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呼吸的建筑

2011-02-23倪同兵

市场周刊 2011年12期
关键词:文森特智能建筑联网

倪同兵

1984年,美国联合技术公司的一家子公司——联合技术建筑系统公司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市完成了一座大楼。该大楼内的空调、供水、防火防盗、供配电系统均为电脑控制,实现了自动化综合管理,除可实现舒适性、安全性的办公环境外,还具有高效、经济的特点。大楼用户还可获得语音、文字、数据等各类信息服务。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建筑——CityPlace(都市大厦)。此后,智能建筑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

当智能建筑已经能完全满足舒适和安全的需求之后,人们开始探寻更高层次的建筑理念——追求与大自然的协调。当然,这需要绿色理想与智能技术结合起来。而建筑大师们,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已经为我们献上了许多奇思妙想的杰作。卡罗·拉蒂:“人间龙宫”水建筑

想象一下,有这样一幢大楼,用水建造而成,没有门或者窗户,四周墙面由喷涌而出的水流组成,但是当你走近它的时候,它会自动开门让你进入。是不是有一点进入龙宫的感觉。

这是出现在2008年西班牙萨拉戈萨世界博览会上的一幢独特建筑。

这幢的“水墙”还是一个巨大的“显示器”,其水流来自于数千个小喷头,喷头通过由电脑控制的传感器进行开关和速射,图像和文字在水墙上清晰可见。传感器可以感应到某个不断靠近的物体,并自动拉开水幕以便让其通过。当观众从外面靠近水建筑的时候,电脑传感器会自动改变水流形状,水墙忽然出现一道门,观众穿门而入之后,传感器则会将“水门”关上。

更让人称奇的是,这栋占地5400平方英尺的“大块头”建筑可以在顷刻间消失不见,它的屋顶可以从16英尺的高处迅速降至地面,从而完成神奇的变身。其中的奥秘是大楼的顶部有一个薄薄的水层,这个水层在巨型活塞的推动下可以上下浮沉。

“近年來建筑界的一个梦想便是设计出可变形、交互式,动态的建筑。如果你利用砖等传统材料实现这一梦想,难度一定很大。”麻省理工学院可感城市研究院的卡罗拉蒂指出,这栋建筑全部采用循环水,从而提供一种蒸发冷却的效果,不需要空调来降温,如此一来,这一设计便打上了环保的烙印。即便其它建筑的墙面不能全部由水构成,但它们的未来结构应该采用“水亭”的目标,即“利用好每一个元素,不浪费一点儿资源。

约翰·哈迪:我的绿色学校之梦

如果你觉得”水建筑”技术味道太浓的话,那么让我们回归大自然,去感受一下纯天然的绿色学校。

当珠宝设计师约翰哈迪在2007年退休之后,就与妻子一起展开了一段新的人生旅程:他们在巴厘岛建造了一所绿色国际学校。孩子们来到这里不仅要学习常规课程,还需要学习如何利用竹子建造环保的房屋。让孩子们在大自然的沐浴下学习成长,这个打破传统学校概念的绿色学校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

绿色学校的设计绝对名副其实。没有墙壁的教室与大自然连通在一起,依靠自然采光,老师们在竹板上写字;微风徐徐,学生们脸上洋溢着笑容。孩子们不仅学习如何做知识的主人,还要学习去做这个世界的主人。

学校在各种实施方面到考虑以绿色为先,比如依靠水力发电,使用可循环利用塑料替换易坏的帆布屋顶,使用汽车挡风版代替写字白板等。绿色学校也逐渐带动了周边绿色产业的发展,人们建造起了绿色房屋,环保企业纷纷进驻,绿色饭店也相继开张。这一区域正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绿色社区,一个绿色典范。

文森特·卡勒博:“鲸鱼”、“蜻蜓”和“睡莲之城”

让我们再回到水的世界。比利时著名建筑设计师文森特卡勒博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生物建筑,它的名字来自“Physaliaphysalis”(僧帽水母)。

这种建筑的设计灵感来自一个主要的全球性问题:现在10亿人无法获得饮用水。这种像“鲸鱼”的建筑实际上是一个浮动的花园,在能源上完全独立。

“它将漂流于世界各地的河流之上,塞纳河、泰晤士河、伏尔加河,多瑙河、埃斯科河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它一定会受到所经过地方欢迎的,因为它能净化河水:一方面,船的外层涂以二氧化钛,通过与紫外线发生反应来净化水;另一方面,通过生物过滤来减少水污染。”他说,“它也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除了靠船身上覆盖太阳能电池板,还能借助自身的“光合作用”获得所需的能源。”

文森特·卡勒博的想象力不仅仅停留在水上,为了缓解食品运输和短缺问题,并且把消费者与生产环节联系起来,他还设计了一只大“蜻蜒”。

“蜻蜒”大厦共有132层,高600米,可容纳28种诸如水果,蔬菜,谷物,肉类和奶制品生产的不同农场。通过利用太阳能和风能,“蜻蜒”农场可以达到完全地自给自足。

文森特·卡勒博还有一个得意之作——“睡莲之城”。

电影《2012》给我们造成了深深的末日危机感,而“睡莲之城”也许能稍稍缓解你的忧虑。这种能够漂浮在海面上、完全可以实现自给自足的建筑物中,可以容纳大约5万人。“睡莲之城”的中部有一个能够收集并净化雨水的湖,三座形态各异的假山还可供人观赏,而动力则来自于一系列可再生能源,假山上面设置一些太阳能电池板,能够将太阳的辐射能量转化为电能。此外,风力涡轮机以及能够将潮汐产生的动力转化为电能的发电站同样可以为这个“理想城”提供动力。根据设想,“睡莲之城”完全能够实现“零排放”,因为所有的二氧化碳及其他废弃物都可以实现再循环。

“这是一座两栖城,城中没有任何马路或车辆,我们想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一些国家花费数十亿英镑扩建海滩,加固堤坝,但是‘睡莲之城实际上是应对水平面上升的终极解决方案。我认为如何安置因气候变化而失去家园的数百万人将是21世纪的最大挑战之一。”谈起自己的这一杰作,文森特·卡勒博很是得意。

文森特。卡勒博的这些设计都还停留在蓝图上,但是自给自足的建筑设计理念一定会在未来大放光彩。

绿色植物建筑

我们一直说,城市是水泥钢筋丛林。试想一下,如果让这些水泥钢筋披上用绿色植物做成的衣服,是不是看起来就像真的丛林了。

绿色植物建筑似乎让这一梦想得到了实现。这种建筑就是植物建筑师们运用嫁接、修剪等园林工艺,利用天然植物巧妙地建成了别具一格,魅力无穷的住宅、凉亭,电话亭等植物建筑,还兼具树木本身的特殊功能,如美化环境、阻挡风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一位法国建筑师指出,城市建筑物表面只需要有5%为绿色植物所覆盖,就能净化空气,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目前,这种想法已经开始实践,下面就是两个经典的生物建筑案例。

著名时装品牌安·迪穆拉米斯特位于首尔的店铺是一幢典型的生物建筑,它的正面和部分屋顶全被植物覆盖,连楼梯都覆满青苔,而其他三面则被竹子形成的树篱包围。它的设计理念是在高密度的城市住宅区中尽可能多地引入绿色,模糊自然和人工、室内和室外的概念。这栋植物建筑最大限度地结合了自然野趣,建筑的屋顶和墙壁上统一栽种着绿色植物,并且与落地窗框架无缝连接,形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建筑

位于法国巴黎的凯布朗利博物馆是设计师PatrickBlanc的

杰作。它的南侧达8600m2的墙面全部覆盖着植物。植物种类达170余种,应四季而变化。这一景色在繁忙的市中心犹如一种骄傲的象征,每个到博物馆游览的人都不禁为之赞叹。这个巨型的“壁画”,主体结构厚度仅5cm多一点,是现有垂直绿化技术所能达到的极限。

走进生活的绿色智能建筑

也许前面说的这几种建筑,你会觉得很遥远,下面我们来看看即将走入我们家庭生活的绿色智能建筑。

要说绿色智能建筑,我们还得从“物联网”谈起。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TheInternetofthings”。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既然是要把物体与物体之间联系起来,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这些物体必须是智能的。2010年1月21日,海尔发布了世界上首台“物联网冰箱”。与目前市场上的普通冰箱相比,海尔“物联网冰箱”不仅可以储存食物,而且可以通过与网络连接,对食品进行管理。譬如,它知曉储存其中的食物的保质期,食物特征,产地等信息,并会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消费者,让消费者对冰箱里的食品做出必要的反应。同时,海尔“物联网冰箱”还能与超市相连,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知道超市货架上的商品信息,而且能够根据主人放入及去除冰箱内食物的习惯,制定合理的膳食方案,给消费者提供健康、营养的生活方案,并因此给消费者的生活带来全新的享受与体验。

住宅,本质上来说,也是一种物品。如果让住宅也智能起来,融入物联网,那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当你走进房间的时候,住宅的智能装置马上就能测出你的体温、血压等各项生理指标,然后发出指令,让空调开启到适当的温度,并随着你体温的变化随时调节。当然,这需要在你的身上安装一个感应器。

这种感应器也可以安装在水管上,防止你忘记关掉水龙头;可以安装在煤气管道上,防止你忘掉关闭煤气阀门……这些都是直接节约能源的方式。另外,还通过其他复杂的智能综合管理系统,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总之,可以让物体自己去管理物体,让物体自己开口说话,让我们与物体交流。

“不过,物联网最近被高度关注,还是因为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以后,在他和工商领袖举行的圆桌会议上,‘智慧地球的概念被提出,美国要形成智慧型极处设施,‘物联网被美国人认为是振兴经济、确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奥巴马政府对此给予积极回应。”南京邮电大学教授杨震这样描述“物联网”的重要性。

绿色智能建筑是构建“智慧地球”的基本单元,许多行业如智能交通、市政管理、应急指挥、安防消防,环保监测等业务中,智能建筑都是其“物联”的基本单元。目前,国内的华为已经开始从事智能建筑业务。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能够享受绿色智能建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捷。

猜你喜欢

文森特智能建筑联网
“身联网”等五则
艺术空间·盛开的小梨树
义务保洁40年阿根廷老人悼念亡妻
风口之上,车联网系统将是“另一个”手机系统?
雷电防护技术在智能建筑的探讨
中国移动物联网连接规模超6000万
智能建筑发展出现的问题和措施分析
试论智能建筑设计中的问题
锃光的头,瓦亮的友
智能建筑项目管理成本控制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