞赛后也应及时补课。从访谈来看,多数校长、教练员表示很注重保障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时间,但也同时感觉学训矛盾不好解决。各级学校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科学规范训练时间和文化教育时间,解决学训矛盾。从访谈来看,多数教练员认为自己的运动员文化课成绩较差,目前,女子足球运动员文化教育效果的不佳,直接造成运动员文化水平较低,知识面狭窄,难以适应社会需要。

2.2.6 经费投入概况

经费投入是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开展的先决条件。本研究调研表明,我国青少年女子足球投入经费为1 627.5万元(表7)。

从表7可知,全国青少年女子足球经费投入总量为1 627.5万元,这个数字不及某些中超一个俱乐部的经费投入。在这样的经费下,对于竞技系列女子足球,某些省(市)成年女子足球运动员每月只有1 000多元的收入,有的甚至连1 000元都不到,在没有资金支持的情况下,成年队下面的二线队、三线队运动员,平常除了食宿之外,补助和津贴都没有,经费严重不足直接影响着各级队伍的训练、比赛以及后备人才的培养,当地青少年女子足球的状况也可想而知。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只有江苏、浙江等少数几个女子足球俱乐部有能力保证二线队伍的训练和比赛,大多数省(市)没有有能力保证二线队伍的训练比赛。对于普及系列学校女子足球来说,经费投入主要依靠当地教育经费,但多数没有经费的保障机制,来源不稳定。如浙江湖州长兴县滨海小学女子足球,经费来自教育部门的公益金、体育部门的奖励、滨海房地产公司的赞助等,这些经费并没有稳定的保障。

2.2.7 场地设施概况

本研究调研表明,青少年女子足球拥有场地为143.5个,其中,草场地为118.5个,土场地为25个(表8)。

表7 2008年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青少年女子足球投入资金情况一览表

表8 2008年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青少年训练场地设施情况一览表

由表8可知,无论从总的训练场地设施个数,还是从各省(市)平均每队拥有的场地个数来看,我国青少年训练场地设施都存在严重不足的情况。从访谈得知,由于城市化建设挤占了体校的半个场地,一些省(市)的学校女子足球没有自己的训练场,只能到地市的体育中心租用场地;一些省(市)成年女子足球和青少年女子足球都在一块场地上分着时间段训练,有些省(市)甚至男子甲乙组和女子甲乙组4支队伍也就在一块足球场地。由于运动员基本都是放学后来学校训练,到了秋冬季节,有的队伍经常训练到晚上8、9点钟,由于场地限制,不但影响了训练效果,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2.2.8 文化氛围概况

目前,社会对中国青少年女子足球关注、支持度不高。从国内一些著名的体育报刊例如《足球》、《体坛周报》、《南方体育》等可以看出,各个版面很少有关注女子足球的报道,更不说其他发行量较少的体育报刊和非体育报刊了。电视媒体在我们现代社会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可是从中央5套体育频道、各地方体育台,体育比赛中女子足球比赛踪影难觅。可以说,对于女子足球这个运动项目,中国媒体几乎集体沉默。家长对孩子参与女子足球的支持度、女孩本身参与女子足球运动的积极性也不高,就是与篮球和排球比,女孩子也更倾向这后2个项目。目前,社会对中国青少年女子足球的关注、支持度不高,说明人们从心理到行动对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的认可度不高,体现了当前青少年女子足球文化氛围不佳,也表明了青少年女子足球文化建设的薄弱。

分析其原因,除了“体育运动影响文化学习”观念的影响,还深受“男尊女卑”,“女性以柔弱为美,以静为美”,“妇奢动则不雅”等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在传统文化影响下,中国女性温柔、软弱、消极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得以逐步形成。在这种观念影响下,让女孩从事对抗激烈的女子足球运动显然很困难。这种观念也造成了社会对男子足球和女子足球迥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孙雯在谈到女子足球后备人才青黄不接的原因时分析说:“在中国,不让女孩子踢球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社会教育女孩子要做淑女,笑不露齿,谁愿意让自家的姑娘去踢球啊?”这段话也折射出在中国传统思想影响下女子足球运动的尴尬处境。

3 发展策略

3.1 指导思想

根据我国国情以及国内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整体概况,我国青少年女子足球发展策略所遵循的指导思想可包括以下几点:

3.1.1 坚持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温家宝总理在接受美国《科学》杂志主编艾伯茨专访中谈到,科学发展观,第一是以人为本,就是要使每一个人都能在平等自由的环境下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2008年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中指出,后备人才培养不但关系到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运动员的切身、长远利益,是关系到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大问题。女子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以人为本,是以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为本,而非某一方面的发展为本,如果只注重女子足球后备人才某一方面的发展,而忽视全面发展,造成多数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员出路不佳,被社会所排斥,这不仅对她们本人及家庭造成了伤害,而且,也不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3.1.2 完善举国体制,积极争取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

一个国家的竞技体育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制度是否可行,关键在于这种制度能否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竞技体育发展的规律的需要以及社会是否有这种集中资源的组织动员能力,如果能够满足,这一体制就有存在的必要性。诚然,一个国家经济体制的基础作用必然对社会的方方面面造成很大影响,包括人们的观念、态度、价值观等,但这恰恰是进一步改革与完善举国体制,使其丰富内涵、与时俱进的动力所在。在历史上,由于我国经济实力较弱,举国体制可以迅速集中全国可以集中的资源,在较短时间内、有效率地提高竞技体育实力,因而,为我国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贡献了重要力量,时至今日,举国体制仍然对于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对女子足球运动来说,由于女子足球不同于男子足球,市场化程度低,女子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需要完善举国体制,青少年女子足球要发展,必须积极争取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

3.1.3 建立以教育系统为依托,体育系统、社会系统培养形式相结合的多元化培养模式

从目前看,青少年女子足球的培养模式应是怎样的,只依靠体育系统或者只依靠社会系统培养的做法都是难以实行的。只依靠体育系统一家之力只能使培养道路越走越窄,只依靠社会系统培养显然也不适合我国国情以及青少年女子足球发展的实情,我国的女子足球不同于西欧及北欧,这些国家可以依靠发达的社会俱乐部提供自我造血功能而发展青少年女子足球,我国不能生搬硬套,而是要结合青少年女子足球培养的实际情况,建立我国青少年女子足球培养的培养模式。

我们应建立以教育系统为依托,体育系统、社会系统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大力发展学校女子足球,有利于教育系统出台相关政策,吸引教育系统学生从事女子足球运动;从各省(市)女子足球后备人才的实地访谈情况来看,一些学校女子足球发展不好的地区,青少年女子足球发展往往困难重重,学校女子足球发展较好的地区,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则蓬勃发展,欣欣向荣,例如上海、江苏等地,这也从实践方面表明了大力发展学校女子足球的必要性。

随着全运会设置女子足球青年组比赛,表明体育系统发展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的积极性开始上升,体育系统可以为青少年女子足球发展提供较专业的管理、较高水平的教练员等,社会系统可以为青少年女子足球发展提供一定的资金、场地等方面的支持,不管何种系统培养,只要是对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发展有益,我们都应支持。但无论是体育系统还是社会系统,都离不开教育系统学校的支持。总之,我们建立的以教育系统学校女子足球为培养依托,体育系统、社会系统相结合的多元化培养模式,并不是只发展学校女子足球,我们并不拒绝其他形式对女子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赞助和支持,这些形式对我国女子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是有益的补充。

3.2 发展策略

3.2.1 完善管理机构,加强监督、评估,出台相关的政策

从中央来说,应充实和完善中国足协女子部,全面统筹规划全国女子足球的管理工作,除制定全国女子足球发展规划,应制订专门的青少年女子足球发展的近期、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从地方来说,目前,俱乐部更多地负责成年女子足球的管理,体育局、足协更多地负责青少年女子足球的管理,应该是我国女子足球管理工作建设发展的一个趋势。根据各省(市)的具体情况,应该逐步增多独立建制的足协女子部,配备专职人员,对本地区的青少年女子足球统一注册管理,对训练竞赛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同时,协调好与当地教育部门的关系。

足协女子部对各省(市)女子足球重点地区和非重点地区,应有针对性的监督和评估,盲目增加或减少重点地区都不是好的思路,应对这些地区青少年女子足球发展的各项工作制定一套规范的评估内容和监督机制,每年进行一次评估,评估不合格,可亮出黄牌,限期整改,在规定时间内仍未达到要求,取消女子足球重点地区称号。对女子足球重点地区这种规范的评估和监督机制,不仅对重点地区本身是个促进和提高,对其他非重点地区也起到了样板示范作用。对于女子足球非重点地区,如果青少年女子足球工作领导重视、经费投入有保障、场地设施完善、运作稳定,整个工作开展扎实可靠,可以对这些地区进行重点扶持和指导,如果已经达到了女子足球重点地区的要求应坚决予以审批,成为女子足球重点地区。在女子足球非重点地区中,如果青少年女子足球基础条件较差但领导极为重视,群众基础较好,有发展的潜力,应给予这些地区以必要的启动资金。

要出台更多的促进青少年女子足球发展政策,因为青少年女子足球的发展,与相关的发展政策有紧密联系,如果没有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发展政策,中国青少年女子足球的发展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和利益的保障。从目前来看,许多地区女子足球的发展是“省长行为”、“市长行为”,一旦省长、市长退休,就会失去对女子足球的支持,这样的人治行为并不能使我国女子足球长期、可持续发展,人治行为是短期的、暂时的,要想长期化必须出台促进青少年女子足球发展的政策制度,形成“法治行为”,不因为省长、市长、局长等领导干部的换届使女子足球的发展受影响。

具体而言,除了针对青少年女子足球设置一系列升学的优惠政策外,在竞赛政策方面,应形成竞赛倾斜制度。对于女子足球这样投入较大、训练周期较长的集体项目来说,在省运会上如果和个人项目一样只设1枚金牌,从利益与成本的比率考虑,会打击各省(市)从事女子足球运动的积极性。目前,一些省(市)加大了竞赛倾斜政策,在省运会上增加了名次对应的奖牌,但仅仅是上海、江苏、北京等少数几个省(市)出台了在省运会比赛中的竞赛倾斜政策,覆盖面不广,应有更多的省(市)出台这一倾斜政策。中国足协也应与体育总局相关部门积极协商,在全运会上设置青少年女子足球项目。在第11届全运会上已经增设了青年女子足球比赛(U-18),以后应再增设少年女子足球比赛(U-16)。在就业政策方面,各级足协应与体育部门、教育部门合作出台切实可行的保障女子足球运动员就业的政策。在激励政策方面,从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加大对运动员、教练员的激励力度。

3.2.2 打通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员的进出口渠道,扩大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员规模

目前,我国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队为218个,人数为4 662人,这与国外青少年女子足球人数相差甚远(2002年,挪威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队3 502个,英格兰,2000年女子足球运动员人数为35 000人,青少年女子足球俱乐部达到750个 。NFHS是全美规模最大、权威性最高的中学生体育组织,2007—2008年度有10 050支中学女子足球运动队,运动员达到347 000人)。在5~10年中,我国各级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队应扩大至800个以上,人数应超过20 000。扩大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员规模,一是,要打通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员的进口渠道,二是,要打通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员的出口渠道。

解决女子足球运动员进口的关键是,体育部门必须与教育部门应紧密配合,制定一系列针对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员的升学优惠政策来吸引青少年女性的参与,打通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员的进口渠道。以目前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为依托,结合当前女子足球的实情,扩大女子足球后备人才规模,主要是要增加普及系列学校女子足球的青少年运动员人数,而要增加学校女子足球运动员人数,体育部门必须与教育部门应紧密配合,制定一系列针对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员的升学优惠政策来吸引青少年女性的参与,这些优惠政策包括:在小升初、初升高、高考中,通过加分、降低分数线、减免学费、住宿费等提供优惠政策。例如,四川省规定,女子足球二级运动员,小学升初中可加10分,初中升高中,可免交考入学校的住宿费。对于小升初、初升高的问题,可以由地方足协与当地省(市)教育部门协商解决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员的升学优惠政策问题。至于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员升入高校问题的优惠政策,则分为两种情况,如果青少年女子足球升入的高校为地方高校,需要地方足协与各省级教育厅部门的协调;如果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员升入国家部属高校,则需要体育总局和教育部的协调,中国足协与大体联的协调。

解决女子足球运动员出口,首先要通过多种保障措施青少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促使运动员全面发展,避免形成技能单一、就业狭窄的局面:1)将少体校女子足球运动员放入学校,提供正常的文化教育环境,从起点就享受与教育系统普通学生同等的待遇。如江苏女子足球4线队整体在苏州国际外语学校就读、训练;2)加大对青少年女子足球教练员、文化课教师的监督与处罚力度;3)运动员文化课成绩必须达到培养单位的要求,否则不允许外出比赛,甚至不允许训练;4)落实学校校长或分管体育的副校长为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员文化教育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制度,将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效果的优劣同第一责任人的奖金、职称评定挂钩;5)竞赛尽量安排在周末、寒暑假等节假日期间,最大限度不影响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6)运动员外出比赛后所缺少的文化课必须安排文化课教师为她们补全。例如,武汉东西湖区女子足球学生运动员在外面比赛,回来补课选派最好的老师补课。

其次,要拓宽就业渠道。与女子足球教练员岗位相比,企事业单位有更好的岗位需求,各级培养单位及主管部门应积极同企事业联手,推介女子足球退役人员到企事业单位就业,对运动员来说,解决了她们的后顾之忧,对企事业单位来说,可丰富其业余文化生活,提升其文化竞争力。例如,分布在天津、广东等地的韩国企业“三星集团”常年招收有足球特长的员工,通过招收这些有足球特长的员工,在本系统内定期举办“三星杯”足球比赛,比赛的优秀者还可去韩国本部进行足球比赛,这为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员提供了一个就业出路的机会。这启示我们的企事业单位也应加强本单位的文化建设,而吸收女子足球运动员、举办足球比赛,一方面,解决了女子足球运动员的出路,另一方面,也对本单位的文化建设有极为积极的促进作用。

3.2.3 以世界水平为目标,提升青少年女子足球教练员质量

加大青少年女子足球的培训力度,首先,应增加女子足球教练员特别是青少年女子足球教练员的培训,有条件的省(市)应开设专门的女子足球教练员培训班。

其次,培训形式应灵活多样,根据各省(市)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亚足联/中国足协各级培训班、本地区的D级培训班,从国外聘请教练员授课培训,选派专家组至基层指导培训等。例如,武汉市足协与武昌教育体卫艺站联合举办D级教练员培训班,D级培训班教材由亚足联编写,由武汉体育学院教师任教,专门针对基层体育教师的特点制定。尽管基层体育教师对专业足球不精通,但对普及女子足球运动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能起到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作用。

第三,培训内容紧密结合我国青少年女子足球训练、竞赛实际。例如,聘请国外讲师对女子足球教练员培训授课,聘请国外讲师不一定非要欧美强国,如江苏足协不仅聘请欧美女子足球强国的专家,也聘请朝鲜女子足球的讲师,2008年9月,邀请朝鲜国家青年女子足球来江宁基地进行比赛访问,并举行省女子足球教练员培训班,邀请朝鲜足球协会秘书长、功勋教练员李成根授课,介绍朝鲜女子足球发展和青少年女子足球训练特点,并观摩朝鲜国家青年女子足球综合训练课。由于朝鲜、日本为世界女子足球强国,由于人种的接近,也可聘请朝鲜、日本等亚洲国家女子足球讲师来我国培训,能够提高女子足球教练员培训的针对性。以体能训练为例,欧美女子足球的体能条件天生要比我们强,她们的体能不用长时间的集训,赛前1~2个月较短时间集训就可以达到要求,如果我们女子足球也效仿她们同样的体能训练方法,无疑在正式比赛时达不到要求,中国人的先天体能条件要求我们必须长时间集训。因此,江苏女子足球邀请朝鲜女子足球专家讲课,对女子足球教练员培训更具有针对性。

3.2.4 遵循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员身心特点,不断完善青少年女子足球训练大纲

青少年足球训练大纲对青少年足球教练员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意义,目前的青少年足球大纲划不仅有男子足球训练大纲,也有女子足球训练大纲,这是非常有必要的。青少年女子足球训练大纲,将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员年龄划分为4个组别:U-12、U-14、U-16、U-18,对这4个年龄组务必完成的训练思想、主要任务、训练目标、训练内容以及应当达到的标准有严格量化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训练的计划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大纲可以继续完善的空间是,为了能与小学女子足球竞赛体系相吻合,可以将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员年龄划分的组别再丰富一些,向下延伸至U-10、U-8,各年龄阶段的心理训练和理论传授部分略显单薄,应增加青少年女子足球教练员的要求和训练原则等。美国青少年足球训练大纲从青少年教练员应具备的观点、情感、个性、理解等入手,分析了青少年教练员应如何与孩子交流、如何让球队准备训练、如何注意安全、如何进行技、战术训练,整体来看,大纲的内容较为丰富细致。有鉴于此,我国的青少年女子足球训练大纲的内容应更为丰富细致,贴近我国国情,同时,训练大纲内容应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受生理特征的限制,女子足球的力量、速度、柔韧等身体素质及心理特点与男子足球不同,要遵循青少年女子足球身心特点、足球训练规律,能够促进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员身心素质、技、战术渐进、全面、科学地发展。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员依据训练大纲科学训练,能够发展并巩固足球基本功,能够显示未来竞技潜力。当然,在参照此训练大纲的基础上,各省(市)教练员还应根据自身训练的具体情况、比赛的需要,顺应、探索女子足球运动的发展趋势,避免过于对训练大纲生搬硬套,不断提高训练水平。

3.2.5 增加青少年女子足球竞赛场次,完善竞赛体系

首先,普及系列以校园足球为依托,增加竞赛场次,完善普及系列青少年女子足球竞赛体系。2009年9月,校园足球方案开始实施,女子足球的小学、初中联赛拉开帷幕,2010年,女子足球高中联赛开启,学校女子足球的建设工作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应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4级青少年女子足球竞赛体系。逐步提高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女子足球的竞赛场次,最终形成完善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4级青少年女子足球竞赛体系。随着运动队数目的增多,从小学到大学的各级青少年女子足球竞赛应逐步实行分层竞赛制度。另外,在正式的竞赛之外,在广大校园足球布点学校,应逐步形成班班有球队、周周有业余比赛的良好传统,扩大女子足球普及面,推进校园足球文化发展。

其次,竞技系列拓展全国青少年的竞赛最低年龄组范围,由目前仅有的U-18、U-16组别,拓展至U-14、U-12以下的竞赛,完善竞技系列青少年女子足球竞赛体系。

第三,各女子足球重点地区利用已创建的青少年俱乐部,提高竞赛场次,比赛形式灵活,完善本地区的竞赛体系。以江苏青少年女子足球为例,江苏省级比赛有1年2个阶段的省年度比赛、省长杯女子足球比赛,其中,省年度分甲、乙、丙3个年龄组,省长杯则设立高中、初中、小学3个组别。比赛形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不局限于集中起来的赛会制,而是把一些主动权交由地方,例如比赛时间的灵活,可以由比赛双方自己决定,上午不能比赛,可以改在下午,省足协根据情况做出调整,选派裁判。比赛地点也不一定在江宁基地进行,可以在学校进行,这样也不缺乏学生观众,对女子足球运动的普及也是一个促进。以此为参考,各女子足球重点地区可因地制宜,通过灵活多样的比赛形式,提高竞赛场次,完善本地区的竞赛体系。

第四,增加普及系列与竞技系列的密切合作,提高教育系统参与青少年女子足球竞赛的积极性。各省(市)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应联合发文共同举办竞赛。由于体教分属两个部门,当地方足协倡议举办学校系统青少年女子足球比赛时,各地区学校由于主管部门是教育局、教育厅,而非地方足协,因此,参与的积极性往往不大。当各省(市)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联合发文,共同举办竞赛时,往往可以提高各地区学校参与女子足球运动的积极性,扩大竞赛场次。从调研来看,浙江省所有青少年女子足球比赛都是教育厅和体育局联合发文,使得地市、县区的教育局有了积极性。但是,全国各省(市)中,只有浙江能够做到,这无疑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将这一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第五,根据小学阶段男、女生发育差距不大的特点,考虑让小学女子足球参与当地小学男子足球的联赛,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小学女子足球竞赛场次偏少的问题。青少年男、女同场竞技在一些女子足球强国也经常举行,例如,挪威的“挪威杯”赛事于1973举办,从一开始就不仅面对青少年男子足球,也面向青少年女子足球。1996年,挪威更是将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员加入到各支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队中。挪威是世界上第一个不区分青少年男女子足球运动队的国家,此举使青少年女子足球得到长足发展。

3.2.6 利用多种资金来源渠道,加大对青少年女子足球经费投入

由于女子足球的社会化程度不高,因此,加大政府投入仍是青少年女子足球经费来源的主渠道。通过专项基金的设置,给青少年女子足球以稳定的经费投入。要求地方政府、地方足协设置青少年女子足球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并且建立严格的监督审查制度。例如在山东青岛,市政府设置足球专项资金,每年拨款300万,亚足联今年也开始拨款3万美元用于普及足球运动,青岛市足协选取了33所中、小学开展“阳光足球”校园活动,要求这些学校每周开展1节足球课,并给予一定的资金与物质的积极支持,并对这些学校每年实行评估检查制度,督促足球运动的开展。

其次,应与社会各界多方合作,得到社会企业、事业及个人的赞助。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应与社会各界多方合作开辟多种融资渠道,努力改变目前投资来源单一的局面,充分利用青少年女子足球的无形和有形资产,多渠道筹集青少年女子足球发展所需的资金。女子足球有过辉煌的历史,在广大球迷、爱好者中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因而,女子足球在社会民众中有独特的基础,应该利用这一优势,使更多的企事业及个人关注青少年女子足球的发展。

3.2.7 加大对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的宣传力度,在社会形成良好的女子足球文化氛围

宣传内容应主要集中在对“女子足球运动并非一定影响文化课学习”和“铿锵玫瑰精神”两方面的宣传。有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能够促进人的智力发展,从实践来看,一些学校女子足球在处理好学习时间和训练时间的关系后,训练不仅不会影响学习,还会促进学习,如上海金沙江路小学女子足球,在校方看来,女子足球运动员的文化课成绩只要引导得当,管理得当,并不影响学习成绩,反而促进学习。“铿锵玫瑰精神”体现了女性特有的力与美的结合,铿锵玫瑰精神为中国女子足球运动乃至中国妇女体育做出了重大贡献。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员应形成这种精神与气质,社会大众也应对这种精神气质有更多的认可。

宣传形式应多种多样:1)与新闻媒体合作宣传。可与新闻媒体合作创建青少年女子足球专栏、青少年女子足球网站;2)与女子足球著名运动员合作宣传。在一些女子足球普及较好的国家,注重与女子足球运动员合作来宣传青少年女子足球,例如在英格兰,2004年,为了激发小学生对女子足球运动的兴趣,向1.8万所小学免费发放有关女子足球欧锦赛的宣传资料,向900所学校和250家电影院发送英格兰女子足球国家队运动员的照片,这会让750万青少年看到这些照片。借鉴之,我国可邀请孙雯、刘爱玲等女子足球著名运动员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通过公益活动对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进行宣传;3)与家长合作宣传。可印制女子足球运动有利于女孩身心成长的精美宣传手册送给家长;学校通过举办家长学生座谈会,定期举办足球节等,使家长、学校、学生三方相互沟通,交流认识,对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进行宣传。

青少年女子足球文化建设薄弱是随社会发展逐步形成的,一旦形成则难以消除,但并非一成不变,文化创新的现实要素包括倡导创新的环境、知识的大量普及等等,要加强青少年女子足球文化建设,必须大力宣传、倡导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赢得社会广泛的认可与支持,形成良好发展的社会环境,这需要社会各界长期、共同的努力。

[1]邓芳.中国女子足球运动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25(2):78—80.

[2]国家体育总局竞技体育司.全国青少年奥运项目教学训练大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8-36.

[3]焦敬伟.北京市中学生家长对女儿参与足球运动的态度[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4):466-468.

[4]江苏省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关于2008年第12届“省长杯”青少年足球比赛规程调整并预报名的通知[Z].2008.

[5]潘前.美国中学生体育运动发展现状探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33(3):75-78.

[6][美]克斯科内尔.青少年足球训练教程—美国体育教学大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6-18.

[7]孙建伟.如何提高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员运动素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1,15(6):76-78.

[8]唐德刚.晚清70年[M].长沙:岳麓书社,1999:76-84.

[9]王怀兴.中国文化简史[M].济南:齐鲁书社,2001:9-18.

[10]武汉市足球协会.关于07—08足球教练培训总结[Z].2009.

[11]夏征农.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1765.

[12]许明.文化发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54-356.

[13]严俊君.女足之光[M].广州:广州科技出版社,1991:83-85.

[14]钱铭怡.关于性别刻板影响的初步调查[J].应用心理学, 1999,5(1):14-19.

[15]DONG JINXIA,J A MANGAN.Asdending then Descending? Women’s Soccer in Morden China[J].Soccer Society,2002,3 (2):1-18.

[16]HONG FAN,J A MANGAN.Soccer,Women,Sexual Liberation-Kickig Off a New Era[M].London F.Cass.Place of Publication,2004:112-116.

[17]KA IR FASTING.Small Country—Big Results:Women’s Football in Norway[J].Soccer Society,2003,4(2 & 3):149-161.

猜你喜欢

足球运动教练员足球
业余足球爱好者对足球运动损伤的认知与预防研究
足球运动对超重、肥胖儿童和青少年体质与健康影响的系统综述
包头市第十一中学学生足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论高水平教练员教育培训的“学习投入
铁岭市中小学校园足球运动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认识足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