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

2011-02-19江苏省江阴市临港新城实验学校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1年11期
关键词:作文材料生活

■ 徐 华(江苏省江阴市临港新城实验学校)

一、写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写作能力的培养一直比较重视,在写作教学中形成了不少有益的理论与实践。然而,由于对写作的内在规律缺乏全面和正确的认识,写作教学缺乏科学系统的理论指导,存在一系列弊端。

1.教学环境封闭,远离真实生活。我们对写作的研究基本停留在对静态“文本”的分解式研究上,很少真正把视野投向教室外的广阔空间。写作的教学过程被窄化为“教师命题——学生动笔写作——教师批改、讲评”这种单一的模式,使学生认为写作就是遵循语言规则的闭门造车,是“课堂上的文字活动”,而写作之前的生活体验、观察思考、阅读积累则与己无关。写作教学过程的窄化,与生活积累的脱节,使学生对真实的生活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作文不能引进源头活水,造成写作内容较为空洞,材料流于简单枯燥。

2.注重技能训练,忽略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学生主要通过对范文的大量模仿、记忆与练习,强化对词、句及其联系的记忆与理解,记住更多的词汇、句型及其应用环境,掌握阅卷老师喜欢的写作模式。这种方法对于学生的观察能力、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和价值取向等内在素质的提高毫无效果,学生只把作文简单地看成一种词语运用的技巧,一种模仿佳作的实践,因而在写作中,虽能不同程度地运用各种技巧,却往往只能写出毫无个性特征、毫无感情色彩的文章。

3.任务刻板,忽视兴趣激发。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布置作文题目让学生写作,更多的原因是应付刻板的写作数量要求,师生之间缺乏情感的交流,教师不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不注意引导学生满腔热情地观察周围的生活,去体验、热爱周围的事物。因而作文很难唤起学生的激情,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挥洒学生的灵感。学生对作文满腹牢骚、勉强应付,主观情感没有实实在在地投入到写作的全过程中,非但写作水平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长此以往,情感也未得以丰富、个性也未能相应成熟。

二、学生习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胡编乱造,远离真实。很多学生平时不注意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视觉听觉处于自闭状态,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熟视无睹、充耳不闻。作文之前就翻阅大量的作文书,背范文,因而作文空泛浮夸、描写失真。

2.复述经典,材料类同。近几年的考卷,为了尽可能多给学生一些自由度,发挥学生的写作水平,考话题作文的比较多。这本来是很好的想法,但由于立意可以自定、题目可以自拟,学生平时积累的典故就频频亮相。用古人的例子作为作文的材料本来不是坏事,但太多的考生把目光投向古人,材料类同,不能不让人担忧。

3.“小文人语篇”盛行。当下学生作文没有自己的话语系统,没有自己的个性化语言,照搬别人的词汇和语法,甚至复制他人的思想情感。时下比较流行的是具有“闪光点”的散文,总体上都可以归入“小文人语篇”。这种“小文人语篇”就是一种缺失真情的“文学的调子”,是一种花哨的文字。

三、新《课标》倡导新的写作理念

初中语文新《课标》从写作基本素养的视角对第四学段(7~9年级)的写作目标提出这样的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初中语文新《课标》实施建议中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可见,新《课标》关注的是学生生活的充实、思想的独立、人格的成长。它要求学生关注身边原汁原味的生活,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

四、如何应对当前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充实学生的生活

语文老师需要经常鼓励学生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关注社会上的热点,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激情。李镇西老师经常在布置学生写作文的时候,自己也写一篇同题作文。教师和学生跑步本是很平常的事,李老师却在《温馨的记忆》一文中写得有滋有味,经李老师一写,师生一起跑步就很有意义了。李老师还写了上课前学生给他吃糖的那种甜蜜蜜的感觉,写了全班同学送上集体签名的节日礼物的感人场面……李老师通过各种活动充实学生的生活,再用下水作文的方式使学生感受到这种充实,很值得我们学习。

写作的源头是生活。作为学生,直接经历的生活是有限的,这就需要通过阅读等间接的方式体验多彩的生活。阅读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写作时,可以把别人的体验,加上自己的体会,经过头脑的融合、加工,升华为自己的写作材料。正如于漪老师所说:“文章要写好,一定得有‘米’。抓学生作文,就要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有了一定数量的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提笔作文没有不能左右逢源的。”

2.注重学生心理能力的发展

学生写文章时,立意高低有别,材料取舍各异,结构巧拙不同,语言优劣不等。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学生的写作心理能力不同。

写作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心理因素大致有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几种。这几种能力贯穿于搜集材料、确定中心、选择材料、安排结构、驾驭语言、修改文章等写作的各个环节之中。

观察力不是天生的,它要靠不断地丰富知识和长期的观察训练而形成。艺术家对自然和社会的敏锐观察并非由于他们生了与众不同的“慧眼”,而是刻苦“练眼”的结果。这种练眼,不仅初学写作者要做,许多老作家也一直不间断地在做。把作家的观察力训练经验与学生的情况进行对比,不难发现,学生埋怨自己缺乏生活材料,作文无内容可写,就是不会观察,没有练好眼,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加以培养。

在观察的基础上,需要对得来的大量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判断,再根据作者的生活经验和哲学、艺术观点,加以提炼、集中和概括……这种在作者头脑中进行的巨大而艰苦的劳动,就是思考。学生作文中毫无意义地堆砌生活材料,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对生活缺乏思考。真正称得上是文章的东西,不应是感觉材料的任意堆砌,它很像酿造美酒。通过观察从生活中摄取的物象,通过阅读从书本中获得的知识,通过时间的流逝沉淀下来的生活哲理,都是“酿酒”的原料。这些原料在人的头脑中混合、发酵,到一定时机,酝酿成熟了,沁人心脾的美酒自然流出,一篇文章就这样诞生了。这酿酒的发酵过程,正是写文章的思维过程。

新《课标》要求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但我们的学生却缺乏想象力,文章写得死板老套、生涩无味。这是为什么?人长大以后,一般只用了想象能力的15%,想象力的潜力远远没有挖掘出来。学生大脑的想象区常常“短路”,因而想象能力较差,不但不能产生灵感,就连正常思路也会因此中断。多年来,我们比较重视写作技能技巧的训练,忽视了想象力训练。因此,我们需要对学生加强想象力训练,减少想象的空白。

学生面对作文为什么无话可说、叫苦连天,只能凑满字数、勉强应付,或者复述经典、材料类同?就是因为他们不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描写生活、提炼生活,更缺乏想象能力。可见,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心理能力十分重要。

3.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

要使学生把生活中的人、事、景、物化为写作的欲望和感情动力,教师需要做些什么?

(1)利用情境触发学生的写作激情

教师要在平时的课内外活动中,适时通过具体的人、事、景、物唤起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并把他们的兴致引向与具体对象的交流,促成一个情感的过程。有时学生已经贮存了较多的生活经验和材料,由于一直没有发现其中的意义,即还没有形成主题,因而不能立即进入写作程序。教师可以利用情境触发学生的写作激情,会立即引起学生的写作情绪。柳宗元就是因为听了捕蛇者蒋氏的故事,才写出了《捕蛇者说》这篇文章,表达苛政猛于虎的主题。

(2)运用智力激励法引导学生互相启发

智力激励法,又译作“灵脑术”,是美国心理学家奥斯本首创的。这是一种发挥集体智慧的扩散思维,利用团体讨论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开始时由主持人提出待解决的问题,接着鼓励成员们提出可能的解决办法,意见越新颖、越具独创性、变化越多越好。把智力激励法的原则运用到写作课上,可以调动学生的日常积累,互相引导、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使学生的思路开阔,避免作文类同。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范文启发学生,或用生动、亲切的语言来引导启发学生。

参考资料:

1.倪文锦主编《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倪文锦主编《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3.吴思敬《写作心理能力的培养》,北京出版社。

4.全国中语会青年教师研究中心编《于漪语文教育艺术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

5.李镇西《听李镇西老师讲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作文材料生活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生活感悟
材料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