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第十一届全运会GD省南拳队运动心理学服务研究
2011-02-27赵大亮
赵大亮
广州体育学院(广州 510500)
随着国内高水平运动队对运动心理学的重视,越来越多的运动心理学家长期跟随某一个项目或运动队为其提供服务[1-6]。但这些研究者们多以实验研究的形式报道他们服务的过程,忽视了其它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际上,随队运动心理学服务与一般的实验研究不同,实验研究关注的是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而运动队服务关注的是运动成绩的提高或个人的成长,或者是两者兼顾。服务效果的好坏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虽然重要,但往往不能像实验研究那样得到很好的控制。例如,咨访关系[7]、服务的“艺术性”等[8]。Poczwardowski等认为,在运动情境中,可以通过11个因素来设计、实施和评估运动心理学服务对运动员的个人成长和成绩提高所产生的影响[9]。这11个因素是:专业范围,服务理念,建立接触,测评,概念化运动员的关注和潜在干预,服务的范围、类型与组织,计划的实施,把自我管理作为干预工具,计划与咨询的评估,结论与建议,离开咨询环境。本文的写作结构借鉴了Poczwardowski等的研究,并结合国内运动心理学服务的实际情况,使用了服务理念,队伍问题与需要的概念化,服务的范围、类型与组织,心理服务的实施方式,评估,讨论等6个因素作为论述的主要框架。服务理念是指咨询者对现实的本质和人类在宇宙中所处位置的认识,尤其是对人类行为改变的本质以及人性本质的认识。队伍问题与需要的概念化是指咨询者以自己的方式思考来访者的问题结构。服务的范围、类型与组织是指服务的内容是什么、怎样提供服务,什么时间、以什么顺序、在哪儿提供的心理学服务。计划的实施是指服务方法和技术实施的方式。评估是指评定干预的有效性。讨论是指组织和系统化咨询经验。
本次服务对象是GD省南拳队,共6名运动员参加了第十一届会运会南拳比赛,3男3女。年龄在18岁到25岁之间,均为健将级运动员,其中2人听过心理学老师讲授运动心理学方面的课程,另外4人之前没有接触过运动心理学服务。服务时间1年左右。
1 服务理念
Poczwardowski等在系统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服务理念的框架,认为运动心理服务人员的服务理念应包含5个层次[10],依次是:1、咨询者的核心信念和价值观;2、与行为改变有关的理论范式;3、实践模式与咨询角色;4、干预目标;5、干预技术和方法。咨询者的核心信念和价值观是最基础和最核心的层次,干预技术和方法是最外围的层次。本次服务的核心价值观认为,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在先天上差别不大,我们所认为的心理素质好应该被解释为掌握了有效的应对逆境的方法,而心理素质不好应该被解释为没有掌握有效的应对逆境的方法。涉及到的理论范式包括人本主义、认知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表现为相信运动员自身具有应对逆境的力量以及通过引导能够找到应对逆境的方法;认知行为主义表现为咨询中使用合理认知方式代替不合理认知方式,行为技术表现为使用奖惩作为塑造运动员适当行为的手段。服务的模式为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11],其中包含了心理训练模式(Psychological Skills Training Model)和咨询模式(Counseling Model)。医学模式强调矫正运动员在训练、比赛和生活中对应激源的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包括行为、情绪、认知偏差等方面。心理训练模式强调运动员行为的改变主要源于学习与运动相关的心理技能。咨询模式强调运动领域的心理技能训练,还关注运动员的非运动领域相关技能的掌握。在服务的过程中,我们以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的形式矫正运动员的认知偏差和不良情绪,并通过训练运动员掌握与运动相关的心理技能(目标设置、表象、放松等)和与运动不直接相关的技能(认识自我、与他人相处等)来帮助提高成绩。干预目标不但关注运动员成绩的提高而且关注运动员个人的成长。干预的技术和方法主要为集体讲课、团体辅导和个体咨询。
2 队伍问题与需求的概念化
对所服务队伍存在问题的概念化,依赖于运动心理学家的服务理念、知识结构和所获得的信息。通过对领队、教练、运动员正式或非正式的访谈[12],并综合正式[13]或非正式[14]的心理测试结果,总结出队伍所存在的问题。这一概念化过程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几乎贯穿了整个服务过程。
2.1 整个队伍的普遍性问题
整个队伍的普遍性问题是指大多数教练员、运动员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3个方面:1、对赛前、赛中的心理规律缺乏正确的认识。这可能是因为运动员、教练员和武术项目中心领导都较少接触运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2、缺少好的压力应对模式。这可能是因为运动员对心理技能的掌握不够系统,个别运动员会自发地使用某些心理技能,但几乎所有的运动员均不能有效使用心理技能调节自己的身心状态。3、对比赛的认识不足,对比赛的准备不足。这可能是因为运动员和教练员花了大量的时间提高技术水平,但几乎从不花时间思考如何准备比赛,不思考怎样才能在比赛中更好地发挥技术水平。具体体现在对赛前的心理和行为缺少准备,对赛中的心理过程缺少准备。
2.2 每名运动员的特殊性问题
每名高水平运动员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在长期训练和比赛过程中,每名运动员都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心理特点或心理问题(并非病理性心理问题)。例如,运动员W在训练中通常能以较高水平完成技术动作,但在比赛中的发挥却经常不尽如人意;运动员H赛前焦虑水平过高而影响到竞赛水平的发挥;运动员N觉得教练员对其缺少关注,以至于训练动机不强;运动员B比赛发挥不稳定,能够顺利完成难度高的技术,但经常在难度低的技术上失误;运动员Y训练动机不强,训练中经常找借口不完成训练任务;运动员P肩负夺冠任务,却受伤病困扰。
3 服务的内容
本次服务可以分为心理教育[15]、心理技能训练[16]、行为程序训练、逆境应对训练、个体心理咨询5个部分。这5个部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还可能有交叉的部分。心理教育和心理技能训练是心理学家们普遍使用的服务内容,但以理论为导向,完整体系的逆境应对训练几乎未见报道。Vealey把心理教育的内容分为3类[17]:基础技能(意志、自我意识、自尊、自信)、表现技能(最佳身体状态、心理唤醒、最佳注意)、促进技能(交往技能、生活方式管理)。我们认同这种分类,在服务中为运动员和教练员讲授的知识包括:意志品质、自我意识、自信、目标定向、注意、唤醒、积极思维、动机、自我管理等。心理技能训练包括:放松、表象、自我谈话、目标设置[18]。行为程序训练帮助每名运动员制定与自己特点相符合的赛前、赛中行为程序。逆境应对训练帮助运动员寻找典型逆境并帮助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应对训练。个体心理咨询涉及到运动员训练和比赛中方方面面的内容。核心目标有两个:1、解决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面临的各种心理层面的问题;2、根据运动员的特点,把集体讲课的内容进行个性化实施。
4 心理服务的实施方式
表1 心理服务内容与实施方式
心理服务的实施由心理教育、心理技能训练、竞赛行为程序训练、逆境应对训练和个体心理咨询5部分组成。实施方式见表1。
4.1 心理教育
在距离第十一届全运会决赛1年左右时,我们开始进行运动心理学知识的教育。教授对象不仅仅是运动员,还包括教练员和中心领导。教授运动员运动心理学知识主要采用讲课的形式。大约平均每周都有一次讲课,讲课时间是与教练员商议后确定的,有时教练员也会参加。在教授的过程中较少使用老师讲运动员听的方式,更多的是提出一个问题或提供一个故事,然后大家讨论,最后再总结。之所以这样做是考虑到这样的方式能够让运动员积极参与,认真思考和总结。除了讲课,我们在平时与运动员的交流中也会使用运动心理学知识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教授教练员和中心领导运动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主要是通过平时的交流和探讨。有时是在训练过程中或训练结束后针对运动员的某些问题交换意见,有时是在中心会议上就某些问题进行讨论。对教练员和中心领导的影响主要是平时训练动机的调动和比赛前对运动员参赛目标的定向两个方面。对平时训练动机的调动主要是指合理地为运动员提供反馈,从更多的批评转变为更多的表扬。对运动员参赛目标的定向主要是指在大赛之前不对运动员强调成绩的好坏,只注重比赛过程的表现。
4.2 心理技能训练
在距离决赛7个月左右时,我们开始进行心理技能的训练。其主要是训练运动员调节心理状态的能力。表象、放松、自我谈话、目标设置等心理技能只是调节的手段。我们并没有规定运动员使用哪种心理技能进行调节。这一阶段由实验室训练和情境模拟训练两部分组成。
实验室训练部分借助了“生理相干与自主平衡”系统来训练运动员调节心理状态的能力。此系统是一款人机互动的高科技生物反馈心理训练产品,它根据人体心率变异性及其频域特征确定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并通过调节人体自主神经系统之间的和谐与平衡,达到增强心理调节能力的目的。这一系统之中有多种游戏可以帮助训练运动员心理调节能力,我们选择了其中一款作为主要的训练工具。在与教练员商议后,决定用4次课来完成实验室部分的训练,每周1次,每次2小时。运动员每周五下午到实验室进行训练。第一次课的目的是让运动员了解什么是放松状态以及放松状态与紧张状态的差别。第二次课的目的是通过游戏训练运动员在特定的时间内达到放松状态。第三次课的目的是在有干扰的情况下,通过游戏,训练运动员在特定的时间内达到放松状态。这种干扰是通过队友在旁边大声说话,发出噪音等方式来实现的。第四次课的目的是通过游戏设置压力情境,要求运动员在特定的时间内达到放松状态。这种压力来源于男女队员之间的竞赛及对竞赛结果的物质奖励。不到实验室训练的其它时间,要求运动员在晚上临睡前自己练习。
情景模拟训练部分是在训练中通过设置压力情境来完成的。我们发现,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中不会有意识地主动使用心理技能。由于训练情境与比赛的压力情境不同,比赛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在训练时却不会出现,所以在平时训练中,运动员较少有机会练习心理技能。因此人为设置压力情境,让运动员有机会在压力情境下练习学到的心理技能非常重要。在与教练员商议后,我们决定在每周四安排一场队内测验,主要的中心领导都要参加,两名教练员充当裁判员,有专门的人播报上场次序和分数。每次测试前,教练员为每名运动员设定一个目标,并建立物质奖励机制。每名运动员根据其当前的训练水平,在测验中要达到的目标可能不同。如果达到目标则给予奖励,未达到目标则给予惩罚。训练几周后,当运动员感觉不到压力时,测验时会变换一些形式,如男队员与女队员比团体赛,赢者集体奖励,输者集体受罚。
4.3 竞赛行为程序训练
在距离决赛半年左右时,我们开始进行竞赛行为程序的训练。行为程序是指习惯化的用以应对逆境的心理策略与行为策略的组合[19]。我们先对6名运动员分别进行一对一的访谈并录音,然后根据录音资料了解每名运动员赛前和赛中的习惯化行为模式和习惯化的心理过程,再与教练员探讨,最后确定一个相对比较合适的竞赛行为程序,并要求运动员在训练中和测验中使用。竞赛行为程序包括赛前行为程序和赛中行为程序两部分。赛前行为程序包含以下内容:1、准备携带物品清单。准备一份物品清单,出发前逐项检查清单上的内容,以避免不必要的心理负担。2、决定如何做准备活动。运动员根据场地人数、上场顺序、时间等因素决定准备活动的时间和内容。3、找“感觉”。运动员在准备活动期间努力寻找到平时训练中做难度动作的“感觉”,而不考虑动作的成功与否。4、上场前调整。离上场比赛还有10多分钟左右的时间所做的心理调整,忽视消极感受,强化积极感受,把注意力指向将要到来的比赛。赛中行为程序是指运动员在做每个难度动作前要想动作要领。每个难度动作可能有多个动作要领,运动员需要想的是对他(她)来说最关键的动作要领,最多不超过两个,越简单越好。这只是一个总的原则。对于每名运动员来说,他所需要执行的赛中行为程序可能不同,因为每名运动员的难度动作可能不同,他认为最重要的动作要领也可能不同。
在每名运动员都明确了自己的竞赛行为程序后,要求他们在平时的训练、队内测验、大型测验中使用。在较为正式的测验后,笔者都会询问运动员竞赛行为程序的使用情况,有时也会与运动员相互探讨,对他(她)的行为程序进行改进。在第十一届全运会前,每名运动员都形成了自己的竞赛行为程序。
4.4 逆境应对训练
在决赛前2个月,我们开始进行逆境应对的训练。根据多年的心理学服务经验并与教练员商议后,确定了6名南拳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典型逆境:赛前紧张怎么办?第一套打好了怎么办?赛前失眠怎么办?比赛环境(场地、观众、吃住等)不适应怎么办?准备活动不能达到期望水平怎么办?比赛一开始就出现失误怎么办?我们先要求运动员自己想好怎么处理这6个逆境,并告之在一星期后的全队会议中(中心领导、教练员出席)需当众讲解如何处理这些逆境。最后根据运动员处理逆境的方式总结出相对比较合理的处理逆境的方法,并形成文字资料让运动员反复思考总结。
虽然让运动员准备了每个逆境的应对方法,但不同的运动员需要优先处理的逆境并不相同。我们在与运动员长时间相处的过程中了解到每名运动员需要优先处理的逆境。例如,对于W来说,调节赛前紧张是其需要优先处理的逆境。对于N来说,控制比赛中与比赛无关的想法是他需要优先处理的逆境,等等。准备充分的逆境应对方案固然重要,但能够切实解决每名运动员需要优先处理的逆境却更加重要。因此,针对每名运动员的核心逆境,我们都会帮助他找到适当的方法进行应对,并在平时的训练中让他反复练习。
4.5 个体心理咨询
运动员咨询一般在训练结束后,地点在实验室或运动员的寝室,没有次数的限制,通常是直到解决问题为止,咨询时没有其他人在场。教练员咨询是以一种非正式的形式进行的,主要是在训练过程中或教练员会议时进行,多数情况下是以闲聊或建议的方式达到影响教练员的目的。
5 评估
5.1 《运动表现策略量表》
《运动表现策略量表》[20]包括以下维度:注意控制、目标设置、表象、放松、活化动员、自我谈话、情绪控制、自动化。有两个分量表:竞赛策略量表和训练策略量表,各32个条目。在本研究中,根据评估的需要,选择了竞赛策略量表中的目标设置、表象、放松、自我谈话4个维度进行评估。心理技能使用情况的前、后测比较见图1。前测在服务开始时进行,后测在服务结束2个月后进行。
从图1我们看到,运动员心理技能的使用情况在四个维度上都有提高。其中表象和目标设置两个维度提高的幅度相对较少,放松和自我谈话两个维度提高的幅度相对较大。这说明在服务的过程中,运动员学会了使用心理技能并在比赛的过程中使用了心理技能。
5.2 《咨询师评估量表》(Consultant Evaluation Form,CEF)
CEF测量通过对运动员的调查来评估心理咨询工作的有效性[21],包括3个部分:第1部分评估咨询师的特征。如,能够提供清晰、可操作、具体咨询策略的能力;容易与人相处的能力;融入运动队的能力,使用10点评分。第2部分评估整个咨询的有效性。运动员需要在-5(妨碍)到+5(有帮助)不同程度之间进行选择。第3部分要求运动员写下对提高咨询有效性的建议。本研究使用了量表的第1部分和第2部分。
6名运动员第1部分的平均分为9分,第2部分的平均分为4分。这说明在本次服务中,运动员对咨询师的认可程度比较高。咨询师提供给运动员用以改善运动表现的策略和方法能够被运动员所接受。同时也说明,运动员在服务的过程中学到并使用了咨询师所提供的心理服务策略和方法并且认为服务过程是有效的。
5.3 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访谈
在服务结束2个月后,对运动员和教练员进行了半开放式访谈。访谈的核心问题只有两个。问题1是:“你认为运动心理学服务有效吗?”所有的教练员和运动员都认为本次服务是有效的。教练员的典型描述为:“我觉得每周一次的模拟比赛不但提高了运动员调节自身心理状态的能力,而且调动了他们训练的动机。”运动员的典型描述为:“我觉得学到很多(心理学知识),使用了赛中行为程序后,失误率明显降低了。”第2个问题只针对运动员:“你在训练或比赛中是否使用了服务的相关知识或技能?”“如果使用了,这些知识或技能有用吗?”所有运动员都或多或少地使用了服务的内容,并且都认为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运动表现。典型的描述为:“我一直带着您为我们准备的逆境应对方案,看了好多遍,我觉得这样做使自己对比赛充满信心。”“我在上场前就使用了您教给我们的放松技巧,我觉得挺管用的。”
5.4 成绩
在第十一届全运会武术套路南拳组的比赛中,GD省南拳组获得一枚男子南拳金牌,一枚女子南拳银牌。
6 讨论
6.1 运动心理服务模型的建立
我们认为运动心理学服务的核心就是帮助运动员建立合理的心理反应模式。所谓合理的心理反应模式是指运动员面对逆境时自动化的、有效的应对逆境的认知、行为或情绪的反应方式。没有经过训练的反应模式就像一般人面对火灾时的自发反应,而合理的模式就像消防队员面对火灾时的合理反应。这种反应的模式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掌握的。竞赛行为程序就是一种预先训练过的应对逆境的合理反应模式。不管是赛前行为程序还是赛中行为程序,或是其它任何用来应对逆境的行为程序都可以预先进行训练并让运动员掌握。南拳属于封闭式项目,其特点是操作背景稳定,运动员只需要将所训练的技能在比赛时展示出来即可。所以,运动员赛前和赛中可能遇到的典型逆境也是可以预期并进行准备的。我们通过帮助运动员掌握应对各种逆境的行为程序来建立对比赛的合理心理反应模式。
结合本次服务的经验,我们提出一个针对封闭式项目的运动心理服务模型,见图2。处于最下层的是运动心理学知识和心理技能,它是上面其它各层的基础。第二层行为程序层是对运动心理学知识和心理技能有序、系统的使用。第三层逆境应对是使用各种行为程序来应对各种逆境。最上面一层是通过练习应对各种逆境来掌握的合理心理模式。金字塔的左右两边是练习。因为心理技能是程序式技能,必须经过练习才能掌握,所以我们不但要教运动员如何使用心理技能,还要给运动员提供一个练习心理技能的环境。这一模型的特点有以下3个方面:1、注重后天的学习与训练;2、不但注重心理学知识和心理技能的学习,更注重对心理技能的练习;3、为运动心理学下队服务提示了方向。此模型在逻辑上和实证上均有不全面之处,因此暂时只作为一种理论的假设。
6.2 其它因素对运动心理学服务质量的影响
在服务过程中涉及到的一些问题难以从实证的角度进行评估,却可能会影响到整个服务的质量。1、训练动机对训练质量的影响。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与心理状态是相互影响的,而权威人物(中心主任或教练员等)对运动员是否关注,会对运动员的训练动机和训练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在服务期间有一半以上的运动员存在训练动机的问题,而且处理这类问题所花费的时间也非常多。我们解决这类问题的主要方法是使用认知-行为疗法,与运动员共同寻找非理性思维,进而改变其不合适认知。2、权威人物的期望是运动员赛前压力的重要来源之一。权威人物对运动员的期望固然能够提高运动员的训练动机,但对于即将上场比赛的运动员来说,权威人物的期望也可能会给运动员带来巨大的压力,进而影响到比赛成绩。尤其是当权威人物当面表达这种期望时,影响更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一方面从认知层面帮助运动员正确看待领导和教练员的期望,另一方面,我们在各种正式或非正式场合,以多种方式让权威人物了解:在比赛之前,他们透露给运动员的信息应该是:他们更注重比赛过程而不是比赛结果。这样更能够帮助运动员取得理想的成绩。
6.3 不足与展望
本次服务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然有许多不足之处:1. 为了让运动员有机会练习心理技能,我们使用了仪器,也设置压力情境,但所用方法仍然缺少丰富性和创新性,而且这些方法如果重复使用,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如何为运动员创造机会去练习心理技能,是研究者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2. 对运动员的影响只停留在认知层面,缺少对运动员潜意识的探索,缺少对运动员自我意识的探索。未来的研究可以在这两方面有更多的突破。3.在服务的过程中,主要使用西方的咨询理论和方法,缺少对东方传统文化和思想的探索,如何把东方的传统文化和西方的理论、方法相结合,为运动员提供更加本土化的服务是研究者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1] 贝恩渤(执笔),邱宜均,李安民,等. 对中国击剑队女子花剑运动员心理咨询与心理训练的研究.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4,(1):37-44.
[2] 马红宇,王斌. 对皮艇高级运动员的心理咨询与心理训练的研究.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4(3):67-69.
[3] 丁雪琴,潘祖猛,石杰民. 体操运动员赛前良好心理状态的形成. 中国体育科技,1994,30(9):23-27.
[4] 姒刚彦,姚家新,黄仲巨. 第12届亚运会中国帆板队心理准备与心理训练的应用研究.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5,(3):49-55.
[5] 许小冬. 为部分中国优秀运动员提供心理学服务的一般程序及基本特点.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21(4):18-20.
[6] 周成林. 备战1998年冬奥会女子自由式滑雪大赛心理攻关服务实施过程的研究. 体育科学,2000,20(2):84-87.
[7]Orlick T. Reflections on sportpsych consulting with individual and team sport athletes at summer and winter Olympic games. Sport Psychol,1989,3:358-365.
[8]Ogilvie BC,Henschen KP. The art of application of psychological enhancing principles. Henschen KP,Straub WF. Sport psychology:an analysis of athlete behavior(2nd). Longmeadow, MA:Mouvement Publications, 1995. 45-54.
[9]Poczwardowski A,Clay PS,and Keith PH. A sport psychology service delivery heuristic:building on theory and practice. Sport Psychol,1998,12:191-207.
[10]Poczwardowski A,Sherman CP,Ravizza K. Professional philosophy in the sport psychology service delivery:building on theory and practice. Sport Psychol,2004,18:445-463.
[11]Dorfman H. A ref ections on providing personal and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consulting services in professional baseball. Sport Psychol,1990,4:341-346.
[12]Heil J,Henschen K. Assessment in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 Raalte JLV,Brewer BW. Exploring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 Washington,DC: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1996. 229-255.
[13]Gordin RD,Henschen KP. Preparing the USA women’s artistic gymnastic team for the 1988 Olympics:a multimodel approach. Sport Psychol,1989,3:330-339.
[14]Gould D,Eklund RC,Jackson AS. 1988 U.S. Olympic wrestling excellence:I. mental preparation,precompetitive cognition and affect. Sport Psychol,1992,6:358-382.
[15]Halliwell W. Delivering sport psychology services to the Canadian sailing team at the 1988 summer Olympic games. Sport Psychol,1989,3:313-319.
[16]Gordon S. A mental skills training program for the western Australian state cricket team. Sport Psychol,1990,4:386-399.
[17]Vealey RS. Future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kills training. Sport Psychol,1988,2:318-336.
[18]Patrick TD,Hrycaiko DW. Effects of a mental training package on an endurance performance. Sport Psychol,1998,12:283-299.
[19]赵大亮. 封闭式项目竞赛行为程序的建立.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0,29(4):481-484.
[20]Thomas PR,Murphy S,Hardy L. Test of performance strategies:development and preliminary validation of a comprehensive measure of athletes’ psychological skills. J Sport Sci,1999,17:697-711.
[21]Partington J,Orlick T. The sport psychology consultant evaluation form. Sport Psychol,1987,1:309-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