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网媒资源、平台与技术创新医德教育的实践

2011-02-20孙荫众郭尚福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1年5期
关键词:网媒医德医学生

孙荫众,郭尚福

牡丹江医学院院办,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医学生的医德教育不应局限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医学伦理学》两门课程来完成,“要将医德教育渗透并放之于一切课程教育中[1]”,除了书本里、课堂内、实习中传授医德教育,还可以在课堂外、网络上、交往中贯穿医德教育,特别是具有时代特征的、大学生经常光顾的、易于接受的互联网,可以用作创新医德教育的新手段、新媒介和新形式。由于大学生接触互联网的主动性和频繁性,一方面,通过“大力推进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2]”;另一方面,利用好网媒资源、平台与技术还能够提高医德教育的实效性和牢靠性。

1 利用网媒资源创新医德教育

1.1 利用网媒卫生系统“先优模”事迹等资源对医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和良知教育

医学生的医德教育不仅要重视医学伦理学书本中间接经验的知识传授,还应该选取中外名医平生行医的履历、言行和生平事迹来感染和熏陶他们的情操。英国教育学家洛克:“没有什么事情能像榜样这么能够温和地而又深刻地打进人们的心里[3]”。在实际教学中,若从时效性和感染力出发,最佳的途径和方法莫过于利用网络媒体,收集和选取现、当代卫生战线的“先优模”事迹资源,对医学生进行贴近现实的医德教育。几届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都有医学界楷模入选,像德高望重的吴阶平、钟南山、桂希恩、华益慰等人不仅医术精良,而且待人、行医、做事的人格魅力感染着众人;像无私无畏坚守医德的陈晓兰,2007年度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彭长城,对陈晓兰这样评价:她只是一个弱女子,却挑起了维护医疗环境纯洁的大任,屡遭报复,陷入困窘,依然坚持,无怨无悔,最终推动主管部门出台多个法规性文件,她所做的对得起作为一位医师的良知。当代医学界这些感人的事迹,贴近生活、贴近医学生未来职业,用来对医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和良知教育,易引起共鸣和深度认同,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1.2 利用网媒医疗信息及案例资源对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医学生的医德教育不仅要重视医学伦理学理论层面的教育,还应该引入大量的临床案例。网媒中不仅有典型的案例案情,更重要的是还有专家的点评,当然还有众多视角下相左的意见和观点,对医学生开拓思维、全面思考提供了生动鲜活、直观可见的素材。可以说“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所表现的集成性、多面性、开放性、情境性、智能型等优点,不仅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多元化的教学资源,而且提供了智能化的教学过程,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4]”。特别是将一些医学事故案例用多媒体演示出来,贯穿到教学中,能大大提高学生上课的关注度。比如选取山西新闻网的一个案例,2009年12月6日,王海生5岁的儿子王锦国因咳嗽在该县于某的诊所打针后过敏性休克死亡,王海生的妻子杜琴因丧子而引发精神疾病,后住院治疗。2010年11月8日,该网以《男童死亡母亲疯了谁来管?》为题进行了报道。2011年6月,王海生拿到了太原市杏花岭区法院的两份判决书:行政判决书和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虽然官司他赢了,但王海生依然决定上诉。原来阳曲县卫生局两次给于某颁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行为均违法,于某拿的许可证是无效的,应该是非法行医罪,而不是医疗事故罪。二者处罚的力度相差很大,针对本案情,若是医疗事故罪,刑事处罚在三年以下,而非法行医罪则在十年以上。这样的案例对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效果将是刻骨铭心的。

2 利用网媒平台创新医德教育

2.1 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的网站上开设医德教育专栏和专题

医德教育不能只满足于课堂教育,还应该延伸至课外,“积极主动利用新媒体技术,充分发挥互联网络、手机网络、电视网络这些校园文化建设新载体的功能,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式[5]”。在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网站上,可以开设各类医德教育的专栏、专题宣传医学专家的事迹或配合课堂教学的医疗案例供讨论,在网站上可以提供德育学习园地,甚至上传教师的授课视频等新的教育模式开展课外教学。既能丰富网站内容,又能全方位开展德育工作。

2.2 利用互动式网络平台创新医德教育

课外医德教育或许占用教师一些时间和精力,但效果却不错。像互动网络平台的交流更易于学生接受,这种互动式交流的主体间的平等性要比教师教、学生学的主被动形式有优势,因为大学生更愿意别人把他们当大人看。“随着动态网页技术逐渐趋向成熟,网络信息的交互性功能也变得越来越强大,学生不仅在网络上可获得大量的学习资源,而且学习资源的形式也变得越来越生动、感性[6]”。思政部教师在业余生活中,完全可以放下教师的架子利用网络互动平台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可供资利用的有社交网站(social network sites,SNS),以人人网(校内网)、开心网、白社会SNS平台为代表。有的根据相同话题进行凝聚(如贴吧),有的根据爱好进行凝聚(如飞信网),有的根据学习经历进行凝聚(如脸谱网)等,在聊天和互动过程中蕴含医德教育,既不刻意,又不做作,顺其自然做正确引导,将医德教育平易近人化,渗透至日常生活中。

2.3 建设德育教师的博客团队创新医德教育

思政部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组织地建立博客团队,充分利用博客、微博的时尚性、新颖性和快捷性来发挥其教育功能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根据不同教研室的不同课程设置社会热点话题、贴近大学生生活的事件,或影响面大的医德案例等题目,吸引学生参与讨论,这种新载体能达到以体验式、引导式、互动式、渗透式的方法来开展医德教育的目的,是医德教育的新模式,亟待建设和推广。

3 利用网媒技术创新医德教育

利用网媒技术,除了常规的文字、图片形式的医德教育宣传外,还可以借助音频、视频、甚至动漫等新形式增强教育的趣味性、冲击力和感受力。难度较大的就是将医德讨论的案例用动漫演示的手法展示出来,但其直观性、生动性与全面性,必将增强医德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与感染力。“把多媒体、网络技术直接引入课堂教学,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知识、资料和信息的双向交流与互动,从而克服以往医学伦理学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说服式教学的弊端[7]”。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式、同步进行的学习方式,形成开放式、个性化、交互式、自主型的学习模式。当然,这也对思政部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的多媒体课件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演示,要通过掌握更复杂的多媒体技术,将大量的矢量图片、音频、视频,乃至自创Flash动漫很好地穿插到演示文稿里,最后制作成质量精良的多媒体课件。虽然制作过程非常费时、费力,对教师是个不小的挑战,但只要肯于钻研和付出,回报也十分丰厚,医德课堂教学的质量会有质的飞跃。人是具体时代的产物,当下的大学生对互联网和计算机的依赖度很高,把握这一特点,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平台创新医德教育新模式,必将推动医德教学改革取得新成果。

总之,“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8]”。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完全可以应用这些现代科学技术来增强教学效果。

[1]孙荫众,于淼.医德与医学人文教育关系探微[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22(4):54-55

[2]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6)[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16

[3]洛克.教育漫话[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52

[4]李资源.湖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47(3):75-79

[5]张爱华,王振刚.关于运用网络新技术推动高校新闻网创新发展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34(2):98-100

[6]屠静芬,白莉莉.数字技术条件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43(11):72-75

[7]梁斌,范裕荃.多媒体、网络技术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1,14(5):35-36

[8]陈至立.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J].现代教育技术,1998,8(3):1-4

猜你喜欢

网媒医德医学生
2017公路交通管理十大热词
孙思邈医德思想发微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以独立调查锻造主流网媒核心竞争力
医学研究生医德教育问题探讨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
中职护生医德认知现状及对策
医德信念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