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补贴“漏洞”亟需填补
2011-03-01金攀
●金 攀
农机购置补贴是国家实施惠农政策的一项重要举措,然而,随着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日益扩大,骗取、侵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职务犯罪案件也呈现频发高发态势。因染指农机补贴款,重庆市永川区农机推广站站长、副站长双双获刑。2009年3月,周忠友和凌玲利用职务之便,了解到属于国家补贴范围的四行插秧机市场价2万余元,按照重庆的补贴政策,享受85%的补贴后每台售价为3 000余元,而该款插秧机在江苏补贴仅为30%,每台售价14 000余元,周、凌二人以农机合作社的名义,以3 000余元的价格购买该款插秧机20台,并伪造水稻机械插秧跨区作业协议,以每台7 200元的价格卖至江苏,从价差中非法获利8万余元,造成国家农机补贴资金损失368 000元。
农业补贴中,农机购置补贴是农民受益金额最大的补贴,但也是不直接补给农民、而是转补给厂商。这样不仅不能使农民直接享受到国家的惠民政策,也势必引起厂商间的不正当竞争。这也是厂商甘冒风险、不惜血本进行行贿的重要原因。目前,农机主管部门审核后出具结算确认清单,由生产或经销企业向财政部门结算补贴资金的方式,使得企业与农机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共同弄虚作假,套取补贴资金的风险大大增加,也为不法之徒利用地区价格差异,套取补贴差额大开方便之门。由于不同省市农机补贴比例不同,农机具在不同地区的价格就不同,一些农机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利用这一差异,将农机具倒卖到补贴较少的外省,从价差中套取补贴款。
部分负责农机管理的工作人员,在履行工作职责过程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对不符合农机申购条件的企业擅自审批通过,或在明知企业出具的申报材料是虚假信息的情况下,不严格履行审核职责,致使大量农机补贴款被违法套取,致使国家利益受损。因此,应向购机农户直接支付补贴资金,在程序设置上增加虚报冒领补贴资金的难度,即农户按照市场价格购买补贴目录内的农机具后,凭发票、身份证明、补贴协议等相关材料向县级农机主管部门在乡镇设立的站点申领补贴。由于中央财政的农机补贴款是由省级财政部门拨付,针对的是经销农机补贴产品的农机厂商,农户在购买农机补贴产品时所付给经销农机厂商的,是扣除政策补贴差价后的价格。因此,还有为数众多的不法农机经销商通过冒用他人身份证、虚报农机销售数量,与县级农机部门官员协同作弊,骗取大量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款。
农机购置补贴运作实行中农民并无真正意义上的自主选择。表面看,指定提货“方便”了厂商、“方便”了农民,但它为厂商争夺指定权提供了空间。农户购机的提货方式有三种:农机生产企业直接到项目县农机管理部门供货;县农机管理部门组织农民到农机生产企业提货;农机生产企业指定经销商对项目县就近供货,农民可任选一种。但在实际操作中,无一不是农机部门让购机者到指定经销处提货。以服务为主的县级农机管理部门提供了最终决定权的空间,并且成为农机管理部门易发多发贪污腐败的重要原因。事实上,到最后很多农户也并没有买到更便宜的农机产品,因为他们所购买的补贴产品,其价格远远高于其它同类产品。
农机购置补贴目录由各省级农机主管部门根据农业部确定的补贴机具种类范围,结合本地实际,按照农机生产企业提出的补贴产品机型确定。根据相关政策,补贴农机具必须符合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条件。但是,由于生产厂商采取行贿手段、相关工作人员疏于履行审查、核实职能等原因,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农机具也进入了补贴产品目录。因此,应对补贴产品目录实施动态管理,不仅要强化事前的审查把关,也应注意收集、整理对已经进入补贴产品目录的农机具实际使用效果的反馈意见,及时剔除不符合要求的农机产品,确保补贴资金真正用于促进农业生产的农机产品,切实发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
目前,农民参与监督的渠道不多,利用法律、政策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意识较弱,又缺乏对国家各种支农惠农政策的了解,很难参与对政策执行落实情况的监督。其次是内部监督不到位。在农机管理部门内部,项目申请、审查把关等关键环节往往是少数人说了算,缺少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个别班子成员甚至同流合污,内部监督有名无实。系统监督和地方政府监管不到位。上级农机管理部门的监督主要是通过书面、报表等形式进行审查把关,缺少可操作性的监督措施。由于农机补贴资金来源于中央和省级财政,地方政府主要关心获得补贴的多少,农业机械化程度的表上数据,对农机补贴的监督检查几乎没有相应措施。而一旦有人案发,又担心上级削减补贴指标,从而宽容甚于监督,包容甚于制约。要扩展监督内涵,创新监督模式。可以建立一个专项管理监督机构,专门负责对农机补贴资金的申报、流向进行监管并进行定期公示回访。要扩大监督范围,延伸监督视角,将广大的购机农户发展为监督体系的一员,保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能预防职务犯罪。这就需要搭建开放交流的平台,与农民共享购机补贴信息,严格执行补贴对象公示制度,将补贴对象名单、补贴金额等情况在实施区域内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引导农户树立和加强自我保护、相互监督的个人意识和法律意识,鼓励农民向纪律监察、检察机关检举揭发违法犯罪行为。
农机补贴中“漏洞”所引起的腐败现象已经引起国务院、中纪委等方面的高度重视。在中央的安排下,农业部决定今年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监管年”,在7月底农业部下发的《关于组织开展完善农机购置补贴运行机制调查研究工作的通知》中,强调农业部派出的农机补贴调研组人员要以“解剖麻雀”方法开展工作。始于2004年的农机补贴政策,此前一直由农业部和财政部负责制定和监管实施,但如果不是去年以来检察部门、审计部门的大举介入,农机补贴政策执行中还会是一个“腐败的角落”。农机补贴要加大力度监督,形成监督合力,整合上级农机主管部门与地方财政部门资源,完善操作程序和办法,在补贴资金分配、结算,补贴对象、补贴产品和经销商确定等各环节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实现“阳光操作”,破解发展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