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为学生服务
2011-02-21王贤灿
王贤灿
(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中学,广东深圳 518053)
整合,为学生服务
王贤灿
(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中学,广东深圳 518053)
文章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出发,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阐述了整合的出发点是为学生服务的观点,提出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上应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建立“主导—主体”型教学结构,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形成良好的评价方法,这样才能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满足信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主导—主体
引言
随着技术的进步,教育越来越受到技术的影响。到了当代,教育对技术的期望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于是,新技术、新媒体很快应用到了教育教学中,“整合”成了一个在教育技术领域出现频率非常高的词,是一个热门话题。
目前,信息技术对社会、文化和经济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对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已有研究表明,技术的应用并没有像预想那样对课堂教学产生普遍的影响,这个经过大量比较研究的结果被称为“非显著性差异现象”。
一方面,人们对在教育中应用新技术、新媒体乐此不疲,另一方面,研究者又通过研究说明了用不用新技术、新媒体对教育的影响不大。如果我们转变一下提问的方式,那么更恰当的问题应该是,技术可以怎样被用来帮助人们改进学习的过程?[1]
一、基于整合中存在问题的相关研究
因此,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问题上,我们关注到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的绩效差别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整合是为了什么?即整合的目的是什么?
2.在整合过程中师生的关系如何?
3.在整合过程中应把握哪些关键的因素?
对于第一个问题,好像已经不存在讨论的必要。有人认为,整合不就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吗?持这种答案的人又回到了“非显著性差异现象”的讨论上。关于整合的目的,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解释: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2]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整合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学习是教育的核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着眼点是每一个人的学习,就是要在学习中采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帮助功能和服务功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绩效,为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和终身成长服务。
德伍德(DeVoogd)曾经说过:“技术不会改变实际做法,只有人才会。”当今,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把全人类的知识、智慧全部展示在人们面前,在知识面前人人平等。如果不对教与学的观念进行深入思考,就无法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真正为学生服务。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教育对象的全面发展,而教育对象的发展,归根结底要靠他的自我作用。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应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指导思想,要给学生提供适宜的活动对象和活动目标,让学生将知识充分内化成自己的能力。
在国内,何克抗等人提出两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即研究性学习模式(也叫探究性学习模式)和协作式学习模式(也叫合作式学习模式)。李克东等人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概括为 L-about IT、L-from IT、L-with IT三种基本方式,其中L-about IT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信息技术就是一个学科,L-from IT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学辅助工具,L-with IT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
这两个研究比较好地分析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式方法,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中,应改变以往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 “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在“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中,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学习活动等的设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有很大的自主权,又能保证其学习不会发生质的偏离,能在适当的时候得到教师或专家、伙伴的指导。学生处于一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3]
二、整合中应关注的关键点
为了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中,我们应关注以下几个关键点: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只是应用在课堂上,还应充分应用到课堂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须为学生提供应用信息与通信技术的机会,通过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应用来支持他们在课堂上和课堂下的学习。
2.建立完善的学习资源
建立完善的各学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是实现课程整合的必要前提。应建立各种媒体素材、题库、案例、课件、专题性学习网站等为一体的学习环境,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服务。
3.将信息技术渗透到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应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如班级授课、小组学习、自主学习等,使得信息技术既是学习的对象,又是学习的手段。
4.建立合适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评价方式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的评价中,应重视学生发展,强调评价内容的多样化,重视学生的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实现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强调参与和互动,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还应关注信息技术应用的正确性、合理性、有效性。
如陈至立所言,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中,我们应明确整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未来服务;在整合过程中,建立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切实为学生搭建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在评价方式上,以过程性评价代替终结性评价。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信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才能满足信息时代对学生的要求,才能满足信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1]焦建利.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8.10.
[2]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E B/OL].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2/content_61386.htm.
[3]余胜泉,陈莉.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基本特征[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4).
[4]徐赐成,胡婉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切勿神化和庸俗化[D B/OL].http://www.e d u.c n/20050322/3131868.s html.
(编辑:鲁利瑞)
G434
A
1673-8454(2011)10-00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