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调查
2011-02-21周艳茹王子科
□周艳茹 王子科
对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调查
□周艳茹 王子科
由于职业教育的理念发生偏差、学生规模的急剧膨胀和与之相配套的教育体系形成矛盾及高职学生群体社会就业渠道不畅通等原因,高职学生世界观中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实用主义,权力意志,悲观厌世等人生观有所抬头;道德观出现分化;人文知识、文化品位层面及行为方式方面都发生了偏差。应正确理解和全面阐释培养宗旨,对高职教育准确定位;全面改革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增强应用性和针对性、实效性;应根据受教育群体的特殊性制订教育策略调动各方面因素,共同打造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构建开展人文教育的大环境,同时加强高职院校文化硬件设施建设,增大投入。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现状;对策
近些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迈上了快车道,学校数量、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群体数量迅速增加。总体上讲,经过教学质量评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育人体系及模式渐趋成熟,如教学设施的配套,师资力量的充实,教学模块及课程体系建设等。但在强化硬件建设的同时,对高职学生群体实施更有效的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一个当务之急。
2008年9月,我们对我校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问卷活动,内容涉及对世事时事的关注程度、对学校环境的评价、对社会公德行为准则的认同程度,以及对政治制度、价值观念、社会发展、社会现状的评价等,共70道题,发出问卷2841份,收回2337份,调查范围覆盖我校学生总数56.8%。2009年10月份,在前次调查基础上,我们又专门设计了一份“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状况调查问卷”,共60道题,除关于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外,又包括校园文化生活、课外阅读篇目、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对人文知识的了解等,基本涵盖了与人文素质有关的内容。这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543份,其中,我校300份,收回284份,石家庄铁道学院、秦皇岛职技学院、大庆石油职技学院三所学校发放300份,收回269份,调查对象集中在高职2—3年级学生。与这两次调查同步,利用讲授人文公共课的机会,采用提问和座谈方式,印证两次问卷中凸显出的主要问题,话题涉及阅读习惯、阅读书目、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创新意识等。经综合整理,基本上形成对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状况的较为客观全面的认识。
一、高职生人文素质表现状况及原因分析
(一)高职生人文素质表现状况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整体偏低,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世界观人生观层面。总体看人生目标呈分散型结构,传统的“无私奉献”的人生观受到挑战,像共产主义的人生理想、勇于牺牲个人利益的品德、乐观主义的人生态度面临严峻考验。而与此相对应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实用主义,权力意志,悲观厌世等人生观有所抬头。
2.道德观层面。信守良知,温良纯善的大学生还是占主流,但存在分化的趋势,相当一部分人正义感缺失,远远低于社会公众对大学生的期望值。对自身的行为准则,突出体现为考试作弊、在公共场所男女交往不得体(搂抱亲吻等)、人际交往中对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解发生扭曲,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相互利用、相互竞争。
3.人文知识、文化品位层面。主要包括对文史哲知识的了解,课外书籍的涉猎、阅读兴趣普遍降低。对模仿和直观性的文化形式感兴趣,且在广度上单调,深度上浅显,喜欢电视连续剧、通俗音乐,关注明星的动态。上网,运动旅游,欣赏通俗音乐,成为学生业余时间最主要的消遣。学生的人文知识相对匮乏,部分学生文字功底语言能力差,间接对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理解领悟能力产生消极影响,有知识没文化。
4.行为方式方面。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诚实守信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能力。表现为漠视规则和纪律,上课迟到、考试作弊、迟交或不交作业的情况比比皆是;实习或见习期间在大庭广众之下玩游戏、用实习单位的电话煲电话粥、上班迟到并不觉有什么不妥;爽约、不守诺言;不善于与人沟通与交流、在与人共事中唯我独尊、不懂谦让、生活自理能力差等。
综合上述,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整体水平呈现矛盾性特点:关心国内外大事,但又因自身的地位和现实处境,难以产生庄严的使命感,有一种边缘人和看客的心态;有尊严良知热情及对未来的憧憬,但又不满困惑乃至走入误区,形成自我设计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有一定的求知欲望,但又形成了知识的接受与做人的严重脱节;一定程度上恪守传统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但又无法拒绝和回避现代社会各种新兴的文化思潮的诱惑和冲击,而且对表层的、负面的、俗浅的文化形态的接受明显于对深度的、正面的、高雅的文化形态。对繁纷复杂的社会缺乏理性鉴赏和批判精神。有在校园中丰富人文知识、提高文化品位的需求,但由于自身惰性、课程结构的限制、校园文化的影响、阅读条件的影响等因素,人文知识水平难于得到提升,文化品位相对低下。
这些问题,使高职高专学生大学生活出现某些误区,如学习方向迷失、TDK派滋生(Tofel,Dance, kiss)[1];课桌文化,走廊歌星,校园打工一族;哀感迷惘,宿命论,通宵上网,郁抑症;表达能力拙劣,谈吐粗俗,心灵闭塞,不善沟通和交际;文化情操不高,审美趣味低下,心胸狭隘,缺乏爱心等。以上表现,并非高职院校的主调,严格上说,是部分和个别现象,但值得注意的是,同一般院校相比,这些表现要严重许多。
(二)高职生人文素质缺失原因分析
以上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状况的浅层表现和矛盾归结,应该说,一部分体现出这个年龄层次的大学生乃至青年人的共性,但更多的则是高职学生群体的个性表现。即与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教育环境及与此相关联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校园文化背景息息相关,同时,又与这个群体本身文化层次、知识水平密切相关。
1.职业教育的理念发生偏差。目前大多学校停留在“培养职业能力”这一中轴上,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能力为主线,使得刚刚走出“应试教育”大门的大学生旋即又跨入“应用教育”的洪炉中。[2]过分重视与技能相关的专业环节和实践环节,忽视了与职业技能相关的人文素质教育。高职学院的人文课程除开设“两课”外几乎是一个空白。
2.学生规模的急剧膨胀和与之相配套的教育体系形成矛盾。高职教育,是近些年刚刚兴起的一个教育群体,自1999年中央作出扩大高等学校招生规模,并将招生计划增量部分主要用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决定后,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崛起,学生规模的急剧膨胀扩大,以至于学校无暇顾及和集中主要力量进行学生思想品德和人生观的教育、学生群体管理工作,以及人文知识的图书资料的充备,学生开展文娱活动的场地、设施、传播校园信息的网络、报刊等建设。还有一些则受自身形成规律制约,短期内不能够发育成熟、显现效果的,如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高职院校要形成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起码也得二、三十年时间,高职院校形成熟谙本校学生状况和文化特性的人文素质教学教研团队的形成也需要一定时期的发展过程。
3.高职院校的学制短、教育周期短。学生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而且中间又有许多实习实训实践课程。这种较为特殊的教育教学体制,对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培养带来一定影响。学生在校内安静读书时间变少了,学生产生过客感。高职学生比其他普通高校学生有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和时间,社会上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庸俗市侩的道德观念势必会侵蚀他们的心灵。[3]
4.高职学生群体社会就业渠道不畅通。学生以大学生自诩,而就业方面不能同其他普通高校学生同日而语,再加上学生对自己定位过高,对工作职业有较高的期望值,愿望和现实之间反差较大,从而使每位学生都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产生郁闷和失落。
二、加强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对策与方法
从现象,到本质。再依据对本质的认识,找寻解决现象层面问题的方法,这样看来,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水平,就绝不是简单的知识补充的问题。需要教育者全面反省高职教育兴盛以来在教育理念、教育宗旨方面理解认识上出现的偏差;需要教育者认真反思教育和培养过程中的一些疏漏;需要教育者反复研究探讨并把握高职学生群体的特殊规律,制订相应策略;需要教育者不断思考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需要教育者全面梳理“两课”和人文素质课在教育过程中的实际效果,进行全面的课程改革。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正确理解和全面阐释培养宗旨,对高职教育准确定位
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必需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这一教育目标目前已为国内教育界所公认。[4]但人文素质的缺失严重地影响了实践能力的提高。理想道德情操以及机敏的应对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较为全面的知识结构都包含在实践能力当中。因而高职院校应彻底改变培养“技能人”的危险观念,这种观念也许在目前会在就业等方面产生暂时的优势,从长远看,会对整个未来社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是关系到民族素质和精神文明走向的大事情,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这方面,教育者一定要高站位、目光长。
(二)全面改革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增强应用性和针对性、实效性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改革,势在必行,现有的课程设置、教材质量、教学方法都存在一定问题。首先是改变课时量不足的状况,许多管理者认为既然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则人文课程可有可无,很多专业不开人文课。应该保证每一专业都有一门人文公共课。其次,改变高职院校人文教师队伍薄弱的状况,引进教师,增加课程,将人文公共课变成开放课、选修课,由学生按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再次,迫切需要一套完善的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教材体系,现在,教育部已经出版了一套高职高专公共课规划教材,从庞大的人文素质教育需求来看,远远不能够满足需要。第四,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目前,这一环节仍然薄弱,声音不大,尤其是与教学实践密切结合的心得体会较少,没有形成有影响的研究队伍。
(三)根据受教育群体的特殊性制订教育策略
高职学生不同于其他普通高校的学生,应制订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教育策略,使之在教育和管理上区别于一般高校。
1.市级教育主管部门在制定教学评估标准时应考虑到高职院校的特殊性,评估指标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人文素质内容。
2.全面改革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不能当成一门严格的知识课,而是超越校园围墙的开放性课程,贴近现实、贴近社会是它的基本特色。应引入社会典型的引导性教育;融入社会实践的启发性教育,培养学生评判社会现象、抵御社会消极影响、道德自我完善修补能力;将个人与社会人生结合的联想式教育。
3.强化学风建设,用制度规范学习,创立良好的学习大氛围。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学习自律性较差,改变学风状况,有效方式是建立约束督促机制,如建立自习制,严格考试,授课教师加大对学生课下学习时间掌控力度,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要求。
4.学生管理上,不能有任何松懈,使学生行为习惯受到严格约束,避免消极影响。重视辅导员的作用,改变辅导员人心不稳、地位低下的情况,保证辅导员在学位进修、职称晋升、待遇等方面给予特殊政策,使他们在工作上有成就感,职业上有荣誉感。
(四)调动各方面因素,共同打造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构建开展人文教育的大环境
首先,管理者应该制订具体可行的校园文化开展规划,有原则步骤,有对具体活动的策划,有最终的目的性。其次,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不能放任自流,任其自生自灭,学生管理部门理所当然参与其中,进行规范。对各项活动如文娱活动、学习活动、社团活动、竞赛活动等,学校应有一定投入。第三、学生管理部门积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有共性的问题,通过组织策划一些主题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加以化解,如开展绿色校园建设,唤起学生对生存环境的关注;以“走向未来”为主题组织交流活动,树立学生放眼人生的坚定信心;邀请事业有成的校友作主题报告,磨砺他们的心智。第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要有一定的纯净度,拒斥不良文化的影响。利用校园传媒,包括报纸、广播、网络、宣传栏,培养一批宣传骨干,不断向学生传播新思想、新知识,丰富他们的审美情趣,调整他们的心理素质。搭建起避免世俗文化冲击和污染的“防火墙”。
(五)加强院校文化硬件设施建设,增大投入
主要是图书馆(电子图书馆)应进一步加大投入,多方搜集购入人文方面的书籍报刊资料。校园媒体是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在扩大校报、校园广播影响同时,有条件的学校应建立校园电视台,完善校园电脑网络。拿出一定经费积极扶持校院文体团队建设(包括场地、设备)。
[1]熊建生.青年学通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12).
[2]余天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与素质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2(8).
[3]王朋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3.
[4]李今星.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报告[J].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周艳茹(1972-),女,河北秦皇岛人,秦皇岛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法学教育;王子科(1965-,)男,河北秦皇岛人,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文学教育、人文素质教育。
G710
B
1001-7518(2011)11-0092-02
责任编辑 颜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