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院
2011-02-18王宏斌
国学 2011年2期
王宏斌
书院,专指旧时地方上设立的供人读书或讲学的处所。它源于唐,盛于宋,衰亡于清末,历时千载,为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书院集人才培养、学术创新、文化传播等功能于一体,以私人办学为主,教学活动和学术研究相结合,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文化、教育、学术的中心。它的历史不仅是一部简单的制度史,更是一部以书院为平台而演绎的文化史、社会史。
书院,作为一个时代的坐标,在千百年前,它曾是高等学府与图书馆的象征,文化与学术的标志。在朗朗书声与淡淡墨香之中,它一度成为各界名流学者的讲经论道之所,文人学士们的向往之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末东林书院的一副楹联,表达了一代东林人和其后历代士人的追求与心声,成为千古绝唱。
斗转星移,时代更替,东林书院的楹联,光华早已褪尽,一切都化作了云淡风轻。风云际会的时代,古朴雅致的院落,傲然风骨的文人如今都已不复存在。可东林党人的豪情壮志,还依稀萦绕在我们的耳畔,它带给世人的馨香也依旧流淌。时至今日,中国书院历经近百年的沉默后开始悄然复兴,成为中华文明传承的载体和传播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