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信息化与建筑智能化的问题与挑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信息中心主任赵

2011-02-27本刊编辑整理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1年7期
关键词:楼宇病房智能化

文|本刊编辑整理

目前,随着医院建设的不断推进,医院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完善。社会各界对医院信息化与建筑智能化之间的关系展开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如何有效地将两者紧密结合,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技术及智能楼宇技术,已经成为当前许多医院较为关注的一个问题。

1 临床中的应用

医院信息化与建筑智能化的有效结合催生了许多很好的应用,给予临床工作诸多帮助。仅就普通病房而言,引入智能楼宇的理念就可以为我们带来诸如病房的电视系统、床牌系统、病房温度监测、卫生间紧急呼叫、移动护理、移动查房、移动电子医嘱、床头信息,以及病人服药的安全性提醒、床头的呼叫系统和电子护理标识等一系列的系统和应用及其整合。如图1所示。

(1)促进优质护理的实现

移动护理是智能楼宇和医院信息系统相结合的一个亮点,特别是与卫生部提出的优质护理服务相结合后,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图1 建筑智能化与医院信息化联合应用整体架构示意图

移动查房系统实现了通过移动网络查房的功能,有助于拉近医生和病人的距离,通过平板电脑、推车等方式都可以实现;病区呼叫系统和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应用的实现,解决了很多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没有集成呼叫系统之前,病人的呼叫、门禁的呼叫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在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时可能会存在这样的问题:无法确定病人呼叫护士之后,护士有没有响应、用了多长时间来到床前,这使得对护士是否合格的考核缺乏相应的数据来源。而实施病区呼叫系统之后,只要病人在房间按了呼叫按钮,系统就会记录时间;护士带着PDA到床旁对患者进行护理,系统就可以记录下护士到达现场用了多长时间。这样不但能够促使每一个护士树立起为病人服务的理念,从而把医疗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也能够对推进优质护理服务起到促进作用。

除此之外,智能楼宇和医院信息系统相结合还可以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现在很多医院都在设法让护士将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放在临床上面,放在病人身上。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保证能够让护士不出病房;这一目标的实现可以通过引入第三方技术来保证,引入气动传输系统就是针对这个问题的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但是,尽管该系统在国外的应用基本没有问题,我国实施时也还需要谨慎。这是因为相比有成功应用气动传输系统经验的国家,我国的人口较多,医院承受的压力也要大很多,这都造成了我国医院所需的气动传输系统的复杂性、传输物品的数量都大大超过国外同类系统。

(2)量化成本核算

病房作为病人休息的场所,用水、用电、用气都相对较多,对这部分成本的核算目前存在很大的困难。引入水、电、气、暖智能核算系统,并且在病房内配置相应的计量终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合理途径之一。实际上,要实现精细管理,尤其是在今后医院改革的大环境之下,拥有一个能够精确地计量每个病房实际能耗支出的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就目前而言,“绿色”是智能楼宇领域的热门话题,而“绿色”光靠技术是不能实现的,还需要建立在工作人员提起高度重视的基础上——需要有计划地对相关人员进行意识、能力的培养。

(3)实现患者定位功能

RFID腕带是目前各种患者使用的腕带中的佼佼者,利用它可以实现对病人所在位置的定位。我们可以利用RFID腕带的这种特性来解决患者往返于病房和介入中心时出现的医嘱重复的问题。当患者需要在介入中心进行治疗时,会从病房转至介入中心并在介入中心停留几个小时,而后再回到病房,所以医院信息系统并不对患者进行转科处理。在中间的时间差内,介入中心与病房内的医生都有可能给患者开具医嘱,因此可能出现患者医嘱重复的现象。如果要对此进行控制,无论是由护士还是医生负责,都会增加其工作量。而通过应用RFID腕带,系统可以获知患者离开病房的时间,并在此时对病房开写医嘱的功能进行屏蔽,打开介入中心开写医嘱的功能;当患者回到病房时关闭介入中心的医嘱功能,打开病房内医生的医嘱功能,从而实现有效的控制。

(4)优化ICU病房管理

ICU和普通病房的主要区别之一表现在床旁的数字化配置上。ICU需要在病床旁配置吊塔,吊塔对电源、网络、插座的要求以及对接地、无线通信干扰的要求都非常的高,是医院信息化与建筑智能化结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除此之外,重症探视系统也是智能楼宇系统与医疗系统的结合催生出的一个很好的应用方向。患者无法移动,患者家属又不能进入病房,这造成患者家属无法与患者接触,十分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而如果有了探视系统,情况相对就会好很多。

(5)提高手术室管理

手术是医院非常重要的治疗方式之一,医院信息化和建筑智能化在手术室的集成应用是整个医院信息化和建筑智能化集成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涉及层流控制,手术室的照明、音响、录像,以及术中需要使用的一些影像和病例资料的集成应用。手术室对医院信息化和建筑智能化的集成应用水平可以说是医院中最高的。医院中所有相关的人员都对手术室的医院信息化和建筑智能化的集成应用抱有很高的期待。所以说手术室之中可以做的医院信息化和建筑智能化集成工作是非常多的,而且这些集成应用一旦得以成功实现,将会有非常好的效果。

2 智能楼宇系统建设

(1)楼宇节能系统

从智能楼宇的角度来看,照明、空调方面都要考虑节能的问题。而医院是一个耗电大户,当前在这些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夜间“长明灯”的问题、空调房间新风的问题。仅仅依靠智能楼宇技术是无法彻底解决节能问题的。就新风问题来讲,空调房间内的人员常常会因为认为房间新风不足而开窗通风,而既开窗又开空调的状况无法满足节能的要求。这些问题的解决除了涉及技术因素之外,还涉及很多管理方面的因素。

(2)楼宇监控系统

楼宇监控系统是优化设备使用、降低能源消耗、提高人员舒适感、防止交叉污染的重要工具,但其目前的应用情况是监测方面的工作相对比较完善,各类数据可以收集上来;而控制方面的工作却很不到位,落实不到人。这造成楼宇监控的很多工作流于表面,没能得到扎扎实实的实行。此类问题不能完全归咎于设计者,最终用户也应负有很大的责任。

(3)一卡通系统

一卡通系统是在医院和一般智能建筑中存在很大差异的智能楼宇相关应用的典型。对于一般智能建筑,比如企业大楼来说,一卡通系统很简单,只要在建好系统后给每个员工发一张门禁卡,限定每个员工可以进哪些门即可。但对于医院来说就没那么简单了。医院一卡通的面向人群除了医护人员,还有大量的患者及其家属,而他们都是流动人员,这就大大增加了一卡通管理的难度。所以说这种应用环境的特殊性也对智能楼宇技术的应用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除此之外,还有灾害预案和应急联动系统,集成安保、消防、应急广播等功能的安防控制中心,整合全院语音应用的语音系统、多媒体系统、机房以及全院级别的无线网络系统等应用。医院的语音整合系统经历了从小灵通到联通、移动手机应用的发展过程,今后将向IP通信的方向发展。多媒体系统能够承载医院各部门的通知显示,将医院的形象和文化很好地展示出来,它的建设应该在楼宇设计阶段就加以考虑。机房工程涉及内容很多,包括布线、智能配线架等都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方向。

3 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建设思路

前面所介绍的各种应用基本上都是某种服务,都是为医院的长远发展和战略制定所服务的。因此它们的建设应该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也就是说首先明确医院的发展战略,以此为基础进行信息化的规划,根据规划梳理业务流程,而后进行业务系统的搭建、IT系统基础架构的建设,最终实现智能楼宇的相关应用。但是当前实际的建设工作很少有按照这个顺序展开的。

(2)跨学科、跨部门

智能楼宇的设计、建设是一项跨学科、跨部门的任务,需要各相关专业、相关部门人员的积极参与和通力配合;而现在,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还有很多欠缺。医院楼宇的设计缺乏医院信息化部门人员的参与、楼宇改造工作缺乏整体信息化改进的规划的现象并不少见,其直接结果之一就是信息化模块与智能楼宇模块的对应关系缺失,导致相应的集成应用无法发挥应有的功能。在实际工作中,这个问题大多体现为相关工作如果由基建部门负责,很容易出现由于缺乏信息部门的参与,所实现的智能楼宇的应用未能与信息系统整合的问题;如果由IT部门负责,又存在IT部门难以推动与基建部门之间的协调的问题。这实际上算是一个管理问题,而非技术问题。

(3)人员配套能力

使用人员相关的能力水平也影响着医院信息化和建筑智能化相关应用的使用效果。即使建好的系统在各方面都无可挑剔,如果负责管理的基建人员、维护人员的素质达不到要求、学历较低、年龄偏大、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对监控数据的查看就可能得不到保证,调控工作的正常进行更是无从谈起,系统当然也就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是否拥有一支合格的队伍,能够把系统使用好、管理好、修护好,也是我们在进行智能楼宇建设的时候就要考虑到的。因为智能楼宇系统应该在交付使用之后立刻发挥功效,如果到那个时候再考虑这个问题显然已经来不及了。

(4)“落地”能力

受众的接受能力也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比如说,一些医院建设了可以支持患者在病床上看电视、打电话和点餐的系统,但如果没有相关人员去指导患者如何使用,很可能造成患者很少使用,系统成为摆设。受众接受一种新的应用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是需要院方进行大量的培训工作,投入大量的人力。再有就是投入的回报如何体现。目前,我们花费很多资金、投入巨大力量建设的一些系统,暂时是不能收费的。那么,如何评估这些系统是否有助于医院流程的优化和实际效率的提高,如何计算投入与产出的比例都将是我们所面临的问题。

4 应对策略

智能楼宇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应用有着很好的前景,也是医疗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目前确实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总结了以下四项对策。

首先,我们应该自顶而下地进行设计。可以从医院自身的发展方向出发,制订一个五年的规划,以此为指导进行设计。

第二,明确责任。医院信息化和建筑智能化集成工作不是一个部门能够主导的,所以应当建立责任制度。

第三,确认承建厂商的能力,这一点非常关键。目前,准入医院信息化和建筑智能化集成这项业务的标准还不十分明确,因此对于承建厂商是否实施过类似项目,有没有相关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能否在我们自己的医院成功地复制,都是必须核实的。

最后,关注运维。很多系统本身建设得很好,交付使用后的效果却不理想,很有可能并不是由于系统本身的问题,而是由于使用人员的问题造成的。总地来说,系统的使用者既有医院自己直接操作系统的管理人员,也有医护人员、患者和患者家属。因此,在系统运维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各方的需求。

以上是我对医院楼宇智能化和信息化相结合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启发,也希望能够与大家共同讨论。

猜你喜欢

楼宇病房智能化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通信生产楼宇建设项目造价问题分析
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造价控制
商务楼宇治理中党建融入的逻辑与路径——基于广州S楼宇的观察与思考
换病房
病房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智美兼具的精品——评测君和睿通Homates H10楼宇对讲室内门口机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
高层楼宇灭火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