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是中共创建的最大功臣
2011-02-19□肖甡
□肖 甡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北京 100856)
陈独秀是中共创建的最大功臣
□肖 甡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北京 100856)
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共创建,是陈独秀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其主要功绩:(1)创办《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2)影响整个青年一代,锻造出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3)创建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并促使各地党的早期组织建立。(4)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开展工人运动,奠定了中共成立的坚实基础。(5)未能出席中共一大,但仍当选为首任书记。陈独秀不愧为中共创建的最大功臣。
陈独秀;中共创建;最大功臣
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篇,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创建中国共产党,是最具震撼力和影响力的3件大事。陈独秀在这一政治大舞台上,担当主角,展现其才华与魅力,使之成为中共创建的最大功臣。可以说,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共创建,是陈独秀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本文追述陈独秀对中共创建的丰功伟绩,以庆贺中国共产党90年华诞。
一、新文化运动的旗手
自鸦片战争后,以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孙中山为代表的先进人物和爱国志士,为了挽救中华民族的危机,努力学习西方进步思想,寻求救国救民的出路。但是他们的各种尝试在无数事实面前,逐一宣告破产,谁都没有找到正确的答案。这些失败表明,旧民主主义思潮在中国是没有出路的。
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青年陈独秀苦苦求索,以倡导新文化运动为契机,为中国打开了救国救民之门。其突出表现为4个方面:
(一)创办《新青年》杂志。陈独秀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6年9月改称《新青年》),他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大声疾呼“民主”与“科学”,强调青年人的思想抉择应是:“孰为新鲜活泼而适于今世之争存,孰为陈腐朽败而不容留置于脑里,——利刃断铁,快刀理麻,决不作牵就依违之想,自度度人,社会庶几有清宁之日也。”文章提出寄希望于青年的“六条标准”,指出:“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即民主)并重”。陈独秀以《新青年》为核心阵地,公开批判封建旧礼教旧道德,宣传唯物论、进化论和无神论,提倡平等自由和个性解放,锋芒直指中国的封建专制政治,从而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陈独秀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成为思想界、知识界最耀眼的明星。他在《新青年》等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激发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政治觉悟,推动新文化运动向纵深发展。面对保守势力的反抗,他表示:“要拥护那德先生(即“民主”),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即“科学”),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坚定地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为了民主与科学,“一切政府的迫害,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1]
(二)高扬文学革命和白话文运动大旗。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和文言文,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青年》从1917年起,正式举起文学革命旗帜,首倡者为胡适和陈独秀。1917年1月,胡适率先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陈独秀继而响应,于2月在《新青年》2卷6号上发表《文学革命论》,完全支持胡适的主张,号召推倒“贵族文学”、“古典文学”、“山林文学”;建设“国民文学”、“写实文学”、“社会文学”。陈独秀把胡适的改良主张提到文学革命的高度,强调文学革命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成为真正举起文学革命旗帜的第一人。
(三)致力于北京大学的改革。1917年1月,陈独秀应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邀请,出任文科学长。在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下,北大诚聘诸多社会名流来校任教,扩大了新文化运动的阵地和影响。陈独秀致力于教学改革,整顿校风纪律,弘扬思想自由,主张学术独立,不仅成为蔡元培的得力助手,而且是北大改革的一面旗帜。梁漱溟回忆说:“在蔡先生包容中,当时发生最大作用的人,第一要数陈独秀先生。”还说陈独秀“精辟犷悍,每发一论,辟易千人,实在只有他才能掀起思想界的大波澜”。[2]P28正是陈独秀和蔡元培等人的共同努力,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
(四)接受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李大钊是宣传十月革命的先驱者和中心人物,1918年下半年连续发表讴歌十月革命胜利的文章,开启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河。12月,陈独秀和李大钊等创办了《每周评论》,宣传新思潮,这是继《新青年》之后,指导新文化运动的又一面旗帜。1919年1月,在陈独秀和李大钊、胡适的支持下,北大学生创办《新潮》月刊,是受新文化运动影响的一个硕果。“五四”前夕,陈独秀初步接受了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他在1919年4月《每周评论》第18号上发表《二十世纪俄罗斯的革命》,赞成人民群众起来进行社会革命,认识到十月革命是“人类社会变动和进化的大关键”。表明其政治思想由倾向欧美转为倾向苏俄,转向走无产阶级的革命道路。但是,陈独秀接受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比较迟缓,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他长期崇尚法国式的革命和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宣传西方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对落后国家苏俄抱着观望和怀疑态度,一时很难接受苏俄的新思想。二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对巴黎和会和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十四条”,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把协约国战胜德国看作是“公理战胜强权”,还把威尔逊捧为“现在世界上第一个好人”。[3]
面对纷至沓来的各种社会主义新思潮,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经过比较与鉴别,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陈独秀等倡导的新文化运动,势如破竹,席卷全国思想界、文化界、教育界,像春雷初动惊醒了青年一代,舆论界称它是“青年界的良师益友”。恽代英当时说:“我们素来的生活,是在混沌的里面,自从看了《新青年》渐渐的醒悟过来,真是像在黑暗的地方见了曙光一样。”[4]P115
二、“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
1919年北京爆发了五四学生运动,迅速遍及全国,并演变为全国性的民众运动。陈独秀立场鲜明地支持这场爱国运动,认为它是正当的、合法的。“五四”期间,陈独秀和李大钊在《每周评论》上开辟“山东问题”专栏,撰写多篇文章,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陈独秀个性鲜明,敢怒敢言,竭力鼓吹民主与科学,尤其寄希望于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5]鼓励青年在与反动势力斗争中要有大无畏的勇气。
陈独秀不仅是先进思想的鼓吹者,也是勇于实践的坚强斗士。北洋军阀政府对陈独秀一直虎视眈眈。1919年6月,陈独秀和友人到北京前门外“新世界”游艺场散发他起草的《北京市民宣言》传单,被逮捕入狱。这件事引起全国震惊,各界人士纷纷谴责,要求释放陈独秀。在社会各界积极营救及舆论压力下,陈独秀于9月被保释出狱。李大钊在11月《新青年》第6卷第6号上特作白话诗《欢迎独秀出狱》,赞扬陈独秀:“什么监狱什么死,都不能屈服了你;因为你拥护真理,所以真理拥护你。”
五四运动以前,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是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刊物,猛烈抨击封建主义的旧文化,宣传“法兰西文明”和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起了动员群众进行反封建斗争的积极作用,为即将到来的五四运动做了思想上、舆论上的准备,客观上为社会主义思潮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开辟了道路。经过陈独秀和李大钊等人的共同努力,《新青年》从民主主义逐渐变成为社会主义的刊物,“五四”思想启蒙运动发展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运动。在《新青年》的号召和推动下,青年们掀起了争取民主自由和追求真理的热潮,并从中涌现出大批的民主志士和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陈独秀和李大钊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锋和五四运动的精神领袖,他们的思想言论,非常符合激进青年的心意,备受青年们的敬仰和推崇,于是众多追求光明和真理的先进青年不约而同地聚集在他们周围。
《新青年》杂志影响了整个青年一代,毛泽东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他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期间,大量阅读了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1919年7月14日,毛泽东在其主编的《湘江评论》创刊号上著文《陈独秀之被捕及营救》,称颂“陈独秀氏为提倡近代思想最力之人”,“为思想界的明星”。毛泽东后来回忆《新青年》和陈独秀对他的影响说:“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这种“影响也许超过其他任何人”。毛泽东1920年6月在上海与陈独秀讨论他读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说:“陈独秀谈他自己的信仰的那些话,在我一生中可能是关键性的这个时期,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印象。”[6]P125,130-133
尽管毛泽东对陈独秀后来的右倾错误有诸多严厉批判,但对陈独秀在“五四”时期的作用却赞扬有加,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他与周围的一群人,如李大钊同志等,是起了大作用的。”[7]P9
三、创建第一个共产党组织
五四运动后,陈独秀把目光从以青年学生为主转向以工农大众为主,并从新文化运动积极转向建党活动。陈独秀对这一重大转折,作过如下表述:“前半期,即‘五四’以前的运动,专在知识分子方面;后半期,乃转向工农劳苦人民方面。盖以大战后,世界革命大势及国内状况所明示,使予不得不有此转变也。”然后,“工农劳苦人民一般的斗争,与中国民族解放的斗争,势已合流并进,而不可分离。此即予于‘五四’运动以后开始组织中国共产党之原因也。”[8]P60
从1920年2月起,陈独秀和李大钊就开始酝酿建立中国共产党,两人初步商定,陈在南方、李在北方,分别负责党的筹建工作,成为中共建党的两位主要创始人,史称“南陈北李”。赵世炎在1920年8月一张李大钊和陈独秀合影照片上写道:“北李南陈,两大星辰,漫漫长夜,吾辈仰承。”[9]P29几句话道出了青年一代对这两位“圣哲”的敬仰之心。
为了帮助创建中国共产党,1920年4月,俄共(布)远东局代表魏金斯基来华,先后在北京、上海,分别会见李大钊、陈独秀,讨论筹建共产党问题。魏金斯基以新青年社为中心,通过陈独秀同星期评论社、共学社等进步团体接触,多次在环龙路渔阳里2号陈独秀寓所暨《新青年》社编辑部开座谈会,讨论筹建共产党事宜。
陈独秀注重实际,不尚空谈,说干就干,根据魏金斯基的提议,决定正式发起组建共产党。5月,陈独秀、俞秀松、李汉俊等5人开会,宣布成立共产党组织,公推陈独秀为临时书记,起草了纲领10余条。由此诞生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即通常所说的上海发起组。上海发起组的建立,实现了共产国际指导帮助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关键一步。
上海发起组成立后,陈独秀分工负责在武汉、广州、长沙、济南4个城市筹建党的早期组织。但从史料和回忆录看,他不只给武汉的李汉俊,广州的谭平山,湖南的毛泽东,济南的王乐平写信,也给北京的李大钊,以及在日本的周佛海和在法国的张申府写了信,促使各地早日建立共产党组织。其具体情况是:
在北京:1920年9月,张申府从上海回到北京,把自己在上海时见到陈独秀的全部情况转告给李大钊。李大钊赞同陈独秀关于建党问题的意见,并与张申府、张国焘于10月成立北京共产党。在广州:1920年10月组织了共产党,但无政府主义者的势力十分强大,9名成员中有7个无政府主义者。鉴于此,为了清除无政府主义者,应邀出任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的陈独秀,于1921年1月约集谭平山、陈公博和谭植棠,重组广东共产党,陈独秀任书记。在武汉:1920年夏,刘伯垂在上海由陈独秀介绍加入共产党。刘伯垂受陈独秀指派回湖北,找董必武等联系,组建武汉共产党。是年秋,刘伯垂召集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7人开会,成立武汉共产党。在长沙:毛泽东筹建湖南共产党组织时,与陈独秀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在1921年1月给留法勤工俭学的蔡和森的复信中,告知国内陈独秀正在组织共产党,随后建立了长沙共产党。在济南:陈独秀函约山东省议会议员王乐平,委托其组建共产党组织,但王没有承担此约,将陈函交与进步学生王尽美、邓恩铭。他们于1921年春成立了济南共产党。
在东京:上海发起组成员施存统于1920年7月到日本留学,同陈独秀、李汉俊、李达等保持联络。1921年4月,在日本鹿儿岛学习的上海发起组成员周佛海给施存统发来两封信,转达陈独秀自广州写给周信的内容,提到“接独秀来信,说是和上海、湖北、北京各处的同志协商,让你我二人作为驻日代表,和日本同志进行联络。”[10]4月下旬,施、周2人在东京成立中共党组织。在巴黎:应聘担任里昂中法大学逻辑学教授的张申府,于1921年初抵达巴黎。张出国前在上海会晤陈独秀,陈委托张在欧洲的中国留学生中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张申府来法国后,先后介绍刘清扬、周恩来加入共产党,并通过陈独秀的介绍,同出国前已是共产党员的赴法勤工俭学生陈公培和赵世炎,接上了组织关系。1921年春,他们5人成立了共产党小组。[11]P111
由上可见,中共建党之前,已建立的国内6个和国外2个共产党组织,都与陈独秀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换句话说,当时还没有哪一个人能像陈独秀那样,如此热心此事,同各地党组织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各地党的早期组织成立,为建立全国统一的共产党奠定了基础。
四、努力实践建党的两大任务
中国共产党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以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为榜样建立起来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是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在建党过程中,面临最迫切的任务有二:一是宣传马克思主义,二是开展工人运动。在陈独秀等领导下,上海发起组成立后,专心致志地从事这两项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陈独秀身体力行,努力实践党的这两大任务,成为名副其实的先锋斗士。
(一)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1.在陈独秀领导下,1920年7月成立党最早的出版机构——社会主义研究社。该社出版了第一套“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共3种,即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李汉俊译的《马格斯资本论入门》,陈独秀著的《政治主义谈》。这是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著作。2.《新青年》从1920年9月改为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由宣传新文化运动为主转变为以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介绍十月革命为主。开辟“俄罗斯研究”专栏,系统介绍十月革命的经验,竭力宣传马列主义,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舆论阵地。3.由陈独秀、李达、俞秀松等筹备创办党的第一个理论刊物《共产党》月刊,李达任主编,陈独秀参加编辑工作。陈独秀为该刊起草第一号《短言》,号召中国人民“用革命的手段打倒本国外国一切资产阶级,跟着俄国的共产党一同试验新的生产方法”。该刊是各地共产党组织的必读材料之一,对于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统一建党思想,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毛泽东在1921年1月21日写给蔡和森的信中,称誉《共产党》月刊“颇不愧‘旗帜鲜明’四字”。4.陈独秀1920年11月主持制定了党的第一个宣言——《中国共产党宣言》。明确宣布中国共产主义组织的宗旨和原则,提出了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理想,曾以此为收纳党员之标准。5.五四运动以后,在中国思想界的第二次反对基尔特社会主义和第三次反对无政府主义的论争中,陈独秀都担当了闯将。针对梁启超、张东荪等人鼓吹改良主义,主张劳资合作,发展资本主义的谬论,在广州的陈独秀分别给罗素和张东荪写了公开信,对他们的错误加以驳斥。陈独秀1921年1月发表演讲《社会主义批评》,以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为武器,对张、梁的假社会主义理论进行有力的驳斥,认为“此时我们中国不但有讲社会主义底可能,而且有急于讲社会主义底必要。”[12]面对以黄凌霜、区声白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者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否认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鼓吹建立所谓“无政府党”的论调,陈独秀1920年9月发表《谈政治》一文,着重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批判张东荪、胡适等人的主张。这篇文章也是陈独秀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主要标志。
(二)在工人运动方面:上海发起组成立后,通过多种形式把马克思主义灌输到工人中去,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1920年4月,陈独秀发表《劳动者底觉悟》的演讲,对工人阶级的地位给予高度的评价,他说:“我以为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社会上各项人,只有做工的是台柱子,因为有他们的力量才把社会撑住,若是没做工的人,我们便没有衣、食、住和交通,我们便不能生存。”[13]5 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开辟“劳动节纪念号”专栏,发表《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一文,用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工人和资本家的贫富差距和尖锐对立,指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无法调和的。8月,陈独秀和李汉俊发起创办工人通俗刊物《劳动界》周刊,陈独秀任主编。该刊深刻揭露资本主义的剝削,热情支持工人阶级起来进行革命斗争;宣传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及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为培养工人运动骨干力量,1920年秋,陈独秀和李启汉等在纱厂集中的沪西小沙渡,开办了“工人半日学校”,成为党最早从事工人运动的起点之一。从9月起,上海发起组先后成立了机器工会、纺织工会、印刷工会。其中上海机器工会是党领导的第一个产业工会,陈独秀参加了发起和筹备工作,并与李中共同起草了《机器工会章程》。在此前后,陈独秀为上海工商友谊会的店员刊物《伙友》撰写了发刊词,并与杨明斋、俞秀松等领导成立了印刷工会,创办刊物《友世画报》。
此外,在陈独秀的提议下,上海发起组建立了中国最早的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办了第一所培养干部的学校——外国语学社。
陈独秀等领导的上海发起组,在上述各项活动中,开创了中共党史上的若干“第一”,对于各地共产党组织起着指导、示范和推动作用,成为各地党组织实际的核心领导,从而奠定了中共成立的坚实基础。这是其他各地党的早期组织无法比拟也是无法替代的。正因如此,共产国际来华代表很快将上海发起组“选做工作的中心”,认定“是中国共产主义组织中央局”。[14]P86
五、出任中共首任中央局书记
因各地共产主义组织是分散的,需要联合起来组织统一的中国共产党,于是上海发起组责无旁贷承担起召集全国共产党成立大会的职责。他们通知各地共产主义组织来上海开会,通过召开党的代表大会,成立全国统一的政党。中共一大召开时,陈独秀因在广州忙于广东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长的公务,未能出席大会,但仍当选为中央局书记。这绝非偶然,有国内和国际两方面原因:
从国内看,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的声望,在思想界和知识界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在建党方面的突出作用和重大贡献,使之成为建党时期众望所归的领军人物,其当选为中共首任书记,实属顺理成章之事。同时陈独秀与其他人还有一层师生关系,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正如包惠僧所说:“陈独秀年长,我们又都是他的学生,他说了以后大家就没有什么好讲的了,同意了他的意见。”[15]P369
从国际看,与共产国际及其派驻中国的代表的支持有很大关系。他们一直看好陈独秀,对陈的地位和作用予以首肯。魏金斯基来华不久,即认定陈独秀是“一位享有很高声望和有很大影响的教授”。[14]P28而且共产国际“几次派代表来中国都是找的陈独秀,把组建中国共产党的任务交给了他。”[15]P369据陈独秀表弟濮清泉回忆,陈曾经说过:“是第三国际根据列宁的意见,派一个荷兰人马林来中国传达的。说是中国无产阶级还没有走上政治舞台,党的总书记一职,要找一个有名望的人,号召力要大点。”[16]笔者1979年5月曾访问过包惠僧,包也提到“嘉兴南湖会议选举陈独秀当书记是共产国际的意见”。[17]虽然我们目前对此尚未找到太多的证据,但从这些表象看,共产国际让陈当上中共最高领导,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以上不难看出,陈独秀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共创建的短短几年里,从思想到实践,始终站在斗争的前列,无愧于思想界、知识界的众望所归的领军人物,为创建中国共产党付出巨大的心血,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一时期,陈独秀作为大思想家和大政治家,其思想之锐敏,魄力之坚强,非他人可及,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共创建的最大功臣。
[1]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J].新青年,1919-01-15.
[2]李宏主编.北大逸事[M].沈阳:辽海出版社,1999.
[3]陈独秀.每周评论发刊词[J].每周评论,1918-12-12.
[4]任建树.陈独秀大传[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5]只眼(陈独秀).研究室与监狱[J].每周评论,1919-06-08.
[6]〔美〕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M].北京:三联书店,1979.
[7]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的工作方针[A].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
[8]陈独秀.陈独秀著作选编:第5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9]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上海史:上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0]〔日〕石川祯浩.中共创立时期施存统在日本的档案资料[J].党史研究资料,1996(10).
[11]〔美〕舒衡哲.张申府访谈录[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
[12]陈独秀.社会主义批评[J].新青年,1921(9卷3号).
[13]陈独秀.劳动者底觉悟[J].新青年,1921(7卷6号).
[14]中共党史第一研究室.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
[15]包惠僧.包惠僧回忆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16]濮清泉.我所知道的陈独秀[A].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文史资料选辑:第71辑[C].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0.
[17]肖甡.访问建党时期的知情人[J].百年潮,2001(5).
Chen Duxiu was the First Meritorious Giant in Creating the CPC
XIAO Shen
(PLA University of National Defense,Beijing 100856)
The period from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to the creation of the CPC was the most brilliant stage in the life of Chen Duxiu,during which he made the following achievements:(1)created the New Youth magazine,holding high the two banners of democracy and science,lifting the curtain on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2)influenced a generation of youth and cultivatd a batch of intellectuals who primarily accepted communism;(3)created the first CPC organization in China and promoted the establishment of early party organizations through out the country;(4)led the Shanghai Sponsor Group to publicize Marxism and carry out workers movement,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 for creating the CPC,and(5)was elected the first secretary of the party though he did not attend the First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Chen Duxiu proved himself to be the first meritorious giant in creating the CPC.
Chen Duxiu;creation of the CPC;the first meritorious giant
D23
A
1674-0599(2011)04-0075-06
2011-07-01
肖甡(1938—),男,天津市人,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国共关系史。
(责任编辑:赵红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