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端住我们的“饭碗”
2011-02-20计慧
文/计慧
牢牢端住我们的“饭碗”
文/计慧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聚焦水利建设,明确指出,“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暴露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必须大力加强水利建设。”在刚刚闭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把大兴水利、全面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近几年,随着我国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加速,许多农民放弃土地进城务工,农村土地流转量和流转范围逐渐扩大,农业生产开始出现集约化、规模化趋势。而与此同时,农田的水利设施建设并没有与农业生产发展同步,很多地方依然沿用着六七十年代修建的沟渠,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这不仅大大增加了人力、物力等生产成本,还使得水资源无法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农业灌溉平均缺水300多亿立方米,因此影响粮食产量300亿公斤左右,尤其是去冬今春的严重连续干旱天气,使农田缺水现象更为突出,调查证实,不少水利基础建设缺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因此受到较大影响,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已经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发展需求。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多次出现粮食危机,一些国家甚至陷入缺粮恐慌,虽然我国粮食供给一直相对稳定,但正如我国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所说,“我们这个饭碗目前还不是铁饭碗”,去冬今春的干旱给我国粮食生产造成的阻碍和影响也证明着这点。如何保障粮食安全,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必须及时有效解决粮食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而当下水利建设刻不容缓。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是现阶段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切入点、着力点,但在实际操作工程中其实应该是包括农田水利建设,农产品流通重点设施建设,商品粮棉生产基地,农业教育、科研、技术推广和气象基础设施等多种配套建设在内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所谓“乘数效应”,即能带来几倍于投资额的社会总需求和国民收入。20世纪30年代,为了应对空前的经济大萧条,美国总统罗斯福推行了著名的“罗斯福新政”,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政策就是政府主导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基建项目,不仅提高了就业,增加了民众收入,还为后期美国经济的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基础设施是否完善,是其经济是否可以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更是如此,其对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只有不断完善、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使占世界22%的中国人牢牢端住自己的“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