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思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011-02-21□李杰
□李 杰
高职生思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李 杰
针对我国高职院校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思想观念和工作方面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完善高职院校的办学制度环境、加强校企合作教育等改进措施,以促进高职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随着国际国内环境因素的变化,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又面临重大挑战。只有适应形势变化不断创新与发展,才能提高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和动力。
一、当前高职院校还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一)缺乏对高职教育的战略思维,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信心不足。相对于当今世界,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是由中专学校直接升格而成,孕育、准备过程明显不足,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或多或少带有中专时的烙印。旧的模式不仅教育方式和方法落后,而且不重视相关课程的设置。随着新形势对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维,构建与当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纵观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的这些年头,至今当前社会中还存在这样的观点,认为普通院校的教育是头等,而高职院校的教育是次等,只有考不上去的学生才屈就高职院校。总觉得高职矮人半截拿不出手,对高职教育缺乏自信,缺乏战略思维,认识模糊,认为自己培养的无非就是普通工人。由此而导致在工作中片面强调高职的职业技能培养特色,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清,缺乏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片面强调技能培养、忽视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现象屡见不鲜。
(二)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解、重视不够。对中央16号文件没有全面理解没有深刻领会,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战略性和紧迫性认识不清,还抱着那种“思想政治教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的陈腐、危险的思想。仍然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看成是某个部门或某几个部门的事,或者是党、团、学生会等组织的事,没有深刻认识到这项工作的主线是始终贯穿在教学管理、学习生活、服务保障之中。而且在不少专业院系中还存在着类此“专业学习比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成才比成人重要”的片面思想。
(三)“三进”实效性不足。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必须进一步优化、强化。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整个辅导员队伍的整体水平、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指导教育经验、工作方式方法、工作创新能力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首先是思想观念方面的问题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的活力有了明显提升。但由于长期以来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短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远期效果重视不够,加上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的加剧,重职业技术技能轻素质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的倾向逐渐暴露。而职业教育长期以来又置身于精英教育的阴影之下,其各方面受到的“不合理”待遇可想而知。其实,新时期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这是由我国国情、由大学生自身的思想实际所决定的。众所周知,刚刚从“全力以赴迎高考”中解脱出来的高职学生,面临的是五彩缤纷的信息时代,在各种各样的信息面前难免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他们涉世未深,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国内外多样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如何做出判断、取舍,这些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时地教育引导提供帮助。特别是在新形势下对他们面临的诸如学习、就业、交友和心理等现实问题,都需要有针对性的疏导、帮助以适应社会。而我们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还缺乏深入调查研究,不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工作中常常出现无的放矢的情况。
(二)工作方面的原因
首先,政府、高校对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素质教育落实不到位。1995年教育部就提出了开展素质教育,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也都有这方面的要求。1998年8月,在高等教育法中明确规定了思想品德教育是高等学校的重要活动内容。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就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出决定。2003年,教育部在开展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把素质教育列为一项重要检测评估内容。但是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有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就没有关于素质教育方面的内容,即使有也只是轻描淡写若有若无,人才培养与素质教育被人为地割裂开来,文化知识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相距甚远。在实际工作中没有真正体现出政治素质的首要性,必将导致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工作的滑坡。
其次,高职的党、团、协会组织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党、团教育工作往往缺乏连贯性,与日常学习、生活结合不密切,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结合不舒畅。在日常教育培养工作中,往往重程序轻实效,细致的思想教育、引导少;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中重手续轻内容,对学生身心了解关心不够;组织集体学习活动重场面轻塑造,素质培育心智启发少;一些教学系部的党组织在党员发展过程中没按程序要求办事,片面强调学生党员队伍的数量而忽视质量把关,这无疑降低了党组织的威信,也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局面和实效性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再次,辅导员队伍工作跟不上思想政治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我们的辅导员对学生缺乏深入细致的了解,工作方式方法大多停留于表面,对国家政策、学校规定和要求掌握不精。对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生活、学习、思想的影响缺乏分析研究,对学生的思想动态缺乏分析和把握。另一方面是在学生的具体管理工作中还存在此起彼伏的问题,集中表现为点到为止而深度不够,以及表面上的顾全大局实则无的放矢针对性不强。
最后,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三进”工作绩效不佳。首先是教育队伍对理论的把握深度不够,对理论体系的把握比较空泛,还没能做到既能深刻理解又能准确诠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精髓,尤其是对理论的重大战略作用和深刻指导意义缺乏普遍而精准的理解和把握;二是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普遍趋于保守传统,主要还是依赖课堂灌输模式,探索创新明显不足,基本上还是从理论到理论,语言呆板不通俗欠生动,理论联系实际略显生涩不畅,课堂上欠缺理论的光芒和现实的超越,不能从整体上解释学生面临的困惑。
三、加强和改进的主要措施
(一)完善高职院校的办学制度环境,重塑高职教育的形象、地位。笔者认为,我们强调、重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关键是强调、重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既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支点,它调节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环节中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事的关系,也规范、引导着环境中人的行为。完善的制度保障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环境建设,首先体现于高职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方面,并以它为标准来指导制度的建设。其次还需要制定与高等教育发展目标和高职学生培养目标相一致的规章制度,控制并促进着环境中的人的思想和行为,使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然而,认为普通教育是一流教育,职业教育是“二流”教育的错误看法在当下中国社会还相当盛行。要扭转这种对于高职教育和高职院校来说非常不利的、而且是由来已久的局面,除了高职教育战线同舟共济奋力拼搏自我救赎之外,高职院校的办学制度软环境非常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比如相关的资金保障渠道、办学自主权等方面,必须有制度安排作保障,尽量缩小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尤其是重点院校的“贫富差距”,凸显高职教育的应有位置和高度,给高职教育以更为正确的合理的较高的社会定位,从源头上尽可能排除那些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不利影响的传统社会评价。其次,厘清我们高职教育工作者自己对高职教育的认识,要牢牢占领为国家为社会为民族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战略高度,埋头苦干夯实高职教育的基础,以身作则,诠释高职院校担负的培养德才兼备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社会责任,坚定信念,完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任务。
(二)认定方向,服务学生,以人为本。胡锦涛同志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高职生,因此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很好体现以学生为本。因此,高职院校党委必须加强领导,将以人为本原则落到实处,真正体现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组织、督促、检查职能和作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并强化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发挥以人为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指导地位和作用,结合各自院校具体情况将其列入议事日程专门部署,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教各部门齐抓共管,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校园媒体、专题讲座、交流研讨等有效方式,使广大师生真正领会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内涵和基本要求,自觉树立用以人为本思想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迫切性,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从观念意识、实际内容、具体方法等方面全面改进本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校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真正使以人为本思想深入人心落到实处发挥实效。因此,作为正在发展中的高职院校,必须明确服务学生是方向,以人为本是基点更是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制高点。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部意义就在于为学生服务,服务其学习,服务其生活,服务其心理健康,一句话,服务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总体目标。因此,新时期我们首先要牢固树立服务学生的观念。其次要把服务落到实处,既体现在关心其冷暖疾苦、倾听其利益诉求上;又要体现在关心其学习、生活的每一个具体问题上;还要体现在指导、帮助其处理好成长过程中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和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事情上,以不断满足大学生在学习、生活、课余活动等方面的合理需求。总之,服务学生要体现在急学生之所急,帮学生之所需,解学生之所难,真正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上,帮助其成长成才。[1]
(三)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一是要根据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实事求是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动态化,任何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并不断接受着实践的检验,只有将理论不断运用于实践,才能进一步修正并提高理论本身,使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做到学以致用。二是,要树立课堂的开放意识。要尽量淡化说教印象,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有效地引发其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三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科学文化知识学习,提升理论素养,打好工作基础;加强培训,不定期举办学生管理工作研讨培训班,掌握管理方面政策要求和制度,交流总结工作经验,提高业务素质;改善辅导员队伍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优化辅导员队伍;了解和掌握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创新日常思想教育方式方法;加强考核,表彰奖励优秀辅导员。[2]
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渗透于专业课教学当中。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实际工作中专业课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相比于专职思政教育教师具备一定先天优势。首先,专业课教师队伍整体比专职思政队伍阵容强大、强势得多,这就是专业课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天优越条件,其潜力必须要充分挖掘。而且专业课教师所在各自的专业上与学生具备更多的共同语言,更容易产生共鸣,专业课教师更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而且在现实中学生也更愿意与专业课教师沟通、学习,这就为专业课教师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而且隐蔽性更强。因此,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队伍一定要具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意识。一方面不断加强自身的社会主义道德修养和政治理论学习,一方面认真钻研本职工作,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还要自觉地探索专业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共通之处,使两者在同一过程中有机地融合起来。这就要求我们的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课教师之间要默契配合,相互之间要更多地交流信息、共享资源、优势互补,共同探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四)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众所周知,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对促进大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增长知识、奉献社会,锻炼能力、培养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要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机制,完善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划定学时学分,保证必要的经费,以此鼓励、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到工作、生活一线去,到工农群众中去。由此进一步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教学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促进、与勤工俭学相呼应、与择业就业相对接的管理体制机制,突出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培养高职生的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另外,充分利用暑寒假,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调查、劳动生产、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等活动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使高职生在实践活动中受启发受教育得长进,增强社会责任感。
(五)确保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特别强调,我们要主动占领思想政治教育新网络阵地,全面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利用网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要运用行政、技术、法律手段加强网络的管理,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互联网等信息媒体的快速发展,给大学生的学习和获得信息开辟了新的渠道,上网已成为高职学生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但由于互联网上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不相符的非主流的思想、内容较多,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学生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观的形成,给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非传统的严峻的冲击和影响。面临新的“技术性”挑战,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跟上网络时代的发展潮流,顺流而上,运筹帷幄,积极抢占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因势利导,开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六)利用校企合作的契机,充分挖掘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高职院校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这个办学方向,这自然也就决定了高职院校与相关企业的联系愈加密切。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企业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有别于传统的独特的新颖的真实的资源优势,尤其是一些现代化装备程度较高的企业,是高职院校对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和渠道。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企业的文化理念、竞争意识、团队精神等方面的素材影响和教育学生,同时企业严格规范的管理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具有明显促进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正与企业开展 “订单”培养实用人才的合作办学模式,为充分发挥企业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积极而又不可代替的作用,学校可以主动与企业协商,在“订单”培养协议书中增加合作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并将这些企业纳入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的范围,使校企联合育人的模式经常化、制度化。[3]
[1]梁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6-2).
[2]周国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分析及其对策[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2-9).
[3]张传庚.构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初探[J].职业与教育 2009,6(18).
李杰(1974-),男,广西都安人,硕士研究生,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G715
A
1001-7518(2011)02-0068-03
责任编辑谢荣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