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研究述评
2011-02-21赵艳立
□赵艳立 徐 玲
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研究述评
□赵艳立 徐 玲
社区学院作为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种形式,是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的重要载体。文章梳理了近几年来我国学者对社区学院研究的主要内容、国外社区学院对我国社区学院建设的启示等,并就此提出了一些思考。
社区学院;述评
一、问题的提出
社区教育作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载体,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我国的现代社区教育发展历程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30余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起步、探索和确立等三个阶段。[1]由于这种教育活动既能满足地区居民对自身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同时又能实现地区社会安定,以提高国民精神文化教养和整体素质为宗旨、并最终实现“学习型社会”的最终目标,因而其一经产生即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党和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社区教育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此推进全国社区教育的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007年10月,自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到2020年左右,我国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要把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变成人力资源强国”。到2010年,教育部出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这些社区教育政策在保证社区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和引导作用。
作为社区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社区学院也被期望肩负起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历史使命。社区学院是设在社区中与该社区有着密切关系,集教育、社会、文化、休闲活动于一体的高等教育机构,它通常具有普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继续教育以及人文素质教育等功能,同时担负着为各自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造就和选拔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1994年,我国第一所社区学院——金山社区学院在上海正式成立,标志着社区学院在我国发展的起步。我国的社区学院发展到今天,为社区培养了许多人才,对于社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社区建设以及社区服务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从现有情况来看,与美国完备的社区学院体系相比,我国社区学院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管理体制不规范、职能定位不清楚、经费投入不足以及课程落后等问题,阻碍着我国社区教育的良性发展。本文试图对已有相关研究做初步的梳理,并结合研究现状提出几点启示与思考。
二、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研究现状
社区学院作为一种面向社区,为社区建设提供多种类型教育的机构,在国外已有了较长的发展历史,尽管社区学院在各个国家发展的起因不同,但都基于以下两个共同点:一是经济迅猛发展;二是高等教育需求旺盛。社区学院在我国的发展与国外有着相似的背景。目前,我国社区学院主要是终身教育的载体和依托,由地方政府主办,社区各方参与,以推进社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和提高社区成员整体素质为根本宗旨的多功能教育机构。社区学院的创建培养了社区所需的人才,促进了社区的发展。
(一)对国外社区学院的介绍与评价
通过文献搜索,一方面,学者们以专著的方式介绍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社区学院发展相对完善的经验,其中介绍美国的居多。在中国学者的众多著述和译著中,笔者查到共有四本专著出版,毛澹然的《美国社区学院》(1989年2月)是中国第一部系统描述美国社区学院横切面的专著。[2]该书对社区学院的发展阶段、特点、职能、学生状况、教师状况等做了介绍,内容详细,涵盖面广。续润华的《美国社区学院发展的研究》,该书从纵向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一副美国社区学院发展的历史图卷,重点研究了社区学院的历史,特别是其创建过程中的历史分期和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3]万秀兰的《美国社区学院的改革与发展》,该书以美国社区学院的职能和发展为主线,探讨了社区学院如何在美国高教系统中完成其角色定位并确立其竞争优势。[4]徐琦编写的《美国社区学院研究》,[5]该书介绍了美国社区学院的概况,以及二十一世纪美国社区学院的挑战与机遇,详实地介绍了美国圣莫尼卡学院、南内华达州、奥斯丁社区学院个案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另一方面,一些学者以论文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对美国社区学院进行研究。
一是对美国社区学院的综合性介绍。主要围绕美国社区学院的发展历史、办学模式、管理体制、教学特点、课程设置、功能定位、师资队伍建设、经费筹措渠道、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介绍。如:高海霞(2010)指出美国社区学院以多样性、人本性为核心课程理念,在课程体系、课程模式、课程学习方式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6]傅林(2010)指出美国社区学院及四年制大学通过与中小学建立起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开展教师教育,其教师教育模式别具特色,有“2+2转学模式”、“社区学院学士学位模式”、“网络在线,‘教师资格证书’模式”等。[7]徐魁鸿(2010)认为,作为美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学院对于扩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促进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提高美国高等教育质量、完善美国高等教育体制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其自身在教育质量、社会功能等方面也面临着诸多诟病。[8]蒋凤霞等(2009)在文章中着重阐述美国社区学院的历史演变过程,介绍了美国社区大学的概况,对美国社区大学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论。[9]张怀斌(2009)通过对美国社区学院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分析,介绍了美国社区学院灵活的教师聘任标准、严格的教师聘任程序、弹性的工资制度、多样的教师评价体系、有效的教师培养方案、效能显著的契约管理等。[10]张瑞(2008)在其硕士论文中从办学模式的构成要素出发,对美国社区学院的教学模式、管理体制、经费筹措、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教师管理这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思考。[11]
二是探究美国社区学院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以及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启示。刘晶等(2010)通过介绍美国社区学院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指出对我国高职院校评价的启示包括进行学院发展性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关注学生质量培养,重视过程考核和学生满意度;重视劳动力开发与培训,满足不同群体多样化学习需求;重视教育资源的配置,关注与资源及技术的有效利用率。[12]冯宏义(2010)在文中概述了近年来美国社区学院社区服务的职能,总结出美国社区学院社区服务职能对我国电大开展社区服务的几点启示。[13]苏荟等(2009)指出我国高职院校应借鉴美国社区学院的办学模式,把握时代需求,找准定位,探索职业教育特有的人才培养模式。[14]常凤霞(2008)指出我国应借鉴美国社区学院的成功经验,来改进和完善我国的自学考试教育。[15]樊睿(2009)指出美国社区学院的办学特色和成功经验对于我国现阶段构建学习型社会具有重大的启示与借鉴意义[16]。牛志英(2009)在其硕士论文中系统地梳理了美国社区学院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办学目标及职能、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模式三个维度对其发展现状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出一些规律并提出对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17]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人们比较关注的主要是美国社区学院对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高等专科教育、成人电大、自学考试以及我国社区学院的发展,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等方面的启示意义。
(二)对国内社区学院的介绍与评价
国内学者对我国社区学院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研究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才逐渐开始。到目前为止,代表性的专著仅有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于2003年4月出版的由杨应裕、孙祥羽主编的《构建学习型城市:上海社区学院巡礼》一书。该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上海八所社区学院和四所业余大学的创办历程、发展经验、办学特色以及对未来发展战略与发展方向的思考,对我国其他地区城市社区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价值。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 “我国社区学院”为题名检索的相关学术论文,这些论文的研究内容归纳起来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的背景分析与可行性、必要性研究。吴薇(2010)认为我国社区学院的产生和发展是基于: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思潮的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和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三点。[18]徐魁鸿(2010)指出社区学院以其实用性、多职能、便利性等特点更好地满足了后大众化阶段多样化的高等教育需求,将成为后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机构。[19]刘尧(2008)认为我国发展社区学院的必要性有三个方面:建设学习型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整合教育资源,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需要。其可行性也有三点:我国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为创建社区学院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国社区功能的强化,为创建社区学院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电大的社区教育实践,为创建社区学院提供了成功的经验。[20]
二是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的现状和问题研究。刘尧(2008)指出我国社区学院发展存在着思想观念、管理体制、职能定位、课程、与社区的联系和经费等六大问题。[21]蔡苗(2008)认为,建设中国特色社区学院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三个问题:无法可依、体制不顺和管理不够规范。[22]王连华(2008)指出社区学院存在的问题包括政策法律上的障碍、缺乏开展社区教育的方法、社会知晓率低等三个方面。[23]徐琦(2007)也指出社区学院存在无法可依、行业不规范、教育质量不高、社区学院不能发文凭、学生毕业后不能转学到四年制普通高等学校续本等。[24]
三是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的功能和模式研究。王仁或(2010)认为社区学院功能定位在“聚焦和辐射”作用,其功能体现在社区教育的研发、培训、展示信息技术支撑功能。[25]蔡苗(2008)指出社区学院主要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四种功能。[26]王连华(2008)指出在当前环境下,我国社区学院应定位于区域终身教育的办学和指导机构,发挥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社区休闲教育和区域终身教育服务指导等功能。并从性质定位、功能定位、发展条件和建设途径四个方面对我国社区学院建设模式进行了探讨。[27]徐琦(2007)指出对于社区学院的建设,在职业生涯教育与转学教育方面,教育部应考虑把社区学院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同时成立专门的社区学院建设机构,负责将社区学院的教育项目在全国范围内推广。[28]
四是我国农村社区学院的研究。马汉波等(2010)介绍了2009年9月,依托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城市全国首家农村社区学院——诸城农村社区学院,为开展新型农民培训,推动农村社区教育向纵深发展,积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作了有益探索。[29]夏鲁惠(2007)指出农村社区学院以职业教育与培训作为课程设置的基础,全面开设实用性课程,通过富有成效的教学及培训活动为农村社区服务。[30]张莹(2007)认为农村教育的理想出路在于实现农村教育与农村社会的真正融合,其最有效的途径是创办农村社区学院,发展农村高等教育。[31]
三、启示与思考
通过对国内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发现,我国社区学院的描述多于分析,缺乏理性的分析和深层次的思考。总体而言,对我国社区学院的研究大多还停留在描述性阶段,普遍集中于对社区学院的产生、发展及特点进行简单的介绍和描述,而较少集中力量去探究社区学院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某一个具体问题,没有去挖掘产生问题的根源,也未曾深入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缺乏问题意识及对之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与思考,缺乏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建设和发展我国社区学院的对策。
与美国完备的社区学院体系相比,我国社区学院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阻碍因素,如果不克服,社区学院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我国有关社区、社区教育等研究也是在社会政治经济体制转型后出现的,此外,我国社区学院较国外来讲起步较晚,实践探索较少,虽然在一些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社区学院发展的理论较丰富,但是由于国情的不同,并不能将这些理论照搬过来指导我国社区学院的发展,这样一来就使得社区学院发展缺乏相关的理论指导,而理论指导的缺乏又反过来使社区学院的实践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状态,使发展面临诸多的不确定性。在观念方面,由于社区学院属于新生事物,人们对它了解不够充分,有些人认为社区学院的主要服务内容是开展学历教育,可目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我们已经建立起了从研究型、综合型大学到职业技术学院、成人院校再到广播电视大学、函授教育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高等教育办学机构,再在社区学院中进行学历教育是不是有必要,会不会是教育的重复进行从而浪费了本来就很宝贵的教育资源,也使高等教育体系出现混乱;而把社区学院理解为单纯地对社区居民进行职业和休闲教育的人认为,在目前我国社区建设还不是很完善,人们对于社区的认识更多的还是局限于地域观念的情况下,社区学院是不是真的具有对社区居民进行上述教育的能力,社区学院会不会由于缺乏居民的参与而变得流于形式。这两种想法在某种意义上制约了社区学院的发展,使社区学院在办学理念、办学方向、办学模式及具体管理思路上出现混乱。
[1]周嘉方.我国推进社区教育实验进程的政策研究结题报告[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2).
[2]毛澹然.美国社区学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3]续润华.美国社区学院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3.
[4]万秀兰.美国社区学院的改革与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徐琦.美国社区学院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
[6]高海霞.多样性与人本性:美国社区学院的课程特色[J].现代教育管理,2010(8).
[7]傅林.美国社区学院教师教育模式述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7).
[8]徐魁鸿.美国社区学院功能辨析[J].职教论坛,2010(22).
[9]蒋凤霞等.美国社区学院研究[J].成人高教学刊,2009(2).
[10]张怀斌.美国社区学院师资管理的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09(6).
[11]张瑞.美国社区学院办学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8.
[12]刘晶,等.美国社区学院绩效评价极其对我国高职院校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0(4).
[13]冯宏义.美国社区学院社区服务的职能极其对我国电大的启示[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
[14]苏荟等.美国社区学院对我国高职院校的启示[J].成人教育,2009(5).
[15]常凤霞.从美国社区学院看我国自学考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2).
[16]樊睿.美国社区学院对我国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启示[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
[17]牛志英.美国社区学院研究及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
[18]吴薇.对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的思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0(5).
[19]徐魁鸿.社区学院—后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呼唤与回应[J].职业技术教育,2010(13).
[20][21]刘尧.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复旦教育论坛,2008(2).
[22][26]蔡苗.关于加快我国社区学院建设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8(11).
[23][27]王连华.我国社区学院发展模式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8(19).
[24][28]徐琦.我国社区学院发展模式探讨[J].成人教育,2007,(11).
[25]王仁或,等.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社区学院功能分析[J].成人教育,2010(2).
[29]马汉波,白术明.创建农村社区学院 服务农民教育培训[J].中国农村教育,2010(9).
[30]夏鲁惠.农村社区学院发展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7).
[31]张莹等.试论农村社区学院建设[J].继续教育研究,2007(1).
责任编辑 肖称萍
赵艳立(1979-),女,河北保定人,硕士,北京市西城经济科学大学社教部教师,研究方向是社区教育;徐玲(1973-),女,内蒙古包头人,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是教育经济政策。
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10年度成人教育专项课题“21世纪我国成人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分析”(课题编号:GKA103012)的阶段性成果,课题主持人:徐玲。
G720
A
1001-7518(2011)01-003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