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人民性的体现

2011-02-19李尚清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人民性生产力改革开放

李尚清

(中共泉州市委党校,福建泉州362000)

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人民性的体现

李尚清

(中共泉州市委党校,福建泉州362000)

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的人民性体现在改革开放的目的、动力来源及评价标准方面: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因此要坚持改革开放;完成党的各项重大任务必须依靠广大人民,依靠人民才能解决和克服各种困难,因此,改革开放要紧紧依靠广大人民;评价改革开放的是非得失,应该由人民说了算,应将人民是否满意、幸福作为改革开放的评价标准。

邓小平;改革开放;人民性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举,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的立场、观点、态度和方法,思考和回答关于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动力来源及评价标准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丰富完整、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思想,成为邓小平理论中最为重要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深刻理解和把握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人民性这一核心意蕴,对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确保改革开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不断深入推进,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改革开放根本目的的人民性——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一)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在于它具有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勇气和力量。中国共产党通过民主革命,打碎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社会制度,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变旧社会人民悲惨的生活状况。中国共产党执政之后,尽管我国建立了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的社会制度,但由于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出现了重大失误和挫折,以至于执政几十年之后,国家和人民仍没有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这说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任务远没有完成,而且迫在眉睫。邓小平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反复强调以下几点:一是贫穷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二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贫穷;三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在总结中国人民面临的“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三大任务时认为,“这三大任务中,核心是经济建设,它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1〕3因此,“要迅速地坚决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1〕11总之“,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28

(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改革是对我国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中一切束缚和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具体制度进行根本性的变革;而开放,主要指的是对外开放,即通过放宽或取消各种对外限制,进行积极主动的国际交往,引进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先进的发展理念、经验、技术以及发展资金,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实践证明,改革开放可以互相促进,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因此,邓小平进一步强调以下几点:(1)不改革开放是不行的。改革是形势所逼“,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2〕150至于开放,邓小平认为,由于“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1〕90因此,“不开放不行”。〔1〕90(2)正确看待和处理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改革开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举,难免出现问题,甚至要冒很大的风险。但我们不能走回头路,“如果我们走回头路,会回到哪里?只能回到落后、贫困的状态”。〔1〕29对于改革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要有信心,“我们的改革有很大的风险,但很有希望成功。有了这样的信心,才能有恰当的决策”。〔1〕268其次还要正确处理问题和面对问题,“关键是两条。第一条就是要同人民一起商量着办事,决心要坚定,步骤要稳妥,还要及时总结经验,改正不妥当的方案和步骤,不使小的错误发展成为大的错误”。〔1〕268(3)必须加快推进改革开放。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这条路是走对了。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明显效果大大鼓舞了人们的信心和勇气,加快推进改革开放,成了全国人民的共识。“要得到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对内改革,包括上层建筑领域的政治体制的改革。中国执行开放政策是正确的,得到了很大的好处。如果说有什么不足之处,就是开放得还不够。我们要继续开放,更加开放。”〔1〕202

二、改革开放动力来源的人民性——紧紧依靠广大人民

紧紧依靠广大人民是党长期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也是党取得革命和建设成功的保证。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胜利,同样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邓小平认为,完成党的各项重大任务必须依靠广大人民,依靠人民才能解决和克服各种困难。“我们搞四个现代化,因为经验不足,会面临多方面的困难。……这些问题,归根到底,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走群众路线,才能够得到解决”。〔2〕230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依靠人民群众呢?

(一)要取信于民。依靠人民,首先要取得人民的信任。邓小平认为:一要用发展取信于民。“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1〕35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因为我们坚持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发展了经济,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人民切身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给自己带来的新变化,才真心地拥护党,拥护改革开放。二要用实绩取信于民。新的领导集体能否取信于民,事关中国政局和社会的稳定,事关改革开放事业的成败。“第三代的领导要取信于民,要得到人民对这个集体的信任,使人民团结在一个他们所相信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周围”,〔1〕299就“要干出实绩”。三要用好的作风取信于民。“干部不是只要年轻,有业务知识,就能解决问题,还要有好的作风。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深入群众倾听他们的呼声;要敢说真话,反对说假话,不务虚名,多做实事;要公私分明,不拿原则换人情;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1〕146四要严惩腐败取信于民。“由于腐败现象的滋生,使一部分群众对党和政府丧失了信心”,〔1〕300所以“,我们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这两件事结合起来,对照起来,就可以使我们的政策更加明朗,更能获得人心”。〔1〕314但反对腐败一定要真抓敢抓严抓,“要扎扎实实做几件事情,体现出我们是真正反对腐败,不是假的”,“是一就是一,是二就是二,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一定要取信于民”。〔1〕297

(二)要密切联系群众。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根本原因之一。但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党员干部疏远群众、脱离群众、不懂群众工作的现象并不少见。邓小平告诫全党“: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2〕368特别是随着党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我们面临的是一项在某种程度上更为艰巨的“革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极其艰巨复杂的任务摆在我们的面前。很多旧问题需要继续解决,新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2〕342所以,密切联系群众的需要更加迫切。“现在需要全国的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起模范带头作用,把我们党的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传统作风很好地恢复起来,坚持下去。”〔2〕229-230那么,怎么才能更好地密切联系群众呢?一是主动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在要求中顾委成员联系群众时邓小平说:“到联系的单位,还可以做一个报告员,同群众见见面,同党员见见面,把我们国家的事情,我们党在每个时期采取的方针政策,国际的情况和我们的对外政策,及时地给他们讲讲。”〔1〕7二是正确有效地教育群众。“对一部分干部和群众中流行的影响社会风气的重要思想问题,要经过充分调查研究,由适当的人进行周到细致、有充分说服力的教育,简单片面武断的说法是不行的。群众关心的实际生活问题和时事政策问题,各级领导一定要经常据实讲解,告诉大家客观的情况以及党和政府所作的努力,并且对群众所反映的不合理现象及时纠正。群众从事实上感觉到党和社会主义好,这样,理想纪律教育,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才会有效。”〔1〕144-145三是主动服务群众。在谈到要抓好教育工作时,邓小平要求“各级党政负责同志,要经常深入学校,倾听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呼声,为他们排忧解难。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1〕121四是倾听群众声音。“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2〕144-145“还要看到我们的路是漫长的,还会遇到许多困难,错误也是难免的。关键在于不断地总结经验,使我们党的生活民主化……这样就能听到更多人的意见,特别是人民群众的意见。”〔1〕259

(三)要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只有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才能激发其创造热情和活力,调动其改造世界的积极性,以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邓小平把改革开放中的很多创举归功于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实践。“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1〕3“82乡镇企业是谁发明的,谁都没有提出过,我也没有提出过,突然一下子冒出来了,发展得很快,见效也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是由农民首先提出来的。这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3〕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和利用这些来自基层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呢?“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1〕382这就是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尊重劳动实践和创造智慧的真实写照,也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改革开放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邓小平认为,这是我们的改革开放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要敢于接受人民的监督。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共产党执政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的认可、支持和授予,同时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这是不容置疑的。但在现实中,一个政党执政之后,执政者很容易把自己看成是置于人民头上的管理者,出现“主人”与“公仆”的角色错位,“公仆”高高在上搞特权主义,不愿接受监督,最终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邓小平认为:(1)既要坚持党的领导,也要接受人民监督。“我们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当然也要有监督,有制约。”〔1〕256邓小平早在1957年的《共产党要接受监督》中就认为,人民群众的监督是党接受监督的三大方面之一。(2)要有群众监督制度。邓小平对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他认为,人民群众的监督不能再走原来大运动的老路,要走制度建设之路。“要有群众监督制度,让群众和党员监督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凡是搞特权、特殊化,经过批评教育而又不改的,人民就有权依法进行检举、控告、弹劾、撤换、罢免,要求他们在经济上退赔,并使他们受到法律、纪律处分。”〔2〕332这样不但能保证人民群众监督权力的行使,而且能使监督有序持久地开展下去。

(五)要满足多数人各方面的利益,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中每一项政策的变动都可能涉及几亿人的利益,只有让多数人得到实实在在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利益,才能最广泛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改革开放才有生机和活力。邓小平认为:(1)占人口多数的农民的利益很重要。对内搞活经济,首先要从农村着手。2007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有56%的人口在农村,〔4〕中国社会是不是安定,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能不能好起来。(2)人民不仅有经济利益,还有政治、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利益。“改革是全面的改革,不仅经济、政治,还包括科技、教育等各行各业。”〔1〕117我们就是要通过全面的改革开放,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等各方面的利益需要。所以,邓小平强调“:我们要特别注意建设物质文明。与此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1〕2(83)在利益分配上,既不能搞原来“大锅饭”的平均主义,也不能造成两极分化,要实现共同富裕。“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人民生活永远改善不了,积极性永远调动不起来”,〔1〕15“7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1〕2“65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1〕364

三、改革开放评价标准的人民性——人民是否幸福、满意

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可人民群众生活改善的程度究竟如何,只有人民群众心里最清楚,最有发言权。因此,如何评价改革开放的是非得失,应该由人民说了算。邓小平始终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评判改革开放各项方针政策的根本标准,这就是改革开放评价标准人民性最充分的体现。

(一)坚持人民是否富裕幸福的衡量标准。在人们对改革开放方向出现迷茫以及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问题深感担忧时,邓小平站在人民利益的立场,提出了著名的判断姓“资”还是姓“社”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372可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仅是改革开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还是判断改革开放是否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标准。因为“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就要肯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摆脱贫穷,使国家富强起来,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1〕264-265总之,“各项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要以是否有助于人民的富裕幸福,是否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作为衡量做得对或不对的标准”。〔1〕23一句话,改革开放必须坚持人民是否富裕幸福的衡量标准。

(二)坚持人民是否赞同满意的衡量标准。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是否正确?这要由人民说了算,以人民是否赞同满意为衡量标准。“我们现在的路子走对了,人民高兴,我们也有信心”,〔1〕2“9在这短短的十几年内,我们国家发展得这么快,使人民高兴,世界瞩目,这就足以证明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谁想变也变不了”,〔1〕37“1改变现在的政策,国家要受损失,人民要受损失,人民不会赞成,首先是八亿农民不会赞成”〔1〕83-84“,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1〕37“1人民有自己的亲身经历,眼睛是雪亮的。过去吃不饱,穿不暖,现在不仅吃饱穿暖,而且有现代化生活用品,人民是高兴的。既然如此,我们的政策还能不稳定?”〔1〕235正是因为改革开放得到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给邓小平以极大的信心和勇气,他反复强调,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人民性的核心意蕴,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的具体体现,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使命所决定的,是邓小平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对人民性的深刻认识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的延续、拓展和深化。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这一意蕴,对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确保改革开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不断深入推进有重要启示:必须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心,矢志不渝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改革开放增添新的动力;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确保改革开放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必须以人民是否满意幸福为最终也是最高标准,来衡量改革开放的是非得失。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1350.

〔4〕张毅.国家统计局根据抽样调查数据推算:中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56%〔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7(12).

The People's Character of DengXiaoping’s Thinking on Reform and Opening up

LI Shang-qing
(The CPC Quanzhou City Committee Party School,Quanzhou362000,China)

The people’s character of Deng Xiaoping’s thinking on reform and opening up is manifested in the object of,the source of motive power of and the evaluation criterion for reform and opening up.The Marxist Party devotes itself to developing the productive forces and to raising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the people,so it must persist in reform and opening up.Only by depending on the people can all tasks of the Party be fulfilled,and can all difficulties be overcomed,so we must depend on the people in conducting reform and opening up.The gains and losses in reform and opening up should be judged by the people.So whether or not the people are satisfied with reform and opening up is the evaluation criterion for reform and opening up.

Deng Xiaoping;reform and opening up;people's character

A849

A

1009-1203(2011)05-0000-04

2011-08-02

李尚清(1970-),男,福建南安人,中共泉州市委党校副教授,主要从事党建理论教学与研究。

责任编辑 周荣

猜你喜欢

人民性生产力改革开放
试论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
把牢信访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我国道路货运生产力发展趋势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科学内涵与原则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