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李白诗歌看唐诗中数字的模糊性及其翻译

2011-02-21夏兴宜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模糊性许渊冲唐诗

夏兴宜

(荆楚理工学院,湖北荆门 448000)

一、引言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特点之一。早在20世纪五十年代模糊语在语言学领域的作用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后来美国人类学家E.Sapir、德国E.Cassirer及我国的赵元任先生曾先后对语言的模糊性提出过自己的见解。模糊语的存在是作者用有限的手法表达无限的意象及难以言传的情感的需要,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和发挥的空间。

唐诗中的模糊数字分为两类:一种是词语本身的语义模糊;另一种是数字本身具有确切的概念,而在唐诗中表示的是模糊数量。[1]唐诗中的模糊数字翻译一直是译者面对的难题。为了探索唐诗中模糊数字的翻译中存在的普遍规律,本文将以诗人李白的名作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唐诗中模糊数字的妙用和不同译者的译本的对比研究,归纳总结较为适用的翻译策略。

二、模糊数字在唐诗中的运用

从诗歌角度来看,数字是没有美感的,但模糊数字在唐诗中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不会让读者感到困惑,还优化了诗歌的意境,增添了其韵味,给读者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

1.模糊数字在唐诗中可形成夸张、对比等修辞效果,使诗歌更显意境深远、生动形象。伍铁平认为“模糊是修辞常用的手段。”[2]唐诗中修辞手法的使用频率较高,从而表现出鲜明的汉文化特征。如李白的《结袜子》中“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采用了对举法,生命虽如泰山之重,但因感激君子的重恩而不惜将以命相效,把生命视为像鸿毛一样轻,由极重变为至轻。

2.模糊数字可帮助诗人抒发情感。诗人李白就特别擅长用模糊数字来表达个人感情。《将进酒》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模糊数字“千金”表达了作者坚信自己的才华必会得到重用,从貌似消极的表象中显露出作者怀才不遇又渴望被重用的积极态度。

三、唐诗中模糊数字的翻译策略

诗歌中的数字翻译是译者面对的难点之一,做好模糊数字翻译更是难上加难。中英文诗歌特点的差异及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等因素使原作和译文之间很难实现完全对等,但译者可以充分运用语言的模糊性达到动态对等。具体可以采用以下翻译策略:

1.直译法。所谓直译就是译者将原作中的模糊数字对等翻译。虽然中英文表达方式有很大差异,但也有相似的修辞表达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大胆采用直译法。如: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夜宿山寺》)

龚景浩译:Its tower is one hundred feet high.

海外逸士译:The towering building, a hundred ells high.

这里的“百尺”是虚指,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山寺的高耸。龚译将“百尺”直译成“one hundred feet”,这种译法可能乍一看会认为没有和原作中的“尺”对等,因为汉语中的“一尺”等于1/3米,而英语中的1 feet约等于12英寸。其实 Joanna Channell 曾指出:约整数可以用来夸大所言及的数量。[3]所以,“one hundred feet”正是对山寺高耸入云的夸张描写,译语使读者既可充分想象星光灿烂的夜空、屹立山巅的寺庙的场景,又能欣赏到中国诗歌的意境之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意译法。即译者通过转换形式将数字所代表的模糊概念或隐含意义表达出来。由于中外读者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可能存在偏差,故意译法是处理唐诗中模糊数字翻译的比较常见的方法。

2.1 替换数字

有些数字在中国文化里具有深厚的文化蕴涵,而在英语国家文化中却可能是空白,若直译会导致原作中的文化流失,在这种情况下可考虑将其替换,并用其他表达方式填补意义缺失。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朱纯深译:As for money, it scatters and gathers as money should.

许渊冲译:A thousand gold coins spent, more will turn up again.

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百”、“千”、“万”等都可形容数量之大,指的是模糊概念。“千金”在此诗中指代“大量的钱财”,也是泛泛的概念。许译直译为“a thousand gold”,而朱译将“千”替换为“as for money”,把原作中的隐含义表达出来了。

2.2 省略数字

唐诗中有些数字若是直译可能会由于“文化空白”引起歧义,这时可根据上下文语境和文化背景等情况考虑将这些数字省译。如: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李白《听蜀僧浚弹琴》)

许渊冲译:He sweeps his fingers o’er its strings,

I hear the wind through pine-trees sough.

译文二:Plucking the strings, he played for me.

I heard murmuring pines in many valleys.

这首诗是写作者听蜀地一位和尚弹琴,原作将和尚一挥手弹出的琴声形容成万壑松声,联想到深山大谷,无疑是夸张的描述,“一”和“万”形成强烈的对比,足以让读者感受到闻琴声犹如置身于大自然的宏伟声响之中。译文二将模糊数字“一”、“万”省略不译,改用“many”;而许译则用“wind from pine-trees sough”表达“万壑松声”,省译了汉语数字“万”和“一”,其翻译手法更灵活,译文更形象,符合英文表达习惯。

四、小结

我们认为,唐诗中模糊数字的可译性与可接受性是相对的、动态的。为保留原诗词的模糊美,译者应视具体情况采用具体的翻译方法,尽可能地保留和传达原诗词中模糊数字产生的效果,实现传递原作中形象和意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华.模糊语言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体现及英译[J].宜春学院学报,2011,(1).

[2]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Channell Joanna. Vague Languag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Education Press, 2000.

[4]高民 等.汉英双讲中国古诗100首[M].大连:大连出版社,2003.

[5]许渊冲.汉英对照唐诗三百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模糊性许渊冲唐诗
诗译英法唯一人:许渊冲
许渊冲英译杜甫诗歌中的译者声音及其文化认同
摔得挺美
模糊性程度和模糊性厌恶对中国股市的影响研究
唐诗写柳之妙
春夜讲唐诗记
我国传统色名的模糊性
唐诗里的日与月之争
“第三届许渊冲翻译大赛”英译汉原文
唐诗赏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