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裸花紫珠、大叶紫珠和广东紫珠的研究进展

2011-02-21谷陟欣刘宇婧颜冬兰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29期
关键词:裸花紫珠齐墩

谷陟欣,刘宇婧,颜冬兰,黄 胜,卢 捷

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中药固体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长沙 410021

裸花紫珠来源于马鞭草科植物裸花紫珠(Callicarpa nudiflora Hook.et Arn.)的干燥叶,具有散瘀止血、解毒消肿的功效,主要用于各种出血症、跌打瘀肿、水火烫伤、疮毒溃烂等[1]。由该味药材浸膏组成的中成药裸花紫珠制剂,如裸花紫珠片、裸花紫珠胶囊等,在临床上应用较广泛。近年来随着裸花紫珠制剂销量的增加,裸花紫珠植物资源也日益紧缺,对裸花紫珠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同时,与裸花紫珠同属的大叶紫珠(Callicarpa macrophylla Vahl.)、广东紫珠(Callicarpa kwangtungensis Chun.)被药典收载,在市场上存在来源混淆的情况,而现在的文献研究缺少对裸花紫珠、大叶紫珠和广东紫珠的综合比较。为保护资源,去伪存真,并且为裸花紫珠的深入研究做准备,本文对裸花紫珠、大叶紫珠和广东紫珠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质量标准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1 化学成分

1.1 裸花紫珠的化学成分

近年不少学者对裸花紫珠的化学成分有一定的研究。现已分离并鉴定的化合物有:

1.1.1 萜类成分 紫珠萜酮[2]、2α,3α,19α-三羟基-乌索-12-烯-28-酸、乌索酸(熊果酸)、2α-羟基-乌索酸和齐墩果酸[3]、nudifloside[4]、arjunglucosideⅠ[5]、2α,3α,24-三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2α,3β,24-三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2α,3β,19α-三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O-β-D-葡萄糖苷、2α,3β,19α-23-四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O-β-D-葡萄糖苷[6]。

1.1.2 黄酮类成分 木犀草素、芹菜素[3,6]、大波斯菊苷、木犀草苷[2];木犀草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木犀草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3]、luteolin-7-O-(6″-trans-feruloyl)-β-D-glucopyranoside、Luteolin-7-O-(6″-p-coumaryl) -β -D-glucopyranoside[5]、岳桦素。

1.1.3 酚酸类成分 香草酸、对二羟基桂皮酸、咖啡酸、阿魏酸、原儿茶酸、原儿茶醛[7]。

1.1.4 挥发油 石竹烯氧化物、1,5,5,8-四甲基-12-含氧双环(9.1.0)十二烷-3,7-二叶烷-4,11-二烯、α-石竹烯、石竹烯、异香树素环氧化物、 绿花白千层醇、1β,4βH,10βH-愈创-5,11-二烯、杜松-1,4-二烯、反式-Z-α-没药烯环氧化物、(13s)-8,13,13,20-二环氧,15,16-二去甲赖白当和香橙烯等[8]。

1.1.5 其他类 forsythoside B、isomartynoside、deacylisomartyno-side[5]、无梗五加苷 B、aurantiamide acetate、β-谷甾醇、β-胡萝卜苷[6]。

1.2 大叶紫珠的化学成分

对于大叶紫珠的化学成分,国内外研究较少。潘萍等[9]从中分离并鉴定的6个化合物,主要为萜类成分乌苏酸、2α,3α,19α-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α-香树脂醇、桦木酸,还有β-谷甾醇、胡萝卜苷。Singh等[10]从大叶紫珠的叶和果实的挥发油中分离出dendrolasin。

1.3 广东紫珠的化学成分

周伯庭等[11-12]从广东紫珠地上部位分离出萜类成分:齐墩果酸、熊果酸、紫珠萜酮;黄酮类成分:槲皮素、槲皮素-3-O-β-D-葡萄糖-α-L-鼠李糖苷;其他成分:没食子酸、谷甾醇、水杨酸、丙胺酸和琥珀酸。陈艳华等[13]从中分离13个成分,其中,新成分有黄酮类成分:5,4'-二羟基-3,7,3'-三甲氧基黄酮、岳桦素、鼠李秦素、华良姜素、velutin;萜类成分:白桦酸;酚酸类成分:丁香酸、异香草酸;其他类成分胡萝卜苷。

综上所述,在化学成分方面,对裸花紫珠的研究较大叶紫珠和广东紫珠多。三者均含有萜类成分,从裸花紫珠和广东紫珠中均分离出黄酮类成分。从裸花紫珠分离鉴定出的木犀草素,在另两种药材中没有检出的报道。

2 药理作用

紫珠属植物大多具有抗炎、止血的功效,所谓“云南白药,海南黑药”,“海南黑药”即指裸花紫珠,可见裸花紫珠抗炎止血效果之佳。近年对裸花紫珠及其制剂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有一定研究。文献报道[14-15],裸花紫珠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沙门氏菌、肺炎链球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对冰醋酸所致的小鼠腹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和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具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并能明显抑制大鼠蛋清性足肿胀形成和缩短小鼠的出血和凝血时间,提示裸花紫珠片是一个药理作用较广泛的抗菌消炎药,并有较好的止血作用。通过研究表明,裸花紫珠总黄酮具有抗炎、止血作用,可能为裸花紫珠的抗炎止血活性部位[16]。

周伯庭等[17]对广东紫珠提取物分别进行抑菌、对毛细血管通透性影响、对小鼠断尾出血时间及凝血时间影响的试验。结果广东紫珠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沙门氏菌在体外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实验性炎症早期的渗出有明显的抑制炎症反应,可明显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止血效果显著。

可见裸花紫珠和广东紫珠在抗炎、止血方面都有较好疗效。而大叶紫珠在药理方面的研究甚少,近5年来国内无文献报道。

3 质量标准

3.1 植物来源

裸花紫珠、大叶紫珠和广东紫珠都来源于马鞭草科紫珠属紫珠亚属(subgen.Callicarpa)。三种紫珠在原植物形态方面较好区分。广东紫珠属于紫珠亚属下的孔裂药系,而裸花紫珠和大叶紫珠属于纵裂药系。裸花紫珠和大叶紫珠主要区别在花序梗的长短。结合《中国植物志》关于三种植物的形态的详细描述可知,裸花紫珠花萼与花冠、叶表面均无毛,花序梗极长;而大叶紫珠的花萼、花冠、叶表面均被毛,花序梗粗短。广东紫珠与大叶紫珠、裸花紫珠相比亲缘关系较远,它的特征是叶狭长,叶背面密生显著的细小黄色腺点[18]。

3.2 药典及地方标准方法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大叶紫珠和广东紫珠,却未收载现在广为应用的裸花紫珠。药典中对大叶紫珠的控制采用了HPLC法测定其中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对广东紫珠采用HPLC法测定其中连翘酯苷和金石蚕苷含量的总量来控制质量。而地方标准对裸花紫珠的质量检测只采用简单的定性方法对药材中的黄酮进行鉴别,即将其水提液加三氯化铁显色,以及与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的显色反应等[1]。这些实验无法检测代表裸花紫珠功效的有效成分含量,难以控制药材的质量。

3.3 紫外分光光度法

谌乐刚等[19]考虑到临床上应用水煎液或浸膏,且含裸花紫珠药材的制剂在生产过程中也采用水提工艺,故主要对裸花紫珠药材水提物中的成分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将黄酮类化合物作为指标成分,测定其总黄酮的含量来控制裸花紫珠药材的质量。该法稳定性、重复性均较好。

3.4 色谱法

3.4.1 裸花紫珠含量测定 胡蓉等[20]用HPLC法对裸花紫珠中的木犀草素的含量作了测定,为裸花紫珠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该法不仅仅是测定木犀草素含量,而且通过控制单一有效成分的含量实现对药材的有效质控,为裸花紫珠的质量检测提供了现代可靠手段。张艳秋等[21]用HPLC法测定了裸花紫珠中齐墩果酸与熊果酸的含量。采用乙腈-甲醇-3.5%乙酸胺水溶液(69∶10∶21)为流动相,流速 1 ml/min,检测波长为215 nm。结果显示,齐墩果酸与熊果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63~6.53 μg(r=0.9996)与 1.20~7.20 μg(r=0.9997),回收率分别为98.11%和101.64%。

3.4.2 大叶紫珠含量测定 潘萍等[22]用HPLC法,以乙腈-0.1%磷酸溶液(55∶45)为流动相,对大叶紫珠不同药用部位中的蔷薇酸的含量作了测定。又以乙腈-0.1%磷酸溶液(63∶37)为流动相,测定了大叶紫珠中桦木酸的含量[23]。

3.4.3 广东紫珠含量测定 张光贤等[24]用HPLC法测定了广东紫珠中齐墩果酸、熊果酸的含量。采用流动相为甲醇-1.0%冰醋酸水溶液(94∶6),检测波长为 210 nm,流速为 0.5 ml/min。结果,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分别在 1.010~5.050 μg(r=0.9964)和 1.002~5.010 μg(r=0.9983)范围内呈线性。

综上所述,裸花紫珠、大叶紫珠、广东紫珠含量测定对成分的选择主要集中在萜类和黄酮类,这两类成分抗炎止血效果好,含量较高。同时,这三种药材选择的对照品都不一样,提示三种药材在成分上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在资源补充上存在一定障碍。

裸花紫珠,其药材和制剂为临床各科的常用药物,在抗炎止血方面的药效已得到认可。由于其生长环境和资源的限制,裸花紫珠的现代化研究不再仅仅是对其作为物质基础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而是意味着更丰富的研究内容。大叶紫珠和广东紫珠功效与裸花紫珠是否相同,是否可作为代用品,如何有效鉴别裸花紫珠及其有效成分,裸花紫珠还有何功效可补充,都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研究。今后可在质量标准的研究、地方代用品的可行性研究、药材资源的开发研究、有效部位及作用机制的研究等多个方向进行研究,期望研制出来源可靠、质量保证、活性成分明确、使用剂量小的中药新药,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产生积极意义并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1]湖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87.

[2]Nanjing college of pharmacy.Scienc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Vol.3[M].Nanjing:Jiangsu People's Press,1983:899.

[3]王祝年,韩壮,崔海滨,等.裸花紫珠的化学成分[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7,15(4):359-362.

[4]Mei WL,Han Z.A new cytotoxic iridoid from Callicarpa nudiflora[J].Nat Prod Res,2010,24(10):899-904.

[5]高飞鹏,汪豪,叶文才,等.裸花紫珠叶的化学成分[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10,41(2):120-123.

[6]张洁,柳文媛,冯锋.裸花紫珠的化学成分研究[J].海峡药学,2010,22(9):77-79.

[7]董琳,王金辉,刘明生.裸花紫珠叶中的酚酸类化学成分[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0,27(4):290-291.

[8]王治平,樊化,杨珂,等.裸花紫珠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9):1640-1641.

[9]潘萍,孙启时.大叶紫珠的化学成分[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6,23(9):22-23.

[10]Singh AK,Chanotiya CS,Yadav A,et al.Volatiles of Callicarpa macrophylla:a rich source of selinene isomers[J].Nat Prod Commun,2010,5(2):269-272.

[11]周伯庭,李新中,徐平声,等.广东紫珠地上部位化学成分研究(Ⅰ)[J].中南药学,2004,2(4):238-239.

[12]周伯庭,李新中,徐平声,等.广东紫珠地上部位化学成分研究(Ⅱ)[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5(1):20-22.

[13]陈艳华,冯锋,任冬春,等.广东紫珠地上部位的化学成分[J].中国天然药物,2008,6(2):120-122.

[14]符健,邝少轶,王世雄.裸花紫珠片的抗菌消炎和止血作用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0(2):154-157.

[15]陈颖,杨国才.裸花紫珠抗炎作用及增强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6,13(8):39-41.

[16]梁纪军,徐凯,李留法,等.裸花紫珠总黄酮的抗炎、止血作用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6):3161-3162.

[17]周伯庭,李新中,钟广蓉,等.广东紫珠地上部位主要药效学试验[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2):204-206.

[18]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65(1):25-27.

[19]谌乐刚,宋永强.分光光度法测定裸花紫珠药材水提物中总黄酮的含量[J].华西药学杂志,2005,20(5):449-450.

[20]胡蓉,姚闽,李玉云,等.HPLC法测定裸花紫珠药材中木犀草素的含量[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9,20(3):271-272.

[21]张艳秋,洪金波,刘文林.HPLC法测定裸花紫珠中齐墩果酸与熊果酸的含量[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5-7.

[22]潘萍,贾凌云,孙启时.RP-HPLC法测定大叶紫珠中蔷薇酸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07,27(6):841-843.

[23]潘萍,贾凌云,孙启时.RP-HPLC法测定大叶紫珠中桦木酸的含量[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7):753-755.

[24]张光贤,蔡其辉,田宏现,等.RP-HPLC法测定广东紫珠中熊果酸、齐墩果酸的含量[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7,6(8):721-722.

猜你喜欢

裸花紫珠齐墩
常用黎族药物裸花紫珠种子生物学特性及萌发性研究
米诺环素联合裸花紫珠治疗痤疮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齐墩果酸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HS-SPME-GC-MS法分析裸花紫珠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
齐墩果酸对自然衰老大鼠睾丸DNA损伤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响应面法优化裸花紫珠叶中苯乙醇苷的醇提取工艺
齐墩果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
水线草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测定
裸花紫珠片致过敏反应1例
锡类散外敷合裸花紫珠片内服治疗小儿鼻出血1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