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诚:以诗情引书兴
2011-02-23刘阳
刘阳
与现代专精一门的文人学者不同,古人的文化修养讲究诗书兼修,大诗人往往也是大书法家。诗歌与书法,是中国传统文人生命精神的双翼,诗心与墨意,承载着中国文人传统文化的精神。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冯诚先生,正是这样一个接续古人传统的诗人书法家。2010年,《人民日报》、《书法报》等媒体相继刊登采访评论这位书法家的专文,让大众了解了这应新华社江苏分社社长的男一面风采。
陆放翁诗云:“汝果要学诗,功夫在诗外。”书法亦然。冯诚可谓是有着深厚“字外功”的书法家。从事新闻工作的冯诚,还是一位诗人,他踏遍了甘肃、新疆等大西北的黄土高坡、高山大河、大漠戈壁,将长河落日、铁马冰河、阳关故垒、丝绸古道,民俗风情,尽纳胸间。深厚的西部人文积淀使他的诗歌呈现出一种壮美阳刚。
冯诚自幼对书法痴迷。少时缺墨少纸,他便以磨平的大方砖做纸,用上好的红黏土兑水作墨,苦练行草。几十年来,笔墨法帖陪伴着他辗转陇原大地、西域边疆、江蛾武汉,于繁忙的工作间隙,挥毫泼墨,博采众长,渐成自家面目。
从继承的角度来看,冯诚走的是一条“博涉多优”、师古出新之路。他说,我在书法刨作上崇尚师法古人、忠于法度而又能刨新突破,对当今书坛的偏畸怪野之风总是敬而远之。师古人方面,冯诫始终认为理论与临池不可偏废,因此,他一方面研读书法理论著作,汲取古人论书精粹,着力提升自己的理论修养和书艺境界:另一方面,他本菅取法乎上、碑帖互参的原则,大量临刁法帖,从中汲取笔法技巧、体悟用笔之道,取诸家之长为我所用。他在读帖中与古人对晤,用心体悟古人作字时的心境,进而探寻技巧背后的道。
书法之美,在于生动灵变、跌宕多姿的书法线条所营造的造型美感。这在冯诚的草书和行书怍品中有着非常鲜明的表现。在他的笔下,线条在运动中获得了生命,在笔歌墨舞问完成一系列鲜活的造型:结体敛中肆外,墨色浓淡相宜,线条刚柔相济、粗细变化映带自然,洋溢着行云流水般的韵律美感。他的书法有着一种“找手写我心”的率意与流畅,线条舒展奔放、随机生发而又台于法度,布局起伏跌宕、神韵潇洒,行笔的速度造成的飞白效果营造出了一种恣肆的运动感,而且强化了黑白对比,给人以视觉冲击。
冯诫的隶书与魏碑作品兼具汉魏碑刻的质朴浑厚与名家法帖的典雅秀逸之美,风骨其里,端庄其表。其魏碑清俊道劲,结字挺拔而又充满拙气,点画之间尽显风流:其隶书师法汉隶,得其厚重大气之美,字里行间呈现一派朴茂清正气象。
得之于造化的自然美是冯诚书法艺术的又一特色。他从苍茫厚重的黄土地以及壮丽雄浑的西部景观中汲取豪放雄健的审美因子,从江南水乡的杏花春雨、柳岸荷塘中提取空灵秀雅的美学元素,并在书法创怍中将二者“兼收并蓄”地融于笔端。因此,他的書法有了一份性灵的真、仪态的韵和刚健的势,雄秀兼具。
《市场周刊·文化产业》:冯先生是一位老新闻工作者了。谈谈您从事新闻工作最深切的感受吧。
冯诚:职业崇高,责任重大!人们常说新闻工作者“笔下有人命关天,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毁誉忠奸”!作为新华社记者,感受更为深切。心头百姓忧乐,笔底天下风云,崇高的使命时时催促着你必须搏击于时代潮头,植根于社会生活:传播真理,惩恶扬善,人民的召唤始终点燃着你的热血激情,昂扬着你的拼搏斗志!2008年8月,我在登临岳阳楼后写了一首七言小诗:“目接八百洞庭水,身临千年岳阳楼。额手始庆宠辱远,天下忧乐上心头!”诗中后两句表达的是我一贯的人生情怀,更是我从事新闻工作20多年后的天命感慨!
《市场周刊·文化产业》:我知道您工作之余一直在写诗,而且有人称您为“边塞诗人”,您自己最得意的边塞诗是哪首?
冯诚:因为从小喜欢古典诗词和当代新诗,上大学又学的是语言文学专业,所以在上大学期间就开始尝试诗歌创作并发表作品,工作后一直坚持下来。由于长期身处大西北,所写题材大多是边塞风光和民族风情。谈不上得意,有几首(组)诗比较满意一些,如《西部季节》《一组四首:春天我们放逐风沙,夏日,我们访问七月;晚秋,落下一枚果子;冬季,认识西部山岳)、《西部风景》(一组五首:黑戈壁:红草原:冰达板;醉敖包,套马杆)、《阅读天山》等。1983年冬季写的《我十八岁》可以说是我诗作中的最爱,用现在的话说这是一首典型的励志诗。这年冬甘肃省作协、甘肃青年诗歌学会和甘肃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举办了一次”爱国主义朗诵诗征稿”活动,我创作的《我十八岁》一诗,在全国近千件应征稿件中成为十首获奖作品之一,在甘肃广播电台多次播出,并在《飞天》杂志1984年第五期刊发,产生较为广泛的影响,10多年后,甘肃人民广播电台有的播音员还在一些场合朗诵起这首诗。创作这首诗时我已28岁,但诗中“我需求——像一片叶子/需求阳光和雨露/十八岁的年华/渴求知识渴求奋进/我奉献——像一支蜡烛/献出心血献出光明——青春期的到来/原本是一场/无私的奉献/壮美的牺牲……”这些慷慨诗句,在那个年代自然很受许多青年读者欢迎!
《市场周刊·文化产业》:文人应该是喜欢书法的。所以,我对冯先生也喜好书法一点都不感觉惊讶。我想知道,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学习书法的?
冯诚:1970年前后,上初中的时候。当时我的数学和语文老师都写得一手好字,这就培养起了我爱好和学习书法的浓厚兴趣。值得一提的是,我的家乡甘肃省临洮县是新石器时期马家窑文化,辛店文化发祥地,文化底蕴深厚,新中国成立前后一直号称陇上文化县,尚文习字可谓乡风民俗,有没有文化先看你字写得好不好,因此我小时候就很希望能写好毛笔字。
《市场周刊·文化产业》:您主要临习哪些范帖?您认为临帖是学习书法的捷径吗?
冯诚:临习较多的有二王颜柳行楷和《石门颂》《张迁碑》《曹全碑》《张猛龙碑》等汉隶魏碑及张旭、怀素、智永、黄庭坚、王铎等草书帖。我认为,临帖是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也是学好书法的重要捷径!不临帖就难以脱俗。学习中国书法,不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就要走很多弯路!
《市场周刊·文化产业》:冯先生拜过老师吗?您认为拜师重要吗?
冯诚:由于工作繁忙而又流动性较大等种种原因,我学习书法一直是以自己摸索为主。但我始终感到,单靠自己摸索,犹如秉烛夜行!为此,多年来,我无论辗转工作到哪里,总是广泛结交书界朋友,不放过一个耳濡目染,交流切磋的机会。1997年调新华社新疆分社工作后,业余时间经常向翁伯祥,席时珞、闵荫南几位老先生讨教,至今手头还保存着席时珞先生为我书写的魏碑体风格的楷书字帖和我的临摹稿。俗话说,学艺要拜三年师,无师自通者毕竟是少数,但拜师学艺的方式却是多种多样。
《市场周刊·文化产业》:您对眼下的书坛情况是否了解?有何看法?
冯诚: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对书坛的情况还是比较关注的。我认为当今书坛可以说创作实践异常活跃,艺术批评空前自由,史料研究相当深入,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书法艺术正处
在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机遇期。去年中国书法申遗成功,更是当今书坛一件标志性的事件,意义非常深远。用张海先生在接受您访谈时的话说,它“标志着中国书法一个崭新时代的来临”,这是何等的令人欣喜!当然也必须承认,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创新之路十分漫长,无愧于时代的扛鼎精品和书法大师还嫌稀少,而深受社会垢病的书家浮躁媚俗、过度逐追名利、作品泛商品化等问题亦非个别现象。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常常看到身边更多的书界同道特别是一些前辈书家们总是表现出那种坚守艺术净土的执着和矜持!这是十分可贵的。如果要对书坛从更高的层面来观照的话,当务之急是千千万万有志于中国书法艺术的有识之士和有关方面要更进一步担当起社会责任,站在迎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大发展大繁荣和申遗成功后新的历史起点上,用战略眼光、现代思维审视和谋划书法艺术的继承创新,下大力气扶持创作,培养新人,營造“低碳生态”,催生名家名作。惟其如此,书坛的明天才会更美好!
《市场周刊·文化产业》:您怎么看“现代书法”?
冯诚:三句话:很理解,受启发,不追求。当今社会,是价值多元的时代,也是张扬个性的时代。改革开放以来,国门打开,中西方文化理念剧烈碰撞,反叛传统,标新立异,成为时尚。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转型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社会压力和精神焦虑日益加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艺术家们千方百计运用个性化的手段释放自我,实现艺术理想,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说受启发,是因为“现代书法”的出现的确打破了传统书法艺术自身所固有的要素生态和秩序边界,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探索无论对于传承还是创新都是一面镜子。特别是随着当今社会电脑互联网的普及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载体的层出不穷,书法艺术的创作方式、审美方式、传承方式都会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在这方面,一些书法艺术家们勇于创新大胆探索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所谓不追求,是因为我的学书实践、艺术理念都与以非书法、文字画乃至行为化、游戏化等为突出特征的“现代书法”相去甚远。
《市场周刊·文化产业》:有人说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核心,冯先生怎么看这个问题?
冯诚: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字的另一种价值体现。由于文字产生的时代久远性和它特有的承载语言的工具功能,书法的历史悠久和广泛普及是其他许多艺术所不能比拟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书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确有很重要的位置,但是也不必过度强调它的核心性。就我的认识,它是不是“核心的核心”,并不是它有没有生命力、能不能进~步发展繁荣的决定因素。作为一门艺术,我们要更多地研究书法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异同,借鉴其他艺术的长处,与时俱进,开放互补,不断拓展自身的内涵与外延。这样,中国书法艺术的特殊地位将永远无可替代。
《市场周刊·文化产业》:当代书法与古代书法相比,您认为有发展吗?
冯诚:应该说是有发展的。比如最近30年间,书法热持续升温、“民间书风”蓬勃兴起、书法流派丰富多样,乃至书法艺术地位的确立、书法传播方式的革新、书法教育体系的建立,等等,诸多方面的丰富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中国书法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传统国粹,早已形成了自身特有的创作规律、物质形态、审美体系,要有突破发展是很不容易的。但是世上今人胜古人,用辩证的历史的眼光看,书法历史也是在不断螺旋式演进的,每个时代总是有每个时代的贡献。我们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要实现书法艺术的伟大复兴,也需要提振信心。
《市场周刊·文化产业》:对书法,您还有特别想说的话吗?
冯诚:我行我素地去热爱她吧!“在现代社会中,艺术家,真正的艺术家,可以说是唯一能够愉快地从事自己职业的人。”(罗丹《艺术论》语)热爱书法艺术、愉快地从事书法艺术,是多么美好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