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溶胶-凝胶法制备Sm3+掺杂TiO2薄膜

2011-02-20黄剑锋吴建鹏曹丽云黄毅成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锐钛矿成膜前驱

卢 靖, 黄剑锋, 吴建鹏, 曹丽云, 黄毅成

(陕西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21)

0 引 言

稀土元素掺杂二氧化钛由于改变了TiO2固有的晶格结构,晶体中存在的缺陷更有利于抑制空穴电子对的复合,从而使其比单纯TiO2的光能利用率高,光催化降解效果更好[1-3],是一种理想的环保型高效催化剂.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薄膜反应条件温和,成膜均匀,而且可在分子水平上实现均匀可控掺杂,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薄膜制备技术[4].本研究采用Sol-gel法制备出稀土Sm3+掺杂TiO2薄膜,并系统研究了工艺因素对薄膜制备的影响.

1 实验

1.1 Sm3+掺杂TiO2薄膜的制备

将分析纯的钛酸丁酯和无水乙醇按1∶25的摩尔配比混合均匀,加入适量水和水解抑制剂二乙醇胺制得混合溶液.向混合溶液中缓慢加入SmCl3,使稀土掺杂量分别为0.5%mol,1.0%mol和1.5%mol.用HCl调节溶液pH值范围为2.5~4.5,室温磁力搅拌2 h后形成均匀溶胶,陈化24 h作为镀膜液备用.实验采用浸渍-提拉法镀膜,镀膜前玻璃基板在丙酮、乙醇混合溶液中超声清洗2 h,薄膜的厚度由镀膜的层数决定.湿膜在80 ℃下干燥,随后在马弗炉中400 ~550 ℃煅烧2 h,随炉冷却得到最终产物,XRD测试所需粉体的制备方法与薄膜完全一致,陈化得到的凝胶直接干燥、煅烧即得粉体.

1.2 薄膜的表征

薄膜的物相组成采用日本Rigaku公司生产D/max 2200PC型X射线衍射仪测定,用荷兰Philips-FEI公司生产Quanta 200型扫描电镜观察薄膜的微观结构与表面形貌.

2 结果分析与讨论

2.1 前驱体pH值对成膜性能的影响

前驱体pH值的变化对薄膜成膜性能有较大影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同pH值溶胶的成膜情况如表1所示.当pH值为5.0时,溶胶呈无色半透明状,此时由于酞酸丁酯水解不完全,溶胶粘度太小而成膜性很差.随着pH值降低到3.0左右,溶胶转变为亮黄色,且粘度增大,陈化后生成均匀的溶胶,所制备出的薄膜均匀平整,结合力强,成膜性能最好.pH值继续降低,胶体颜色加深,所制备的薄膜存在裂纹,且有颗粒生成.故制备Sm3+掺杂TiO2薄膜的前驱体最佳pH值为3.0.

表1 不同pH值前驱体的成膜特征(0.5%mol Sm3+)

2.2 煅烧温度对薄膜制备的影响

因玻璃基底噪声较大,采用薄膜直接测试得到的XRD信号较弱,因此通常测定相同制备条件粉末的XRD来表征样品的物相组成.图1为不同煅烧温度下TiO2粉末的X射线衍射谱.如图所示, 400 ℃下曲线a中没有明显的特征衍射峰出现,所得到的产物为非晶态.当热处理温度上升到550 ℃时,(101)、(200)、(004)、(105)、(211)、(204)晶面特征衍射峰出现,归属于锐钛矿型TiO2,衍射图谱与标准JCPDS卡片(21-1272)相吻合.说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薄膜的结晶性能提高.煅烧温度为550 ℃可以制备出Sm3+掺杂TiO2薄膜.

图1 不同煅烧温度下TiO2粉体的XRD图谱 图2 不同浓度Sm3+掺杂TiO2粉体的XRD图谱

2.3 Sm3+掺杂量对薄膜制备的影响

取不同Sm3+掺杂量TiO2粉体表征薄膜的物相组成,XRD衍射如图2所示.纯TiO2分别于2θ=25.46°,37.46°,48.18°,54.24°出现衍射峰,分别属于锐钛矿型TiO2(101)、(400)、(200)和(105)面衍射峰,表明薄膜的TiO2具有锐钛矿相结构.0.5%mol和1.0%mol掺杂的衍射花样与纯TiO2相同,但衍射峰强度有一定的变弱,同时(101)面衍射峰的半峰宽增宽.这可能是因为掺杂的Sm3+进入了晶格格位,取代了正常格位上的Ti4+离子,从而使得XRD的衍射峰强度明显变弱[5];也有可能是由于Sm3+和被置换出来的Ti4+在半径与电荷方面存在差异,造成了新的晶格畸变和缺陷位,从而导致衍射峰强度减弱.衍射峰的半峰宽增宽可能是由于Sm3+掺入后导致TiO2粒子变小的结果.当掺杂量达到1.5%mol时,(211)晶面出现衍射峰,显示出产物中有TiO2新相出现,这说明掺杂已达到“饱和”状态,掺杂量不宜超过1.5%mol.

2.4 Sm3+掺杂量对薄膜显微结构的影响

为了更好的了解载波片基底上薄膜的形貌及生长情况,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纯TiO2与不同Sm3+掺杂量TiO2薄膜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示如图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a,b,c,d,4幅照片中,薄膜表面均无裂纹出现,成膜较均匀.TiO2薄膜表面凸凹不平, 有很多孔洞, 随着 Sm3+掺杂量的增大,薄膜表面的气孔分布趋于均匀,且渐渐缩小.这些气孔往往是溶胶-凝胶法合成TiO2过程中所形成的聚合物在煅烧过程中热分解而产生的[6].图3说明钐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TiO2膜表面气孔的产生和分布, 特别当掺杂量达到1.5%mol时,薄膜表面气孔显著缩小,但由于此时掺杂量较大,导致薄膜出现杂相(图2所示),破坏了锐钛矿型TiO2薄膜的晶格结构,这对于其光催化效果反而会有不利的影响.综上所述,Sm3+掺杂量选择0.5% mol为宜.

图3 不同浓度Sm3+掺杂TiO2薄膜的SEM图

3 结 论

(1) 以钛酸丁酯、氯化钐和乙醇为主要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Sm3+掺杂的锐钛矿型TiO2薄膜.

(2) 溶胶前驱体的组成、状态对薄膜制备影响较大,当前驱体pH=3.0时成膜性最好.溶胶中Sm3+的加入改变了TiO2晶格尺寸,且改善了薄膜表面气泡的大小和分布,Sm3+的最佳掺杂量为0.5%mol.

参考文献

[1] Ebitani K, Hirano Y, Morikawa A. Rare-earth ions as heterogeneous photocatalysts for the ecomposition of dinitrogen monoxide[J]. J. Catal., 1995, 157(1): 262-265.

[2] 李 辉, 王金淑, 李洪义, 等. 氮硫掺杂介孔TiO2薄膜结构及其光催化性能[J].无机材料学报, 2009, 24(5): 909-914.

[3] 陈其凤, 姜 东, 徐 耀,等. 溶胶-凝胶-水热法制备Ce-Si/TiO2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J]. 物理化学学报, 2009, 25(4): 617-623.

[4] 周雪峰,钱清华,胡煜艳,等. 溶胶凝胶法制备平整TiO2薄膜及其表征[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28(1):22-26.

[5] 兰允祥,刘小珍,何 杰. Fe3+掺杂TiO2薄膜材料的制备与光催化性能研究[J].广东化工,2010,37(5):76-77.

[6] 孙 剑, 刘守新.La掺杂TiO2膜的制备及其对甲苯的去除性能[J].无机材料学报,2010,25(9):928-934.

猜你喜欢

锐钛矿成膜前驱
凹凸棒土对种衣剂成膜性能的影响
压水堆二回路凝汽器母管内壁的成膜胺保养工艺研究
贵州水城龙场锐钛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基于第一性原理研究Y掺杂锐钛矿TiO2的磁光性质
新型钻井液用成膜封堵剂CMF的研制及应用
一种锐钛矿二氧化钛/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W、Bi掺杂及(W、Bi)共掺锐钛矿TiO2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SiBNC陶瓷纤维前驱体的结构及流变性能
可溶性前驱体法制备ZrC粉末的研究进展
前驱体磷酸铁中磷含量测定的不确定度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