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刊精揽
2011-02-19编辑王宝
编辑|王宝
中国成美国总统大选输家
现在就想知道美国明年总统大选的赢家是谁还不可能,但很明显,输家已经有了一个,那就是中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米特·罗姆尼(Mitt Romney)把中国推到了辩论的风口浪尖。他威胁,如果中国不让货币大幅升值就关闭美国市场,禁止中国商品进入。美国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也批评过北京在国际贸易体系上钻空子。
这一切大部分都可以视作大选年的故作姿态。美国的历任总统都发现,想让中国接受市场导向型的转变,可供他们选择的办法十分有限。中国不但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问题的关键在于,要让中国看到改革于自己有利,可即便如此,改变的步伐依然缓慢。
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中国问题学者李成说,华盛顿发出的威胁已经伤害了受美国欢迎的中国副总理王岐山。王岐山曾声称中国需要更多地依靠内需,而不是出口,与美国的立场不谋而合。
不过,就算政治上的威胁没有成为法律或是政策,也会令北京有所行动,而这些行动的后果可能也不是美国人想要见到的。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美国来说,做出根本性的改变都是困难的。至少自2007年以来,北京承认需要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以便减少对出口的依赖,但一直未能取得太大进展。
自《华尔街日报》
你追我赶的游戏
美国目前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但其霸主地位正被重新崛起的中国所威胁。中国和印度的GDP在逐年增长,尽管中国的人均生活标准是美国的六分之一,而印度的则是十四分之一,但其中的差距已在不知不觉中减少,且正在快速消失。
追赶在加速,收入上的激增在中国的城市中是可见的,中国上海的金融区是个富有未来主义色彩的地方,那里跑的汽车都是很昂贵的品牌。
中国也许仍是一个相对贫穷的国家,但按照其巨大的人口基数,按现行美元计算,它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10年内它或许会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这是一个在中国引起了很多争议的展望。更广泛的是,有很多人担心新兴市场的统治会影响整个世界的工作、薪酬以及借贷成本。人民币在中国之外更多地使用,对美元在国际贸易和金融方面的中心地位是一个威胁(尽管仍然遥远)。如果美元最终被排挤到了一边的话,那将会使美国更加贫穷并提高它们的借贷成本。
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永远是“领头羊”。历史和经济学理论均显示,迟早会有后来者追赶上来。富裕国家如果不具备超乎寻常的增长动力,它们的前途将被诅咒。对中国来说,将会在接下来的10年或20年中,幸运地避免糟糕的增长停滞。
自《经济学人》
急救不治本
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David Cameron)呼吁欧元区领导人以一种强有力的方式来解决他们现在的危机。随后,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Nicolas Sarkozy)与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进行了会谈;不久,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致电萨科齐,敦促其采取行动。欧洲理事会(European Council)主席赫尔曼·范龙佩(Herman Van Rompuy)承诺,欧盟(EU)国家领导人不日将举行会谈,以“敲定我们的全面战略”。由此,他们就能在11月举行的20国集团(G20)峰会上拿出一份重树信心的计划。
那么,我们是否应相信这场危机不久后将结束?答案是否定的。最起码,现在没有人相信欧元区的危机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地区性难题。这场危机已成为全球金融危机之余震的“震中”,而这场余震的破坏力可能要超过“初震”。它或许会带来三重打击:一场金融危机,一场主权信用危机(世界第三大主权债务国意大利也会被拖下水),以及一场政治影响不可预知的欧洲一体化计划危机。
我们必须找到解决眼前危机的办法,因为市场已受不起惊吓。但如果只是为根本缺乏竞争力的经济体提供无限量融资,那这就称不上是什么解决办法。反而,过于仓促的单方面调整,会使欧元区和全球的经济下滑雪上加霜。融资和调整缺一不可,除非可以实现这两者的艰难结合,否则我们所做的一切只能算是治标不治本。
自《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