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背景下中职课堂教学的问题和对策
2011-02-21陈贵方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太仓215400
陈贵方(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 太仓 215400)
课程改革背景下中职课堂教学的问题和对策
陈贵方
(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 太仓 215400)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在中职教学中仍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如何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仍是提高中职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目前,中职学校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文章总结了目前中职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对策。
中职;课堂教学;问题;课改;对策
在当前中职学校的课程改革中,强调工学结合,强调工作过程导向,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新课改理念并没有完全转化为教师的自觉教学行为,不少教师只停留在认识层面,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现象并不少见。在新课改背景下,只有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把打造高效课堂作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在实践中改善教师的观念和行为,课程改革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中职课堂教学常见问题
(一)教学水平和能力问题
基本功缺失 中职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目前,中职学校仍有少数教师教学基本功不扎实,或板书凌乱,用幻灯片完全代替板书,没有发挥板书应有的作用;或言语表达不标准,学生听不懂、听不清;或绘图能力差,横不平、竖不直,不能给学生美的感受;或教态随意,没有教师的气质,缺乏严肃性。这些情况在新教师中表现尤为突出。
知识技能不足 专业知识在不断更新,加工技术在不断进步,而有的教师对新知识没有理解透彻,在课堂教学中错误较多;有的教师对新技术掌握不到位,动作演示不规范,误导了学生;有的专业课教师文化底蕴不足,讲课单调乏味,缺乏美感。上述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教师的知识能力不足。
讲课讲书混淆 许多教师不清楚什么是教学,不知道哪些内容要重点详细讲,哪些内容应该点到为止,以及哪些内容不需要讲。索性将教材的内容全盘搬到黑板,再将黑板的内容搬到作业和试卷上去,学生只能获得肤浅的、表层的书本知识。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心中没有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不清楚,对课程内容把握不到位。
(二)教学组织和形式问题
课堂教学缺乏“主导”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殊不知失去有效的“主导”,“自主”往往变成“自流”。有的分组教学有形式而无实质,为了分组而分组;有的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代替教学,学生放任自流;有的教师安排学生看书,却缺乏有效指导和具体要求,没有检查也没有反馈,由学生一看到底,学生睡觉、玩手机游戏、闲聊等现象普遍,课堂秩序混乱;有的教师上实践课,作一个简单的操作示范,让学生随意练习,往往一练就是半天,没有具体要求,没有及时评价考核,实际上就是“放羊”。
教学活动不合理 有的教师教学从头至尾都是空洞的讲解,缺少情境创设和实物演示。有的课堂教学虽有实物演示,却只有教师操作,没有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课堂成为教师表演的舞台。有的课堂活动过多,学生很忙碌,但这只是表面上的气氛活跃,实际上是一种低效或无价值的活动,只能使学生的思维停留在低级的水平上,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
课型选择不合适 中职课堂教学有多种课型,常用的有理论型、实训型、理论实践一体型等。现在的主要的问题是,很多教师追求时尚,将大部分课程都上成了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甚至《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等专业基础理论课也不例外。很多教师简单地认为把学生带到车间看了一圈就是“理实一体”,课堂没有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没有达到螺旋上升的效果,实质上还是传统课,收效甚微。
(三)教学结构与内容问题
课堂结构不完整 无论是传统的理论课还是现在流行的项目课程,每一节课也应该是一个微型的结构序列,有一个完整的结构,有课题引入、新课展开、小结评价。但有的教师的课堂没有整体设计,有的没有引入,开门见山,没有把新授知识与学生已有的认知联系起来;有的没有总结评价,学生无法进行自我检测,不知道学习效果如何。
教学内容不具体 有些教师违背中职学生的特点教学,习惯讲一些概念、公式、数据等抽象内容,从一般原理到一般原理,始终强调“是什么”、“为什么”,没有体现“怎么做”、“怎样做更好”,与实际应用不相干,理论实践脱节。其结果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云里雾里;学生听得单调乏味,稀里糊涂。
教学容量不适宜 中职课改强调知识“适度,够用”。很多教师难以把握这个原则,有的内容看似简单,比如《机械制图》的截交线部分,教师按课本内容讲,一节课就讲完了,学生学会了没有呢?不可能学会。这堂课须拆成几堂课,拓展很多知识才能完成。还有的内容可以不讲或少讲,但有的教师就是空洞地讲授,东拉西扯,实质上信息量很少,且效益低下,把中职学生当成了小学生,低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
中职课堂教学问题的成因
中职学校课堂教学存在的上述问题,制约着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也阻碍了中职课程改革的推进。形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既有客观环境条件因素,更多却是教师的主观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学能力的缺失
师德修养缺失 一是部分教师认为中职学生入学基础差、纪律性差、学习主动性差,没有必要那么认真,并认为即使认真教学生也听不懂。二是少数教师不安心教学,认为收入少,工作单调,没有成就感,所以对教学和学生不负责任,上课马马虎虎,敷衍了事。
教学训练缺乏 部分刚工作的教师和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或培训师,教学训练不到位,对教育教学理论的掌握没有达到要求,对课堂教学不熟悉,普通话不标准,板书设计不规范,教态生硬不自然,心态上还没有适应,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来自企业的教师习惯用企业的运行方式经营课堂,不适应学生的需要。
备课环节粗糙 中职课堂教学尤其需要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不仅要备书本、备学生,更要备实际应用。上课前,一定要知道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知识与技术在企业实际运用的情况,准备好相应的教具,注意收集工作和生活中鲜活原生的素材。教学准备不充分是中职课堂教学低效的重要原因。
(二)课程理念的缺失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带着全新的课程理念“经营”课堂。但许多教师课程理念模糊陈旧,抱残守缺,不思进取,穿新鞋走老路,难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学生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对新课程结构和教材体系理解和把握不准 教师对老教材的结构和知识体系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能较好驾驭教材,驾轻就熟,教起来得心应手。但面对新教材,部分教师的观念却未能更新,教法也没有变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捉襟见肘”,一些教师“等”、“靠”思想严重,“问题意识、反思意识、研究意识”比较薄弱,不能主动地在教育理论指导下对课堂教学改革作更多更深入的思考。
课程目标模糊 许多教师只知道某节课的教学目标,不清楚所教课程的总体目标,更不知道这门课程在整个专业教学体系背景中应达到什么目标。比如,有的教师教了多年《机械制图》,但却不知不同专业对这门课的要求有什么异同,教学内容一样、考核标准一样,导致学生只会考试,看不懂专业图纸。归根结底是教师心中没有“大课程”理念,专业意识淡薄。
课程模式陈旧 旧的学科体系的课程模式依然是当前中职学校的主要课程模式。教师不会按照职业教育的特点对课程模式进行创新,难以摆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实训课三段分类模式,无论项目课程还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都明显存在着学科的痕迹,先理论后实践或先实践后理论都导致理论脱离实践,学生前学后忘,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
(三)职业能力的缺失
教学模式缺乏职业性 目前,中职学校大多数教师是高校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的。在长期的学科教学模式的熏陶下,他们在走上教师岗位后很习惯地沿用自己非常熟悉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缺乏职业教育应有的职业性,这种情况在专业课上非常普遍。
对职业内容缺乏了解 一是教师对所教专业职业岗位的工作情形不熟悉,不知道实际工作岗位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二是从企业聘请来的培训师知识结构单一,对相关职业理论不完全熟悉,担心出错,只能照本宣科,望文生义。三是部分教师对所教内容没有完全弄清,课堂教学只是读教材内容。
缺乏技能水平和实践经验 当前,我国的师资培养体制决定了刚毕业的教师技能水平低下,缺乏企业实践经验。虽然有些教师刚毕业就拿到某项目的技师证书,但没有真正在企业从事过对口专业的生产实践,对所教专业一知半解,只会基本的简单操作,“双师”素质也达不到应有的水平。
应采取的对策
(一)优化教师素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决定着中职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中职课堂教学质量对中职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要修炼好师德 高尚的师德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是教师素质能力的核心。教师拥有高尚的师德,才能端正教学思想,才能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所谓“亲其师则信其道”,学生喜欢教师,然后才喜欢教师的教学。学生如何才会“亲”你呢?一是你要诚心实意为他们着想、为他们服务,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宽容他们、感动他们并真心爱他们。二是在工作中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率先垂范,才能使学生感到可敬、可佩、可学。
要提高教学技艺 一是夯实传统的教学技能,如板书、书面语言、口头语言、肢体语言、普通话等,在课堂教学中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二是适应新课改而带来的变化,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和使用、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的基本功、协作教学基本功、教学评价基本功、教学科研基本功几方面下大力气钻研。三是要注重学习与反思,多听优秀教师的课,从中吸取营养,取长补短;同时积极开设公开课,邀请优秀教师听课,听取宝贵意见,并做好教学反思。
提高文化素质 新课程改革倡导知识本位转向发展本位,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并重的教学目标,强调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课堂教学体现素质教育的功能。因此,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技能,懂得教育教学规律,还要做到多才多艺,有广博的文化素质,独特的人格魅力等。因此,专业课教师要广泛阅读自然、科学、文学、哲学、艺术等方面书籍,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二)学习课改知识,更新课程理念
要组织好中职课堂教学必须要解决好理念问题。中职教师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树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程理念,将不断汲取新的课程理念、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作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积极参加各种学习活动 通过个人学习、小组学习、论坛集中学习,课改现场实地学习,参加专家讲座、课改沙龙、新课程培训等形式,深入学习有关课改理论和文件,了解姜大源、赵志群等职教专家的理论成果、国家和地方有关职教课改的政策指导文件,通过学习初步形成课程理念。
根据学生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改进课程理念 中职教师应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的教育方式,并把学到的新理念用在课堂教学中,转化为“生产力”,不能停留在纸面上。只有在“边学习、边开发,边实践”的行动中学习和运用课改知识,才能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行动,才能走在改革的前沿。千万不要以为听几次讲座、上几节公开课、写了几篇文章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加强开放式教学 教师的教学行为应紧密地与社会联系,这既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有利于教师更新课程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否则固步自封,就没有创新和发展。比如,应经常开展职校之间的教学交流,相互听课,互相促进。
(三)深入企业岗位,提升实践能力
中职课堂教学强调实践与理论一体化,对教师的实践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教师过硬的实践能力是提高中职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
将专业课教师送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 学校每年可以脱产或半脱产的形式安排教师到专业对口企业的生产建设一线,通过挂职顶岗、合作研发、专业实践等多种形式,为他们创造接触生产实际、了解企业经营、提高自身实际操作能力的良好机会,使他们既能强化自身的理论知识,又能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增强专业技能。这样,教师回到学校后,在教学中才能及时补充反映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职业教育体现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学生熟练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产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中职学校可以通过要求专业理论课教师必须深入一线指导学生实践的办法,通过开展岗位练兵、让教师参加各级教育机构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的技能大赛等活动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积极开展产学研开发 学校可以根据专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要求专业课教师积极参与专业教育和实训工厂的建设,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与有关人员一起自行研制、开发、安装教学、实验设施。这样不仅能为学校节约资金,而且能加强教师与生产科研部门的合作,为教师创造工程实践的机会和继续学习的条件,从而提高专业课教师的科研开发和实践能力。
不论哪种课程改革,最后落脚点都是课堂,只有课堂生态改善了,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活起来、动起来、笑起来”,课程活力提升了,职业学校课程改革才能取得实质性效果。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5-9.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202.
[3]赵志强.提高职业学校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于“有效”[J].中国教育现代化,2004,(6).
[4]王琳.互动时代的课堂教学原则[J].素质教育大参考,2007,(1):20-22.
[5]闵建杰.高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诊断[OL].(2007-8-10).http:// dds.hbvtc.edu.cn/yjcg/content.asp?id=8.
(本栏责任编辑:谢良才)
G712
A
1672-5727(2011)09-0046-03
陈贵方(1973—),男,江苏高邮人,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技师,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职教育教学改革。
*本文系2009年度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职校企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编号:3-30);2010年度苏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研发课题《产业转型升级“内生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GJN101204)部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