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地铁交通环境中的视觉传达设计

2011-02-18刘辉

中国科技信息 2011年13期
关键词:交通空间心理

刘辉

黑龙江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系 150005

浅议地铁交通环境中的视觉传达设计

刘辉

黑龙江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系 150005

地铁交通已日渐成为生活中出行的快捷工具,对于地铁空间环境的设计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针对于地铁空间中重要组成的视觉传达设计,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通过对地铁交通环境的特点、对视觉传达设计的要求两方面,探讨了在这一环境中进行视觉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

地铁;空间环境;视觉传达设计;人性化

自1863年英国伦敦建成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大都市铁道”以来,在近150年的时间里,地铁交通已经发展成为现代都市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地铁以其快捷、方便、准时性等独特的优势在众多交通形式中脱颖而出,受到更多出行人群的青睐。在大规模建设地铁交通的同时,地铁站地下空间环境的设计、定位和有效开发利用也成为现代空间环境设计中的一项新课题,尤其是地铁空间环境中的方向引导、可识别系统设计等视觉传达设计更是会直接影响到人们对空间的认知和环境使用的便利与否,而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地铁交通所处的地下环境是一个封闭的空间状态,它可以有效地将外界各种环境中的热、声等不利因素抵御在外,但同时亦把外界环境中的光线等有利因素也全部排斥掉了,这样的环境特点会使人在心理和生理上均产生不同的变化。首先是在心理方面,由于地铁空间处于封闭的地下环境之中,往往给人阴森、封闭、压抑等不良印象,会使人心中产生、不安、反感、枯燥乏味、与世隔绝、不安全等心理反应。由于采光、通风等方面的影响,如果人们停留在时间过长,容易出现头晕、烦闷、乏力并使记忆力下降等不适现象。

同时,地铁交通空间一般在规模上比较大,并且综合环境复杂,处于这样的环境中人们不易确定位置和方向。在地下空间中由于缺少自然参照物,人们往往依赖于室内光线的方向和强弱的变化作为确定方位的参照系,不正确的视觉信息会歪曲人的定向感,使人知觉发生困难感觉不适,并由此而产生潜在的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遇到紧急情况时还会导致人群疏散的混乱,造成较大的损失。在日本曾就地下空间中人们的行为进行调查,研究表明超过80%的顾客在地下空间中产生过迷路的现象。

地铁交通环境的特点还表现在它没有天然采光,主要是依靠人工光源进行照明,这就对地下空间中的视觉识别系统产生了一定的限制。在地下人工光源环境中,有些灯光的颜色与日光很相似,如荧光灯、汞灯等,但其光谱能量分布与日光却有很大的差别,这些光谱中缺少某些波长的单色光成分,人们在这些光源下观察到的颜色与日光下看到的颜色是不同的,使人们对色彩的认知产生偏差。另外,我国地铁站照明设计选材偏重于抛光质感,灯具则以裸露的日光灯为主,极易产生眩光,也会影响到对视觉识别的正确辨认。

由于地铁交通环境具有地下封闭性、缺乏方向感和采用人工光源照明等特点,使人们对这一环境下的视觉传达设计有了更加复杂的要求。

一 地铁交通环境中的视觉传达设计要符合理性化的导向需求

心理研究表明,在易于识别的环境中,人会对周围环境有控制感,并感到情绪上安定和行为的自由。在地铁空间中可以通过强化地下空间的标志物,设置表达明确的交通指示标志,加之足够的照明,并充分利用墙、天花及地面的特殊处理来形成统一视觉识别,以帮助人们了解自身在环境中所处的位置,产生明确方向感,以便寻找到恰当的路线到达目的地。

这就要求地铁环境中的视觉设计要具有以下特点:1.位置要适当,标志系统应该设置于室内的交通流线中,指示牌的位置和高度都应尽量设置在人眼视线易于到达的地方,方便人们随时看到并尽快做出决定;2.设置要统一,便于人们寻找,并能形成连续视觉导向,引导迅速人们到达目的地;3. 信息传达要简洁明确。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地铁交通环境下平均每人看广告的时间仅仅约为7.5秒。因此,视觉传达设计必须形成清晰的视觉层次,做到重点鲜明、突出,否则容易造成人们视觉混乱,引起心理烦躁,不能有效地传达各种信息。

二 地铁交通环境中的视觉传达设计要体现人性化的心理需求

所谓人性化就是以人的生理、心理、行为、情感和文化特质为出发点的建筑空间环境设计。而设计的人性化,是指设计的目的不能仅以完成其使用功能为最终目标,还应当提供一种潜在的功能,满足人们“额外”的需要,即精神上的需求。因此,地铁交通环境中的视觉传达设计在满足了指示导向等基本需求之后,也应进一步关注人们在此环境中的整体健康和心理状态,利用视觉传达系统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地下封闭性空间的特征、改善人们对地下空间环境的固有印象。

从地铁发展历史来看,人们一直致力于利用视觉传达设计来改变地铁交通环境所带来的不良心理感受。例如,伦敦地铁在地下空间中所做的各种视觉设计,采用统一鲜明的色彩、设计精美的广告,为人们提供了一场英国文化的视觉盛宴,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地铁空间中的艺术性。这些视觉设计一方面传递着日常生活的重要信息,另一方面又以其高水准的艺术表现给人们带来视觉享受和生活乐趣,使人们每天仿佛行走徜徉于城市的巨大画廊中,将原本单调的令人恐惧的地下空间变得丰富多彩,也使人们在忙碌生活的匆匆脚步中,多了一些人生边上的遐想。

目前,国内的地铁交通空间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过于强调整体感、一致性,而对个性化表现不足,使地铁交通空间中呈现出单调冷漠的视觉效果,造成人们心理上的不适感。例如,在上海地铁设计中选用了明度高、彩度低的色彩,并制定了严格的整体使用标准,形成了整体化、统一感。而冷色调在扩展空间的同时,也使空间过于单调、缺乏人情味,在地下空间中更会让人心情压抑、提不起精神,其大量也会减弱地铁交通空间的独特性,从而降低其识别性。因此,地铁交通环境的视觉传达设计中对于色彩的运用应体现其个性特点、装饰意味,形成丰富多彩的空间效果,给人强烈的视觉感受,产生心理上的振奋,有助于帮助人们克服地下空间的沉闷感。

三 地铁交通环境中的视觉传达设计要表达地域性的文化需求

地铁交通作为一个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表现,它既包含了城市在科学技术上的进步,同时也是体现城市精神风貌的窗口。因此,地铁空间中的视觉传达,不再是单纯指示功能意义上的设计活动,它需要肩负起提升地铁空间精神内涵的责任,浓缩提炼地域文化的历史特色,体现出独特的品格。

纵观发达国家较成熟的地铁交通环境建设,可以看出,在地铁空间视觉设计中蕴含着浓郁的城市文化气息,成为城市文明长卷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例如巴黎地铁,每个地铁站的设计风格迥异,内部的视觉表现独特,成为展示巴黎时代文化艺术的窗口;香港地铁是世界公认设备完善、自动化程度高、管理较好的地铁,它集高新技术于一体,进入香港地铁站,映入眼帘的必然有各类广告,这些精心设计过的广告,紧贴香港商业社会的脉搏,是高度发展的香港大都市商业文化的缩影;而莫斯科的地铁,则充分展示了城市的历史底蕴,各地铁空间经过建筑师和设计家的精心设计,以不同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为主题,用大理石和石英岩刻成浮雕,这些视觉传达设计既展示了城市文化历史,也体现出了每个站点的差异,让乘客能够明确知道身处何站,增强了人们在地下空间中的识别能力。

目前,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地铁站空间呈现出向大型化、综合化、网络化发展的趋势。在这样的空间中,恰当地运用视觉传达设计,能使地铁空间更富于变化,同时有利于人的位置感、方向感的形成,从而创造出更舒适、便捷、高效的地铁交通环境。

[1]吴艳华,刘婷婷.城市地下公共空间标识设计[J].合肥:安徽建筑.2003,04

[2]地铁文化与城市文化[J].铁流网.2009,06

[3]肖勇.视觉设计与标识的文化性[J].2006,08

[4]陈凌.浅析地铁车站的人性化设计[J].太原:山西建筑.2010,07

[5]戴帅,孙国萍.基于方向感的地铁站地下空间可识别设计[J].济南: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06,06

10.3969/j.issn.1001-8972.2011.13.104

刘辉,1973年出生,黑龙江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系教师,讲师,主要从事设计艺术学平面方向教学、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交通空间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空间是什么?
繁忙的交通
心理小测试
创享空间
心理感受
小小交通劝导员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