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2011-02-20刘志选
刘志选
陕西工商职业学院教务处,西安 710119
近年来,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建设已经受到全国68所举办网络教育的高等学校的高度关注,许多高等学校的网络学院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开放教育试点项目都从不同的角度与层面,在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建设方面给予极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但离教育部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建设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这些差距的消失主要在于从低水平的运作中解脱出来,即解决从学习者需求出发的网络精品课程的精品化问题。因此,我们只有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技术应用、建设机制、课程团队、课程管理、课程评价以及课程理论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是当前远程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务。
1 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存在的基本问题
我们在梳理与整合2007至2010年度国家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基础上,结合这4个年度教育部网络教育精品课程评选落选的部分课程来看,当前我国远程教育的网络课程开发还存在一些问题,正视这些问题,将是我们开发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先决条件。
1.1 教学设计投入不够,导航系统意识不强
教学设计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学媒体和教学内容组成的复杂动态系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用系统的观点来规划、设计、组合、选择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及教学行为[1]。从参评落选的一些网络课程来看,大部分课程都过于注重教学内容的繁琐呈现,其学习进度、学习方法等模块都应有尽有,表面上似乎就是一个完整的课程。但致命的缺陷在于对学习过程起关键作用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没有根据网络教育的特点进行较为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整体的设计,大大降低了网络课程的有效使用,使网络课程的许多内在的优势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从而直接影响实际教学效果。
从教育部公布的国家网络教育精品课程来看,明晰的导航系统几乎成为获奖的关键所在。事实上,导航系统的缺失,就会使一些学生的学习过程迷航,产生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从而放弃网络优质课程资源而追求传统文本资源。其最主要的问题在于课程组织是线性的,不是层次状或网状的,也不支持学习单元之间的查询、检索功能,学习单元之间的切换只能靠前进、后退或从头开始实现,体现不出远程教育的“从任何章节开始”的标准。因此,课程导航系统的明晰化、便捷化、人性化是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焦点。
1.2 学习资源零散,自主资源不足
学习资源是网络课程生命力的体现。事实上,建设者往往只注重内容的精彩呈现,很少开发与学生需求相适应的自主化学习资源。从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和普通高等学校网络教育学院开发完成的网络课程来看,网络课程缺少配套学习资源的现象已引起了许多网络教育者的普遍关注。即便是教育部已评选上的精品课程,也存在许多问题,包括应用不够理想,互动和交流不够活跃,资源更新不到位等[2]。事实上,远程教育中的各种资源相互配套、相得益彰,充分发挥不同媒体的优势和作用,既有利于学习者,也可以降低网络教育的成本和费用。
网络教育的最大优势之一就是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自主化学习资源。但由于学习者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使课程建设者无法预测远程学习者的原有认知结构和水平。所以,网络课程建设的关键问题就在于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通过网络的巨大优势,尤其是链接功能来引导学生立足于自己的原有知识水平,选择自己可能接受的学习模块进行自主化学习。
1.3 概念混淆不清,因素定位模糊
从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来分析,网络课程与网络课件具有一定的相同点,即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使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发生一定的改变;二者的区别就在于其出发点的不同:网络课件是从教学活动出发,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教学的辅助教学软件,是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不足之处在于缺失了很多课程的内涵,如社会需求分析、课程规划等,而这些缺失在教学中不能显现出来。而网络课程是从社会需求出发,关注以下几点:第一,网络课程既包括教学资源,而且考虑教育信息的传播方式;第二,根据课程所呈现的时代、环境、场所等的不同,课程组要对课程整体进行及时更新、创新与维护;第三,网络课程是以网络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一门具体的课程,网络是运用的基本前提;第四,网络课程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课程定位、课程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环境设计、教学评价设计等,这些都是网络课程开发的基本因素。
1.4 网络课程优势作用未能凸显,资源的利用与共享问题较多
根据网络课程的性质,网络课程在远程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从远程教育的一线教学实际情况来看,网络课程的使用率还是比较低的。表现在:第一,片面追求大而全,教材搬家、黑板搬家现象严重,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课程开发者忽视了制作的根本目的是通过直观形象的描述,使学生理解概念和使抽象问题具体化;第二,课程设计中过分热衷于图像、音响和视频等媒体的效果,使课程的内容与多彩书本和音像教材无多大区别;第三,交互性、超文本和导航能力不强,单调的文字显示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第四,缺乏较系统的课程学习评估,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对所学内容进行系统消化,结果造成学习上的恶性循环。正因为如此,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课程优质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在于课程资源使用的点击率。
2 《第五项修炼》对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的启示
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围绕“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学习型社会的基本特征,即自我超越是精神基础,强调否定现状与突破极限的重要性;改善心智模式是思维定势问题,强调在交流与互动中进行创新;建立共同愿景是学习者共同描绘的图像,强调成员工作上的奉献与创新;团队学习是成员之间的整体搭配,强调目标假设、问题讨论与思路评比的升华作用;系统思考是学习型组织的核心与基石,强调融合整体的增力作用。基于目前我国远程教育网络课程质量上的低水平状态,这些基本特征对教师开发与制作高质量的网络课程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第一,为了实现整体教学设计的共同愿景,建立网络课程建设小组是非常重要的;第二,教师及教师群体中潜藏着教学设计的巨大力量,它可以扩展创造高质量网络课程的能量,充分体现全新、前瞻而开阔的设计方式;
第三,学习型组织是在适应与生存的基础上开拓创新。高质量网络课程的开发必需是一种全方位的创新;第四,教师网络课程制作与运用能力是充分发挥网络课程教学优势的根本手段;第五,教师个体的网络课程开发与运用技术将对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积极的影响;第六,在网络课程建设小组的成果出问题时,每个成员应从自身去分析,去找问题的症结。因此,《第五项修炼》可以使我们面对目前网络课程的低水平状态不断进行反思,使我们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彻底改变已往网络课程的局限性,以开发与制作出适合远程教学并且技术含金量较高的精品网络课程[3],从根本上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3 基于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对策
3.1 教学设计是网络课程精品目标实现的根本前提
基于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网络课程的建设首先应做好课程的教学设计,力争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背景和学习状况,针对其学习过程的特殊性,科学组织教学内容、学科知识结构和教学媒体的表现形式,以便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环境。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学生的学习,直接与主讲教师实现互动的可能性很小,这就对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不利。所以课程教师或有关教师编制的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就成了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根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的经验,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在教学设计方面必须体现五性标准:第一,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在围绕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依据教学活动对象的具体特征,要突出针对性;第二,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在梳理与整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要突出实用性;第三,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在筛选软件制作工具时,要突出针对性;第四,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中媒体手段的运用搭配,要突出合理性;第五,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在呈现时,要体现“交互性”。事实证明,只有从根本上使教学设计具有五性标准,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目标才能有效实现。
3.2 创新建构是远程教育网络课程精品化的根本保证
从网络课程本身看,其要素建设是根本[4]。这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资源建设中的元片思想。网络精品课程的开发应该采用元片构造思想,每个知识点为一个元片,经过多层构建,网络课程可拆分可组合,方便学生系统又相对独立的学习。按照平台化、个性化、交互化、开放化、媒体化、自主化、数据化等课程设计原则,以栏目模块为基础,辅以多媒体表现形式,构建完善的课程学习资源体系。网络教育资源种类繁多,在学生的自主化学习方面各有千秋,科学而合理地整合资源是远程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而网络课程的发展必须关注建设中的基本思路:第一,资源体系化。教学事实表明,教材与课程从一个系统的角度来看就是我们称之为的“大资源”,学习者、在职人员和社会公民是远程教育服务的主要对象,我们所提供给学生的资源应该是符合这三种角色的一个体系化的资源。这种资源是由理论、内容、技术和形式构成的一个完整体系;第二,资源社会化。社会化由教育机构之间实现资源共建与共享和全社会实现资源共建与共享两层组成。所以,共建和共享是对课程资源社会化衡量的主要指标,作为课程开发团队必须基于这样的标准来设计与开发资源;第三,资源商业化。资源商业化的意义在于能让资源开发团队实现课程建设的良性循环,从而促进课程建设的动态和可持续发展。因此,资源既可以由国家教育机构开展,也可以由生产、销售资源的独立企业来开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建立优质化的资源。
3.3 反思评价机制,使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在动态中实现优质化
优质的教学资源是远程教育学生学习的基本依据,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着学生未来的专业素质。因此,精品网络课程必须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才能体现出它的优越性和不可比拟性。现代教育理论表明,网络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效果的好坏,最有发言权的当然是学生。由于评估制度的不断科学化,对网络课程教学资源进行评估,不仅能积累充足的实验数据和经验以及反馈意见,而且能为改进、完善已建资源以及今后的教学资源建设起指导作用。在资源建设与运用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发挥专家的集体智慧,立足动态化的完善思路,专家们的评价与反馈就可能使资源开发中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使课程的内容更加完善,呈现方式更加人性化与技术化。如果我们等网络课程完成之后再进行评价或反馈,不但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也根本不可能实现课程的精品化和优质化。所以,网络课程的评价必须关注评价的过程性,强调利用及时反馈信息来指导、监控甚至补救网络的教与学活动[5]。
3.4 树立合作意识,加大远程教学优质资源的交流力度
优质的学习资源就像学生坐在一把有三条腿凳子上的第一条腿[6]。正是这些资源的存在,才是网络课程的精品化成了现实。事实上,我国网络课程的建设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许多方面很不成熟,其致命的弱点,就是失去了来自各个不同方面的共同合作来共建优质学习资源。优质学习资源的根本点就在于不同方面的优势组合,这种组合才是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的真正基础。但目前我们在这一点上没有很好的合作基础,造成了许多人力资源的浪费,影响了教学一线教师潜能作用的发挥。此外,我国网络课程建设十余年来,尤其是国家开展精品课程评选活动四年来,很少看到网络课程方面的交流信息,也没有看到多所学校共同使用同一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的报道,更没有看到多所学校对相同课程教学资源学习学分的互认报道……。这一切,都说明我国在网络课程的建设方面存在合作意识不强、经验交流渠道不畅等现象。这些现象,只有我们正视它,研究它,树立合作意识,集合全国相应领域内的最优秀人员,实现共建共享。将全国相应领域中最优秀的主编、主讲、经验丰富的编导有机地组合在一起[7]。就能够在动态的交流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升网络课程质量,从而打造出我国一流的远程教学资源。
3.5 立足教学团队,提升网络课程的精品化
对各级远程教育大学来说,应该成立专门小组,从技术、人员等方面进行视频录制、网站制作等方面的支持。使精品课程真正建成高质量、符合网络学习特点、充分利用技术能力的网络课程[8]。因此,开发网络课程必须聘请学术造诣和教学水平较高、具有丰富网络教学经验的教授担任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负责人和主讲教师,创造校内外专家合作的机会,逐步形成一支包括教学、辅导、研究、设计和技术等人员的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团队,而且要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资源设计和制作能力强。从2007年至2010年国家评选的209门网络精品课程来看,全部的课程均为团队共同完成,所有的课程均由著名的教授参与设计与制作。所以,精品网络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拥有结构合理的课程建设团队。这样的团队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征:第一,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团队建设;第二,以项目制的方式推进精品化进程;第三,以合作机制提升整体水平。此外,可以把一些工作外包出去,避免有限的资源被进一步分散,导致很多工作流于形式,没有成效[9]。
总之,互联网上的教育教学资源非常丰富,而且更新增长快。世界各国有条件的学校都开设了各自的校园网站,发送各种教育教学资源[10]。事实上,这些资源,尤其是国内各网站建设的资源在质量上存在着许多致命的弱点,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适合远程教育学生自主化学习的优质资源寥寥无几。随着现代远程教育的迅速发展,以提高教学资源质量和学习支持服务质量为核心的发展理念已成为远程教育者的共识。而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所蕴含的质量、应用与共享等理念,随着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活动的开展,将对于促进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变革,促进教学体制和管理的变革,乃至促进教育思想和理论的变革,均有着开创性和启示性的深刻意义。应该看到,网络课程的精品化建设要比现代远程教育的硬件建设困难得多,硬件建设只要领导重视、资金和技术到位,便可奏效。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应用与共享要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既要在全国范围内统筹规划、统一规范,力争避免重复建设;又要引入竞争机制、激励机制,使已建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的应用与共享成熟化,使这些资源能够在一定的模式下有效的运行。因此,在信息化程度迅猛发展的网络化时代,远程教育质量工程目标的实现,以及网络课程建设的精品化是全面推动与提升我国学习型社会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
[1]傅钢善.现代教育技术[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79
[2]潘超.备战2010年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远程教育,2010,8(4):53
[3]刘志选.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的反思[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2007,9(2):13
[4]陈庚.网络课程要素分析及建设[J].开放教育研究,2008,14(6):78
[5]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2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40
[6]约翰·丹尼尔.刘黛琳,武艳,译.远程教育:目的、方式、机遇与威胁[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18(6):50-51
[7]刘莉.远程开放教育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来自教师的观点[J].中国远程教育,2010,8(9):7-8
[8]王爱华.精品课程与国外开放课程共享里用的对比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0,8(11):21
[9]肖俊洪.远程教育的团队合作[J].中国远程教育,2010,8(7):35
[10]丁兴富.一种新设计的技术媒介远程教学模式理论分析框架[J].开放教育研究,2010,16(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