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中心,一个强省”——浙江省金融办主任丁敏哲详解“十二五”金融新规划
2011-02-19何祎男
文/何祎男
实 业之果叫人羡艳,但如果没有金融的有力扶持,却不能成长得更繁盛。发展规律显示,金融业本身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并促进经济的虚实一体化发展。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浙江经济社会已经积累了规模庞大的物质财富,仅温州一地的民间闲置资金约1万亿元之巨。同时,银行业的“浙银品牌”、证券业的“浙江板块”、保险业的“浙江亮点”、地方金融的“浙商系列”……“十一五”时期,浙江构筑起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金融体系,基本确立了全国性金融强省的地位。即便如此,金融业对浙江的财富疏导与管理也没有做到游刃有余,时而爆发的浙江游资爆炒事件和民间高利贷风波就是明证。
进入“十二五”时期,“转型”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关键词,金融要素和金融产业如何支撑浙江经济社会完成转型升级的目标,并实现自身的高质量成长,成为牵动人心的一盘大棋局。在《浙江省“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之后,本刊记者特别采访了浙江省金融办丁敏哲主任。
记者:《规划》提出的“两个中心,一个强省”目标,即打造“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和“民间财富管理中心”,建设金融强省,是基于怎样的发展考量?
丁敏哲:我们在充分分析了“十二五”时期,浙江经济社会的总体发展特点和各市场主体对金融业的诉求之后,提出了“两个中心,一个强省”的目标。
具体来说,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十二五”期间,浙江会进入人均GDP7000-10000美元的阶段,按照国际经验,这一阶段是金融业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浙江省目前的金融业发展差距明显,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成长空间。如何抓住金融需求爆炸引致的金融业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是浙江“十二五”期间金融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挑战。
其次,实现浙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目标,离不开金融要素的支撑和金融产业的支持,并改变金融服务的需求结构。如何通过金融结构调整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形成推动浙江经济社会转型的新型金融结构、体系和业态,是浙江“十二五”期间金融业发展面临的重大现实挑战
再次,以金融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正在快速崛起,已经成为浙江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服务业龙头产业。充分发挥其对经济引领支撑带动等的主导性作用,将成为浙江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战略需求和必然选择。如何促进金融资源的有效集聚和金融要素的合理流动,引进和培养应对金融现代化的大量复合型人才,是浙江“十二五”期间金融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最后,浙江大量的民间资本亟需寻求有效投资渠道,而传统的金融体系却无法充分吸纳和转化逐利性的民间资本。如何破解民间资金投资难和中小企业融资难并存的“两难”资本困境,变堵为疏,合理引导民间资本流向,通过金融发展有效转化民间资本为产业资本,推动经济增长,是浙江“十二五”期间金融业发展面临的迫切挑战。
记者:浙江在建设“两个中心”方面有哪些条件和优势,如何看待这一目标与“金融强省”之间的关系?
丁敏哲:“两个中心”的建设目标是有浙江的经济特色和金融特色的依据的,而且全国也只有浙江最有条件建设“两个中心”。
一是浙江金融业具有“三小”特色。民营经济、县域经济、中小企业是浙江经济活力和主体所在,与此相对应,浙江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小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的金融生态环境等“三小”特色方面也形成了明显的优势。“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提升浙江金融的“三小”特色,做优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做强中小金融机构、做实金融生态建设。
二是浙江金融业需要争创“四大”优势。“十二五”期间,浙江金融在做好“小”的文章的同时,更应加大结构调整力度,通过搭建一批金融服务大平台、建设一批金融发展大项目、支持一批金融企业做大做强、形成“大金融”产业格局。
三是需要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形成错位发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将有利于提升浙江金融整体实力和创新能力,增强浙江金融服务承接能力和金融开放度。浙江只有积极融入,主动对接上海的金融市场、国际金融服务和金融产业链,在金融资源配置和金融服务对象方面形成错位,才能争取同步试点、共享政策,实现借势发展和错位发展、差异化发展。
打造“两个中心”的落脚点和最终目的就是要建设金融强省。金融强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金融服务能力要强,另一个是金融产业发展要强,只有两方面都强了,才能称得上是金融强省。
记者:“十二五”期间,浙江打造“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丁敏哲:“十二五”时期,是浙江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体系框架布局和形成阶段,有八大主要建设任务:
(1)加快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社区银行、地方民营银行的建设。鼓励在浙商业银行积极探索小企业贷款模式、产品和服务创新,根据小企业融资需求特点,加强对新型融资模式、服务手段、信贷产品及抵(质)押方式的研发和推广。积极鼓励商业银行成立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心。
(2)建设民营存贷款市场利率数据库和市场化利率报价竞价系统,定期发布中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利率指数和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指数,努力成为国家级的中小企业融资利率的定价中心,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利率信息服务中心。
(3)积极探索金融中心创新发展模式,加强中小企业金融风险管理制度创新,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和中小银行风险准备金制度。加快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基本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市场交易制度、市场退出制度、信息披露制度设计,争取成为有关中小金融服务市场和金融开放等先行先试示范基地。
(4)建成全省统一的中小企业综合性征信数据系统,建立健全的企业信用查询体系,定期发布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加强对中小企业信用监管力度。
(5)在科技园区内引进风险投资公司、会计事务所等机构为科技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和科技咨询服务。创设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发展基金、中小企业并购重组基金、中小企业产业创新基金。开展中小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发展科技信贷工厂。
(6)鼓励具有资本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工业龙头骨干企业或民营资本抱团发展担保、风险投资、股权投资(PE)互动融合的民营金融产业链发展体系。
(7)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上市,增加中小企业在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市数量,力争在“十二五”时期浙江上市公司数量达到350家,形成具有浙江特色民间资本场外交易的定价权。
(8)省级金融类企业或大型国有企业为主组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控股集团公司,逐步纳入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通过“信贷+投行”、“信贷+理财”等方式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记者:“民间财富管理中心”将如何发挥其功能,做到有效疏导浙江充裕的闲置民资,并帮助其为浙江发展所用?
丁敏哲: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积累了丰厚的民间财富,要把民间资本转化为促进浙江经济增长的产业资本,迫切需要金融部门发挥财富管理的积极作用。因此,作为具有全国影响的“民间财富管理中心”,必须在社会财富管理机构集中度、民间资本转化能力、财富管理工具创新、社会投资政策优惠等方面确立全国领先的功能定位。
“民间财富管理中心”将重点形成五个方面的优势和功能:一是进一步提高财富管理机构的集聚程度,设立政策优惠、资源聚集的财富管理机构总部集聚区,使浙江成为全国财富管理机构类型最齐全、地方法人财富管理机构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形成全国领先的财富管理机构聚集功能。
二是进一步提高财富管理机构服务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能力,强化财富管理机构对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和资本运营的服务和指导,为民营企业总部基地的建设配套财富管理服务功能,使浙江成为全国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总部金融服务最健全、总部财富管理最领先的地区之一,形成全国领先的民企总部金融服务功能。
三是进一步加大对创业风险投资的支持力度,鼓励各类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基金)投资浙江中小企业和支持民间创业活动,使浙江成为全国创业风险投资机构 (基金)最活跃、本土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基金)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形成全国领先的创业投资管理中心功能。
四是进一步加大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的支持力度,鼓励产业投资基金投资浙江优势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质中小企业,鼓励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通过投资成长性中小企业推动企业上市,使浙江成为全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形成全国领先的产业投资管理中心功能。
五是进一步提升财富管理机构的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包括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财富管理业务的服务品种和类型,证券、期货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等,使浙江成为全国财富管理业务门类最丰富、创新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形成全国领先的财富管理服务创新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