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厌学之归因论

2011-02-21李康耀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课堂教育教师

李康耀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师范学校,湖南道县 425300)

一、问题提出

无论是平时与教师们闲聊,还是在有关教育的会议及教育著述中,我们很轻易就可以听到或看到教师埋怨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课堂纪律差等言辞或文字。不少学生也因此天天或是隔三差五遭到教师的体罚或漫骂等:轻者或被罚站马步,或被罚做俯卧撑,或被罚没完没了地抄写作业,或被罚围着操场跑圈圈,或被罚提着戳斗、拿着扫帚半天或整天在校园里检拾垃圾……重者遭拳打脚踢,有被逼得离家出走的,有被打残废的,有被打得头破血流的,有被折磨得自杀的,有被打死了的……这是当下教师惯用的制裁学生的“高招”。久而久之,不少学生不仅丧失了学习兴趣,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而且还滋生出敌视社会,仇视教育的心理,走向了或杀人或抢劫或自杀的道路,成为危害社会、制造家庭痛苦和灾难的群体。这些教师不仅不从主观上找原因,反而要么把责任全部推给学生,要么怪罪这个社会,说是这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制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这个社会的不良风气腐蚀了学生的思想与灵魂,引发了“读书无用”的思想,等等。笔者认为,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能力与水平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与人生理想的重要因素。这些教师始终没有对诸如“学生为什么厌学?”、“学生厌学,完全是学生的错吗?”、“师生(包括家长与教师)关系为什么日趋紧张?”等问题认真分析和思考,没有对这些问题进行科学归因。尽管每次教育改革都有诸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减负”、“实施快乐教学法”和“提倡人本主义教育”等美丽的口号和文字,但最终都“一阵风”似的一吹而过,根本问题始终没得到解决,学生仍然是知识的容器,仍然在痛苦中学习。笔者认为,这是导致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步履艰难、效果难以凸显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问题已经到了非研究和解决不可的地步。

二、问题寻根

学生厌学,完全是学生的错吗?教师是不是没有一点责任?学生厌学,主要问题出在哪?主要责任人是谁?如何解决这一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问题?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看法和意见。

一是教师职业道德缺失,平时缺乏学习(指向书报、网络和同行学),不思考和研究教育,得过且过,昏昏噩噩,教育观念严重落伍,专业基本功一天不如一天。二是死死抱着“知识万能”的传统观念不放手。一位小学教师在学生的答卷上这样批示:“知识就是生命,你珍惜知识了吗?”这位作为教师系列的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言辞”,令人感到寒心和不可思议。他把人的综合素质(身心发展素质)削减得仅剩下“知识”了,“知识”成了学生的“生命”和“宝贝”。在这种教师教育下的学生,一定是成天挣扎于“题海战术”和“偏题、怪题”之中的,成天纠缠于痛苦与紧张之中的。三是师心被金钱和名利扭曲,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在或搞有偿家教或经商或从事与书商联手榨取学生资料费的非法活动或沉溺于“股海”和“彩海”中。四是平时舍不得花“本钱”(投入自学、教育教学研究、备课与相互听课等的时间和精力),但又想期末或年终时捞一顶“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帽子,于是就绞尽脑汁找捷径、不择手段想怪招,因此就出现了在每次的全县(市)期末统考前夕给学生秘售“舞弊真经”(如:如何偷看教材和前后左右同学的答卷、如何准备舞弊资料等)的现象。有位小学教师在给学生秘售完“舞弊真经”之后,还特意补充一句:“我小时候就是这样搞舞弊的!”以示搞舞弊的效果和重要意义。五是课前投入的时间、精力、智慧不够,没有做到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如:(1)没有对教学内容彻底内化,要么自己似懂非懂,要么只自己了解,但不知道运用什么方法、通过哪些途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等;(2)既没有厘清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也没有对重点和难点问题的突破路径及最佳路径的确定的深入研究,更没有将抽象问题具体化、生活化、浅显化等;(3)没有进行师生情况分析、相关资料和信息的收集处理、教具和教学媒体的准备、教学过程的科学设计等。六是一个学期难以亲自批改一两次作业,将批改作业的任务交给学习委员或小组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如:学习能力与兴趣、知识掌握情况等)、文化功底、自己的教学效果等一无所知。七是一个腔调讲到底,语言既不形象又不生动,表情与动作也缺乏感染力,有的还令人恐怖。鉴于上述原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要么照本宣科,要么东扯葫芦西扯瓜,导致学生普遍感到教学内容艰涩难懂、学习活动味如嚼蜡和课堂气氛沉闷等。八是教师独霸课堂,一节课教师讲到底,最终是教师的嗓子讲哑了,学生的耳朵听苦了,但学生一无所获。学生唯一获得的是对课堂的畏惧,对教师的反感,对知识的厌恶,对自我的鄙视,对生活的无趣。

试问: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能有兴趣吗?学生学习没兴趣,是学生的错吗?可以这么说,学生厌学,是教师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和专业基本功、在课前没下足备课的工夫等原因导致的,是教师把学生推向了厌学、厌世和恨世的道路。

三、问题解决

要想使我国的莘莘学子都能对学习充满兴趣,长大后个个都能朝气蓬勃、积极健康地工作和生活,必须认真抓实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国家要加快建立学习型社会制度的步伐,在全国范围内大兴学习之风。“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教师学习”正在成为国际上教师认知研究和教师教育实践一个前沿性课题。从外源走向内生是教师学习方式的重要变革,对于提升教师学习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改善教师生存状态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学习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为此,笔者认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建立健全教师学习考评制度,各级各类学校要制定具体明确的教师学习方案和计划,加大奖罚力度,用制度或法规来促使教师发愤学习,挤时间学习,使每个教师都成为学习型教师,使所有教师都能在书报(网络)里和同行中获得教育教学经验及教育智慧,感染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崇高的教育情怀,达到更新知识结构、提升专业素养、陶冶专业情操、促进专业发展的目的,这是变沉闷的课堂为学生的乐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可是,“教师学习倦怠是当前教师面临的一个客观状态,这一现象已严重阻碍了教师专业发展和生存质量的提升”。可以说,一个不爱好学习的教师,一定是一个不热爱教育,不喜欢学生,缺乏吃苦耐劳品质和奉献精神的教师。坚持不懈地学习,是一个合格的抑或优秀的教师必备的品质,是一个教师圆满完成党和国家交予的神圣使命的基础性工作。因为无论是科学的教育思想观念,还是知识经验,及其教育智慧等,无一不是通过学习和实践得来的。一个不爱好学习的教师,无论是教育思想和观念,还是专业知识及技能等,一定是与时代的要求相去甚远、与学生的思想情感不合拍的,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注定是不受学生欢迎的,效果一定是不理想的,有时可能是负面的,甚至是反动的,至少也是好心做坏事,之所以孔子要求教师“学而不厌”。

(二)教师要打破传统的那些不科学、不人道的教育教学模式,改变课堂教学方法,争做科研型教师和教育改革家。李镇西老师说:“通常情况下,我们无法改变统编教材,无法改变考试制度,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教师的素质,更不可能改变生源状况,剩下的就是课堂教学方式——这是我们唯一能改变的。课堂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确保学生全面发展的主阵地、主渠道。因此,教师必须把教师主宰的课堂变为师生共同的课堂,更多的是学生的课堂,使课堂多些学生的欢声笑语,多些学生的质疑与研讨,少点教师的语言和“越俎代庖”。一位现代作家则认为,什么是大师,大师就是那些下最深工夫研究,用最浅显、最简洁的语言表达研究成果的人。教师的语言务必遵循“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原则,教师要学会珍惜自己的语言,会珍惜自己的语言,是一个合格教师抑或优秀教师的重要特征之一;教师一定要敢放手,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深知学生人人都有希望获得成功和夸奖的心理;教师要勇于质疑自己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及方法手段,要敢革自己的命——错误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过时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不道德和不负责任的懒惰(不学习、不研究教育和课堂等)与随意;教师要勇于变革,不怕麻烦和阻力,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要相信自己。固步自封、按部就班、墨守陈规、亦步亦趋,教育就没有进步,没有希望,就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必须打破过去那套不科学的、阻碍教育改革前进步伐的评价机制,如人人皆知的以考试成绩来评判学生优劣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高低的做法,避免教师戴着镣铐跳舞,便于教师进行个性化教学,充分施展自己的智慧和才华,使学生获得愉快的课堂,快乐的生活。

(四)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否生动有趣,学生是否学得轻松愉快等内容纳入考评教师的指标中去,以教师相互听课、学生评教、家长意见反馈等材料和数据为依据,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和方法手段等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最终对照指标,严格奖惩。笔者在之前的一些教育著述中已经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任何使人不愉快的教育,都不能算真正的教育,亦即不能算‘真教育’,只能算‘伪教育’或‘暴行’。”师生什么时候在教育的世界里变得“轻松”了,“愉快”了,什么时候的教育就是“真教育”了,就是科学的教育了。

(五)国家要建立健全教师职业行为的监管、惩处制度,完善教师管理法规,进一步将教师的职业行为具体化、规范化,使教师更加明确自己在从业行为过程中需要规避和防范的职业行为及风险。教育主管部门要广开渠道,收集并严肃查处教师从业过程中出现的失范问题,促使教师不断反思和审查自己每一天中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科学,是否合情合理,是否有损于一个教师的形象,努力使自己成为反思型教师,防止教师从教过程中失范言行的出现,达到教师严肃、科学和规范地从教的目标,避免教师有意或无意的伤害学生,使学生获得愉快的身心享受。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厌学问题,除了上面谈的一些方法之外,还有就是党和国家必须从科教兴国战略的高度来重视这个问题,深刻认识其危害性,狠抓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使每个教师都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现代教育思想及观念、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技能等,以此推动教育改革向前发展,实现学生“好学”“乐学”的目标,使教育真正步入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周一贯. 简朴清新,于式语文流派的常情品格[J].人民教育,2010,(23):49.

[2]中国网络电视台. 中央领导谈读书学习[DB/OL].http://news.cntv.cn/20110507/101634.shtml.

[3]孙德芳. 从外源到内生:教师学习方式的改变[J].人民教育,2010,(19):24.

[4]李镇西. 它的改变无非是遵循常识[N].中国教师报,2011-05-18(6).

[5]李康耀. “真教育”还是“伪教育”[N].现代教育报,2009-05-11(2).

猜你喜欢

课堂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甜蜜的烘焙课堂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